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士兵不系头盔带?

李宏伟670


美国戴头盔不系头盔固定带?因为害怕日军勒脖还有子弹断脖?别瞎扯了,要是不系固定带有这么多好处,那还生产这玩意儿干嘛?地摊文学害人不浅!在战斗激烈的战场上,美军如果不系固定带那只能说是自己作死,我们经常看到的战地照片或者电影中美军不系头盔固定带其实指的是美军装备最广泛,使用时间最长的M1头盔。M1头盔在二战中开始配给美军,主要是为了取代M1917型飞碟盔,增加了防护面积和佩戴舒适度,但是不管你怎么变,头盔总要戴在头上,掉地上怎么防流弹和破片呢?


(美军即使戴飞碟盔也是要系固定带的)
(美军佩戴M1头盔登陆,其实这是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剧照而已)

M1头盔主要是由锰钢材料的外盔和纤维板或者塑料材质的内盔组成,但是无论是内盔还是外盔都使用统一尺码制作,而且很神奇的是,它们都只有唯一的一个尺寸!

(M1钢盔内外盔设计)

所以如果你的头型与盔型不符,想要把M1钢盔牢牢的套在头上,那就只能调整内部悬挂和固定带。如果真的不系固定带,就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你正在向日军发起冲锋,结果没跑几步,唉呀妈呀,头盔掉了,这个时候日军歪把子机枪火力刚好到达,一首凉凉送给你!所以美军这么惜命的部队,怎么会大面积的出现战场不系头盔带的现象?显然这是某些地毯文学的意淫而已!


(这是电视剧太平洋战争,很多美军不系固定带)
(这是真实的太平洋战争,你看这不是老老实实系着固定带?)

而美军所谓的不系头盔带现象其实更多是发生在不直接交战的低危险区域!M1钢盔这玩意儿算是二战中最优秀的头盔之一,几乎能把大半个头装进去,防护性也棒棒哒,所以也被美国大兵们戏称为“钢罐”。但是巨大的钢罐也带来一个不可避免的缺点,那就是过于闷热,尤其是在夏季的太平洋战场作战,简直就像把头装进一个大烤箱,而M1钢盔实际上就是在1941年最先列装太平洋战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为了避免过于闷热,美国大兵在闲暇或者战壕内这种危险程度较低的环境下,可能会将头盔固定带解下来,以求凉爽,而这种时候是战地记者最喜欢出来的时候,所以也就留下了不少这样的照片,以此给我们造成了一种美军不系头盔固定带的假象。
(危险性较低的固定线路行军可以解开固定带)


(把日本人打趴下以后,庆祝仪式也可以不系固定带)

除了前线士兵在低危险环境下会选择不系头盔固定带,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单独佩戴内盔。M1的内盔是可以单独拆解下来佩戴的,二战中的巴顿将军招牌pose就是戴着自己的M1内盔到处溜达视察。内盔轻便,只要不做剧烈运动,基本上不会掉下来,因此不需要系固定带,而这种做派既树立了自己英雄勇猛的良好形象,又不至于头颈部受累,两全其美!
(巴顿的最爱,四星上将专属M1内盔)

除了高级将领喜欢单独佩戴内盔之外,美军宪兵部队在执行军容风纪检查和军事法庭站岗任务以及一些活动庆典或者胜利游行时也会佩戴白色涂装或者亮闪闪镀铬银色M1头盔,上面还会有两个白色的MP大写字母(military police:宪兵)。
(二战美军宪兵佩戴MP字样的M51内盔枪毙德国间谍)

在M1钢盔之后,美军又陆续服役了PASGT凯夫拉头盔以及PRO-TEC、LWH轻量化头盔和各种模块化FAST头盔,这些头盔的功能越来越多,上面可以集成包括通信系统、夜视仪、护目镜等各种模块化装备,但是体重越来越大,而且无一例外的就是防护面积也随之减少,再也不可能像M1钢盔那样直接罩在头上。所以这个时候固定带就显得更为重要,不系固定带,头盔马上失去重心掉下来,因此从海湾战争开始,我们基本上很难再见到美军戴头盔不系固定带的画面了。


(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军佩戴PASGT凯夫拉头盔,请注意固定带)(美军最新的FAST模块化战术头盔,这玩意儿不系固定带能戴的住?)


军武吐槽君


其实那只是一些情况下部分士兵的做法,大多数士兵还是会老老实实戴好头盔的。而之所以会解开带子,归根到底还是当时的头盔戴着不舒适,在不必要的时候确实没必要戴那么严实。

一战二战中的头盔,主要就是一层金属外盔和一层其他材质的内衬,用于戴起来更加舒适,但是由于内部悬挂设计的问题,一战二战的头盔戴起来都很不舒适。当时的头盔使用的都是两点悬挂,只有一个下巴带固定,头盔总是容易前倾或者后仰。而且当时头盔下巴带调节效果不佳,加上设计问题,头不同大小的人戴着会出现过松或者过紧的感觉(毕竟头盔大小主要就是按照大多数人的均码制作的,不可能考虑少数人员的需要),戴着很不舒服。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士兵感觉不舒服,依然就会解开盔带了。不过这主要是在巡逻、休息、防御等这些情况下,如果是进攻作战等情况,不戴好头盔的话,头盔就极有可能会在剧烈的运动中掉落,所以战斗时士兵一般都是老老实实戴好头盔的。

而到了现代,头盔的设计已经很先进了,比如常见的4点悬挂,戴起来更稳,而且内衬更加舒适。在尺码上,也不再是曾经的统一尺码,一般都是有S、M、L等尺码可选,再加上可调节性更好的盔带,基本士兵是不会难受的,也就不会出现作战时解开带子的情况了。


前沿阵地


美国士兵不系头盔带这个问题,有很多喜欢研究内务条令的朋友,会将其归结为美军的纪律性不好。但是,也有军迷好奇了,纪律如此之差的美军,为什么能够在21世纪的战场上保持了绝对优势呢?

因此,我认为美国士兵不系头盔带最大的原因就是系上之后不舒服!我们当兵的都知道,大檐帽上有防风带,这是怕在平时训练工作中有大风把帽子刮飞喽,也有的单位在队列训练时系上防风带,显得威武,在向右看齐时用力甩头也不至于帽子歪喽。

但是,咱们的凯夫拉头盔重量大,没有10级大风根本吹不跑。因此我在参加比武的时候,根本就不会系,按图行进出发时,军区组织比武的作训参谋也根本不会管你系不系带,你鞋带不系他都不会管你,别说你的头盔带了,反正成绩是你自己的,二等功也是你自己的。他们只负责计时,看看有没有坐汽车作弊的。

而且我认为,咱们从电影里看到的美国兵不系头盔带,也不是故意给人一种散漫的印象,而是美军可能真的没有在战场上系头盔这个意识。大家都知道美国人珍惜生命,他们自己不喜欢系,一定没有人去管他们。《阿甘正传》里的丹中尉,自己都在战场上光着膀子,你说他有心情管他的士兵系不系头盔?丹中尉不仅光膀子,他还不让阿甘给他敬礼,他说那里越南狙击手多,喜欢打军官......

另外我认为第二个原因是美式钢盔内衬人机效能好,不至于一运动就掉。换了英国那浅盘子盔,内深7公分就非常容易掉。

第三,我说一大堆科学认证过的不系的好处:被子弹击中头盔头盔滑落有缓冲作用;士兵落水之后便于扔掉;系紧头盔带的话,容易被摸哨的直接捉着头盔拧断脖子。等等吧,都是官方账号公布过的理由。

综合以上,我认为美军在战场上是不会拘泥于任何条条框框的,这就是老山的猫耳洞里,战士们都穿个八一大军衩也一样打仗一样。打仗时不需要队列,不需要军容,只需要胜利。


吾评武愿


我们在看许多二战纪录片、图片或者二战题材的电影的时候,都会发现许多美军士兵,都不会将钢盔的颚带规规矩矩扣在下巴上,而是将颚带翻到钢盔后方扣好,或是任其垂挂在两侧。可能有人说了,这是美军士兵在耍帅,实际上,这并不是在耍帅,不扣颚带,是有一定说法的。

美军士兵戴钢盔不扣颚带,在当时已经形成惯例了,形成这样的惯例有以下两个理由:

1.在近身交战、或者肉搏战时,如果出现敌人从后偷袭的情况,敌人很可能会抓拿钢盔的后缘。如果此时系上了将颚带规规矩矩扣在下巴上,头部便会随着钢盔向后拉扯,导致全身失去平衡,或者是给敌人用刀刺入要害的机会。

2.许多美军士兵误信在战场上,如果有炸弹在距离自己比较近的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很有可能吹动钢盔,扣在下巴上的颚带会将自己的颈部扯伤。

但是实际上,M1钢盔有T-1带扣的设计,让这种情形发生下的颚带会自动松开。另外,将钢盔固定在脑袋上的并不只有颚带,内盔(M1钢盔分为内盔与外盔,外盔就是钢铁制成,用于防止破片流弹伤害,内盔安装了内衬支撑,让头盔更能适应士兵头型,使佩戴起来较为舒适,没有内盔是无法佩戴外盔的)里的内衬支撑也能使钢盔与士兵的头部形成足够的密合、不会轻易掉落。


飞猪涨姿势



这个也是我之前所感到困惑的,既然头戴头盔,当然是为了安全考虑,那么又不把系带系上,在实战中头盔看着就像是马上要掉的样子。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作战中只有士兵自己知道那样做的目的何在。的确,在很多美剧中这个情况也是频频出现,比如火爆剧“兄弟连”和“血战太平洋”,这里面士兵基本都是系带在一旁耷拉着,就像是条多余的鞋带。


这样做其实还是有很多的无奈和实际需求的,分析如下。

第一、二战时的战场,弹片横飞,子弹呼啸,大家都知道子弹或者弹片的速度,一旦被击到头盔,如果系带把钢盔和脑袋固定的太近,那么此时所有的力量都将传到头部,即使子弹未能射穿钢盔或擦着而过,但那动能有时也足以致使士兵颈部或者头部受伤,但解开系带,出现同样情况,钢盔就会飞走,动能也随即消失在被打飞的钢盔之上,保证了人的安全。


第二、实际作战中,一旦头部受伤就需要最及时的救治,如果紧紧的绑着头盔,会使医务兵无法快速去除钢盔,从而延误治疗时间,造成伤亡。

第三、近距离格斗,头盔或许在有些时候成了一种负担,比如如果敌人从后面进行攻击,紧紧的抱着了你的头盔,这样你将无法摆脱,此时颈部就成了完全暴露的位置,这也是最薄弱的地方。


第四、二战时期,美军虽然对于装备有了一定的人性化考虑,但是毕竟受当时材料、研制技术、科研开发等诸多方面的影响,那时的钢盔总会让士兵感到不适,所以随时摘下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且系上系带后头顶会由于压力而明显感到不适。

以上是不系钢盔带的原因。


冰雹蓝天


呵呵,可以肯定地告诉你,美国士兵系头盔带的。不信的,可以看看下图,系得紧紧的呢。

燃鹅--下面这张图……

呵呵,这不是真正的美军部队照片,这只是一张电视的剧照,这部电视剧叫《兄弟连》。

头盔是现代士兵的标准装备之一,现代军用头盔由法国的亚德里安将军发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用钢铁制造成。钢盔最大作用是防护炮弹弹片和流弹杀伤,据美军研究表明,二战时美军的伤亡中有近70%是由火炮造成的,而又有七万美军因为头戴钢盔,而保住了性命。所以,一上战场士兵都会用头盔将自己的脑袋捂得紧紧的,谁都不敢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谁还会不好好的系紧钢盔带呢?《兄弟连》里的美军不系钢盔带,只是演员为了耍酷而已。当然,早期的钢盔的确戴着也不怎么舒服,在非战斗期间,美军也会有不系钢盔带的现象,但在战斗中是比较少出现的。

现代的头盔,制造的材料已经是今非昔比、人工设计也越来越合理、功能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现代士兵的头盔已经不单单是防护这么简单了,还兼具通信、信息侦察、瞄准、测绘等各种战场需要的功能,头盔简直可以成为士兵的第二个脑袋了,士兵们可不会松松垮垮的一扣头上了事,不拿头盔当一回事的。


50后男人


关于二战中美军士兵不系头盔带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很多美军士兵认为如果不系带子,万一头盔被流弹或破片击中,头盔在脱落的过程中会把冲击力卸掉,而一旦系紧了带子,子弹带来的冲击力会直接作用在头上,造成头部或颈椎受伤,甚至被带子勒死。至于为什么英军、德军和苏军士兵基本都老老实实的系上头盔带,不怕冲击力,那只能说战场上,这种老兵的“经验”影响很大,很容易就流传开来,至于是否科学,反而不重要。

二是系紧头盔带的话,容易被摸哨的直接捉着头盔拧断脖子。这一点还真有人试验过,摸哨时抓住头盔向后掰,头盔带会卡住脖子,很难发出声音,如果用的力够猛,头盔后沿和头盔带形成的杠杆作用,能直接破坏颈椎,致人死命。

三是美军在诺曼底登陆前曾进行过一次登陆演习,演习中有士兵掉入水中,由于身上背负了很重的野战装具,再加上头盔的重量,导致士兵落水后,头重脚轻,呛水而死。

四是舒适性问题。二战时的头盔是全钢的,一个头盔好几斤重,再加上早期头盔配的系带设计不良,系上的话很不舒服。而且美军的战斗范例只要求士兵佩戴头盔,头盔带系不系没有书面要求,行事散漫、纪律性较差的美军大兵进部队后听了“头盔系带会害死人”的流言或“经验”后,自然不会去系,军官们也懒得管,就有了人人不系头盔带的二战美军形象。

图注:不喜欢系头盔带的美军大兵

事实上纪律问题才是最主要的原因,不见现在的美军士兵,还不是把头盔戴的端端正正的,头盔带也系的紧紧的。


兵工科技


答案:不舒服

对,就是很简单的不舒服,钢盔这东西没有什么冲击力断脖子或者被人勒死之说,士兵不愿意扣上钢盔唯一的原因就是不舒服。

以美军的M1式钢盔为例,其钢盔分为内层和外层(其他国家的诸如德国的M35为一层)。早期的钢盔并不存在什么特别的人机工程,基本就是钢壳套个带子。后来发现这样脑壳痛,在钢盔内部增加了缓冲物和悬挂系统,这种就是二战时期的钢盔的主要构成。美军的M1钢盔内盔较轻,用一根牛皮带作为封带,我们所熟知的戴着钢盔乱跑的巴顿将军戴的就是内盔。其内部拥有牛皮和钢扣组成的悬挂系统,比较舒服。

外盔则为两侧的交织反扣帆布布带作为封带,内盔的牛皮封带套在头盔向上翘起的帽檐上,这样既能固定内外盔,又能保证内盔的舒适和外盔的坚固(毕竟内盔弹片都挡不住)

左内盔右外盔

我就是不喜欢扣上封带,军士长你咬我啊!

M1钢盔可是说是二战时期头盔舒适的王者了,至于沉得能当钝器砸死人的苏联头盔,钢壳紧贴脑皮的M35(小编就戴过,稍微磕碰会造成钢壳共振耳鸣),还有完全就是在卖萌的英军飞碟盔,真的就是拿着人命在探索。

现在由于材料学的进步和人机工程的进步,以美国为首的现代化军事国家均采用更加轻便、防弹效果更好的凯夫拉作为主要头盔。美国现役的MICH系列头盔和特种作战部队使用的FAST盔均采用可扩展的凯夫拉,且内部的悬挂系统均采用更加舒适的软式填充缓冲材料。至于老毛子,如果不考虑用钛合金做的阿尔金和stsh94这类变态的头盔,其现役的主流头盔6B7-1M与美国之前使用的PASGT头盔非常相似,均采用凯夫拉+环形悬挂。中国的QGF-02式芳纶头盔从外形上也参考了美军的PASGT头盔,并根据中国人的脑型进行改进(毕竟中国人的脸方,外国人脸长)

装备到牙齿的俄罗斯特种部队,看臂章并不是格鲁乌、信号旗、阿尔法的任何一个。据猜测可能是MVD第一特种作战支队。他们装备了最为精锐的AK107系列突击步枪,厚重的防弹衣和堪称经典三级头的NPO山猫T型头盔。

不明真相的俄军士兵,一身标准俄军三件套:6B7-1M,14条例作战服,6SH112战术背心,对了,还有一件6B23防弹衣

中国的QGF-02仿制于美军的PASGT,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M88头盔。但是标志性的前缘在盔罩的笼罩下根本看不出来。

美军现在非常流行的轻量化模块头盔系统,耳朵旁边可以安装通讯系统,也可以不安。头盔前段有夜视仪支架,两侧还可以安装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

但是无论如何,其封带的模式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基本就是利用子母扣,插扣,魔术贴进行左右粘连,着力点位于自己的下巴。在战场上人的肾上腺素分泌量是常规运动的数倍以上,这就说明此时呼吸量也是非常可怕的。如果这时候还扣着自己的下巴,话也说不了嘴也长不了,真的就是难受的要死。

(兄弟,来张自拍)

不过还有一个点另外想说的,就是虽然钢盔戴严实了,子弹没击穿也没碰到你的骨头,拉断你脖子应该不会断,但是把你撂倒或者让你一个跟头栽地上也是很难受的。如果你没有扣上封带,那么大概率会把你的头盔打飞,动能不会过多作用在你身上。这时候你只需要趴在地上慢慢的爬过去把救了你一命的钢盔捡回来就好(如果你没被别的子弹打死)(还有,千万不要在战场上把头盔摘下来或者因为麻烦拆掉防弹衣,拯救大兵瑞恩里面的小哥死的太冤了)

不过在进攻作战或者机动作战中你还是老老实实的扣紧钢盔吧,毕竟这时候真的只能忍着,小命最重要啊。


军事观察员东旭


世界各国军队的作战头盔一般都配有专用的头盔扣带,作战条例中也都明文规定,佩戴战术头盔需要系头盔扣带,但是美军偏偏与众不同,对于是否需要扣带子,任凭士兵自己决定,绝大多数状况下,美军在作战中,是不会系头盔带子的,这又是为何呢?

众做周知,现代战术头盔可以有效防御手枪弹和超远距离的步枪弹,以及爆炸的小型碎片的冲击伤害,保护要害部位不受伤害,而头盔一般来说尺寸都要大于使用者头部的尺寸,带子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防止运动战中脱落。

另一方面,系头盔带子也是纪律的一种体现,不扣带子难免会给人一种杂牌军的感觉,但是美军素来以实用主义著称,经过大量的数据试验,美军发现,在受到弹片冲击后,虽然头盔可以阻挡弹片的直接命中,但是两者撞击所产生的冲击波的势能会使得士兵产生瞬时脑震荡和脊椎骨折的状况,而固定头盔与头部的空隙会让冲击波数次回荡在空隙内,对士兵造成更大的伤害。

如果不对头盔进行固定,阻挡子弹弹片的功效不会减弱,在与子弹撞击后,头盔会和自然的向后脱落,这对于士兵来说,虽然会因为摩擦造成皮外伤,头破血流,但是避免了造成脑震荡和昏迷的状况,大大增加士兵的生存几率,在经历炮击的时候,美军一旦躲避到掩体内,一般都会摘下头盔,避免产生共鸣现象,使脑部或是耳蜗受伤,影响战斗力,因此,在战争中,拥有作战经验的士兵一般都不会扣上头盔带子。


楠竹一


谈谈我个人的体会,我参加了两山作战,每个人都带个钢盔,系不系扣带有两种情况,如果是要进攻或向敌方地域运动我们会把扣带系好,如果是在阵地上很少有人系扣带,因为钢盔还是挺重的,长时间带头上压得慌,在南方带着它感觉特别闷热,我就不系带了,甚至只要不战斗钢盔都不戴,太难受了,真的。就是在不热的地方或冬天,出汗是必须的,特别是战斗中,扣带是勒在脖子上的,出汗了摩擦脖子会不舒服甚至磨破,特别是冬天,出了汗风一吹,脖子扣带处很容易被风吹shan了。特疼,我是侦察兵,前出侦察时我们通常把扣带扣到下巴至下嘴唇处,因为一但被人从后面抓到钢盔钢盔带就会勒到脖子,侦察兵中有个捕俘动作就是从后面用左手抓钢盔前沿猛向后带,同时用左腿膝盖顶其腰,右手捂其嘴,当然也可以右手用刀抹脖子。钢盔系不系扣带战斗中没有规定,凭经验自己决定,不影响战斗为宜。说一下,我国钢盔是日式。也就是说仿制了日本鬼子的钢盔。很多影视剧中日本鬼子戴的就是我们装备的钢盔,只是把颜色帽徽改变而已。其特点下沿大,前后有外扩的帽沿,前部大些,形成类似帽沿状。戴上后晃动量大,系上扣带也不能很好的固定,容易向前下滑,遮挡眼睛。美式钢盔下沿外扩小,不易掉落,晃动量也小,这也是美军不喜欢扣带了的主要原因。至于被子弹击中起缓冲作用没意义,就是不系扣带被子弹击中也不会把钢盔打掉不伤到你,钢盔不防弹,子弹击中钢盔会发出(叭)的一声清脆的响声,不会扭伤你的脖子,只是在你头上穿个洞洞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