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吃剩下的饭都是怎么处理的?

小猴紫在此


悟空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回答这个问题。

皇帝用膳这档子事儿,那是非常有讲究的,每顿饭吃什么、怎么搭配,甚至连怎么吃都是有规矩的,绝不会像咱们老百姓一样想吃啥吃啥,今儿个白菜贵了改吃萝卜,那太有损皇帝的威严和尊贵。

你想想,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想吃嘛没有?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要嘛有嘛,只要你想得到,就一定办得到。那个时候,全国各地的好东西都往宫里汇集。有人可能会说了,做皇帝也太幸福了,能吃尽好东西。这话不假,皇帝绝对是有口福之人,但是也不能胡吃海塞没了规矩,做皇帝吃饭规矩更大。

古代讲究过午不食,皇帝也不例外,所以皇帝一天只吃两顿正餐,中午之后要是饿了,就只能吃一些小点心喝点粥什么的充饥。即便是如此,但是每餐也都是很讲排场的。

比如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候家里穷,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吃肉更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儿,所以当了皇帝之后,虽然一顿饭的规格也就十几道菜,但每餐必有肉。明朝后面的皇帝也都沿用了这十几道菜的规格,只不过会根据自己的口味改改菜式罢了。

但是到了清朝,皇帝的御膳标准一下就提高了很多。比如最会享受的乾隆,一顿饭连菜带饭一共得48道,这叫“全份儿”。只不过这48道有一半是用来看的,原因是满族有“祭神肉”的习俗,每天得杀两端猪,做成白水煮肉片,即便是不吃,也得放在桌子上,意思就是一餐一饭也不忘前人创业之艰难。要说这乾隆的48道“全份儿”已经够排场了吧,但是和慈禧老佛爷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了。据说慈禧每顿饭都得100多道菜,想一想就知道场面是何等气派和奢靡。

说了这么多,咱们切入正题。皇帝一餐少则十几道菜多则几十道菜,这么多皇帝一个人也吃不完啊。有人可能会说,电视里演的,皇帝不是可以叫上嫔妃们一起用膳吗?人多力量大,多叫几个人不久吃完了嘛。此言差矣,皇帝用餐的规矩大得很,不会随随便便让人作陪,更不会随随便便吃嫔妃们做的小点心啥的,万一被人下了药那还得了。

所以,古代皇帝用餐都是一个人独享的。不仅如此,皇帝吃饭还有一个规矩,就是“不过三匙”,再爱吃的东西,也不能下三筷子,倘若一道菜被皇帝下了三次筷子,旁边伺候着的小太监就得赶紧把这道菜撤下去,为的就是不能让人知道皇帝的喜好,以免有人下毒。这也就是为什么皇帝一餐的规格为什么那么多种类,就是为了不让人揣测出皇帝的喜好。

这么一来,皇帝用膳之后必然会剩下很多饭菜,这些饭菜宫中又是怎么处理的呢?统统倒掉岂不是太浪费?

实则这些剩菜剩饭并不会浪费。在皇宫之内,皇帝吃剩下的饭菜会分给后妃皇子们,如果后妃皇子们吃不完,还会赏赐给宫女太监们。此外,皇帝偶尔还会赏赐大臣们陪皇帝一同用膳,以此来奖励和拉拢大臣。当然,皇帝不会经常使用这个手段,所以一旦某位大臣有幸陪皇上用膳,那简直是感恩戴德、受宠若惊。

但是即便如此,皇帝每餐还是会有很多剩菜剩饭,按规矩这些剩菜剩饭就只能被当做垃圾拉出宫外。但是你想想,皇帝吃剩下的饭菜,就算是口水那也带着贵气,有的是人抢着要,如果真的把这些饭菜当垃圾倒掉那就太暴遣天物了,于是一个产业链就形成了。

根据野史记载,皇帝吃剩下的这些饭菜会在太监、宫女和民间小贩等组成的产业链中流转。

品相好的饭菜会被卖到大酒楼,这些酒楼会将饭菜再加工一下,整理好品相,然后打着请到御厨的幌子进行售卖。这样的饭菜深受追捧,即便知道是剩菜也不会计较,毕竟能够享受到皇帝的待遇,就算一掷千金也是值得的。

品相差的会卖给路边摊,小贩们把剩菜剩饭再加工加工就挑到街头按份儿零售,价格便宜味道还好,普通老百姓也能吃到皇帝吃过的东西,自然也非常受欢迎。

品相再差一点的也不会浪费,干脆来个大锅烩,想吃的人交点钱就可以自己盛上一大勺,至于这一勺能盛出嘛来就看这人的运气了,运气好兴许有半个丸子,运气不好可能是一块鸡骨头,但不管怎么说,便宜还保准能吃饱。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清末代皇帝溥仪时期。虽说这是皇宫管理上的漏洞,但至少也算是物尽其用了,比真的当作垃圾倒掉强多了。


大狮


关于古代皇帝的饮食,由于大多数史料记载比较缺乏,所以我们在这里只能了解一下记载比较详细的清朝皇帝饮食。

大多数时候,清朝皇帝们每天只吃两顿正餐,这两顿正餐分别在上午和下午的时候享用。


这些正餐的分量极其丰盛,每顿最多有108道菜,每天需要准备很多食材,这些食材包括了10斤猪肉、5只鸡,3只鸭,2只羊、10斤猪肘子、10斤汤肉、60个胡萝卜、19斤时蔬、6斤葱、青酱3斤、醋2斤、清泉酒4两还有其他诸多食材。

而清朝皇帝每天除了两顿正餐之外,如果他们在其他时间肚子饿的话,还可以叫御膳房在不同的时间里给自己呈上一些自己想吃的点心和水果,即使不吃第三餐,也可以保自己一天不饿。


慈禧每天需要用到的食材

按照清朝的规矩,清朝皇帝一般不会和其他人一起享用食物,太后、皇后、妃子们基本都是自己一个人吃东西的,御膳房每天都会把她们的菜品呈到她们的房间里让她们自己享用。

根据等级的不同,皇宫中的贵人们菜品数量又有会有所不同,在皇宫中,享用菜品等级最高的有三人,这三人分别就是皇帝、太后、皇后。

按照溥仪自传中的说法,太后的膳食虽然没有皇帝那么多,但也非常丰盛。

在他的说法中,慈禧太后每天所需要用到的食材有很多,包括了五十斤猪肘子、一只羊,一头猪、两只鸡,两只鸭、两升细米、一升五紫米、三升江米、三斤粳米面、一斤麦粉、十五斤白面、一斤荞麦面、两斤一两白糖、八两蜂蜜、二十八个鸡蛋、两斤豆腐、二十个茄子、十五斤蔬菜等。


这还不算完,因为清朝的皇宫中有着试毒的传统,所以深受慈禧宠爱的李莲英每天都会借着试毒的名义在自己房间中提前慈禧一段时间吃到和慈禧太后一模一样份额的食物(一般试毒的人,只能站着一道菜尝一点)。

由此,可见慈禧时期的奢华。

剩饭剩菜的去向

因为菜品实在太多了,所以皇帝每天用过膳后都会剩下很多剩饭剩菜。

关于这些剩饭剩菜的处理,很多人就感觉到了好奇,想知道皇宫里的人是怎么处理这些剩饭剩菜的。

根据一些清朝太监的回忆表明,如果是皇帝没有动过筷子的菜,要是没有变味道的话,一般御膳房的人会将这些菜重新加热,放到下次继续摆到皇帝的桌前。


这么做不是他们为了偷懒,而是他们想从中捞一些油水。

由于每顿饭的份额都有所固定,所以如果他们少做一道菜的话,他们就可以克扣一道菜的食材费。

大家可不要小看这点食材费,清朝御膳房里的食材报价往往非常高昂,道光时期一个鸡蛋御膳房都能报上几两银子的价格,就更不用说是其他的山珍海味了,凭借着这些食材的差价,御膳房里的人绝对能把自己钱袋赚得鼓胀。

而如果是被皇帝动过或者放久了的菜,那么御膳房里的人就不敢冒着杀头危险继续给皇帝食用了。


这些剩菜,御膳房中的人一般会和太监、宫女们私自分来吃。

有的则会被高价倒卖到皇宫外面的一些酒楼或者小饭馆中,卖给这些地方、让他们打着皇宫御膳房菜品的名号招揽顾客。

以清朝时期大多数人对皇帝的崇敬,这些剩饭剩菜会有着很大的市场。


孤客生


据野史记载,皇帝的一顿饭必须几十个或上百个菜种,肯本就吃不了。桌上的那些“山珍海味”基本上都是随皇帝、皇妃全身而退。但剩了以后并不是扔掉,而是经过多方面搞了一个“专利营销”,并且每次都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赶上皇帝心情好时,会授意御膳房的总管把一些“家常菜”端到他自己的房间留着,等交班的一批太监宫女聚在一起吃掉,但他们必须AA制拿出一点儿“钱”放在桌上,以此类推。不过,这些有口福的人都是贴身伺候皇帝和娘娘的,其他人等不在之列。



而有些“天宫大菜”单独提出来拿到京城的监牢卖给“贪官”及有钱的囚犯,价格高的离谱,并特意告之这是皇帝剩下的,每次都能被抢购一空。甚至有些“来者”不拒的犯人因此免了秋后问斩之刑,因为杀了就断了总管的财路。民间曾有句谚语形容这来钱道:一年御膳房,三千雪花银。



还有些一口没动的更是人间难得的“人参果”。

因为每到饭口,皇宫外都有众多的“美食家”翘首以盼。当宫门一开,拍卖马上开始,谁叫的高谁拿走。传闻清朝乾隆皇帝最爱吃的“乌龙盘玉柱”最高价卖到了现今的一万人民币,而那道菜其实就是一根儿大水黄瓜盘了几根鹿肉条,顶头放一个樱桃,盘底是用食材加工的鹿肉丁儿。当然了,真假不得而知,也没人吃过。

但我“信”!



1993年未,我去承德大佛寺266医院对面开饭店,盘完店二个月后,到避暑山庄门前的“皇宫饭庄”(二楼,饭店名想不起来了,应该也叫什么什么庄)想吃顿皇帝大餐,就先点了这道“乌龙盘玉柱”,78元一盘。结果端上来后我鼻子都气歪了。一根立着的水黄瓜盘了一圈细火腿肠(1.5一根儿,一个连一个,三根儿为一条乌龙,转着圈盘上去),黄瓜尖儿上放一个小红樱桃,盘底全是杏仁儿。另外一个“凤凰展趐”,端上来时我差点吐血,半颗白菜铺压盘底,中间一小堆肉酱,哭笑不得时庆幸见了点儿肉星,价格吗!人家说我选的,86元。



那顿饭,两道菜,一小瓶半斤装“玉液琼浆”,皇上吃的米饭,一共花了370元,吃吐了不说,那叫个憋气又窝火哟。

那时候我在家乡单位一月工资才112.27元。

最可恨的那米饭,都他姥姥馊了。



估摸着这家饭庄可能就是延袭皇宫剩菜的处理方法:

把人“摸透了”,只要名,不差钱,才能卖大钱。



就像罗卜开会,一盘皇帝吃的顺气菜,在民间,就叫群英荟萃,花高价都抢不着。


骁勇34


皇帝吃不完是肯定的,因为皇上吃饭跟一般人可不一样,虽然皇上是想吃啥就能吃到啥,但是每一种菜,皇上最多只能吃三口。

为什么皇上只能吃三口呢?

因为在历史上,皇帝作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常常会有高处不胜寒的恐惧,因为谁都寄予皇帝的宝座,谁都想当皇帝。

皇上就害怕有人往饭菜里下毒,而最可能被一下子就是皇上喜欢吃的饭菜,除此之外也害怕有的太监故意去迎合皇上,专门上皇上喜欢的菜邀宠。

为了规避这些教训,历史上的皇帝就会被要求,不能让别人知道他吃什么。

为了不让别人知道皇上喜欢吃什么,皇家就有个规定。

每一道菜皇上最多只能吃三口,如果菜超过三口,旁边的太监必须立刻把这道菜撤下去,半个月之内不能再上这道菜。

所以当皇上也很痛苦啊,什么好吃的也不能多吃。

虽然不能多吃,但是种类齐全,样式多变,而且皇上吃饭,每顿饭至少要花上百两银子,一座就是一大桌,要显示出皇家的气派。

这个时候皇上肯定是吃不完的,吃不完的饭要怎么办呢?

由于这是皇上吃过的饭,那就有了特殊的意义。

一般来说皇上会首先赏赐给嫔妃或者是儿女,都是皇子和公主们,这些都是皇恩浩荡,一般来说肯定是紧着自己家人给……

除了自己的家人之外皇上还可能会为了显示恩宠,把饭菜赏赐给一些自己信赖并且对国家有功的人,也就是那些就是比较高的大臣和皇上喜欢的大臣。

这些人受到皇上赏饭之后,需要感激涕零的叩拜之后,祖宗八代的感激之情来吃下皇上赏的饭,不论它好吃不好吃,你要是敢不吃完,那就是不给皇帝面子。

皇上不在乎你喜不喜欢吃,但是只要赏给你吃了,你如果不吃,那就是在削弱皇权啊,那你就会成为皇上的眼中钉,所以一般臣子这个时候都是泪流满面的吃完。

因为它难吃,而是要表现出来感激涕零的样子

而且你不能坐那吃,坐着吃是皇上的特权,你想和皇上平起平坐不成?

比如说有一天西汉就有个大臣受到皇上恩宠,赏膳,他怎么办呢?

他要跪趴在地上把饭吃完以示恭敬。

除了嫔妃公主皇子和大臣之外,当然就是赏给家中的下人太监宫女们了。

能够在宫廷中浸淫多年的男人,自然也都是玩权术,玩心理比较通透的人。

懂得如何驾驭手下,如何让手下感恩,恩威并施是一个重要的措施,皇上平常高高在上,这已经是非常大的天威了,偶尔赏赐给底下人一顿饭,这就是让他们感激涕零的恩。

恩威并施才能够让底下人对他忠心耿耿,而不会有异心,省得被人加害,虽然皇帝的警卫能力不错,谁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蹦出来一个人想杀你,所以身边人一定要好好对待。

所以偶尔赏赐饭食也是皇帝权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但是到了清朝,对于太监宫女,没有像明朝那么大的权势了,像明朝时期太监是可以操纵国政,赚取很多外快的。

这时候的太监宫女薪水比较低,又没有什么能够捞油水的东西。

很多人竟然会选择把皇帝赏赐下来的饭食送到民间给富豪倒卖,因为是皇上吃过的饭食,以此来谋取暴利。

这件事情肯定属于太监宫女范围之内的潜规则,那肯定不会知道的,就算皇上知道了,轻易也不会为难这些人,本来人家薪水就低,能够自己开源也不错,他们也是要吃饭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


历史好奇怪


当我们想起“剩饭”这个词的时候,第一反应肯定是倒掉或者喂狗,喂猪等牲畜,但是在古代,皇帝吃剩下的饭可就不是这样了,皇帝吃剩下的饭能叫剩饭吗?谁敢扔?扔皇帝吃过的菜可是大逆不道,重则会被问罪处死的!再说了皇帝平常吃的菜少则三五十道多则上百道,即便有一部分是摆样凑数的,但每天依然会剩下大量的饭菜,这些饭菜都是名满天下的御厨做的,通常情况下一般人花钱都吃不到,所以“倒掉”那就太暴殄天物了!因而皇帝吃剩下的饭菜其最终结局一般是以下四种情况。


1,赏赐给身边的人。通常情况下皇帝会将自己没有动过的菜赏赐给身边的大臣,嫔妃,皇子,公主等人,有时候兴致高了还会赏赐给宫女,太监,而得到赏赐的人不管饿不饿必须当着皇帝的面站着吃完,不管好不好吃,愿不愿吃,哪怕他不喜欢吃香菜而皇帝赏赐了他一盘香菜炒肉!都必须称赞饭菜的美味和皇帝的恩德,所以得到皇帝赏赐的饭菜有时候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2,被倒卖给有钱人。是的,你没看错,古代的思想不能用今天的观念来理解,那时候,皇帝的口水就是老天爷洒下的圣水!不仅能治病还能延年益寿,发家致富,这一点不夸张!所以皇帝的“御膳”在民间是很有商机的,于是宫里的御膳房会和宫外一些比较高档的餐馆保持长期合作的友好关系,宫里人会把菜样还保持较完整的剩菜打折卖给餐馆,餐馆则稍微加工一下后打出“御膳”的名义对外销售,于是那些“急于得到皇帝口水”的有钱的老百姓就争相来体验,这条产业链经过明朝的发展到了清朝已经非常的完整,据统计参与这条产业链的人员最多的时候有上万人,可见“倒卖皇帝剩菜”是真的暴利!


3,皇帝没碰过的菜下次再上。像类似炖汤一类的菜,这种菜被御膳房的厨子做好后长期用小火煨在锅里,什么时候传膳了,便盛一些上去,皇帝没有碰过的则拿回来重新煨到锅里,而且如果皇帝在非用膳时间想要吃点什么东西填填肚子,这时候也可以快速的传上来,而不会耽误皇帝饿肚子。否则皇帝饿的发怒了,真的会像饿极的老虎,得谁咬谁!

4,卖给普通百姓。可能有人问了,这跟第二条有什么不一样的吗?是的,不一样,一样的话我还会说两遍吗?第二条是针对有钱人的,而这一条是针对包括你我在内没钱的(开玩笑,各位朋友们肯定都比我有钱,哈哈)。


老北京有一个词叫“折箩”,不知道北京的朋友们有没有听过,根据《北京土语辞典》解释为:“酒席吃罢,剩下的菜肴,不问种类,全倒在一块儿……也叫‘折箩菜’。”过去人们不富裕,头天的剩菜剩饭舍不得倒,第二天“折”到一起烩食,残羹剩饭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有人喜食。那么当皇帝吃剩下的饭菜经过前面三道筛选后,最后剩下的宫里人会把这些菜倒在一块儿,倒成“皇家折箩”,卖给宫外的普通人,当然价格是非常低的了,基本就是半卖半送,如此一来有钱人能品尝到皇帝的口水,没钱的人也能尝到皇帝的口水,你好我好大家好,嗯,就是这样。

所以经过以上四种方式的处理,皇帝吃剩下的饭菜基本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咸鱼闲聊


古代皇帝是一国之主,是天子,皇帝的吃穿用度自然是平常人无法匹及的,那么古代皇帝吃的都是什么呢?而这些吃剩下的又将怎么处理呢?

皇帝吃得有多奢华呢?

皇帝的一日三餐必定是极尽奢华的,不仅要求每一顿的菜品要多,而且样样都必须非常精致。

溥仪曾在自传《我的前半生》当中写道:“在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宫中已经不复当年繁华,一切吃穿用度已经被缩减了数倍。但即是如此,我每月还是要消耗810斤的猪肉,要用掉240只鸡鸭,还有各种数不清的山珍海味,以及品类繁多的点心”。用度已经被缩减了数倍,数目还是如此令人咋舌,清末明初多少人还挣扎在温饱线下,这位曾经的少年皇帝却如此奢侈,贫富差距还真是悬殊啊!

溥仪还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过皇帝吃饭的事绝对不准别人叫饭,应该叫“膳”,厨房叫“御膳房”。而且古代皇帝并不只是非要到饭点才用膳,而是饿了想吃的时候随时都可以传膳,每一顿有相当大的排场,至少都是几十名太监穿戴整齐在一旁伺候。

皇帝的每一顿都如此奢华,那吃剩下的又怎么处理呢?

皇帝在用膳前,都会有专门试吃的太监,说是试吃,实则是为皇帝验毒,只有验过的菜才能入皇帝的口,而且皇帝吃菜都要遵守一条准则,也就是“吃菜不许过三匙”,这又是为何呢?因为古代有许多企图造反的人都会采用下毒的方法,因此皇帝绝对不能将自己的喜好让外人知道,皇帝的饮食可以称得上是国家机密,即使是碰到了皇帝自己爱吃的菜,也不能多吃,避免被人分析出皇帝的口味和饮食的偏好,这也说明了一国之主并不是那么好当的,表面上虽然是无限风光,但背后也要为这无限的荣耀付出巨大的代价。

皇帝既然菜都只会吃两三口,并且还会有很多菜都不曾尝过,那么这些剩下的菜又会怎样处理呢?

将饭菜赏赐

当时皇帝将饭菜赏赐给别人,相当于是一种表现恩德的方式,受到赏赐的臣子们会将这些饭菜视若珍宝,会感到无上的荣耀,这种赏赐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得到的,只有地位非常高的王公大臣或者立了大功的将军等才能得此殊荣,当然,皇帝身边的一些红人太监或者宫女偶尔也能得到这种赏赐,毕竟这些人更加懂得皇帝的脾性,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

运到民间进行售卖

皇帝吃剩下的饭菜撤下去之后,偶尔会有一些宫女小太监偷吃掉一点,这也是常有之事。而剩下的饭菜,就会被人拿到民间去售卖,这些剩饭在当时也是非常有人气的,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富贵人家,都愿意争相去购买这些饭菜。这又是为何呢?

古代的人们都称皇帝是真龙天子,总会有一点迷信,认为自己吃了皇帝的剩饭,多多少少都会沾到一点福气,能给自己带来好运气和财富,甚至会有人觉得皇帝的口水都不似常人的口水,皇帝的口水被称为“龙涎”,人们盲目的认为吃了皇帝剩下的饭菜,书生们都能考上状元,甚至连普通平民百姓也能当大官,真是荒谬至极。

第二个原因则是皇帝吃的东西都是非常昂贵的,很多都是平常人家一辈子都不可能吃到的,就算是皇帝吃剩下的基本也都是山珍海味,虽然有的运气不佳的人或许只能买到一些鱼骨烂菜,但有些运气爆棚的人也有可能会买到很多物超所值的剩菜。

还有很多品相不好的剩菜,会被卖家混合在一起,做成一个大杂烩,顾客用一个大勺子捞,捞出什么算什么,虽然这种食物有点恶心,但对于很多穷苦人家是非常划算的,他们能够吃得起,能够吃得饱,而且这些剩饭剩菜的味道也是相当不赖的。

这也不禁让人想起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国家有那么多吃不上饭的人,与此同时,皇宫却还要考虑如何处理如此多的剩饭剩菜,令人唏嘘。


史论纵横


皇帝用膳少说也要二三十道菜,多的有百道菜。每道菜只吃二三口,剩下的菜当然不是倒进喂猪的泔水桶。皇帝一般会赐菜给各人,最后剩菜中的剩菜由御膳房的太监和宫女们吃了,甚至倒卖到宫外去。

1,末代皇帝溥仪的御膳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讲了一些御膳的事情。

宫中只用膳两次,早膳相当于午餐,晚膳相当于晚餐。如果早上或下午皇帝饿了,就吃些点心。

皇帝的每份菜都有一个银牌,是为了防砒霜的,古代的砒霜不纯,杂质可以让银牌变黑。御膳在送给皇帝之前,都要经过一个专门的太监“尝膳”,尝尝有没有毒,所以皇帝吃的都是太监的剩菜。

慈禧太后和隆裕太后,每顿饭有百样菜,排场很大。

溥仪当皇帝时还是个小孩,所以他父亲就让他节省一点,每餐按例也有三十种菜左右。

溥仪记载了一次御膳房的早膳:

口蘑肥鸡 三鲜鸭子 五绺鸡丝 炖肉 炖肚肺 

肉片炖白菜 黄焖羊肉 羊肉炖菠菜豆腐 樱桃肉山药 炉肉炖白菜 

羊肉片川小萝卜 鸭条溜海参 鸭丁溜葛仙米 烧茨菇 肉片焖玉兰片 

羊肉丝焖跑跶丝 炸春卷 黄韭菜炒肉 熏肘花小肚 卤煮豆腐 

熏干丝 烹掐菜 花椒油炒白菜丝 五香干 祭神肉片汤 

白煮塞勒 烹白内

除了一道鸭条溜海参是山珍海味外,其他都是家常菜。

外界对皇帝的御膳过于想象,其实皇帝也是凡人,山珍海味每餐吃一样就行了,还只能吃三口。

皇帝吩咐一声传膳,十几个太监依次传声下去,一直到御膳房。声音还没落下,御膳房的几十个人已经端着菜来养心殿了。

这些菜早就在半天前准备好了,有些炖菜都是过夜菜一直在炉子上炖着。

这些菜端到皇帝面前,看着过夜菜实在是倒胃口。

不过溥仪是个小皇帝,皇太后和太妃们都宠他,另外做一些时新的御膳给溥仪吃。

这一家六口,总计一个月要用三千九百六十斤肉,三百八十八只鸡鸭,其中八百一十斤肉和二百四十只鸡鸭是我这五岁孩子用的。

(军机大臣、侍卫、高级太监等)连我们六口之家共吃猪肉一万四千六百四十二斤。

每日还要添菜,添的比分例还要多得多。这个月添的肉是三万一千八百四十四斤,猪油八百十四斤,鸡鸭四千七百八十六只,

(每月)添菜连同分例一共是一万四千七百九十四两一钱九分。

皇帝和太后们、妃子们一个月消费的猪肉是3万多斤,算他们全家都是猪八戒也吃不完啊!

绝大多数都剩下了。

2,皇宫中用膳的规矩

皇帝坐在那里用膳,当然不用起身来夹菜。都是传膳太监看皇帝的眼色,皇帝想吃那份菜,传膳太监就用调羹舀进碟子里呈给皇上,如果皇上满意点头,再舀一次,不能超过三次。

所以再好的东西,皇上也只能吃三口。

<strong>

清朝内廷的《膳底档》专门记录皇帝的进膳,什么时间,和谁一起吃,什么菜,都记录下来。但是不会记录皇帝爱吃什么菜,怕有人下毒。

3,皇帝的剩菜处理一:赐菜

皇帝如果觉的那样菜好吃,或者好看,就赏赐给妃子、王子、大臣们。

<strong>

上进毕,赏舒妃等位祭神糕一品,包子一品,小饽饽一品,热锅一品,攒盒肉一品,菜三品。

4,皇帝的剩菜处理二:御膳房吃掉或卖掉

皇帝赏赐完了之后,御膳房就把剩菜剩饭撤下去。

这些剩菜剩饭,品相好的,御膳房的太监和宫女们就自己享用了。

如果还有剩下的,就有善于钻营的太监卖到宫外的餐馆去,说是御膳。这些餐馆再加加热,卖给那些想得到“真龙天子口水”的富人!

5,另外补充一点:清朝的皇帝是没有厕所的。

那帝要吃饭菜,还是要拉出来的。有专门的太监端着尿壶和便盆,跟随这皇帝,随时随地伺候皇帝出恭。

这是防止刺客在厕所里谋杀皇帝,狭窄厕所里一个皇帝蹲在马桶上,很容易被刺客干掉的。

如果皇帝正在用膳时内急怎么办?

皇帝就在餐桌不远处叫太监把便盆端上,直接处理出来!

太监宫女们还不能笑,笑出来就是大不敬!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曾看过清宫饮食档案,宫廷饮食程序繁杂,要求较多,但绝不是大家所想象的宫廷饮食就一定是山珍海味,清早期宫廷不太讲究饮食,食品以满族饮食为主,对比汉族饮食相对粗糙,随着国力的变化,以及受汉族饮食的影响,清代宫廷饮食慢慢地增加了很多汉族饮食的元素。菜肴的制作技艺以及菜品的丰富程度也越来越多。皇帝也和普通人一样,他也大多喜欢家常饮食。


比如史料中记载,慈禧太后喜欢的四大抓、四小吃,都是我们平常老百姓最喜欢的美食。抓炒腰花、抓炒虾仁、抓炒里脊、抓炒鱼片;四小吃:芸豆卷、豌豆黄、肉末烧饼、小窝头。溥仪在其回忆录中也描述了,每天御膳房做了很多很多菜品,但都不是他喜欢吃的,他更喜欢妃子们带过来的厨师做的一些家常菜肴。那么御膳房做了那么多菜肴,吃不完如何处理呢?

一、反复加热,下顿继续端上来

溥仪回忆录中写过,御膳房的厨师欺骗皇帝,并且骗银两的手法就是,每天报了很多食材,也做了不少的菜,端给溥仪,把他最喜欢吃的放在他的面前,而皇帝也都大多吃面前的几道菜肴。以至于放的远处一点的菜肴压根没动,又原封不动地撤回去。下一顿热一下又端上来。

二、当做礼物,赏赐给妃子们以及有功的大臣

很多没有动过的菜肴、筵席,直接赏赐给妃子们,还有的是赏给有功的大臣,这也是宫廷中常用的做法,而接受赏赐的大臣往往感受的是皇恩浩荡,发誓死心塌地地为朝廷效力。很多接受了赏赐的大臣,还不忍心吃掉菜肴,带回家供起,至其坏掉,倒掉。

三、被太监、宫女们吃掉

被皇上吃剩下的那些,有些就被御膳房的太监以及宫女们给吃了。

四、被卖到宫外

别以为剩饭剩菜就不值钱,这可是皇上吃的御膳,就算是坏掉了也有很多人想吃上一口。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御膳房的太监会把剩菜卖给宫外的饭店,这也是太监们捞外快的手段之一。

吃对于国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有仪式感,也有很多礼仪、要求在其中,我中华的饮食文化属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和传统。


灵闻档案


清朝皇帝每天的饮食标准是这样的:

每日盘肉二十二斤,汤肉五斤,猪油一斤,羊二,鸡二,鸭三,当年鸡三。

这还不包括副食和其他日用品,有时候皇帝还会加菜。因此,皇帝一个人是肯定吃不完的。

吃不完的剩菜要怎么办呢——俩字:赏人。

以乾隆皇帝为例。

乾隆三十年(1766)南巡时,正月十八日乾隆的早餐是这样的:

  • 正月十八日卯正,请驾伺候,冰糖炖燕窝一品。
    卯正二刻,涿州行宫进早膳,用折叠膳桌摆:皇太后赐炒鸡大炒肉炖酸菜热锅一品、燕窝锅烧鸭子一品、猪肉馅侉包子一品。燕窝肥鸡挂炉鸭子野意热锅一品、厢子豆腐一品、羊肉片一品、羊乌又烧羊肚攒盘一品、竹节卷小馒首一品、烤祭神糕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菜一品。上传叫冯鼎做:鸭丝肉丝粳米面膳一品、鸭子豆腐汤一品。
    上进毕,赏用。

一个“上进毕,赏用”,就说明了剩菜的去向。

皇帝吃剩下的菜,通常都会赏给后妃、王公大臣,再剩下的东西则有宫女、太监解决。

对此,雍正曾有谕旨:

谕膳房,凡粥饭及肴馔等食,食毕有余者,切不可抛弃沟渠,或与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断不可委弃。

这就是一道家法,由后世的皇帝继续沿袭。

凡是皇帝的剩饭,除了赏赐给后妃(肯定是没怎么动过的好菜)外,大多都进了太监、宫女的肚子里。

人吃不了的东西,会喂给宫里面的各种动物,也算是不浪费吧。

总而言之,剩菜都有去处,大家不用担心。


HuiNanHistory


皇上的金銮殿在电视上咱都见过,也真眼瞧过,毕竟它就摆在那里,谁想看谁看,谁想瞧谁瞧。见着了金銮殿咱也不感觉多眼热,大间套着小间,面积也不大,有啥好的?



但是皇上的膳食咱还真没亲眼见过,当今估计见过的也不多。所以,这舌尖上的美味很能勾起我的味蕾和兴趣?到底啥样啊?据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皇上那是想吃啥就吃啥啊!

一、清朝的御膳房

1、御膳房位置

清朝掌管宫内备办饮食以及典礼筵宴所用酒席等事务的地方,也就是皇室厨房,叫御膳房。紫禁城内的膳房不少,比如圆明园、颐和园等等御园内均有膳房。而专门为皇上做饭的地方叫养心殿御膳房,又称"大内御膳房",为一独立院落。



在"圆明园"、"颐和园"等御园内的御膳房,称"园庭膳房";在热河、滦河、张三营等行宫的御膳房,称"行在御膳房"。皇帝每次出行时,都带有一个御膳班子,以供其需求。

2、服务人员

仅仅"养心殿"一个御膳房,为皇帝食用服务的人就有几百人之多。据史料记载,"养心殿御膳房"设有:庖长2人,副庖长2人,庖人27人,领班2人,拜唐阿20人,承应长20人,承应人44人,催长2人,领催6人,三旗厨役57人,招募厨役10人,夫役30人,这部分人为"承应膳差人"。

天哪,我都晕了。



3、尝膳

皇上所用的御厨、太监,虽经再三挑选,为了防备在食物中下毒,皇帝经常采取"赏膳"、"尝膳"等办法,在皇帝未吃之前,先赏给后妃一部分,或者让贴身太监先尝尝。自己吃饭时也要用银盘子,象牙筷子检验一下是否有毒。

4、食材

天上神仙府,世上帝王家。皇帝的食用绝非常人可比,从元代帝王起,就专门饮用京西玉泉山之水。到了清代,玉泉山几乎成了御用之水,每天从玉泉山到紫禁城,驮水的马车沿路不绝。



帝后们所食用的大米分黄、白、红数种,有的是远力的贡米,有的是京西稻、南苑稻,还有的取自皇帝的"试验田"。也有专门为皇帝养殖牛羊,供应牛乳、牛羊肉等食品。

山珍海味常从四面八方向皇帝进贡。像东北的"飞龙"、江苏的"糟油"、镇江的"鲥鱼"、河南的"油菜"、浙江的蜜枣都曾经是飞马传送的贡品。



5、菜品

乾隆二十六年二月十一日早膳,上了"冰糖炖燕窝"、"挂炉鸭子"、"肥鸭"、"挂炉肉"等菜19品种,晚膳上了"燕窝清蒸鸭"、"盐煎肉"、"东坡肉"、"肉丝山菜"及赏给后妃的菜点共37品。

慈禧太后吃饭更讲究,厨师每天为之搜罗山珍海味,飞潜动植,精心烹制。每顿正膳所用菜肴至少要摆满三张拼起来的膳桌,菜点常常在百种以上,冷盘、热馐、炉食、小菜应有尽有。



清宫最盛大的宴席是"满汉全席",始于乾隆年间,慈禧时更为奢侈。每逢皇帝的大婚、冬至、春节等重大的节日,常常是御宴大开,隆重异常,王公重臣盛装赴宴。据说,有时要上134道热菜,48道冷盘,还有各式点心。

到清末,菜肴最多达200余款。开宴时,仪仗排列,鼓乐齐鸣,十分隆重。



6、就餐时间:

据清宫档案研究记载,清代皇帝在宫中的日常生活是很有规律的,一般的情况是:1.上午7:00——9:30早膳;2,上午11:00——下午2:30午休、晚膳, 3下午5:00—9:00晚点或酒膳。



清代乾隆皇帝的年夜饭,饭菜最丰盛,菜点120多品,大宴桌上的菜点由外到里分成八路,有各式荤素甜咸点心,有冷膳,有热膳,共63品。

二、皇上吃剩的饭怎么处理

皇上的命金贵,再好吃的饭菜也不能超过三口。如果让人知道了皇上的喜好,那还了得?所以很多菜皇上只是蜻蜓点水般吃一口,那么好了,剩余的饭菜怎么办?



1、赏给皇帝身边的人

妃子、皇子、大臣、宫女、太监,都有可能吃到皇帝赏赐的饭菜。到底赏赐给谁,就看皇上的心情了。受到赏赐的人大多感激涕零,是莫大的荣幸。这也是皇上拉拢人心的一种方式方法,让身边的人对他更加感恩戴德,更加忠诚。

2、被倒卖出去

太监们胆子还是很大的,偷偷把部分剩菜剩饭倒卖到宫外,把饭菜分三六九等卖给级别不同的饭馆,谋求暴利。而外面的饭馆也是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大肆炫耀,吸引老百姓的眼球。



3、重新利用

皇上没有动筷子的菜,那么就在下一餐时再端上,充当一下数量,反正皇上也不爱吃。

4、喂小动物

实在没有利用价值的饭菜就拿去喂小动物,毕竟小动物也要吃东西。

当皇上,天天山珍海味,估计也会吃腻。如果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去老百姓家里吃一顿窝头,外加玉米面粥,估计也会吃出滋味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