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中國文化聖地是洛陽嗎?如果不是,有哪些城市更能代表漢文化?

牛逼了調走



我個人認為是西安

西安是國務院公佈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周、秦、漢、隋、唐等在內的13個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中國古都學會認定的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帝都歷史最長的古都。[12]曾經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1100多年。


更早的,如藍田文化,仰韶文化,以及6000多年前的新時期晚期的城市遺蹟,都證明西安地區的文化形成和發展更加早期。

而周文化作為中國漢文化的雛形,無疑在三秦大地上是有著肥沃文化土壤的,隨後統一文字,度量衡的秦文化更是漢文化的真正開拓和奠基者。

漢朝文化,作為漢文化的系統者,發揚者,無疑是漢文化得到系統性發展的重要主體。

唐文化,作為漢文化的繼承者和完善者,其交融性而造就了漢文化的多樣性和發揚性,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而以上的一些觀點,基本都是來自一個地區------西安(長安)


另外,洛陽,被稱為神都,但其在中晚唐時期,也對於漢文化起到了傳承和有限發展的作用,但畢竟作用較為有限,實不及長安歷代以來對漢文化所作出的貢獻。


西周之Hans


世界四大聖城:耶路撒冷、麥加、洛陽、雅典。 洛陽何以成為舉世公認的聖城之一?中國注重孝道也就沒有政教合一的土壤。所以熟知的是名城是“神都”,“神都”和“聖城”只是中外稱呼差異。都具有崇高﹑尊貴,莊嚴而不可褻瀆的神聖含義!三符(河圖、洛書、八卦),三代(夏、商、周),三教(儒、釋、道) ,三學(理學、玄學、經學)是洛陽神聖厚重之處。周公,老子,孔子,佛教眾多聖人能齊聚洛陽,並形成儒釋道中國文化核心不是偶然。民族的競爭說到底是文化!洛陽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周公借鑑夏禮商禮形成周禮,老子工作,傳道譜寫《道德經》,孔子入周問禮,佛教首傳都在洛陽。不僅影響中國幾千年而且今日世界人們還在學習研究。《史記》昔三代(夏商周)之居,皆在河洛之間。故嵩高為中嶽。伊洛河畔誕生了最早的“中國”,是華夏文明的核心之域——900 裡水路,流淌著從舊石器時代便已汩汩而出的文明源流。

《洛神賦》洛河贈給中國的千古之美。

這裡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張衡在濤聲中觀測天象,蔡倫在水濱造紙;伊洛河的清流一路流淌出《詩經》、建安文章和唐詩宋詞。由此,伊洛河被一些歷史學家盛讚為“東方的兩河流域”。

伊洛河,黃河下游南岸的重要支流, 全長447 公里。由洛河和伊河組成,是典型的雙子河。

3000多年前,西周時周公姬旦,在這裡用圭、表測日影、定四時、正地中。當年周公以“壘土圭,正地中”,稱之為天地之中心,又是周代國之中心,更是今天中國南北長度之中心。故,國稱“中國”,民族稱“中華”,地方稱“中原”,又是中原腹地,稱“中州”。定中州才以此分九州。

觀星臺內的測景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遺址。西周時周公旦在此測日影、定曆法。觀星臺由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創建,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築物之一。觀星臺選址在嵩山腳下,是和中國古代地中觀念分不開的。

天有心,地有膽,天心地膽在告縣。據說周公測景臺是天心,告成原北寨門外有一塊石頭,如膽狀,與天心配合,名地膽石。地膽石是登封的名石,與面壁石、啟母石、玉女搗帛石、三公石齊名,因其承載有文化意義而聞名。

天心指觀星臺景區的周公測景臺。夏至這一天中午,石座下部四周都看不到影子,表影最短,故俗稱此臺為“無影臺”。古人因此認為這裡就是天地的正中心。地膽是一塊大石頭,在觀星臺景區西南角,與天心配合,有心就有膽。天心地膽的意思是天之中、地之腑,也即天地正中之意。 中國文化秉承的中庸,中和已經深入骨髓。天下大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仁義禮智信。正是中華民族長盛不衰的源泉。也既中國人的精神故鄉,老家的所在!











一淨18


是洛陽。如果不是洛陽,那就沒有第二個城市可以代表中國文化。漢以前是打基礎時期,就不說了,只說後來的影響。

三國時,蜀國以“克復中原”作為中興大漢的口號;北宋時司馬光富弼二程等文化人云集洛陽,產生“洛學”;南宋時期愛國志士把收復洛陽作為恢復故國的標誌:“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一鞭直渡清河洛”等等,對祖庭故國想念之情讓人潸然。

元明清,政治中心北移,洛陽也好,其他古都也好,已經囊括在大一統王朝之內,在文化生活中出現頻率降低,反而是開封幾乎成為中國文化的代名詞:楊家將,岳飛傳,狸貓換太子,七俠五義,包公,,,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滋潤人民心田。開封洛陽很近,屬於同質地域文化,可以看成是洛陽文化的繼續。中華文明發源於鄭州,發揚光大於洛陽,登峰造極於開封。在華夏文明的鼎盛時期,“天下人才中州過半”,從伏羲黃帝到老子列子,從商鞅李斯到杜甫白居易,從莊子墨子到二程岳飛,中州人才星漢燦爛,而洛陽就處於中堅位置,她是中華文明最典型的代表,稱為華夏神都是不為過的。


嵩山道士


漢武帝元封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到泰山封禪,司馬遷之父司馬談一同前往,但出發沒多久即病重,後被留在洛陽,彌留之際,司馬遷到洛陽探望,其父司馬談將寫一部歷史著作的遺願告於司馬遷,因李陵案被牽連的司馬遷不願再回長安,遂留在洛陽潛心十四載完成了這部歷史鉅著《史記》。



cheng2017


文化是衍生出來的,可以是具體的物,也可以是抽象的形。如山水蟲魚,再如詩詞歌賦,文化也有很大的地域特徵,根據輻射的範圍來確定文化的影響力。

洛陽,作為古都,有牡丹文化,有山水文化,更有古典文化。歷史上多少部鴻篇鉅著都在洛陽完本,洛陽出現在詩詞歌賦中更是多不勝數。《洛陽牡丹記》、《洛陽伽藍記》更是以洛陽命名成書。

成語“洛陽紙貴”,就是文化繁榮盛況最有力的描述。

所以稱洛陽為文化聖地之一倒也不為過。

不過,從洛陽走出的文化雖多,影響力輻射範圍最廣的,應該是文化的集合,稱之為河洛文明。

河洛文明,孕育出無數優秀、燦爛的文化,更是中華文明的前身。


北道主


特別憧憬當年被日本冊封為神都的西安😂



西胡狗肉


再好的文筆,也寫不盡洛陽。

它太厚重,13朝古都,隨便一頁都是激盪磅礴的史詩。

它又太縹緲,是已揮手自茲去的洛神,後人只能抓著殘只片影遐想。

周王在洛陽問鼎九州,青銅器上“中國”二字熠熠生輝。北魏舉國遷都洛陽,那是馬背上的王朝對中原的神往。大唐盛世一半書寫在長安,另一半落筆在洛陽。

後人常嘆它輝煌不再,殊不知古都洛陽早已將血液融進了華夏之魂。

今日且回首,請君再看洛陽城。



用戶4803251197682


沒有如果,只有洛陽。昔之三代,皆以洛陽為都。對中國影響深遠的儒、釋、道中,孔子入周(洛陽)問禮創建儒家學說,老子在周(洛陽)創建道教文化,佛教在洛陽發揚光大,並傳播到全國及日本、韓國等地。


用戶5911296580485


開始吧,陝噴


夢夢啊夢啊


西安吧!因為我是洛陽人。這幾年不知道什麼原因,網絡上總會出現這樣的討論,我想說的是洛陽的地位沒有人能否認,西安的地位同樣也不可替代,不過不論洛陽還是西安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古都”他們都屬於我們偉大的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