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

心理諮詢師趙迪


如果家長越是在孩子面前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孩子就會越認為學習是給家長學的,包括老師也是一樣,如果老師反覆在講學習的重要性,那孩子就會覺得學習是給老師學的。因為,你們強調的重要,那麼就意味著對你們來說重要。那孩子就會認為學習其實是老師和家長的事情了。其實這跟大人工作一樣,如果領導一直反覆在強調工作的重要性,但是與員工的切身利益根本就沒有什麼關係的時候,員工就會覺得領導是在忽悠他。孩子學習也是一樣的,因為他自己沒有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你說的再多、再好也是沒有用的,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做家長的可以想一下,您是如何明白學習的重要性的?首先,你肯定是通過周圍朋友的孩子考上大學,感到很榮耀。可惜你要明白,這是你的感受,你的孩子他是無法體會的。孩子他只能感知他自己所經歷的事情,很多道理對於孩子來說,其實是對牛談琴。其次,家長從現實生活中明白讀書的重要性,很多高學歷的人,他們可能會找到好工作。但是我們的孩子看到的很多可能是沒有高學歷的人,一樣也可以生活,甚至自己的父母就是這樣的。再者,有很多家長從工作中明白沒有高學歷,工作就會有壓力。這一點,孩子也是無法體會的,很多家長平時根本不願意學習,提升自己,又拿什麼來教育孩子自己主動學習呢?其實,家長給孩子講什麼道理都是無用的,那家長該怎樣引導孩子呢?

1、以身作則,家長自身愛學習的,孩子也會受到感染,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感到學習是件快樂的事。

2、家長還可以多跟孩子交流讀書的心得體會,不要總是給孩子講學習的意義。多談學習的收穫和體會。

3、經常跟孩子分享自己讀書學習的方法。在學習遇到困難時,孩子不願意面對的時候,做為父母需要耐心引導孩子並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惡魔的媽媽0705


如何才能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是自己所事?

我有一個表弟,他小時候被舅舅管得特別嚴格,有一天,作業特別多,他好不容易做完之後,很生氣的對舅舅說了一句話,我再也不給你學習了,累死我了。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舅舅總是特別關心表弟的學習,總是提醒他要好好學習,表弟學習成績好,舅舅就開心,表弟學習成績不好,舅舅就垂頭喪氣。

所以,在表弟心裡學習是為了舅舅,是替舅舅學習的。

我想很多父母都跟我舅舅差不多,非常關注孩子的學習,但沒有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如何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一,父母要平和心看待孩子的學習。看到很多父母很焦慮,不停給孩子報補習班,平常談的也都是孩子的學習,跟孩子聊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孩子小不懂事,就會認為是給父母學習的。孩子大,雖然知道學習是為了自己,但父母的態度讓他不得不為了應付父母而學習。

所以,父母要平和心態看待孩子學習,不要讓孩子誤認為是給父母學習的,也不要讓孩子不得不為了父母而學習。



二,父母要多帶孩子去見識社會,這樣孩子才會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有不少孩子,上學時不好好學習,結果踏入社會才知道自己什麼都不會,才知道學習是為了自己。

三,父母多帶孩子見識比較厲害的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讓孩子接觸到比較優秀的人,他就會越來越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

學習是終身的事情,父母應該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要想成功,離不開學習。


周凌溧育兒問答


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就從自己的經歷來聊聊吧。

我呢打小生活在農村,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天天吃方便麵,那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吃袋華龍108,雙面塊的。再後來,把夢想變成了小目標,那就是閒得沒事就去學校垃圾堆那找方便麵調料,然後回家煮麵條,把調料放進去,那感覺爽死啦!

這種方式被我爹知道後,他心中心酸,於是就把我領到了國道旁,看來來往往的汽車,還記得老爹說,將來想擁有小轎車,最好的方法就是讀書。

那時候自己不太懂,再大一點,自己變得更淘了,讀書心思快沒了,基本上跟村裡人一樣,想著外出打工。

畢竟那時候,凡是外出打工的同齡人,過年回來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擁有了自己的手機,頭髮也變了顏色,走在大街上,給我的感覺,簡直帥死了,崇拜到了骨子裡。

老爹知道我心思後,也沒說不同意外出打工,剛過完年,就帶著我趕第一班車去了市裡。他沒說太多,跟我在車站呆了有近一個小時,只是看來來往往的行人,印象中,看到的都是外出打我的村中人,行色匆匆,大包小包各種拎。

快中午那會兒,老爹帶我到了一家大酒店門口,那是相當大的酒店,我們就蹲在大門口旁邊的角落,一直看進出的人。

不比較不知道,一比較才知道什麼是差距。當然了,那時候自己也沒有這麼深的發現。終於餓得不行了,老爹帶我去吃了份炒餅。

下午的時候,天橋呆了很長時間,然後也沒坐車,老爹走在前面,我跟在後面,朝著村裡方向返回了。

再然後,自己似乎慢慢品出了什麼,就開始學了。也意識到方便麵沒有小汽車好,沒有大酒店裡吃的好,而這一切,都得靠學習。更何況,不學習的話,還得下地裡幹活,為啥不選擇學呢?

很多時候,說得多了可能並不管用了,有時候通過正確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明白後,才會記憶深刻,才會為之付出行動。

感謝老爹!

父母偉大,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願您早日如願!


說文寫作


很高興來回答您的問題。

先講一個發生在我和我小外甥之間的一個故事。

他上一年級,拼音是大難題,一直很牴觸,我姐姐的苦口婆心給他造成比較大的壓力,但效果並不理想。我知道他愛讀看繪本,就給他買了一套恐龍系列的(知道他對恐龍特別感興趣),選的是裡面字數不多並且有拼音的那種。

過了兩天,我就問他問題,你知道最小的恐龍是什麼龍嗎?他很高興的把書拿給我,說“它就是最小的恐龍”。“你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嗎?”他搖搖頭。然後我告訴他:你看他這幾個字上面的拼音,你試著拼一下?“他很艱難地拼了兩遍,x-i j-ing long,”對,它的名字叫細頸龍,你再把後米這幾個拼音拼一下。“他繼續拼:”h-e y-i zhi h-u-o j-i ch-a b-u d-u-o d-a“,因為他是單個字拼的,所以這句話說出來了,但他毫無感覺,我讓他再讀兩遍,他不情願,不過還是讀了,讀完我看到他近乎兩眼放光,他說:"這個小恐龍和火雞一樣大,原來還有這麼小的恐龍!!" 我說:”對呀,就是咱們週末看到的那個火雞那麼大。你喜歡恐龍,卻不能完全叫出他們的名字,也不知道他們實際有多大。我看你不是真的喜歡。“他跺腳,搖頭說“不是的”。

我知道他已經“上道”了,就說:“你看,你會拼音,就能瞭解更多恐龍………” 後面發生的事大家差不多能猜到了。

看明白上面故事的人,心裡基本已經有了答案,我再簡要說一下:

1.培養孩子的興趣,激發他對自然和生活的好奇心。方法有很多,去博物館參觀,聽一場音樂會,去郊外狠狠玩一把,或者簡單地帶他看看璀璨的星空,一起數一數星星。孩子內心的敏感度遠超我們的想象,一個新鮮的體驗,會激發他內心無限的想象和好奇。

2.父母要善於引導。孩子會問你各種奇怪的問題,這時候你的態度至關重要。可以跟他一起探索,一起學習。現在網絡發達,抖音快手上,某些科普視頻說不定就能起很大幫助。引導孩子學習的前提是你要了解孩子的學習進度,然後用合適的話語再去引導他。比如,去動物園,你順便跟他交流一下你對食物鏈/生態圈甚至進化論的理解…

3.【特別提醒】不要跟孩子說什麼你要是不好好學習,長大了就得去掃大街(只是舉例,勞動光榮,這裡沒有歧視),或者說我跟你爸爸/媽媽都沒啥本事,咱們家也沒“人”,你就得靠你自己了。這種話短期可能會起到一點點效果,但這是以犧牲孩子的安全感為代價的,而且,一旦孩子建立的這種心理,主動學習的心態瞬即化為灰燼。他會把學習當作負擔,會用強迫自己的方式去學習,即便成績優秀,也絕非好的結局。

最後,我還想補充一句: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作為父母,你現在有沒有為了自己去學習呢?

祝您的孩子學有所成!


名人精彩訪談


記得我小的時候,老師從來不會讓家長幫忙檢查作業,我的父母每天忙的腳不沾地,也沒有時間管我的學習。但是,如果我不認真寫作業,我不努力背誦課文,那麼第二天迎接我的就是老師的各種懲戒。反正最後無論好壞都是我自己承擔,完全沒我父母任何事情。

所以,學習這事,誰焦慮,誰承擔。學校留了家庭作業,做家長的比孩子記得還清楚;他做錯了題目,家長比他還著急糾正;考試沒考好,家長比孩子還介意……主次顛倒了啊喂!

家長們要說了,我孩子笨啊,我孩子主動性不強啊,我要是再不督促著孩子點,他更不行了啊!親愛的家長,你完全搞錯方向了。

你需要做的是,給孩子提供一個可以安靜學習的環境,一個好的氛圍會自動推著孩子去學習,而不是讓孩子在你的眼皮子底下被奴役著完成任務。你越盡心,他越懈怠。

孩子學習啊,你就安靜的做你的事情,忙你的工作,讓他看到一個努力拼搏的形象;你想讓孩子看書,那你就關掉電視、放下手機,安靜的拿起書去看;孩子需要家長的幫助,向你求助了,那就全力以赴幫助他、引導他。

希望家長們get到重點!祝孩子健康快樂!


cici的月光


看到這個問題,我都忍不住自動冒出一句教孩子的口頭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然,家長們再怎麼防範於未然,當孩子上小學後,相信大部分的家長都免不了這麼頭痛的問題的。

我家大寶從上小學開始,我就開始了唸經路。採取了各種措施,希望她能明白學習是她自己的事情,讀書是為自己而不是為父母。可謂是你煞費苦心,她還懵懂無知的望著你。內心是崩潰的😫

正當我無計可施之時,一次偶然看到一篇文章,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大概內容是:我們想要做什麼,哪個職位,就要接受不同程度的知識學習、培訓才能做那個崗位。具體怎麼講給孩子聽呢?

1.故事《牧羊人》裡放羊的小孩,他為什麼在放羊呢?

2.生活中各種不同層次的工種,他們為什麼能勝任自己的崗位呢?

3.進行職位低高對比學習程度講解。

4.以身作則也是很重要的一個例子(全職媽媽也是一種工作喲)

就比如我家大寶她想做一名蛋糕師😊我就會告訴她:需要學習到哪個階段,要掌握哪些知識,還要懂得設計、搭配等等,好吧-_-||孩子還小就被我忽悠忽悠著慢慢在往前邁步了啊😁

我們都在努力奮鬥中學習著🙏👣✊


燕23719711


高中的孩子現在再去簡單的說教是很難說服的。當然瞭如果他從小就有心裡的偶像,那種在這個家族他十分敬佩崇拜的人,那麼就會好辦一些。可以讓這個人引導他。

如果沒有這樣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帶著孩子去旅遊,帶他看看偏遠的山區那些人過得怎樣貧困的日子,看看哪裡的孩子是多麼渴望著受到教育。

再帶孩子去一些高等院校或者大城市體會下真正的社會的樣子,也可以讓他有時間去做些兼職看看工作是如何的不易,只有親自體會到生活的艱辛,他才能有所領悟,現在的孩子從小都生活在蜜罐子裡,所以根本是生活在自己的想象的美好世界裡,讓他多接觸現實的殘酷也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笨笨熊heart


在孩子的學習上,作為父母,你是不是有這樣的 困惑...

為了孩子成績,沒少給孩子買輔導書,請家教,上補習班,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孩子依然面臨這些問題。

學過的知識今天花了大量精力去記,過兩天又忘了,再記再忘,如此反覆,沒有一個好的記憶方法,孩子害怕背誦,對於需要背誦知識點的一些語言科目、政、史、地等文科類學習就等於宣判了死刑。

孩子努力了但成績一直起不來,久而久之挫敗感,沒信心,興趣低下,不主動,作業拖拉,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學習問題都湧現出來了。隨之而來的不思考,不閱讀導致理解力差,邏輯思維跟不上,學科之間的知識散亂,無法形成知識體系,孩子厭學、逃課的問題。

而你想到之前所有的努力,是否有不甘心?抱怨到底是孩子學習不夠努力,還是孩子智商有問題、天賦不足?

中國記憶大師湯世聲老師有著不同的觀點,他認為問題出在孩子的學習方法上。

湯世聲老師從04年開始潛心研究學習方法,並在05年參加中國腦力錦標賽,獲得單項季軍。他設計的獨特的學習方法課程,鼓勵孩子能獨立自主的思考,並提倡快速學習的概念,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更輕鬆,更快速的掌握所有的知識。

湯老師的學習秘決是什麼?他倡導的學習方法又是什麼?

我們不妨來聽聽湯世聲老師本人的描述。相信對每一個學生和家長都會有所啟發。

一、苦逼的學生經歷(逆襲的過程)

由於我是農村出身,從初中開始就面臨巨大的學習壓力,當時對我們來說,唯一的出路就是考到大學。

從初一下期開始,早上6點起床學習,晚上11點睡覺已經是我學習的常態。

通過三年的艱苦學習,我終於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高中的生涯同樣是痛苦的,為了打好基礎,從高一開始,我連續3年都保持高壓的學習狀態,當時幾乎沒什麼玩樂時間,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

考上了大學後,我終於鬆了一口氣。

於是,在大一的時候,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學習是痛苦的?學習能不能變得更輕鬆?

為什麼有些學霸在學習的時候,總是感覺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考上高分?

難道是他們的智商和我們不同?難道是他們的天賦和我們不一樣?

為了得到答案,我開始長期泡在圖書館,開始看有關學習方法、有關大腦發展、心理學之類的書籍。


珍視映畫


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然後主動去學習,而不是每天都需要爸爸媽媽督促是很多家長夢想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個家長真真做到。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完成家庭作業已經是焦頭爛額了,更別期望增加其他的學習了。我覺得其實這些都是家長自己造成的,主要的原因還是在家長身上。


01、家長包辦一切,孩子自己卻置身事外。

我接手過一個孩子,家長就是特別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剛接手孩子的時候是四年級,有一天晚上11:30,還能接到該孩子父母的電話詢問當天的作業,我非常的驚訝。原來孩子一直都依賴家長下班後通過微信群問作業,自己從不抄作業登記。當天家長加班,回來晚了。群裡沒有人回覆,只能硬著頭皮打電話給老師問作業。一個四年級的孩子,每天的作業都是家長問了才知道。家長卻一直縱容孩子的這種行為。

學習究竟是孩子自己的,還是家長大人的呢?從睜開眼睛的那一刻到晚上睡覺的前一刻,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跟蹤服務,孩子都不用思考的,完全都是依賴大人的幫忙安排。試問,孩子的大腦裡面會有“學習是自己的事情”的概念嗎?

要想孩子有自我學習的意識,就要懂得從孩子的學習中抽身出來。家長做自己的事情,孩子的事情讓他獨立去完成,各司其職。有些家長擔心,作業完不成第二天老師會投訴啊?我可不想接到老師的投訴電話。老師,也是人。我們可以跟老師溝通孩子的問題,做好溝通就可以的事情。孩子的培養只有那麼短短的時間,需要培養的是孩子獨立的人格,自我的學習意識。兩者權衡之下,一次兩次的投訴不是芝麻小事嗎?讓孩子自己去承擔自己的責任,從而改變一個孩子的行為習慣,不是更有價值嗎?


02、放大孩子的學習成就感。

我們大人在工作的時候,最開心的一刻是什麼時候?就是感覺到自己特別有成就的那一刻,或者是被人肯定的時候。當我們處於一種愉快的心情狀態下,我們做事情就特別積極,即使工作特別累也感覺動力滿滿。孩子也是一樣的,為什麼你的孩子就是不喜歡學習?學習對他來說,就是一種痛苦呢?

對於孩子的一點學習的細微進步,大人都可以挑出來,及時地進行表揚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進而大腦中都會記住學習的一種樂趣,記住這種學習的快感,而不是一直都是苦的記憶。孩子才會主動地去學習。

班裡有一個基礎比較差的孩子,有一次我覺得他能很好地完成了作業,而且作業做得還是很工整的,那麼我就特意在同學們面前表揚他,有進步。同班同學都齊刷刷地望向他。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可是自從表揚後,往後他都可以努力聽課,基本上能完成作業不再拖欠。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和表揚,這是他成就感最重要的獲得渠道。在家裡也是一樣的,也許你對孩子細微進步的放大,孩子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出來了,他就逐漸愛上了學習。


03、製作一個進步的榮譽牆。

現在的學校班級老師都會定期舉行一些書寫展示或者優秀習作展示,把一些好的書寫作業或者文章貼在教室後面的展示區,讓孩子們看。

這其實就是一種放大孩子的成就感的做法。在家裡,我們也可以這樣做。畢竟孩子是自己的,孩子的一點點進步我們做家長的應該是最敏感的才對。

孩子的作業比上一次進步,考試比上一次進步,我們都可以貼在牆上,讓孩子你自己看看自己的每一次的進步。切身感受自己努力得到的回報。孩子會逐步地改變自己對學習的看法,逐漸地喜歡上學習。


04、大人控制自己的情緒,與孩子平等地進行交流。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很多挫折。很多家長都會標榜“我這是為你好,我是過來人,我不想讓你多走彎路”。可是,很多時候,孩子就是不聽,頂撞大人,使得大人瀕臨崩潰,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我覺得這個主要就是大人依然是把自己擺在了比較高的位置,而沒有真真地從心底裡認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人,應平等地進行交流。

很多時候,當我們大聲吼叫的時候,孩子也會提高聲調來跟我們對抗,最後兩敗俱傷。孩子只會走到我們的對立面。當出現這樣的情況的時候,你想讓孩子學習,孩子就更加不會學習了。

要想我們自己的孩子能有意識到學習,就要從平等地交流開始,讓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想法真真地被孩子所接受,得到孩子的認同。


這些是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小小的體會,孩子的學習過程和教育過程真的是很漫長的,我們需要多點審視自己,從改變自身開始,才能影響到孩子,而不是一味去要求孩子做到。當孩子不認同大人,說教再多也是沒有用。


正壹兒童數學


只有提高孩子學習興趣和知道學習的重要性還有學會放手,才能幫助孩子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家長耐心引導孩子,提高學習興趣

我小時候文科很好,理科不行。但是爸爸並沒有放棄我,而是幫完分析解題思路。教我玩數學遊戲,慢慢的我覺得其實也沒那麼可怕嘛,就願意去研究學習。

開車的時候爸爸也會現場出題,考考我,我就會覺得很好玩,一定也不想考試時那麼害怕緊張了。



知道學習的重要性

《銀河補習班》中馬浩文問兒子學習為了什麼,兒子馬飛回答:"考清華北大啊,媽媽不是說了嗎?"

"錯!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連箭靶子都找不到,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

當長大後當上宇航員的馬飛回憶起小時候,他說:"如果沒有爸爸的那句話,就沒有我的現在。"

就是那一瞬間,馬飛找到了自己,知道自己要幹嘛了。而不是學得怎麼樣都無所謂,這真的很重要,是發自內心的頓悟。

可喜可賀,看到這裡開始老淚縱橫。



學會放手

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但是也活的太麻木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晚上學習的鉛筆削好,水果切好,牛奶衝好,什麼都不用做。

小時候我鄰居美美也是這樣一位小公主,然而有天她爸爸下崗了,每天要打兩份工來維持家用。晚上也沒空搭理女兒了,但這時候美美才是有壓力了。

她只要要靠自己了,才能給父母減輕壓力。

每天放學回家做完家務就開始寫作業,有時間還會幫爸爸媽媽做飯。

爸爸媽媽覺得很欣慰,雖然日子苦點累點,但是發現女兒長大了真的好能幹。

有時候我們也要適當放手,不能事事包辦,這樣孩子才會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我是【因為是麻麻】八年幼教一線工作者,家有兩歲半萌娃小久久。我手寫我心,育兒路上你並不孤單,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