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中的守望

列車,向前行駛著,不快不慢。

擁擠卻並不喧囂的車廂裡密密麻麻地堆滿了人,一股股難以言明的氣味夾雜著煙氣彌散在人群中間。

抬頭看風景的人、低頭玩手機的人、睡意朦朧哈欠連天的人、有一搭沒一搭扯大天的人……

大一的時候因為要參加運動會,在家也沒待幾天,來匆匆去匆匆,等到再次十月一回家卻已然大三了。

出發前去運動會那匆匆看了一眼,依舊是那麼個流程,連繫帳篷所在地都沒有發生什麼變化,但無可置疑的是這裡已經是大一的舞臺了。

還記得當時自己運動會是報了400*4接力,比賽前一副信心滿滿、志在必得的神情,不知是什麼緣故(或許是比賽前飲料喝多了吧),跑到三百米的時候就沒勁了,腿發軟無力,眼看著對手一個個從身旁呼嘯而過,我卻怎麼也邁不動腿了,最後一百米就在眾目睽睽之下,跌跌撞撞十分狼狽的“跑”了過去(好在當時還互不認識)。

第一名是穩拿穩打了,只不過是倒數的。

我在新媒體(那時稱為微信平臺,個人感覺其實在新媒體中心後邊加上微信運營中心更恰當些)的第一篇稿子應該就是在運動會期間誕生的,那應該是一篇報道跳遠的稿子,當時為了寫它也算是絞盡了為數不多的寫作腦汁了吧。

豐收時節,一片片金黃的玉米相繼映入眼簾,收穫的時節到了。

粗粗算來,開學也有一個多月了。對於換位思考算是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吧。

當部員有部員的煩惱,當部長有部長的難言之隱,自然,當臺長也有臺長的苦衷。

當時選擇留在新媒體,因為簡簡單單的三個字:捨不得。

新媒體讓大一時的我找到了歸屬(就像時隔多日,終於找到了組織的那種感覺),算是讓我培養了一種興趣,引領我,讓我能夠把我的思想、我的感情、我的見地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同時又讓我認識到了那麼多優秀的夥伴,朋友也是同事。

這一個多月又學習到了一句話,用情話來講,便是:初次相見時便是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

真是說到了心裡: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大一大二兩年的實踐得知,要想做到這十五個字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

在緊挨著窗口這個擠的只容勉強轉個身的狹小空間裡,真的是切切實實站了五個多小時(心裡一萬個想蹲會呢,但蹲不下啊),從正午到黃昏,從雲邊高掛到日落西山,不時抬頭看看窗外,同一片天空,藍天白雲,卻是不同的意境。

田地中的守望,守望著時間,流逝著歲月。

旅途中,其實也挺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