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喜欢的艺术作品,都很难免俗吗?

chunqiuu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由于信息产业的广泛传播,致于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就会流行,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本没有什么低俗,高贵之说。受众群体不同,每个人的欣赏层次也不一样,任何文化的兴起都是因为贴近民众从而广泛传播,引起的共鸣而流行起来。


10007波妞


大众喜欢的艺术作品都很难免俗吗?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或者说是片面的。

不知从何时起,有人把艺术作品分为了“雅”和“俗”,“雅”又和“曲高和寡”连在一起,“俗”又和“大众通俗”连在一起,以致很多人误以为大众普遍接受喜欢的艺术就是俗的艺术,而不为大众欣赏喜欢只有少数人理解接受的就是雅的艺术。其实这是曲解了艺术作品的含义。

艺术是文化的精华体现,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艺术作品本无雅俗之分,所谓雅和俗只是欣赏者审美取向和审美态度的不同而已。欣赏者认为雅就雅,认为俗就俗,作为艺术品本身是没有雅俗标签的。比如说西方的人体艺术,有人说是雅的艺术,有人说是俗的艺术。其实人体艺术就是人体艺术,是无所谓雅无所谓俗的。

即便我们承认艺术作品有雅俗之分,这“雅”和“俗”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彼时彼地的“雅”可能到此时此地就变成了“俗”,反过来也一样。比如西方油画刚传过来的时候,人们都叫它“洋画”,感觉这洋画很雅的,我们的国画有些“俗”。现在人们看油画多了,渐渐觉得油画也很俗嘛,反觉得我们的国画倒是很雅的。

几十年前,听交响乐的人很少,人们认为交响乐是“高大上”的雅艺术,现在人们听交响乐习以为常了,又觉得交响乐很通俗很寻常的。二胡古筝是我们的传统乐器,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可以说很“通俗”。但是在西方人看来却是优美动听很高雅的。

“孔雀舞”原是云南傣族民间舞蹈,经过艺术的提练升华,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将其表现在舞台上,美仑美奂,成为大众人人喜欢的经典舞蹈节目,有谁会认为取自民间的孔雀舞俗呢?


灯影书画


既然是大众喜欢的艺术作品,自然是要符合大众审美习惯的,一般来说也是通俗的。但是通俗不同于低俗,还是需要相当的艺术水准的,不仅仅是大众喜欢,同样可以做到雅俗共赏。

比如说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安格尔的《泉》等等古典写实主义风格的经典作品,大众是喜欢的,专业领域备受推崇,这就叫雅俗共赏。

再看毕加索的《亚威农的少女》、《格尔尼卡》等作品,堪称传世杰作,自然是很“雅”的。但是这样的作品普通大众很难接受,或者说很难理解。很多人推崇和追捧毕加索的作品,大多是因为他的名气罢了,没有相当的艺术鉴赏能力,的确很难感受到毕加索作品中的艺术魅力。

普通大众普遍审美能力欠缺,这是事实。不仅仅中国如此,在世界艺术的殿堂法国也是如此,真正懂艺术的人总是很少的一部分。

但是,不能因为大众的审美能力欠缺就对大众的审美不屑一顾。王羲之的《兰亭序》,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不仅被历代书法界奉为极品,普通大众也能感受到其中的艺术美感,对其推崇备至。你能说《兰亭序》也不能免俗吗?

当然,说《兰亭序》太“俗”的人也大有人在,比如现在备受争议的那些丑书名家,把《兰亭序》视为“俗书”的大有人在。在他们看来,大众接受不了的丑书才是真正能代表这个时代审美的书法艺术,才是“大雅”的艺术。这样的观点别说普通大众无法接受,就连专业领域也对其多有抨击。我们不否认一些丑书名家的创新精神,但是要想让丑书成为中国书法的主流审美方向,几无可能。

大众喜欢的油画作品,大多是些写实风格甚至是超写实风格的作品,比如罗中立早期代表作《父亲》,以及冷军的一系列超写实作品,可以说备受大众青睐。但是,这些作品都很难免俗吗?显然不是!

《父亲》当年拿下全国美展的金奖,评委可都是代表中国绘画界最高水准的权威艺术家,他们会让一件不能免俗的作品获得金奖吗?冷军作为中国超写实油画领域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屡屡拍出天价,很受市场追捧,这显然不是很“俗”的艺术作品所能达到的效果。

所以说,雅也好,俗也罢,其实并无统一的界定标准。不能说大众看不懂的艺术作品都是高雅的艺术,而大众喜欢的艺术作品就很难免俗。这是一种背离艺术本真的偏见。

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惊龙轩


20世纪的探索已打破了许多限制,新的思想加上由此而来的新技巧和新材料,已经在一切艺术中引起新的表达方式,让我们重新观察自己、重新观察世界,艺术的形式已经多元化了,那么,大众喜欢的艺术作品,都很难免俗吗?



大众喜欢的艺术作品

我是一直这么认为,这个世界人口众多,人们的品位差别甚大,但是每个人都希望从他人那里获得更多的尊重,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有时反映一切人的心声,有时又只表现他自己,又常常显得与日常世界脱节太远,不过我们可以尝试着以艺术家的视角去观察他所处的世界,





可以这么认为,大众喜欢的艺术作品,并不低俗,因为人们的审美态度决定了艺术作品的价值,现如今的艺术形式,已经让人们觉得艺术并没有以往那么神秘了,虽然我们无法搞清楚将来的艺术会发展成什么样,但是记录真实生活的点滴感悟,这也是大多数人所希望的,


我们要这样去理解,人们的审美始终要比艺术家理智,毕竟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目的很复杂,那种“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早已过去了,“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家也已稀缺,所以,什么乱七八糟的作品都有,但是作为旁观者的人们大多数人,却依旧理性,可以辨别艺术的真伪,或者说是高雅与低俗,



通过现象看本质,即便现在抽象画到处都是,可是大多数人仍然喜欢的是传统古典写实油画,这些画作一点都不会低俗,而是让人赏心悦目,书法作品也一样,古代书法家的作品依然受大众欢迎,又有多少人会去喜欢现在自称“创新派”的“丑书、俗书、乱书”呢,对吧。


诗夜城主


首先呢,我觉得既然一种艺术作品为大众所喜欢,那必定是简单的,相对直白的,接地气的,容易为大众所了解的艺术作品。这种艺术作品通常大部分都是下里巴人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俗。我不能说完全的都是俗的,但能免俗的应该只是其中的一少部分。



之所以说大部分受大众喜欢的艺术作品是通俗的,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1.从平均水平来看,普通大众的文化程度是相对来说比较低的。因此的话,对于一些高雅的艺术,它所表达的意义,它的表达手法,人们很难去完全的理解。

2.对于高雅的艺术,大部分人可以欣赏一时,但是不可能欣赏一世。绝大部分人不可能抱着一身学习的态度去学习一些比较高雅的高尚的艺术作品。大部分人对待这些作品的态度还只是为了解压。因此啊,相对通俗的作品更受到大众的欢迎。




虽然说受到大众喜欢的艺术作品,大部分是世俗的。但并不代表这些艺术作品就是低档的不好的。其实艺术作品虽然有雅与俗的区别,但是很难说有好与坏的界定。只不过是他们服务的人群所表达的内涵、手法,以及一些其他方面的区别罢了。

最后总得来说,受到大众欢迎的艺术作品大部分都不能免俗,但是俗不代表不好。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只是艺术作品的类别的界定,而不是好与坏的区分。而对于那些想通过自己欣赏的高雅的艺术从而拔高自己人生的品格的人,只能说是十分可笑,让人轻看。一言以蔽之,曰虚伪。


迷茫的大学生


你好亲,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大众喜欢的艺术作品,都很难免俗?

个人拙见,不一定

有些艺术品,比如西方美术史上的油画作品,抽象画,表现主义,或者超现实主义的油画作品,确实是曲高和寡的艺术,不能被多数大众欣赏

比如抽象艺术,或者观念艺术,装置行为艺术,确实不被大众接受,甚至有些专业学画画的人也看不懂抽象艺术

但是,有些艺术品能做到雅俗共赏的境界,既不是艺术品高雅,圣洁,优美的境界,同时也能被大众接受,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西方美术史上,个人拙见,古典传统写实油画,人体艺术,波普艺术,历史题材的油画,能做到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为什么?

传统古典写实绘画,如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安格尔,鲁本斯,委拉斯贵支,苏里科夫,米莱斯的油画作品,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

专业人士,会学习临摹古典传统写实油画中的构图,色调,造型

外行大众可以通过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鲁本斯的画了解宗教神话故事,从委拉斯贵支的油画作品,了解欧洲古代的宫廷生活,从苏里科夫的作品了解俄罗斯的历史社会现状


人体油画,个人拙见,也做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

如安格尔,提香,乔尔乔内创作的人体油画艺术,既不失高雅,圣洁的格调,又被大众接受,虽然饱受争议

内行人欣赏人体艺术,就是为了学习临摹画中的构图,画家对人体结构的塑造,对立体感的塑造

外行人欣赏人体艺术,为了大饱眼福

流行音乐,也做到雅俗共赏的境界

所以大众欣赏的艺术,不一定很难免俗,如大众欣赏的传统写实古典油画,其格调都是高雅的。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艺术狂人2


人们喜爱艺术,大众也会欣赏艺术,无论是绘画、音乐、戏剧、影视、建筑、雕塑、书法、雅俗共赏,雅俗并存:《淸明上河图》既是国宝绘画作品,也是民俗文化代表,齐白石、徐悲鸿的虾、马等画作,专家,大众齐称赞.《东方红》歌曲也是由民歌创作而成.许多美术作品、影视作品,充满了中国元素、民族情节,因而受到大众的喜爱,脱离了中国的国情、民风、闭门造车,异想天开的创作,自以为是阳春白雪,实则是孤家寡人,不是真正的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别忘了,我们的文艺,重要的,首先的,是为人民服务的。











和平鸽151212276


俗话,谚语,成语,都是大众在生产生活中感受总结提炼出来的语言结构。

如“月逢初四雨,一月只有九天晴。早上发霞,等水烧茶,晚上发霞,干死喀蚂(青蛙)。芒种忙忙栽,夏至谷驼胎”。这些俗话已经在一些地方约定成俗,成了“成语”了。

大众中来,谁又能脱离大众的习惯大众的规律大众的风俗大众的爱好呢?基本语言由大众创造由精英提练归纳,大众不可能一步登天吧?

要大众喜欢就要大众能听得懂能看得清才能激发大众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如果象博士的相声连郭德纲都看不懂人民大众还会被感染被逗乐被激愤被接受教育么?

自古以来,成功了,高人。还在起点,俗人。没有俗人,又哪来高人?俗人,就是产生高人的群体;风俗,就是产生风雅的载体。谁又可以免俗离俗?

浅见鄙薄,敬祈高人批评...


过去和现在6


  • 有个成语叫“雅俗共赏”,似乎两类人的审美价值观背离,又对某个艺术品之美产生了共识,您说,这不是在制造人群区隔吗?

  • 从这个成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即无论和谁在一起,面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无非是相同或不同,人都会被区分进两个群体:非雅即俗。
  • 人真的可以因为喜欢某种艺术,就该被敲锣打鼓迎进雅群,而另一些人低头耷脑被贬进俗群?

雅和俗的原始意义,指的是地域区隔造成的习俗不同

  • 读《诗经》就能感觉到,天子之所在城围中,曰雅;一出城,就叫俗,就好似现在的城区和郊区的叫法。

  • 雅和俗原本就不具贬义。但现在的雅俗语境中,褒贬之一非常明显,这是如何发生的呢?

在传统戏剧艺术中,以“艰涩难懂”和“喜闻乐见”来区分雅俗

  • 不知什么时候,文人士大夫将自己的文化娱乐称雅,将老百姓的文化娱乐称俗,具有一定的阶级歧视嫌疑。

  • 譬如在明清时期,世上有戏曲千百种,但只分为两部:花部和雅部,雅部专指唱词是文言文的昆曲,而花部即指各种地方的所有戏曲种类,因为它们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白话唱词而已。

  • 就算喜欢个花,也分高下,“梅兰竹菊”即雅,其它都俗,这神逻辑,不是古代文人典型的自视清高、孤芳自赏吗?

  • 当今时代的普世价值观,尊重每一个个体的独立的审美意志,也就是尊重其独立的存在意义和生命价值。

在当今世界,尊重每一个个体的人本主义观念已经成为主流价值观

  • 无论哪种艺术形式艺术,打破文化藩篱,以人文主义思想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审美价值观,而不是歧视性地将人区隔为“大众”和“精英、专家”,并把个人审美粗暴地归类为雅和俗,是现代公民社会最重要的文明标志之一。

  • 过去的“梅兰竹菊”文人画,被齐白石大葱、蘑菇、螃蟹、大虾所替代,我们还有必要去区分谁雅谁俗么?

随着全体人民文化素养普遍提高,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区别,只有知识结构不同,已经不应该因其艺术趣味不同,再被贴上雅或俗的标签了。

用句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哈哈,......


闻道深般若


大众艺术就是普及大众人的喜好,不分年纪,不分阶级,不分风格,人人喜欢,人人欣赏。既然要满足大众需求,那必然贴近生活,具有娱乐性和市场性,那就要顺应市场,取悦大众。要满足大众就会丢失小众,从而被扣上了“俗”的帽子。比如乡村剧,网红段子,现代美女图等等。

随着经济不断提高,每个人对艺术的品味也会上升,审美和眼界不断提高,对艺术的需要和看法不一样,再回首觉得当初喜欢的有点“俗”。艺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实不是它“俗”了,而是你要求高了,而大部分人却还在慢慢进步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