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朱標早逝之後,朱元璋為何不讓更有能力的朱棣繼承皇位?

陳羅彬



125878215蜂獾


朱標去世以後,朱元璋之所以不讓朱棣來繼承皇位,而是選擇朱標的嫡長子朱允炆來作為繼承人,可能有以下幾點考慮:

首先,如果選擇朱標來繼承皇位,就會出現眾口難調,誰也不服誰的情況,不利於帝國的穩定。朱棣雖然能力很強,但是除了朱棣,朱元璋的嫡子還有老二秦王朱樉、老三晉王朱棡,而且秦王、晉王均為賽王,他們鎮守邊塞,擁有軍權,可以說能成為賽王,能力都不差,輪不到朱棣。

在朱元璋的眾多皇子中,只有朱標的威望能鎮得住他們,朱標去世以後,其餘的嫡子都沒有朱標的資歷和威望,立他們其中的任何一個都可能會引起其他嫡子的不滿,互相不服,而朱元璋將他們分封為藩王,駐守各地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他們起到藩屏帝室的作用,如果皇子之間產生嫌隙,帝國的根基將從內部動搖,這顯然不是朱元璋想要的結果。

其次,朱標作為朱元璋最喜愛的兒子,是朱元璋從大明王朝建立之初就認定的唯一接班人,他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培養朱標,也為朱標他日繼位之後能有所作為做了很多鋪墊工作。朱元璋對他的期望很大,可是他的早逝對朱元璋打擊也很大,出於對朱標早逝遺憾的彌補和維護自己精心構建的政治體系,以及對皇太孫朱允炆的喜愛,朱元璋選擇將皇位隔代傳給朱允炆了,所以,其他嫡子自然也就沒機會了。

最後,朱元璋為了杜絕將來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的紛爭,極力推崇宗法制度,而嫡長子繼承製又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項原則,這也是朱元璋跳過其他嫡子,直接傳位於嫡長孫最終重要的原因。“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在嫡長子繼承製中嫡長子在繼承權方面擁有絕對的優先權。正常情況下,皇位的歸屬是毫無懸念的,朱標繼承皇位是遲早的事兒,雖然朱標英年早逝了,但是從法理上講,朱標一脈仍是正統。所以,從維護宗法制度層面,不管是朱棣還是其他皇子,能力再強都得靠邊站。


一鍋煮了


這是有原則的,原則就是中國封建王朝皇位繼承至周朝開始,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朱允炆是朱標的第二個兒子,因為朱標的大兒子朱雄早就死了,加上朱標原配死了以後,朱允炆的母親呂氏得以扶正,所以朱元璋就把朱允炆當做了嫡長孫。嫡長子不在立嫡長子嫡長孫。這就是朱元璋沒有傳位給朱棣的原因。

朱元璋駕崩後,21歲的朱允炆於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登基。



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太子朱標的早逝給朱元璋的打擊甚為巨大,朱元璋以至於在朝臣面前痛哭,而太子繼任人選卻是朱元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由朱棣繼任太子朱元璋不是沒有沒有考慮過,但由於各個方面的原因促使朱元璋不得不放棄這個正確的主張。

太子朱標死於洪武25年(朱元璋死於6年以後)朱元璋定下繼位規定是:父死子繼,立嫡立長、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按照這個的原則來說,被立為儲君的也是秦王朱樉。但秦王朱樉個人能力根本不足以為太子,而且朱元璋不能自己破壞定下規矩。當朱元璋確實有意立四子燕王朱棣為太子的時候,大學士劉三吾對朱元璋言道:陛下若立燕王,置秦王晉王(老二老三)於何地?況且太子有子孫!朱元璋半晌無言。在朱標去世的當年。皇太孫朱允炆就被立為太孫,可見在繼承人的問題上 ,朱元璋基本上沒有太多的猶豫。

而不立朱棣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出於朱元璋的主觀願望,就是喜太孫而厭朱棣。還有一個暗中原因 。那就是已經當了二十五年的太子朱標雖然已死,但他的利益集團還在,而且已經很龐大了,他們現在又聚集在太孫周圍。已經年逾七十的朱元璋重新培養一個新太子已經不太現實。由利益集團“選擇”皇太孫繼位。接盤太子原有的勢力是最為穩妥的方案。自立了朱允炆以後,秦王晉王都死在了朱元璋的前面。朱棣成為了事實上的長子。在此情況下,朱元璋越發不敢替換太子。

太子既死,無論立那個兒子都不正,都有反對的,但立嫡長孫反對聲音最小,最大幅度減少國家內耗。降低政治派系的爭鬥引發兵變。避免骨肉相殘是朱元璋的第一要務。而且朱元璋對朱標父子傾注了全部的心血朱元璋傾注了極大的心血和情感,在朱標沒死之前。他諸王朱元璋原本就沒有考慮過。朱標突然離世,朱元璋再考察諸王已經為時已晚。立太孫也有點迫不得已的意思。

在朱元璋生命中最後一年。朱元璋已經意識到朱棣有“造反”的可能,所以讓駙馬梅殷保駕。馬元璋臨死前對他說:“你老成持重,忠實可信,可將幼主託付給你。”又把誓書及遺詔授予梅殷說:“如果有人膽敢違背天意,你可憑遺詔討伐他。可惜朱元璋看走了眼。朱元璋死後,傭兵四十萬的梅殷作壁上觀,眼看著的建文帝覆滅。朱元璋當初選了朱允炆而沒直接選朱棣,只能說是朱元璋無奈之下看走了眼。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朱元璋費勁心思建立了大明帝國,自然希望大明能夠萬古長存。在皇位繼承人這個問題上,朱元璋不希望打破傳統,因為一旦拋開傳統,就有人有想法了,就有人不老實了,要鬧事了。這不是朱元璋想看到的。因為他知道皇位的爭奪往往是伴隨著血雨腥風和旁落他姓的危險的。所以他選擇了最保守最安全的皇位繼承原則。按照數千年的封建傳統,太子一般都由長子來繼承,所以朱標順理成章的成為太子。而且朱標在太子這個位置上做的很好,深得朱元璋喜歡。但是天有不測風雲,朱標早早就駕鶴西去了。朱元璋很是傷心難過,他太喜歡朱標這個孩子了。喜歡到什麼程度呢?喜歡到朱元璋再次按照傳統把朱標的兒子立為了太子。下面說說朱棣。在朱元璋造反的早期,一位身份卑賤的妻子為朱元璋生下了個兒子,沒人顧得上這位母親和她的兒子。朱元璋只是去看了看,但也僅此而已,對他而言現在最重要的是保住自己的命,兒子已經有三個了,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在險惡環境中出生的這個嬰兒,就是朱棣。出生時基本不聞不問,出生後也基本不聞不問,因為老朱太忙了。老朱家二十幾個孩子裡,能記得有個叫朱棣的就不錯了。朱棣成年後又長期在外打仗。在老朱的心裡,朱標就是未來的皇帝,你們都好好幹,將來好好輔佐他就行。所以,他都沒有考慮朱棣和其他皇子。雖然朱標早死,但他畢竟當了二十五年的太子又沒過失,民心所向都是認為他是正統繼位者,即使死掉,也應該由他這支來繼承。加上建文帝確實也很得朱元璋歡心,在公在私,把帝位傳給他都是最佳選擇,所以就直接立朱標的小兒子為太子了。



灑脫天涯


朱標的死可以說是給了朱元璋很大打擊,作為朱元璋一直寄予厚望的繼承人,他的死亡,徹底改寫了明朝的歷史,可以確定的是,如果朱標順利繼位,朱棣根本就沒有發起靖難之役,搶奪皇位的機會。而朱標如果當了皇帝,也不會像朱棣那樣,因為得位不正,不敢對朱元璋創立制度,也就是所謂祖制,進行合適的調整改革。


那麼在朱元璋死後,朱元璋為什麼不直接立更有能力的朱棣當皇帝,而是立了年齡較小,相對缺乏執政經驗的皇太孫朱允炆。小編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首先,統治者總是習慣從最近的歷史中吸取教訓,大明之前的元朝在創立初期不可謂不強大,可是元朝的皇位繼承原則不明,導致皇位更迭頻繁,元朝也在內耗中不斷衰弱,對於“超級好爸爸”朱元璋來說,讓自己的“親親寶貝”們,為了皇位而彼此爭鬥,互相殘殺,削弱宗族勢力,虛耗國家實力,想起來就讓他抓耳撓腮,心痛不已,是絕對不允許的。

元朝皇位的傳承更替紛繁複雜,包括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叔死侄繼、侄死叔繼、祖父死孫子繼等多種類型。終元之世,可以說爭奪汗位和皇位的皇室內訌從未停止過,其中幾位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也很快離位或被害;最動盪時期,甚至20多年間換了8個皇帝。

因此,對於皇位傳承,甚至於親王,郡王以及其他宗室爵位的傳承,老朱都給制定了明確的傳承原則,甚至於細化到了,各個兒子一系的輩分順序,以及起名字的規矩,這個很有意思,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去查一下。

簡單來說,皇帝的兒子除一人為太子繼承皇位外,其餘的封親王,親王的兒子,除了一人為世子繼承親王位外,其餘的封郡王。太子及世子的選擇則嚴格遵循“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

據史料記載,在朱標死後,朱元璋也曾經動搖過對朱允炆的選擇,想把皇位直接傳給朱棣,後來被大臣劉三吾勸阻,但是小編認為,史料的可信性在朱棣奪得皇位後就變得很值得探討了,這段史料完全有可能是明成祖朱棣在上位後,為了增強自身繼位的合法性而編造的。

其次,朱允炆聰慧純孝,非常得朱元璋喜歡,朱標死時,朱允炆已經16歲,已經不算幼主,洪武功臣經過朱元璋的刻意打壓可以說是是七零八落,還有手握重兵的藩王叔叔們幫忙,朱元璋相信朱允炆有能力將朱家的江山守下去,只是朱元璋沒想到,他死後不久他的後人們就自己打了起來。

洪武二十五年,朱標病死,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朱允炆守孝時因過度哀傷而消瘦,朱元璋安慰說:“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明顯的將朱允炆作為唯一繼承人在培養。

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曾向朱元璋請求修改《大明律》,他參考《禮經》及歷朝刑法,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條過分嚴苛的條文,深得人心,老朱想必是看在眼裡,甜在心裡,更加堅定了傳位於朱允炆的決心。


其實,燕王朱棣雖然就藩北京,但是明朝的藩王和西漢初的藩王,完全是兩個概念,雖然是手上有些部隊,但是並不直接參與地方管理,也不直接掌握大量糧草軍械,發動戰爭的潛力有限,如果不是建文帝舉措失當,過份仁弱,朱棣原本沒有機會取得勝利。


醉美木瀆


朱標是朱元璋最疼愛的皇子,也寄予了厚望,朱元璋殺戮太重,朱標寬厚仁慈,正適合守成養民,對國家的發展大有好處,朱元璋這正是看中了朱標的性格,才選中他,朱標死後朱元璋把愛又都轉移到孫子身上,朱允文身上也有朱標的寬仁性格,也是朱元璋需要的人選。朱棣有帝王只能,朱元璋應該更希望他作為一方諸侯拱衛大明的江山。


依古比古博


明朝皇位繼承製遵循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長子朱標己經被立為太子,朱標37歲病逝,如果朱標沒有兒子,朱元璋或許會考慮立四子朱棣為太子,因為此時二子秦王和三子晉王也己經病逝了,四子朱棣成了現存最年長的兒子。但是太子朱標有好幾個兒子,到朱元璋71歲去世時朱標的長子皇太孫朱允文己經21歲,完全成年了,朱元璋將皇位傳給朱允文(建文帝)沒有錯誤。


西賊聞之心膽搖


當年他為什麼不立朱棣為太子,繼承自己的皇位,其實是有歷史原因的。當時朱標死了以後,其實也還沒有輪到朱棣來繼承皇位,因為還有一位嫡次子,但是這個人一點兒不讓朱元璋省心。而當時朱元璋確實不想破壞這個傳統的繼承製度,畢竟當時朝廷上面的言官還是比較厲害的。如果處理不妥的話, 那可能會發生內亂。所以朱元璋考慮到自己的孫兒朱允炆。

根據資料表明,這位孫兒小時候讀書不錯,而且非常聰明,加上朱元璋非常喜歡他,所以考慮朱允炆,其實也是避免了一段內亂。不過最後事與願違,這就不是朱元璋所能控制的了。


野史共享


原因有很多

第一是因為宗法制的影響。朱標是太子,而朱允文是正宗的皇長孫,理應繼承皇位。朱允文本身並沒有什麼失德的地方,即使朱標去世,朝中的大臣,也依然是支持,皇長孫繼承皇位。如果朱元璋,立朱棣為太子,會造成朝廷的動盪。

第二,朱元璋皇子太多。各自有各自的封地,遠離朝廷之外。如果立朱棣為太子,其他皇子難免有異心。而且各自手中都有兵馬。這一點朱元璋不能不顧及。

第三,朱元璋本身就是一個信奉正統的人,宗法制牢牢地刻在了他的心中。在他的眼裡,只有朱允文才是自己的繼承者。而且本身也與朱允文親近,其他的兒子被封在外,常年難以一見,於情於理,都會選擇朱允文繼承者。

由此三條,就可以得出,朱元璋為什麼立朱允文為太子。

當然,還有其他的很多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