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算大國嗎?

用戶92402796522


總體而言,哈薩克斯坦是一個區域性大國、自然資源大國、區域性科技創新大國,但也是一個有明顯短板,制約其進一步發展,存在上限的國家。

區域性大國

在中亞五國,即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中,哈薩克斯坦是國土面積最大、人口次多、經濟發展最好的國家,可以稱之為“區域性大國”。

同時,哈薩克斯坦也是“中亞五國”中最重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國家。

自然資源大國

哈薩克斯坦的總面積月270多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9,是中亞五國中面積最大的國家。

哈國已探明的礦藏有90餘種,其中石油儲量約100億噸,天然氣儲量為11700億立方米,位居中亞第一;

煤炭地質儲量1700億噸,是世界10大產煤國之一。

金屬礦藏亦十分豐富,其中鎢的儲量世界第一,鉻和磷礦石儲量世界第二,銅、鋅、鉬的儲量亞洲第一。

因此,哈薩克斯坦有“能源和原材料基地”的美譽。

區域性科技創新大國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哈薩克斯坦在2012年的時候,人均GDP就已經達到了12000美元大關,跨入了中上等收入國家之列。

但哈薩克斯坦政府也清醒的認識到,不能總是依靠自然資源作為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因此十分重視科技創新。

為此,哈薩克斯坦政府推出《加快產業創新發展國家計劃》,目前該計劃的第一階段2010-2014已經完成,2015年發佈的第二階段計劃也進入尾聲。

得益於此計劃的實施,2008年至2013年間,哈國內新活躍企業比例從4%上升到7.6%,增長了近一倍;企業技術創新活動投入從1135億堅戈(哈薩克斯坦貨幣)上升到了3260億堅戈,增長了3倍。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推出的世界競爭力指標,哈薩克斯坦在“創新”因子上的排名上升了18位,排名84位;“技術可靠性”因子排名上升了25位,排名57位。

存在明顯短板,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國家

儘管哈薩克斯坦擁有良好的先天條件和現實發展需求,但也存在著明顯的短板,制約其進一步的發展。

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二產業投資積極性不高。

2、缺乏有資質的人力資源。

3、基礎設施如能源配套、水、物流運輸等還不夠完善。

4、國有企業一家獨大,中小企業缺乏有效發展空間。

5、創新體現缺乏競爭力。

6、資源使用率不高,第二產業能耗高、產出低。

7、技術規範體系不完善。

8、存在陷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的可能性。


砂石君


面積算是很大的國家,人口不算多。

蘇聯結束存在後,新獨立出來的哈薩克斯坦,帶給世界一項新的“世界紀錄”。哈薩克斯坦以272.49萬平方公里的面積,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斯坦面積大,鄰國卻只有五個,北鄰俄羅斯,東鄰我國,東南鄰吉爾吉斯斯坦,西南鄰烏茲別克斯坦,西南角的裡海之濱鄰土庫曼斯坦。

哈薩克斯坦的面積,和南美洲的阿根廷差不多,阿根廷面積278萬平方公里。但是,阿根廷人口達到4385萬人,而哈薩克斯坦的人口連阿根廷的一半都不到,只有1831萬人。面積只比哈薩克斯坦大約26萬平方公里的印度(298萬平方公里),人口已達13.53億。
哈薩克斯坦人口為什麼會這麼少?272.49萬平方公里,容納一兩億人口都應該是沒問題的。實際上,咱們看一下哈薩克斯坦的地形圖,就知道,哈薩克斯坦並沒有條件容納幾億人口,雖然哈薩克斯坦的平均海拔並不高。

先把目光投向哈薩克斯坦的西部,也就是與俄羅斯接壤的部分。這裡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湖泊——裡海,面積38.64萬平方公里。而在裡海的北部,有一處面積非常較大的低地,稱為裡海沿岸低地。裡海沿岸低地的東半部分,就位於哈薩克斯坦。而哈薩克斯坦的裡海沿岸低地,以烏拉爾河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當你來到哈薩克斯坦的裡海沿岸低地西部時,你會發現這裡有一片較大的沙漠地帶,被稱為雷恩沙漠。烏拉爾河以東倒沒什麼沙漠,但這裡有很多沼澤地,如何住人?裡海沿岸低地有一個城市,就是阿特勞州首府阿特勞,人口不過3萬。
裡海沿岸低地以南,有個瀕臨裡海東北岸的曼吉斯套州,面積16.56萬平方公里。這個州北部是沼澤,南部是各種大大小小的窪地,中西部還有一座曼吉斯套山。這樣的地理條件,自然也沒多少人住在這裡,人口也就三十多萬。
裡海沿岸低地以北,有一個西哈薩克斯坦州,這裡沙漠面積不大,沼澤面積也不大。但是,這裡距離哈薩克斯坦的中心地帶有上千公里,也沒多少人願意住在這裡。西哈薩克斯坦州面積15.13萬平方公里,和山東省差不多大,人口只有約60萬。

西哈薩克斯坦州以東,是面積30平方公里的阿克託別州(俄語舊稱為阿克糾賓斯克州)。阿克託別州相當於3個江蘇省,可本州的人口也不過70萬左右,而一個江蘇省的人口就達到了8051萬。阿克託別州中北部地勢略高,有穆戈賈爾山,西南和東南有面積較大的沼澤地區,西南和東南之間還有一個大巴爾蘇基沙漠,面積雖然不太大,但並不具備人口大規模居住的條件。
阿克託別州東南,是克孜勒奧爾達州。該州的地理條件較為複雜,唐朝經常控制過的鹹海,就位於該州西部與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中亞兩大河之一的錫爾河就縱貫該州東、西,匯入鹹海。但是,該州的南部是克孜勒庫姆沙漠,約佔該州面積的一半左右(另一半在烏茲別克斯坦),北部是鹹海沿岸—卡拉庫姆沙漠。錫爾河雖然流量不小,但由於沙漠地帶太多,該州也沒多少人。22.81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只有約61萬人。
克孜勒奧爾達州的正東部,是江布爾州。關於該州的地勢,一句話可以概括:中間是莫因庫姆沙漠,四周多高地。面積14.4萬平方公里的江布爾州人口較多,有約110萬人。江布爾州西南還有一個南哈薩克斯坦州,州北是莫因庫姆沙漠,州西南是克孜勒庫姆沙漠,州東是塔拉斯山西麓。不過,該州人口較多,有近300萬人,算是哈薩克斯坦的人口大州。因為錫爾河縱貫該州,有豐富的水源,人口自然較多。

南哈薩克斯坦州以北,是面積達到42.8萬平方公里的卡拉幹達州。但是,卡拉幹達州的人口還不如南哈薩克斯坦州,人口約有138萬。卡拉幹達州面積大,但南部多沼澤,中北部還有哈薩克丘陵,無法承受人口的大規模居住。不過,卡拉幹達卻是哈薩克斯坦重要的工業城市,人口有約65萬。值得一提的是,卡拉幹達州東南有一片細長的湖泊,就是面積 巴爾喀什湖。巴爾喀什湖一半鹹水,一半淡水,在清朝時,巴爾喀什湖是清朝與沙俄的界河。公元1864年10月,清朝被迫與沙俄簽訂了《中俄戡分西北界約記》,割讓巴爾喀什湖以南約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從此,巴爾喀什湖徹底與我國無緣。
巴爾喀什湖東南,是現在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州,原清朝的屬地。阿拉木圖,大家都熟悉,這是哈薩克斯坦的舊都,哈薩克斯坦最大城市。但是,阿拉木圖州的地勢非常複雜,州西北,也就是巴爾喀什湖以南,有薩雷耶西克-阿特勞沙漠,佔了23.92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木圖州的近一半。阿拉木圖州的主要人口,集中在州南部的天山北麓,僅舊都阿拉木圖一個城市,就有約180萬人口,而全州人口也不過203萬。

哈薩克斯坦的東北部是東哈薩克斯坦州,面積28.3萬平方公里。該州的地形是西低東高,東部與我國新疆接壤處是崇山峻嶺,人口並不多。該州約138萬人口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平原地帶。
哈薩克斯坦在獨立後之所以遷都至北邊的阿斯塔納(今改名為努爾蘇丹),大致有兩個原因。一,阿拉木圖距離北部與俄羅斯接壤地區較遠,這裡有大量俄族,存在一定的離心傾向。遷都阿斯塔納,主要為了控制北方平原地區,以免被俄羅斯弄走。二,阿拉木圖位於哈薩克斯坦的東南角,又有高山,湖泊、沙漠、河流的阻擋。這對面積廣大的哈薩克斯坦來說,管理相對不便。

圖-哈薩克人
哈薩克斯坦北部的幾個州,比如西北部的科斯塔奈州,正北部的北哈薩克斯坦州,東北部的巴甫洛達爾州,以及阿斯塔納所在的阿克莫拉州,地形相對平坦,沒有那麼多的沼澤、沙漠,適宜人口大規模的居住。新都阿斯塔納,人口就有150萬。巴甫洛達爾州的地理條件在哈薩克斯坦算是非常不錯的,發源於我國新疆的額爾齊斯河斜穿州境,向北進入俄羅斯並匯入北冰洋。喀爾齊斯河兩岸土地肥沃,這也是巴甫洛達爾州為何能成為哈薩克斯坦工業重州的重要因素。巴甫洛達爾市的人口有約80萬,在這總人口並不多的哈薩克斯坦,算是人口大市。

圖-哈薩克人
綜合來講,哈薩克斯坦面積雖大,但沙漠、荒地、高山、沼澤佔了很多一部分。實際上,哈薩克斯坦能適合人類大規模居住的並不多。

地圖帝


隨著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推進,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其中對中亞的影響也是巨大的。而中亞五國雖獨立成國,但與俄羅斯的地緣關係密切,俄羅斯維持著對亞歐大陸交通島的事實控制。

中俄關系雖日益密切,但俄羅斯對中國親近中亞仍然持高度警惕的態度。

而如今中國的綜合國力在俄羅斯之上;加上俄羅斯受美歐打壓,需要中國的支持和分擔壓力。這兩點因素,使得俄羅斯不會直接阻攔中國進入中亞。

不過這並不代表俄羅斯沒有辦法。俄羅斯憑藉中亞掌控者的身份,完全可以對中亞五國施壓,讓其遠離中國。

不過,中亞政府對絲綢之路經濟帶非常歡迎,這或許表明俄羅斯並未全力阻止,又或者說俄羅斯的施壓並未取得成功。

對中亞五國而言,絲綢之路經濟帶將帶來巨大的利益。不過俄羅斯不強行阻止中國和中亞的聯繫是何原因?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成會對中亞地緣政治格局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和影響?雲石君將為大家一一解讀。

我們來看看是什麼束縛了俄羅斯。

第一,中亞五國的反對。

俄羅斯已沒有蘇聯時期的實力,現在中亞五國雖仍由其掌控,但控制力有限。而新絲綢之路有利於中亞的長遠發展戰略,俄羅斯若阻礙中亞五國必然反抗。俄羅斯在歐洲的勢力幾近喪失,必然更看重中亞五國,此種情況之下,必當考慮因阻止帶來的政治後果。

第二,中國與中亞的關係。

中亞遠離中、歐、伊斯蘭等各大地緣勢力的本部核心區,且身處內陸,有著封閉的地理環境,因此被各方勢力爭奪,沒有穩定的歸屬。

而隨著工業文明的到來,人類征服改變自然的能力增大,北亞的地理環境雖然嚴酷開發程度有限,但是烏爾山以東被開發並形成烏拉爾工業區,成為俄羅斯在北亞最大的核心板塊。雖以烏拉爾工業區為基點——烏拉爾工業區與中亞毗鄰,使得俄羅斯向中亞輻射地緣影響力,並進一步掌控中亞。但烏拉爾工業區的規模並不是很大,加上中亞與俄羅斯密切的地緣關係也只是相對其他文明而言。因此俄羅斯掌控中亞的優勢是相對的。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中國的經濟實力日益提升,穩坐第二經濟大國的交椅。反觀俄羅斯,其經濟嚴重萎縮。此消彼長之下,中俄兩國對中亞的地緣影響力也在發生變化。

從地緣關係上不難看出,俄羅斯與中亞的地緣關係遠遠勝於中國,但中國的綜合國力卻比俄羅斯更為強大。

科學技術能改善交通條件,進而使中國與中亞之間的關係被大幅拉近。如此一來,俄羅斯的地緣優勢降低了。

最重要的是,中亞的地緣價值在中俄兩國有著不一樣的體現。

中亞之於俄羅斯,其價值體現在地緣政治層面。中亞地處亞歐大陸的十字路口,俄羅斯可以以此為支撐,對東亞、西亞、南亞三大板塊輻射影響力。

而中亞之於中國,除了地緣政治層面的價值,還有極高的地緣經濟價值。橫穿中亞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不僅拉近中歐、中東的陸上聯繫,同時將會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降低地緣影響力拓展、維持過程中所需支付的政治經濟成本。而這是俄羅斯欠缺的。

以上原因,都導致俄羅斯與中亞在聯繫上的天然優勢被削弱,而其又無力反制中國在地緣影響力上的拓展。

第三,俄羅斯的現實國情。

俄羅斯內部制約了其阻擾的慾望。烏克蘭危機爆發後,俄羅斯與歐美的地緣政治對抗越發激烈。這使得俄羅斯本就不強的經濟更是雪上加霜。在這艱難的時候又遇上油價下跌,俄羅斯財政越發困難。

眾所周知,油價下跌代表著全球經濟放緩,這在短期內是無法扭轉的;而俄羅斯與歐美之間的地緣政治矛盾是結構性的,很難緩和。這代表著,俄羅斯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面臨外部政治孤立,內部經濟蕭條的困境。

僅從經濟角度來看,俄羅斯必須想辦法緩解這場危機。而規劃中的絲綢之路經濟帶途徑烏拉爾、莫斯科以及南俄工業區的北部部分,這都對拉動俄羅斯的經濟大有好處。

不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雖對俄羅斯有益,但俄羅斯也有他的顧慮。

首先,以中亞為樞紐的東西向經濟帶,特別是途徑中亞向西亞的南線佈局,會使得中國、歐洲、土耳其的勢力進入中亞,從而使中亞五國的經濟擺脫俄羅斯的掌控。如,哈薩克斯坦嘗試修建裡海至黑海間的運河,以圖縮短中亞至歐洲間的距離,在一定程度上替換俄羅斯的陸上通道。

其次,絲綢之路經濟帶,會對西伯利亞鐵路為主軸的亞歐第一大陸橋形成巨大沖擊。

西伯利亞鐵路對俄羅斯的意義重大,他是俄羅斯的政治以及經濟的主幹道。但是這條主幹道對歐亞大陸而言帶來的經濟價值並不高,因為其途經地區環境惡劣,運維成本高。而中國作為亞洲最大經濟體與這鐵路線相距較遠,在中國沒必要為這條鐵路線影響中西經濟交流。

而經中亞建造的亞歐第二大陸橋,不僅將中歐直接進行連接,而且其沿線的中亞、西亞資源更為豐富,開發難度相較也更低。這不僅能節省交流成本,同時也能發揮出他的經濟價值,這效用是西伯利亞鐵路無法相比的。

不過如此一來,西伯利亞鐵路就被邊緣化了。亞歐第二大陸橋的優勢如此明顯,這奠定了它的地位——歐亞陸上交流的最主要渠道。這也不可避免的影響俄羅斯內部的經濟佈局和走向——以第二大陸橋為主軸。這代表著北亞板塊區域俄羅斯對其控制力本就薄弱,將面臨更加邊緣化的局面。不僅削弱俄羅斯對本國經濟的掌控,更威脅到北亞的長期穩定。

或許從俄羅斯本意出發,它是不願意看到絲綢之路經濟帶出現的。但是俄羅斯實力的衰敗,加上歐美的緊逼,俄羅斯需要機會來獲得生機。雖然,從長遠來看,或許絲綢之路經濟帶,會威脅到俄羅斯,但就目前來看,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於目前困難重重的俄羅斯來說這不失為一劑補血良藥。基於這種考慮,俄羅斯很難拒絕。

中亞的反對,現實的誘惑,加上自身並無抵禦手段,決定了俄羅斯面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對中亞的影響只能被顧慮所束縛。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過程雖然有波折,但只要俄羅斯不強勢阻礙,那中國面臨的風險也就並不大。

好在,近年來,隨著形勢的發展,以及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俄羅斯對中國經營中亞的態度發生了轉變,由之前的被迫接受,到如今的主動接受。

俄羅斯的態度為何會有這樣的變化?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將在下一期為您進行解答。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41——中亞之第三節。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雲石君


哈薩克斯坦絕對算是中亞地區的大國、也算是世界領土大國、資源大國,但是哈薩克斯坦不算是強國。



1.哈薩克斯坦位於中亞地區,是世界第九領土大國,有27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2017年GDP是1560億美元,有1780萬人口。哈薩克斯坦是中亞地區國土最大的國家,但是這都要“感謝”蘇聯和俄羅斯的幫助。因為沒有蘇聯和俄羅斯慷慨的贈予,就沒有如今哈薩克斯坦廣闊的國土和豐富的自然資源。



2.哈薩克斯坦歷史上是中亞地區的一個汗國,沙皇俄國在1870年代開始向中亞地區擴張,並最終佔領了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由於哈薩克斯坦面積最大、人口最多,但是哈薩克斯坦族人口卻佔了整個地區的90%以上,不利於沙皇俄國管理。因此沙皇俄國政府和後來的蘇聯決定,把哈薩克斯坦北部地區,原來屬於俄羅斯的一大片領土劃歸給哈薩克斯坦管理。這瞬間改變了哈薩克斯坦地區的民族結構,使哈薩克斯坦地區俄羅斯族人口占60%,這樣有利於沙皇俄國和蘇聯的統治。蘇聯解體後,當初劃歸給哈薩克斯坦的領土全部被哈薩克斯坦繼承了,這讓現在的俄羅斯也後悔不已。



3.如今哈薩克斯坦已經成為了一個資源出口型國家。哈薩克斯坦的鐵礦石、天然氣、石油、煤炭等自然資源儲量非常豐富。每年都會為哈薩克斯坦帶來幾百億美元的經濟收入。哈薩克斯坦軍事力量也是中亞地區最強大的,有軍隊13萬人,有1150輛坦克、1400輛裝甲車、600架各種車用飛機。哈薩克斯坦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僅僅依靠出口石油和天然氣換取收入。因此它雖然是領土大國、資源大國,但是哈薩克斯坦不算是世界強國,這就是哈薩克斯坦的現狀。


香堂風子


單就版圖面積而言哈薩克斯坦是世界第九大國。

哈薩克斯坦原為蘇聯第二大加盟國,領土面積僅次於俄羅斯,經濟實力位居俄羅斯、烏克蘭之後!1991年獲得獨立,版圖面積272萬平方公里而人口僅有1500萬。哈薩克斯坦位於歐亞大陸結合部,地處裡海東北部,是中亞地區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內陸國,亦是亞洲位列中國和印度之後的第三大國!領土面積是哈薩克斯坦能稱為大國的唯一客觀條件!除了領土哈薩克斯坦無論是經濟、軍事、政治、人口還是綜合國力都不能算是大國。

哈薩克斯坦是蘇聯解體後中亞地區發展較快的國家,受蘇聯時期計劃經濟的影響,產業分部十分不合理;獨立後的哈薩克斯坦開始實行市場經濟,但是中亞五國深居內陸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的開放程度相比顯的相對封閉,哈薩克斯坦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新興經濟體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極高的人均佔比以及能妥善處理俄羅斯與西方的外交關係。然而哈薩克斯坦並沒有擺脫資源型經濟的魔咒;從近年來的哈薩克對外貿易來看,哈國仍然是以出口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等自然資源為主的初級工業化階段;與大國地位相距甚遠。政治上哈薩克斯坦為總統制國家,但實質上是高度集中的集權制國家,總統的權利無人能及,哈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自哈獨立以來一直擔任總統至今,並通過多次修憲獲得終身制,總統家族佔據著哈國內的主要經濟部門,這也是哈薩克斯坦難以全面推行市場經濟的政治因素,孱弱的經濟制約了哈薩克斯坦大國崛起。



(哈薩克斯坦在世界的位置,綠色部分為哈薩克斯坦)

(獨裁者納扎爾巴耶夫!)

獨立後的哈薩克斯坦在軍事上對俄羅斯極度的依賴和哈國國防工業的缺失,使其喪失了大國基礎。通常來說大國是廣義的概念,有世界大國和地區大國兩種說法,哈薩克斯坦既不是世界大國也不能算地區大國。哈薩克斯坦所處的中亞地區人口最多的是烏茲別克斯坦,人均資源佔比最高的是土庫曼斯坦,由於俄羅斯在中亞的傳統勢力使哈薩克斯坦在中亞的影響力遠沒有達到諸如印度、土耳其、巴西等大國對本地區的絕對優勢。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接管了哈境內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中心而哈薩克斯坦為此左右為難,一方面拜科努爾市雖為哈主權,但哈卻無權過問;另一方面,哈薩克斯坦雖想收回拜科努爾航天城,但又怕俄羅斯撤走所有的設備與專家。其緣由盡是如果俄羅斯離去哈薩克無力維持拜科努爾航天發射中心的正常運作,更會失去航天大國的身份。

所以除領土外哈薩克斯坦其實是一個小國家!


前程HAN


哈薩克斯坦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國土面積272.4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國土疆域第九大的國家。以哈薩克民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我們單從國土疆域來看,哈薩克斯坦確實是個比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還大的“大國”。現在我們從多方面看看哈薩克斯坦是不是大國?

政治:哈薩克斯坦曾經是蘇聯國家,獨立二十幾年以來。政治建設日趨完善,國家政權效仿西方國家以憲法為基礎,實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則。哈薩克斯坦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在處理國內民族、宗教、領土、國家關係矛盾中多方面表現出慎重。尊重民族、實行宗教信仰自由、奉行睦鄰友好政策。為國內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經濟: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物、石油天然氣資源都佔據世界榜名。決定了產業結構重工業發達,農業發達、輕工業落後等局面。大量出口石油天然氣、肉類、羊毛、糧食等而生活需要用品輕工業都需要進口。就造成結構第一,重輕工業發展不平衡的窘迫局面。

軍事:蘇聯解體,1990年哈薩克通過《主權宣言》,1991年改國名正式宣佈獨立。哈薩克認為國家面臨的主要威脅有兩種,一外部威脅,周邊國家動亂的局勢,邊境衝突。恐怖組織的滲透等安全問題。內部威脅,極端分子、宗教分離主義者的分裂問題等。所以哈薩克斯坦的國家防護軍事體系是由國防部所屬武裝力量共和國衛隊、國家安全委員會、內務部衛隊、緊急情況屬等國家軍事組織形成的國家力量。總兵力約13萬人。陸、防空、海、3軍種,獨立兵種導彈兵、炮兵、空中力量。戰役、戰鬥保障、技術保障部隊等。總兵力8約萬人。哈薩克斯坦主要實行的是義務兵役制和合同兵兵役制的特色制度。



科技:哈薩克斯坦繼承了蘇聯的航天技術,在現代哈薩克航天技術領先其它國家。在哈薩克有利地形上,它非常有利於發展航天,它還以它成熟的技術幫助過俄羅斯和美國發展載人航天技術。哈薩克擁有“拜科怒爾航天綜合體”發射場。和世界許多航天國合作。


哈薩克斯坦在某些方面如礦產資源、石油天然氣資源上、農業畜牧業、科技航天技術上屬於世界或者地區強國。但經濟、軍事、文化輸出等方面距離世界大國地位還有差距。不過未來還是有機會證明自己大國地位的。


壹言歷史


怎麼說呢,大國也分為好多種,有地區性大國,有全球性大國!

哈薩克斯坦算不算大國?當然算,但到目前來看,只能算是地區性的大國,也就是說在中亞那一塊來看,哈薩克斯坦還是很強的!


哈薩克斯坦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其國土面積超過了272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九!

作為蘇聯第二大加盟共和國,哈薩克斯坦曾在19世紀被沙俄吞併,因此,一直以來,俄羅斯在哈薩克斯坦都有很強的影響力和控制力!

直到蘇聯解體後,哈薩克斯坦才開始逐步擺脫俄羅斯的影響和控制,做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

由於其國內豐富的油汽資源,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後,哈薩克斯坦的經濟,社會有了極大的發展!

目前,哈薩克斯坦全國有近1700萬人口,2017年GDP總計達1594億美元!

軍事上,雖目前僅有16萬左右的常備部隊,但因在蘇聯解體後,繼承了眾多蘇聯的軍事武器裝備,因此,哈薩克斯坦軍隊的武器裝備還是十分強大的!

因此,就中亞地區來看,在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五國中,哈薩克斯坦無疑是最強大的!

且哈薩克斯坦近年來與我國的關係穩步提升,中哈兩國的能源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合作成果顯著!

同時,哈薩克斯坦又是“一帶一路”中最關鍵的所在,毫無疑問的是,哈薩克斯坦必將因此而獲益良多!

哈薩克斯坦不論是從人口,國土面積還是經濟基礎,工業發展等方面來看,都具備成為大國的基礎!

因此,與我國的廣泛合作,對哈薩克斯坦來說,其實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和機遇!

誰說過這樣一句話來著:“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因此,個人認為,哈薩克斯坦有這樣的機遇,想不強大都難!


喜歡的朋友請點贊評論哦,期待您的關注與支持,十分感謝!


Mr這史香


哈薩克斯坦在世界不算是大國,但是目前在中亞地區算是地區富國、強國。

哈薩克斯坦自從1991年蘇聯解體後,自行獨立。實行總統制,總統可以無限期連任,現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自獨立以來一直擔任總統。

總統納扎爾巴耶夫

1.國家現狀

哈薩克斯坦領土面積為2717300平方千米,排名世界第9位,中亞第1位。人口1700餘萬。經濟以石油、天然氣、採礦、煤炭和農牧業為主。但是隻有石油、化工等依靠蘇聯留下來的底子,發展還算可以。獨立後國內秩序穩定,改革措施得當,所以長期以來經濟發展很不錯。只是過於依賴石化工業,輕工業和機器製造業落後,大量生活用品依賴進口。進入21世紀以後,成為世界上發展迅速的國家,逐步躋身到國際舞臺。是獨聯體第二大經濟體。未來可能逐步躋身世界發達國家。

2.地緣政治

哈薩克斯坦可視為處於歐亞大陸的地理中心。獨特的地緣文化,加上國家制定的外交戰略得當--平衡外交,能借助外部力量提升本國影響力。中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就是在哈薩克斯坦提出的。哈薩克斯坦又按照自己的計劃制定了一個世紀大戰略即 “歐洲西部--中國西部 ”經濟走廊,以便搭上中國“一帶一路”發展快車。同時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體同歐盟正式開展經濟對話,並且簽署一系列人文,科技方面的協議,這也是獨聯體內第一個達到這樣標準的中亞國家。獨立後,在美國的監督下將國內蘇聯時期的所有核武器送給俄羅斯、核設施全部銷燬。與美國搭上了相互信任的關係,為自己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蘇聯解體後加盟共和國成立了獨聯體,運行操作至今,只剩下哈薩克斯坦和白俄羅斯了。並且對俄羅斯亦步亦趨。所以說哈薩克斯坦能在國際舞臺上左右逢源,與世界主要大國的關係都處理得恰到好處,令人拍案稱奇。

哈薩克斯坦位置

3.航天科技

哈薩克斯坦擁有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在2004年首次批准的哈薩克斯坦獨立自主的國家航天計劃,預計在2020年之前完成本國完整的航天工業國家。現在不僅在大力改造和更新拜科努爾設施等,還加強了與俄羅斯、法國、中國等國家在航天領域的合作關係。

2006年6月18日哈薩克斯坦首顆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哈薩克之星-1(KazSat-1)”發射升空,標誌著該國進入航天國家行列。2014年4月30日哈薩克斯坦的首顆地球觀測衛星在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中心被成功送入預定軌道。

所以說哈薩克斯坦是地域大國、地區強國、國際都愛的國家。


秦巴山上


評判一個國家是不是大國,要看他的實力,因為這個大國不是簡單地體現在人口多、國土面積大等數量化的指標,更看中的是綜合實力。現在銘蘇先生簡單給大家分析一下哈薩克斯坦:

第一、先看基本情況。

哈薩克斯坦人口1800萬,面積272萬平方公里,2016年GDP1372億美元。但從這三個指標來看,人口規模和國土面積都可以算是一個大國,國土面積跟印度差不多,但是從其經濟指標來看,確是實實在在的一個小國,連越南都不如。

第二、從軍事實力來看。

哈薩克斯坦兵力約11萬,現裝備各型坦克和裝甲戰車4000多輛,還有各型牽引式火炮、自行火炮、迫榴炮、多管火箭炮、迫擊炮、反坦克加農炮近千門、一系列的地地導彈和火炮系統,軍備較差以老舊俄製武器為主力。

第三、從國際影響力來看。

哈薩克斯坦在國際上基本沒什麼影響力和發言權,也就在中亞地區還算得上中亞地區的大國,但在世界上哈薩克斯坦還真稱不上大國。

第四、經濟發展情況。

薩克斯坦經濟以石油、天然氣、採礦、煤炭和農牧業為主,加工工業和輕工業相對落後,2016年GDP1372億美元。哈薩克斯坦工業基礎極為薄弱,發展緩慢,大部分日用消費品依靠進口。如果沒有資源開發,估計哈薩克斯坦主要靠放牧了,連最基本的日用品都需要進口的國家,能算大國那才怪呢。

綜上,從哈薩克斯坦的實力來看,只能算是一個小國,算不上大國。


銘蘇先生


蘇聯剛解體那幾年,俄羅斯主要矛盾集中在歐洲,特別是高加索山脈帶,格魯吉亞、車臣等地都因領土爭端發生了戰爭。俄羅斯無暇顧及中亞這塊地方,哈薩克才在這個時間的夾縫中,努力實現著哈薩克人主導的國家。

經過幾年準備,1997年哈薩克遷都阿斯塔納,現代版的天子守國門,以便對北方俄羅斯人地盤進行更強的控制。隨後哈薩克進行反向移民,從阿拉木圖地區調動哈薩克人去北方。俄羅斯人則有不少離開哈薩克,出生率上俄羅斯也低於哈薩克人。

到今天為止,哈薩克人口結構,呈現3:1的格局,基本解決國土安全問題。

哈薩克是中亞面積最大,人均GDP最高的國家。哈薩克礦產資源豐富,鎢儲量世界第一,石油天然氣儲量也不少。水資源豐富,僅巴爾喀什湖,就比中國青海湖、洞庭湖、鄱陽湖、太湖相加都要大。森林成片,草原一望無際,良田無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