9.6分《瑪莎和熊》:從3個方面淺析它成功的原因及對教育的反思


9.6分《瑪莎和熊》:從3個方面淺析它成功的原因及對教育的反思

一提到熊孩子,想必大家都會皺眉,然後默默地想避而遠之。但是有這樣一個女孩,她很調皮,且精力旺盛,每天除了搗蛋就是做各種破壞,可即便是這樣,卻還是令人喜歡得不得了。她就是瑪莎。

瑪莎是誰?她是動畫片裡的一個人物。國民動畫片《瑪莎與和熊》不僅風靡產國,在豆瓣上還獲得網友們9.6的評分。在中國開播後,也得到了廣大好評,一度成為春節假期裡親子觀影的首選,也是家長們的解壓神片。

一部動畫片是如何取得這般成績的呢?

我認為有這三個方面的原因:人物形象、製作背景和故事內容。

人物形象

對於人物形象和配音,都恰到好處。

在第一集的片頭,看到瑪莎大大的眼睛和聽到她燦爛的笑聲時,就忍不住想繼續往下看。

動畫導演丹尼斯·切列瓦佐夫(Denis Chervyatsov)說:"我們創作這部動畫片時想以搞笑而非說理的形式展現成人與孩子間的關係,讓觀眾理解主人公體驗到的情感。"據導演介紹,瑪莎的形象取材於現實生活。動畫藝術指導90年代到海邊度假,在沙灘上看到一個小姑娘。那孩子天真直接,能跟任何一個陌生人下象棋或抓起腳蹼就下到海里游泳。

同時,動畫片的情節也是由製片組從現實生活中挖掘的。就是這樣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人物形象,讓觀眾更有代入感。

9.6分《瑪莎和熊》:從3個方面淺析它成功的原因及對教育的反思

製作背景

這部動畫片目前已經被製成30多種語言版本在100多個國家/地區播出,成為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動畫片之一,每集都能在YouTube上獲得將近15億的點擊量,還曾以超過33億的單集播放量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

那它的製作背景又是如何呢?

動畫師謝爾蓋·庫裡金說:"一開始系列片只是些手繪視頻,之後動畫師同導演一起選擇故事情節。導演製作鏡頭組合,而動畫師放置人物。瑪莎看上去較'幹',沒有頭髮,方形,也不動。之後把準備好的片段送給導演,他將配置音樂、提供副本,提出表演節奏。再往後,我開始製作細節。例如,她跳躍、坐地,用四肢跑。製作這些動作時,重要的是要知道聲音。接著我開始製作手的動作、剪影等。"

每一集動畫只有七分鐘左右,全程無尿點且笑聲不斷,其背後的原因,是因為花了大量的信息。據報道,就是這樣一集的製作時間就長達6到9個月,用漫長的製作週期確保了每一集的質量。

故事內容

這部動畫片所講述的故事,不僅精彩絕倫、出人意料,還非常乾淨。

女主角瑪莎,一個調皮搗蛋的小女孩,因為總是橫行霸道,任意妄為,就連自己家裡的動物,都害怕她,全部躲的遠遠的,不敢與她一起玩耍,機緣巧合下,瑪莎遇到大狗熊米沙。於是瑪莎和米沙生活在那間小木屋裡。

瑪莎似乎總是有無窮的精力,每天都有精彩的節目等著米沙。而米沙呢,經常被這個古靈精怪的小女孩搞得甚是無奈,但即便如此,他又像父親那般保護著她,教她本領,成了一名"熊爸爸"。他們之間的故事,充滿歡樂和溫馨,同時又蘊含了深刻的智慧。

除此之外,整部動畫片的內容非常乾淨、純粹,沒有打架鬥毆,沒有平底鍋敲頭,也沒有持槍威脅,就連被"綁架",也能發生一系列搞笑故事。在緊湊的故事情節中輸出了很多正向價值觀又沒有用力過猛,沒有給人很刻意說教的感覺。正因如此,於是便成了一部佳作。

9.6分《瑪莎和熊》:從3個方面淺析它成功的原因及對教育的反思

這部動畫成功的同時,又給了身為父母的我們很多教育的啟示。也正因如此,我在一邊陪孩子觀看,一邊反思自己的親字教育方式。

尊重孩子,是愛孩子的基礎

故事一開場,瑪莎就遭到了"嫌棄"。有這樣一個鏡頭:在農場裡,動物們在農場裡悠閒地生活著,小羊在吃草,小豬在睡懶覺,小狗在喝水,一輛火車經過,大地都震動了起來,但動物們仍然淡定地做自己的事情,絲毫未有所動。

然而,當他們聽到瑪莎"叮叮哐哐"坐著水桶從房子裡出來時,他們不約而同地快速地躲了起來,就像見到了吃人的大灰狼。就是這樣的反差,給了我們無盡的想象:瑪莎到底是怎樣一個"熊孩子"?人人都躲。

但是在瑪莎遇上熊之後,就變了,瑪莎有了玩伴,還有了快樂的童年。不是瑪莎乖巧了,而是大狗熊米沙不但不躲她,還任她折騰。她仍會把果醬弄灑,會頭戴玻璃瓶逗米沙,還會把所有東西放在一起煮……即便如此,米沙也是無奈地抓抓頭,任由她搗鼓,甚至還把美味的果醬吃個精光。就這樣,瑪莎每天都過得充實而開心。

再看看生活中的我們,當孩子想要嘗試做什麼的時候,很多家長首先是緊張的阻止,而不是鼓勵孩子去嘗試;當孩子不按父母或社會的規則來做某件事的時候,家長首先是責備,而不是關心原因。

蒙臺梭利認為,兒童是具有內在的學習驅動力的,他們對周圍的環境有著強烈的學習與吸收能力。因此,我們一定要充分地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孩子自由、愉快地探索這個世界。

尊重孩子,就是尊重孩子的本性,調皮些無妨,只要不幹違背道德的壞事,喜歡探索也無妨,只要不傷及身體。

孩子的天性是單純的、勇敢的,只有被尊重了,他們的潛能才能被激發,才能創造更多的驚喜,只有被尊重了,他才能自由地長大,才能活成自己,而不是活成父母理想中人設。

9.6分《瑪莎和熊》:從3個方面淺析它成功的原因及對教育的反思

學會放手,拒絕"溺愛"

其中有一集講述了這樣的故事:兩隻大灰狼綁架了瑪莎,並給米沙留下紙條,告訴他贖金就是他家裡一冰箱的食物。米沙並沒有過分緊張,而是像往常一樣,坐在躺椅上,曬著太陽,美美喝著蜂蜜水,該幹嘛幹嘛。

而另一邊呢,瑪莎把兩隻大灰狼耍得團團轉,主動投降。

9.6分《瑪莎和熊》:從3個方面淺析它成功的原因及對教育的反思

雖然這個情節設計脫離了現實,當我們知道孩子被綁架後,是根本沒法坐得住的。我們回到生活中,反思一下在輕微情況下,是否也像米沙那樣,做到了放手?

現實生活中,不願對孩子放手的家長比比皆是,把孩子的生活照顧得滴水不漏,事無鉅細。到頭來,孩子該記住的一樣沒記住,該學會的一件事兒都不會做,反倒是一句:"媽媽,平時都是你幫我做好的呀!"嗆得做媽的無言以對。巨嬰也就因此養成了。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孩子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中國式家長經常會一邊包攬孩子的全部,一邊抱怨孩子不獨立。在美國,四五歲的孩子就要開始學習自己整理衣物、書包、學習洗菜、擦桌子,而中國的寶寶們,很多在上了小學依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適當的放手,孩子才能有獨立思考的機會,讓孩子自己探索和思考,他才會獨立、有主見。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陪伴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三歲前,最重要的發育任務就是依戀關係的形成。如果三歲前,孩子沒有太多時間跟父母在一起,就難以跟父母建立安全型的依戀關係,孩子長大後容易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學齡前、童年期、青春期,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溝通與陪伴,父親母親都不能缺位。

童年時期父母陪伴的缺失,會讓孩子產生許多性格缺陷----被遺棄感、自卑、膽小、沒有安全感、人際交往障礙、等等。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後,就容易處於焦慮的狀態,無論她多努力、得到多少,也很難找到幸福感。

片中有一集是釣魚的故事:米沙準備去釣魚,路上幾次躲避瑪莎失敗,還是被"纏"住陪她玩了玩。在米沙釣魚的過程了,瑪莎又開始發揮她的"特長"了:先是玩球嚇跑了本上鉤的魚,繼而拿桶和魚網做玩具,最後還把裝在盒子裡的蚯蚓也全放了出來。總之,全程沒一刻安靜。是不是像極了我們家裡那個搗蛋鬼?試想,孩子們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呢?其實是像大人放下手裡的事,好好陪他們玩。

9.6分《瑪莎和熊》:從3個方面淺析它成功的原因及對教育的反思

什麼是陪伴?不是你在釣魚,給她一個球讓她自己玩。也不是你拿著手機刷朋友,讓他自己寫作業。真正的陪伴,是需要你放下手上的工作,放下手上的手機,去關心對方的每一個動作,重視對方的每一個想法,參與對方的每個過程。

而父母高質量的陪伴是孩子獲得安全感、歸屬感和價值感最重要的根源。

在陪伴下長大的孩子,會更自信、自愛,有足夠的信心處理好人際關係,並可以擁有獨立自主的人格,而不是唯唯諾諾、內向、自卑。


結語: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一書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養育孩子是條漫長的路,而對孩子的教養就藏在父母做的每一道飯菜、每一次玩耍、陪孩子看的每一本書、每一部動畫片裡面。育兒也是育己,我們要珍惜每一個和孩子相處的機會,因為這是共同成長的機會。

(本文作者:霖筱筱,親子諮詢師一枚,愛孩子愛寫作,愛電影愛旅遊。原創首發“石頭爸爸的育兒經”,請勿抄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