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中国文化圣地是洛阳吗?如果不是,有哪些城市更能代表汉文化?

牛逼了调走



我个人认为是西安

西安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中国古都学会认定的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帝都历史最长的古都。[12]曾经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


更早的,如蓝田文化,仰韶文化,以及6000多年前的新时期晚期的城市遗迹,都证明西安地区的文化形成和发展更加早期。

而周文化作为中国汉文化的雏形,无疑在三秦大地上是有着肥沃文化土壤的,随后统一文字,度量衡的秦文化更是汉文化的真正开拓和奠基者。

汉朝文化,作为汉文化的系统者,发扬者,无疑是汉文化得到系统性发展的重要主体。

唐文化,作为汉文化的继承者和完善者,其交融性而造就了汉文化的多样性和发扬性,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而以上的一些观点,基本都是来自一个地区------西安(长安)


另外,洛阳,被称为神都,但其在中晚唐时期,也对于汉文化起到了传承和有限发展的作用,但毕竟作用较为有限,实不及长安历代以来对汉文化所作出的贡献。


西周之Hans


世界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麦加、洛阳、雅典。 洛阳何以成为举世公认的圣城之一?中国注重孝道也就没有政教合一的土壤。所以熟知的是名城是“神都”,“神都”和“圣城”只是中外称呼差异。都具有崇高﹑尊贵,庄严而不可亵渎的神圣含义!三符(河图、洛书、八卦),三代(夏、商、周),三教(儒、释、道) ,三学(理学、玄学、经学)是洛阳神圣厚重之处。周公,老子,孔子,佛教众多圣人能齐聚洛阳,并形成儒释道中国文化核心不是偶然。民族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洛阳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周公借鉴夏礼商礼形成周礼,老子工作,传道谱写《道德经》,孔子入周问礼,佛教首传都在洛阳。不仅影响中国几千年而且今日世界人们还在学习研究。《史记》昔三代(夏商周)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伊洛河畔诞生了最早的“中国”,是华夏文明的核心之域——900 里水路,流淌着从旧石器时代便已汩汩而出的文明源流。

《洛神赋》洛河赠给中国的千古之美。

这里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张衡在涛声中观测天象,蔡伦在水滨造纸;伊洛河的清流一路流淌出《诗经》、建安文章和唐诗宋词。由此,伊洛河被一些历史学家盛赞为“东方的两河流域”。

伊洛河,黄河下游南岸的重要支流, 全长447 公里。由洛河和伊河组成,是典型的双子河。

3000多年前,西周时周公姬旦,在这里用圭、表测日影、定四时、正地中。当年周公以“垒土圭,正地中”,称之为天地之中心,又是周代国之中心,更是今天中国南北长度之中心。故,国称“中国”,民族称“中华”,地方称“中原”,又是中原腹地,称“中州”。定中州才以此分九州。

观星台内的测景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遗址。西周时周公旦在此测日影、定历法。观星台由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之一。观星台选址在嵩山脚下,是和中国古代地中观念分不开的。

天有心,地有胆,天心地胆在告县。据说周公测景台是天心,告成原北寨门外有一块石头,如胆状,与天心配合,名地胆石。地胆石是登封的名石,与面壁石、启母石、玉女捣帛石、三公石齐名,因其承载有文化意义而闻名。

天心指观星台景区的周公测景台。夏至这一天中午,石座下部四周都看不到影子,表影最短,故俗称此台为“无影台”。古人因此认为这里就是天地的正中心。地胆是一块大石头,在观星台景区西南角,与天心配合,有心就有胆。天心地胆的意思是天之中、地之腑,也即天地正中之意。 中国文化秉承的中庸,中和已经深入骨髓。天下大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义礼智信。正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源泉。也既中国人的精神故乡,老家的所在!











一净18


是洛阳。如果不是洛阳,那就没有第二个城市可以代表中国文化。汉以前是打基础时期,就不说了,只说后来的影响。

三国时,蜀国以“克复中原”作为中兴大汉的口号;北宋时司马光富弼二程等文化人云集洛阳,产生“洛学”;南宋时期爱国志士把收复洛阳作为恢复故国的标志:“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一鞭直渡清河洛”等等,对祖庭故国想念之情让人潸然。

元明清,政治中心北移,洛阳也好,其他古都也好,已经囊括在大一统王朝之内,在文化生活中出现频率降低,反而是开封几乎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杨家将,岳飞传,狸猫换太子,七侠五义,包公,,,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滋润人民心田。开封洛阳很近,属于同质地域文化,可以看成是洛阳文化的继续。中华文明发源于郑州,发扬光大于洛阳,登峰造极于开封。在华夏文明的鼎盛时期,“天下人才中州过半”,从伏羲黄帝到老子列子,从商鞅李斯到杜甫白居易,从庄子墨子到二程岳飞,中州人才星汉灿烂,而洛阳就处于中坚位置,她是中华文明最典型的代表,称为华夏神都是不为过的。


嵩山道士


汉武帝元封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到泰山封禅,司马迁之父司马谈一同前往,但出发没多久即病重,后被留在洛阳,弥留之际,司马迁到洛阳探望,其父司马谈将写一部历史著作的遗愿告于司马迁,因李陵案被牵连的司马迁不愿再回长安,遂留在洛阳潜心十四载完成了这部历史巨著《史记》。



cheng2017


文化是衍生出来的,可以是具体的物,也可以是抽象的形。如山水虫鱼,再如诗词歌赋,文化也有很大的地域特征,根据辐射的范围来确定文化的影响力。

洛阳,作为古都,有牡丹文化,有山水文化,更有古典文化。历史上多少部鸿篇巨著都在洛阳完本,洛阳出现在诗词歌赋中更是多不胜数。《洛阳牡丹记》、《洛阳伽蓝记》更是以洛阳命名成书。

成语“洛阳纸贵”,就是文化繁荣盛况最有力的描述。

所以称洛阳为文化圣地之一倒也不为过。

不过,从洛阳走出的文化虽多,影响力辐射范围最广的,应该是文化的集合,称之为河洛文明。

河洛文明,孕育出无数优秀、灿烂的文化,更是中华文明的前身。


北道主


特别憧憬当年被日本册封为神都的西安😂



西胡狗肉


再好的文笔,也写不尽洛阳。

它太厚重,13朝古都,随便一页都是激荡磅礴的史诗。

它又太缥缈,是已挥手自兹去的洛神,后人只能抓着残只片影遐想。

周王在洛阳问鼎九州,青铜器上“中国”二字熠熠生辉。北魏举国迁都洛阳,那是马背上的王朝对中原的神往。大唐盛世一半书写在长安,另一半落笔在洛阳。

后人常叹它辉煌不再,殊不知古都洛阳早已将血液融进了华夏之魂。

今日且回首,请君再看洛阳城。



用户4803251197682


没有如果,只有洛阳。昔之三代,皆以洛阳为都。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儒、释、道中,孔子入周(洛阳)问礼创建儒家学说,老子在周(洛阳)创建道教文化,佛教在洛阳发扬光大,并传播到全国及日本、韩国等地。


用户5911296580485


开始吧,陕喷


梦梦啊梦啊


西安吧!因为我是洛阳人。这几年不知道什么原因,网络上总会出现这样的讨论,我想说的是洛阳的地位没有人能否认,西安的地位同样也不可替代,不过不论洛阳还是西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古都”他们都属于我们伟大的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