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被貶為杭州大將軍後,如果收斂認錯,雍正還會殺他嗎?

李瑜林


不會殺!

其實雍正一直並不想殺年羹堯,可是年羹堯自作孽不可活。如果被貶為杭州將軍後,年羹堯但凡收斂一點,低個頭,認個錯,雍正都不會殺他。畢竟,年羹堯是雍正樹立起來的君臣一心的典型,而且,雍正視年羹堯為國家的恩人。作為一個領導,隨隨便便把自己樹立的典型給殺了,這不是打自己的臉嘛!

但是,雍正還是把年羹堯賜死了,這是為什麼呢!有以下幾個原因,從《雍正王朝》中可以看出端倪。

一,奢侈不改。已經被貶為杭州將軍了,可是年羹堯依然不改奢侈之風。吃白菜只吃裡面的嫩芽,小豬必須活活打死,這一點,從他的廚子的話裡可見一斑。而雍正正在整頓吏治,提倡節儉,這不是給領導上眼藥嗎!

二,僭越依舊。已經不是大將軍了,可他駱駝死了不倒架,竟然效仿皇上,晚上小妾陪睡,還搞翻牌子這一套!這在古代,是僭越大罪,是要殺頭滅族的。這就純屬是自作孽不可活了。

三,藐視皇威。電視劇有一個鏡頭,被貶後,他應該上摺子謝恩。可是,年羹堯寧死不屈,僕人哭著求他低個頭上一個謝恩折。領導本來是殺殺他的威風而已,他不但不知悔改,還明顯表示不服,哪個領導能容這樣的下屬?

四,打臉領導。讓雍正下定決心殺他,並不是有多少大臣上奏摺,而是張廷玉轉奏李冹的一句話“他穿著黃馬褂守城門,傲然踞坐,招搖於鬧市居心何在!”。這是很明顯啊,年羹堯這是跟領導叫板,我這麼大功勞,領導卻兔死狗烹,全天下的老百姓看看,雍正到底是一個什麼人!如此打領導的臉,領導能不殺他嗎?

1.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和點贊一下,謝謝

2.如果喜歡職場和管理知識,關注本號閱讀相關文章!


管理那點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年羹堯是個蠢人,此時再道歉已經遲了。

其實鰲拜的例子就擺在眼前!

任你功勞巨大,只要居功自傲、結黨營私,就隨時會有殺身大禍。

年羹堯在1718年擔任四川總督,隨後又成為川陝總督,到1724年,長達6年時間是西北的土皇帝。

他戰功卓著,一手搞定了西藏和青海,絕對是獨當數個省的重臣。

他居功自傲,囂張無比。


資料這麼寫:年羹堯因多有戰功,且恃雍正帝眷顧,做事驕橫。與總督巡撫文書中均呵斥對方姓名。入覲,令總督李維鈞、巡撫範時捷跪於道路旁送迎。在抵達京師後,將馳道都清除讓路。王侯大臣在郊區歡迎時,均不為還禮。在邊疆時,蒙古王公拜見其必須行跪禮,甚至額駙阿寶入謁時都如此。

自古以來,皇帝最嫉恨大臣功勞過大且傲慢。

雍正曾經親手硃批警告年羹堯: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全功難。為君者施恩易,當恩難;當恩易,保恩難;保恩易,全恩難。若倚功造過,必至返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

爾等功臣,一賴人主防微杜漸,不令至於危地;二在爾等相時見機,不肯蹈其險轍;三須大小臣工避嫌遠疑,不送爾等至於絕路。三者缺一不可,而其樞要在爾功臣自招感也。我君臣期勉之,慎之。”

但年羹堯過於傲慢,竟然不當回事。

除了居功自傲以外,年羹堯還結黨營私。

他的黨羽眾多,已經形成強大政治勢力。年羹堯時候,他的大量黨羽都被革職。

這說明雍正很忌諱年羹堯的實力,所以才如此大張旗鼓的清洗。

至於年羹堯貪汙受賄,這倒是沒什麼。試問,滿清哪個高官不貪汙呢?

無非是想整你,隨便找的藉口。

有句話才是至理名言:一旦皇帝發現已經無法繼續給你更高的官職,你就危險了!


薩沙


我看下邊很多人回答得特別複雜,各種引經據典,問答,本來是簡單為好,整成這樣,那成了學術研究了:

結論是:不管年羹堯怎麼作,雍正皇帝,都會殺了他。因為,這時的年羹堯,無疑是第二個鰲拜了。

第一,年羹堯功勞特別大,憑一己之力,平定了西北地區,把藏和疆拉入大清版圖。毫無疑問,是清朝數個行省的第一負責人。

就算是王爺,也沒他的官大。年羹堯的官,當到頭了。他是外姓,清朝平三藩後,不可能再給外姓封王。

第二,年羹堯結黨營私,構造自己的政治勢力,而且,相當龐大,遍佈朝野和幾個大行省。這個直接威脅到了皇帝的利益。

第三,年羹堯太狂了,除了皇帝雍正,誰也不放在眼裡,見他,蒙古王爺都得跪他,同級別大臣,根本不理會。搞得好像,他要繼雍正位似的。

以上三個,都是死罪,沒死罪,也要給你造出來。雍正可不是年輕裡的康熙,得設計殺鰲拜,人直接殺你就行了。

最後,才是說他貪錢,其實,貪錢,已經無足輕重了。年羹堯必死。


董江波


年羹堯之死,並不在於他當杭州大將軍時如何,而是早就註定的結局,只是觸發的時間長短罷了。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堯之死可謂驚天動地,這位不可一世的大將軍,就因為殺害了孫嘉誠,就因為阻礙了新政的推行,最終落得自盡的下場。

很多人都覺得,年羹堯就是太作,不是有句話叫“no zuo no die”嗎?實際上,他的作,只是一個安全隱患,真正釀成事故是多種安全隱患夾雜在一起,並最終觸發了死亡倒計時。

而這個觸發器,早在多年前就準備好了……

一、

在劇中,雍正帝即位後僅有的一次下江南,除了推行新政和黃河賑災以外,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尋找處理年羹堯的理由。

通過他此行的所見所聞,看到的所謂“年選”官員汪道臺,還有黃倫對待新政的態度,異常憤怒。實際上他們倆的態度就是年羹堯的態度,當初得勝回京,雍正帝就新政問題請求過年羹堯。可惜提出的三個請求,包括削減軍隊,降低軍費開支,推行“火耗歸公”等,都被年羹堯一一拒絕,雍正帝無奈,這才派孫嘉誠去西北。

可是從孫嘉誠去西北的那一刻起,雍正帝就已經做好了兩手準備,一種是年羹堯跟孫嘉誠合作的準備。一種便是除掉年羹堯的準備,既然要除,必然需要理由,而這個理由,就藏在下江南的路上。

有讀者提出,康熙帝和乾隆帝的下江南,並不是指去長江以南,而是去江南省。江南省指的是上海、安徽、浙江、江蘇一帶,在清朝時,該省賦稅幾乎佔了朝廷收入的一半。

所以,李衛在江蘇推行的“攤丁入畝”制度,就是在最富裕的省進行的。

雍正帝此行首先是奔著鄔思道去的,結果撲了個空,退而求其次,再次到了李衛那裡。通過這次下江南,雍正帝獲取到的信息主要以下幾點:

李衛和田文鏡全力推行新政,而且並不買年羹堯的賬;其次就是,年羹堯選拔上來的那群人,成為了推行新政的阻礙;三就是,除掉年羹堯,也是李衛等支持新政派的訴求:

“乾脆,把他的大將軍給免了!”

只是有這些理由,還不足以讓雍正帝下定處罰年羹堯的決心,他還缺一個人的意見,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鄔思道!

二、

鄔思道何許人也,當年是老四胤禛派年羹堯在江南找出來的,並全家拜為老師!

除此之外,鄔思道跟年羹堯還有一層關係,那就是他們是同一年科舉考試,而且同時參加的鄉試。可以說他倆關係十分密切,這也是老四胤禛當年派年羹堯去尋找鄔思道的一個原因。

更重要的是,年羹堯不僅找到了鄔思道,還把自己如花似玉的妹妹年秋月派過去伺候,足可見他對鄔思道的重視。

一個帝王要成就帝業,有幾項大權是要牢牢抓在手中的,分別是政權、兵權和財權:

毫無疑問,雍正帝即位之後,年羹堯就象徵著雍正帝的兵權,這很容易理解,西北大將軍嘛。而把李衛和田文鏡等心腹之人派往富庶之地,也就等於牢牢抓住了財權,不管正史還是戲說,李衛和田文鏡收稅還是有兩下子的。再有就是政權,當然是控制在雍正帝手中,雖然也有老八胤禩或者老十四胤禵蹦出來挑戰一下,但無異於隔靴搔癢。

除此之外,要想牢牢坐穩江山,還需要一點點權謀之術,也叫帝王之術!

而鄔思道,就是能讓帝王之術得以施展的最佳人選,這一點上,鄔思道和雍正帝一清二楚,互相提防。

當年老四胤禛明明知道鄔思道跟年秋月互相愛慕,卻硬是耍了個心眼,給生生拆散。不是他冷酷無情,而是不敢冒險,冒什麼險?

就是冒年羹堯跟鄔思道聯合之險,雍正帝即位當晚,就急匆匆趕回府邸,為的什麼?

就是為了除掉鄔思道,除掉所有參與奪嫡,知道很多秘密的人員,因為他不敢冒險。

三、

我們來推導一下雍正帝的權謀之術:

第一個展現出野心的是年羹堯,比如拜見老八胤禩,比如給張廷玉送禮,比如血洗江夏鎮。所以,雍正帝需要敲打一下年羹堯,於是年羹堯就有了在雍親王府跪了一天的經歷,也才有了李衛被安插到年羹堯身邊監視之事。

監視年羹堯這件事是鄔思道跟雍正帝合作做的,隨後倆人又合夥試探了李衛:

還記得李衛那次進京嗎?李衛早早就步行至老四胤禛身邊,又給孩子起名叫李忠四爺,這只是第一關。最難的試探在後面,老四胤禛跟李衛寒暄之後,講道:

“你們先去看看福晉,過後李衛到楓晚亭,鄔先生那等我。”

後面就是四福晉的試探,還好他們順利過關,最後就是終極試探,為什麼非要到楓晚亭?就是因為這會經過李衛的好朋友坎兒的老房子……

鄔思道就在那裡試探的李衛,大家看看鄔思道說的話,話中有話:

“多少人讀書十年寒窗求之不得這官帽,狗兒,你要好自為之。”

為什麼叫他好自為之?就是怕他忘本,就是怕他因為坎兒的事質疑四爺,就是怕他會對四爺產生不滿。

李衛又是何等聰明,馬上回答:

“鄔先生,您說的意思我明白!做人跟做官一個理兒,就是不能忘本!”

有了李衛這次表態,鄔思道相當滿意,給了一句五個字評價:

“孺子可教也!”

所以,雍正帝對手下人的管控是一環扣一環的,李衛監視年羹堯,鄔思道考驗李衛,雍正帝試探鄔思道……

四、

雍正帝試探鄔思道不是一次兩次,早在還不是皇帝的時候就開始試探了:

還記得“死鷹事件”之後發生的事嗎?老四胤禛弄了幾箱子金銀財寶給鄔思道,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先生有房杜之才,無奈胤禛無李世民之命,委屈你了,這點東西不成敬意,送給你安度後半生吧!”

你看老四胤禛自比誰?李世民啊,李世民怎麼奪得皇位的?話說到這份上,鄔思道會不明白?

鄔思道根本就沒得選,選了銀子,這個門都別想出去,所以,他才掏出一份名單,老十三胤祥的舊部,這就給老四胤禛策劃武力奪嫡了。

等老四胤禛真正當上了皇帝,當天,連孝都不守,就急急忙忙回家,可不是想家哦,也不是想鄔思道,而是要除掉鄔思道。

鄔思道又是何等聰明,早就猜到雍正帝會這樣做了,所以他利用雍正帝多疑的心思,也設下一計,那就是派五路人馬保護府邸,而且不相統屬。

雍正帝見到此景,自然也不敢輕舉妄動,畢竟不清楚府邸形勢,人馬又是鄔思道安排的:

“既然是鄔先生安排的,自然萬無一失啊,你的名分容朕慢慢安排。”

你以為是保護雍正帝萬無一失啊,錯,是保護鄔思道自己萬無一失!

後來的十七阿哥急於求見,就是沒有等到雍正帝的“清君側”信號,急匆匆要進來看情況,結果被鄔思道搶先一步給趕走了,理由便是:

“天子無私事!”

五、

自然,當晚雍正帝的“私事”也就沒有辦成,幸虧鄔思道還給了雍正帝第二條選擇,那就是“半隱”,這才保住了一條小命,第二天一大早就急忙跑路啦……

半隱後的鄔思道,實際上仍然處於雍正帝的監視之中,看看他選擇的李衛就全明白了。選擇年羹堯,那就是找死,雍正帝最怕的就是他跟年羹堯結合。首選田文鏡也不行,田文鏡又不是府邸奴才,跟雍正帝交情不深,自然起不到監視的效果。

所以,鄔思道只能選擇李衛,李衛是受過試探的,是絕對忠心耿耿的,只不過當年試探李衛的鄔思道,現在成了被試探之人。

還記得雍正帝封諾敏為天下第一巡撫時下的明詔嗎,鄔思道是怎麼說的:

“這明詔朝廷發給各省總督和巡撫的,你才是一個布政使,為什麼也發給了你一份?”

是啊,為什麼發給李衛?其實並不是發給李衛,是發給鄔思道的,讓他給看看,這樣做有沒有風險,後來鄔思道就給田文鏡指出了諾敏問題所在啊。

鄔思道當然也不想一直被監視,所以就要設計離開,既然要離開,必然要替雍正帝辦完所有的事情,這其中就包括,繼續試探年羹堯!

面對西北戰事遲遲不結束,鄔思道決定親自送糧草去西北大營,也才有了鄔思道對年羹堯意味深長的一句問話:

“你處處算無遺策,為什麼就沒有想到我軍需要龐大的軍餉開支,難道叛軍就不需要軍餉開支?”

言外之意,就是年羹堯你是不是養寇為重?說是把青海圍的水洩不通,那麼叛軍的糧食哪來的,是不是你供應的?

六、

不要相信鄔思道有什麼神力相助,怎麼就知道叛軍主力在法輪寺?

根本不用猜,全青海,就這一個地方有糧草進入,不是這裡是哪裡?甚至鄔思道根本就不知道法輪寺的事,他就是胡亂一指,年羹堯立馬就明白什麼叫“燈下黑”了。

講了這麼多,我們再回到雍正帝下江南這件事上,他就是來找鄔思道的。

鄔思道當然也明白,除掉了年羹堯,自己也就再無存在的價值了,所以必然會躲。雍正帝畢竟跟鄔思道打了這麼多年交道,也明白他擔心的是什麼,自然也就沒讓田文鏡去追。

再說李衛那裡,一省巡撫找個妓女怎麼就傳的滿城風雨,不僅小翠知道,連劉墨林都輕而易舉地就獲取到了信息,連雍正帝都詫異:

“什麼時候染上這個毛病了?”

實際上,這是李衛故意讓傳到雍正帝耳朵中的,作為一省巡撫,他會不知道雍正帝已經到江蘇?之所以還這樣做,就是給雍正帝看的,目的也很簡單,弄點小毛病表達一下自己“胸無大志”唄。

我甚至都懷疑,歌姬小鳳仙不是別人,而是從田文鏡處逃過來的鄔思道。

果然,雍正帝三句話不離年羹堯,說來說去,就是希望從李衛口中獲得點鄔思道的信息,李衛心領神會:

“鄔先生早就跟我說過,年羹堯這個人遲早會闖出天大的禍來。”

雍正帝果然提高了警惕,豎著耳朵往下聽,李衛隨後說出:

“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

實際上這句話跟年羹堯八竿子打不著,嘉湖在南方,年羹堯在西北當大將軍,隔著大半個清朝呢。

這句話,更可能就是鄔思道跟雍正帝的暗號,這個暗號早在很久之前就制定好了。鄔思道此時讓李衛說出來,就是認為時機已到,可以開啟毀滅年羹堯的倒計時了。

果然,雍正帝聽後,馬上劉墨林就掏出一封信,說了年羹堯殺害孫嘉誠的事,隨後,大家都知道了,年羹堯開始走下坡路,直至死亡。

年羹堯死亡,李衛又胸無大志,田文鏡又是一根筋,鄔思道也徹底歸隱了,雍正帝也終於坐穩了皇位。

所以,年羹堯到杭州當將軍,不管怎麼做,都難逃一死,只不過那一天來的早或晚的區別,這個結局早在年羹堯被外派當官的時候,早在他拜訪八爺的時候,早在他血洗江夏鎮的時候,就已經被鄔思道定罪了……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年羹堯平定青海叛亂,雍正藉此契機,坐穩朝局。後來,由於雍正的故意寬縱、年堯羹不知檢點,年羹堯被貶為杭州將軍。



如果此時年羹堯收斂認錯,雍正仍然會殺他。

年羹堯是雍正樹立起來的一堵高高的功勞牆,有雍正的支持,功勞牆才會有牢固的根基。牆高招風、一旦根基不穩,搖搖欲墜,必然因為慣性使然而轟然崩塌。從力學、從人情冷暖方面來說,這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年羹堯的平叛之功

年羹堯是文人掌兵、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將軍。他對雍正最大的功勞,就是平定了青海羅卜藏丹津的叛亂。





分析青海平亂的成功原因,可以分化四塊。

第一,大清立國以滿蒙為國本,清朝皇帝對蒙古人是又拉又防。他們把蒙古分化成很多小臺吉,並賜予很高的爵位,如親王、貝勒、貝子這些顯爵呈批發的狀態。所以,蒙古人沒有地位顯赫的大臺吉,很多小部落是支持清廷的,這使得羅卜藏丹津的叛亂失去了群眾基礎。

另外,為了扼制羅卜藏丹津的權力,清廷命令他和察罕丹津共領青海和碩特右翼,這是一手高明的佈局。

第二,羅卜藏丹津本人不太被蒙古人認可,因為他的父親是外庶生的兒子,其父得位不正,傳到他手上自然也不正。

他起兵反清的目的是為了恢復家族的漢庭,這個很自私,很多部落不願意隨從他。他就發兵襲擊那些反對者,如:察罕丹津和左翼郡王。

他得到的最大支持力量是宗教大喇嘛名下的寺院和策妄阿拉布坦的口頭支持。

第三,年羹堯居中指揮措施得力。他一方面分兵防守叛軍內犯,另一方面截斷叛軍入藏之路,再阻斷叛軍與策妄阿拉布坦的聯絡。

做完這些,年羹堯堅守待援,只能驍將嶽鍾琪的到來。

第四,嶽鍾琪血戰塔爾寺、郭隆寺後,羅卜藏丹津的叛軍就潰敗了,一逃上千裡。

年羹堯再三路分兵緩進,嶽鍾琪率精兵突襲急進,打了叛軍一個措手不及。

最後,匪首羅卜藏丹津換了女裝才得以逃命。

以上,分析年羹堯的平亂之功,先有前朝的政策鋪墊,加上叛軍實力有限,和嶽鍾琪的屢立奇功,才使得平叛順利,前後共用了八個月的時間。

年羮堯主理平叛,功不可沒,但在雍正的政治宣傳下,這份功勞被過分地誇大。

雍正誇大平叛之功

雍正即位之初,是有很多忌憚的。在文事上,他忌憚八王黨;在武事上,他忌憚允禵這個平藏的前撫遠大將軍。就連接手允禵的延信,他是雍正親手提拔,但曾經是允禵的手下,雍正懷疑他和允禵有勾連。

年羹堯的青海順利平叛,雍正全程參與了決策,甚至嶽鍾琪的奇兵突襲,也得到了雍正的親自批准。

青海平叛畢竟只是一省之亂,其中有多方、多人出力,這些雍正心裡全都明鏡似的。

但他仍不遺餘力地撥高年羹堯的功勞,只因為他要告訴世人:第一,敢造他雍正的反,會被輕鬆地剿滅;第二,年羹堯是我一手提拔的,我看人眼光很準;第三,和允禵比起來,年羹堯立的才是不世之功。

下面是他在年羹堯青海平亂後的言行:

雍正認為有年羹堯這樣的封疆大吏是自己的幸運,如果有十來個像他這樣的人的話,國家就不愁治理不好了。

平定青海的叛亂後,雍正極為興奮,把年視為自己的“恩人”,他也知道這樣說有失至尊的體統,但還是情不自禁地說了。

為了把年羹堯的評價傳之久遠,雍正還要求世世代代都要牢記年羹堯的豐功偉績,否則便不是他的子孫臣民了。

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年羹堯入京覲見,獲賜雙眼孔雀翎、四團龍補服、黃帶、紫轡及金幣等非常之物。


雍正對年羹堯的放權有些氾濫

將軍得勝還朝,本應該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爵以養功、職以任能。但雍正卻違背了這個原則,對年羹堯胡亂地放權。

第一,年羹堯平亂後的進京期間,與總理事務大臣馬齊、隆科多一同處理軍國大政。雍正還因為他“能宣朕言”,令其“傳達旨意,書寫上諭”。年羹堯儼然成了總理事務大臣。

第二,在有關重要官員的任免和人事安排上,雍正則,頻頻與年羹堯交換意見,並給予他很大的權力。

在年羹堯管轄的區域內,大小文武官員一律聽從年的意見來任用。

四川、陝西以外官員的使用,雍正也經常徵求年的意見。

當時在文武官員的選任上,凡是年羹堯所保舉之人,吏、兵二部一律優先錄用,號稱“年選”。

雍正上面的行為,就是主動地將皇權中的人事權分削給了年羹堯,這是很不合適的,也為日後的君臣關係危機埋下了隱患。

年羹堯恃寵而驕

在邊疆時,蒙古王公和額駙阿寶見到年羹堯必須跪拜。

在赴京途中,他令直隸總督李維鈞、陝西巡撫範時捷等跪道迎送。

到京時,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員跪接,年羹堯安然坐在馬上行過,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馬向他問候,他也只是點點頭而已。

更有甚者,他在雍正面前,態度竟也十分驕橫,“無人臣禮”。

他還排斥異己,任用私人,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以陝甘、四川官員為骨幹,包括其他地區官員在內的小集團。

年羹堯貪贓受賄、侵蝕錢糧,累計達數百萬兩之多。

年羹堯貪汙暴斂、輕狂越制的行為,為其最後的結局種下禍根。

上下其手,年羹堯必死無疑



雍正三年三月,出現了“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所謂“祥瑞”,群臣稱賀。年羹堯也上賀表稱頌雍正夙興夜寐,勵精圖治,但表中把“朝乾夕惕”誤寫為“夕惕朝乾”。雍正抓住這個把柄借題發揮。

同年四月,雍正解除年羹堯川陝總督職,命他交出撫遠大將軍印,調任杭州將軍。

事已至此,無論年羹堯怎麼悔過收斂,四個方面的力量都會推向他走向滅亡。

第一,八王黨這邊,會謠言離間君臣關係。

年羹堯平叛後進京不久,雍正獎賞軍功,京中傳言這是他被動接受了年羹堯的請求。

又傳言整治阿靈阿(皇八子胤禩集團的成員)等人,也是雍正聽了年的話。而這些話大大刺傷了雍正的自尊心。

第二,年羹堯得勢時欺蔑同僚,現在牆倒眾人推,有氣的出氣,有仇的報仇。

第三,像張廷玉、怡親王等重臣,在打擊年羹堯“離散其黨羽、解掉其兵權”中參與很深。他們顧慮年羹堯重新獲寵後會掉頭對付他們,就只能“從深從重”地挖掘年案。

這一挖就挖出一個汪景祺來。

汪景祺,隨軍年羹堯西寧大營,當過兩年幕僚,著有《讀書堂西征隨筆》二卷,稱年是“宇宙之第一偉人”。又說歷代名將郭子儀、裴度等人“較之閣下威名,不啻螢光之於日月,勺水之於滄溟。蓋自有天地以來,制敵之奇,奏功之速,寧有盛於今日之大將軍哉!”,並獻給年羹堯收藏。

這種馬屁,拍出了當時的新高度!

第四,雍正帝當時還沒有打掉八王黨,本能會忌憚年羹堯和八王黨勾手,那會給他帶來不測之禍。而消除禍端的最低成本,就是處理掉年羹堯。

結局:年羹堯被議九十二款大罪,賜自盡。

一代戰神終究誤人誤己,留給我們深深的反思。

作者心語:閒來無事,翻閱粉絲信息。其中多數只關注不到二十人,僥倖有我。餘來頭條號,開康、雍、乾專欄不足半月,承蒙關愛,心甚感激。感謝悟空!感謝有你們陪伴!


鏈天絕


年羹堯是清朝雍正皇帝手下的一個大權臣,首先他為雍正皇帝登基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在雍正剛剛當皇帝的時候,給予他很高的獎賞,讓他當了很大的官。但是年羹堯漸漸的飄飄然了,過於飛揚跋扈,有點認不清自己,以至於最後年羹堯被雍正殺掉。

也許有人說,如果年羹堯在被貶為杭州將軍的時候,能夠收斂認錯的話,也許能夠逃過一劫。不過我認為這種看法是不對的,當時雍正皇帝應該對年羹堯起了殺心,無論年羹堯怎麼做,恐怕最後都難逃一死。連跟饒估計也是看穿了這一點,所以最後也實在是沒有任何辦法了,只能夠坦然等死了。

也許是因為雍正王朝這部電視連續劇的緣故,以至於人們很多人認為雍正皇帝是個很不錯的皇帝。要知道,在歷史上雍正皇帝是以狠毒著稱的,只要是得罪過他的人,最後基本上都難逃一死。隆科多本身也是對雍正皇帝登基起了很大作用的一個人,可是最後的結果又怎麼樣呢,照說隆科多並沒有像年羹堯一樣飛揚跋扈,至於雍正王朝電視劇裡所說的隆科多參與逼宮更是子虛烏有。

雍正皇帝本身是一個非常刻薄寡恩的皇帝,這已經是歷史上的公論了。年羹堯自以為是雍正的親信,為雍正做了很多事情,所以在出任大將軍以及陝甘總督的時候,實在是太過於飛揚跋扈,並且認不清自己,搞得西北只知有年大將軍,不知有皇帝。這實在是任何帝王都無法容許的,更何況是雍正這樣的人,而雍正將年羹堯貶為杭州將軍的時候,事實上就已經開始佈局殺年羹堯了。

因為雍正將年羹堯從西北貶到東南,主要是因為年羹堯做了多年的西北王,一時勢力盤根錯節。所以需要將他遠遠調開,先清除他的勢力才好殺他。而年羹堯是跟了雍正多年的人,在明白了這一切之後,就知道自己已經難逃一死了。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不會殺!雍正一直想要保住年羹堯,因為這是雍正與群臣的博弈籌碼!百官想殺年羹堯只是一個藉口,目的是阻止其推行火耗歸公。而雍正最討厭被人要挾。由此可見,雍正即便有心殺他,也不會向群臣妥協的!

雍正把年羹堯一貶再貶的目的就是讓他卑微,如果他收斂了,那麼百官就沒有彈劾他的口實,雍正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跟百官對質。然後百官也只能認了。

其次,雍正曾用兩個字,恩人,來形容年羹堯。因為年羹堯確實是救了雍正。由於八爺做空了國家財政使得雍正朝政吃緊,加上西北用兵雍正很難騰出手來處置八爺。正是年羹堯平定叛亂,才給了雍正剿滅八爺黨的機會!八爺才是雍正的心腹大患!雍正在當時是真心不想殺年羹堯,一是因為君臣情深,二是還需要年羹堯保駕護航。

由此可見,年羹堯只要用對方式,保命還是可以做到的!


優己


雍正對年羹堯還是非常看重的,那些說年羹堯幫助雍正矯召篡位的傳言先不談,單是他在西北震懾老十四的功勞還是有的,況且雍正登基後,內政不穩,一直受到八爺黨人的刁難,這讓雍正非常頭疼,好在年羹堯在外能穩住西北,維護了國家安定,皇帝對他非常滿意,經常在奏摺里拉家常,噓寒問暖,很有意思。



還會寫出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有興趣可以看看雍正給官員的批覆,有的很像是小學生寫的,特別接地氣。

皇帝給年羹堯的封賞實在是太多,什麼大將軍,一等公,太保之類的,都是高官,只要他能配得上,有什麼榮譽先給他,但正是這樣的恩寵,漸漸的讓年羹堯不知道何為天高地厚,忘了自己就算官做的再大,也是皇家的奴才,也還是一人之下,不僅他自己狂妄至極,就連身邊的人也漸漸起了心思,有傳聞稱,身邊的人勸說他讓他自立為王,他並沒有立刻表態是拒絕還是同意,想了很久,觀察了一下天象,認為自己做不了皇帝才作罷,不管此傳聞真假,但年羹堯這種雄霸一方的封疆大吏,大權在握,手握重兵,這種傳言出現十分正常。



那麼如果年羹堯稍微收斂一下,雍正會不會放過他呢?一定不會。

年羹堯從權利的頂峰被一扁再扁,最後做了守門軍仍然擺不正自己的位置,從他的行為來看,年羹堯此人絕不是那種能夠收斂低調的人,即便他可以做到這一點,但皇帝心中已經厭惡他,而自古以來的皇帝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對自己的權利極度敏感,決不允許有任何人染指,皇帝殺心已起,就算年羹堯真的收斂,按照他張揚的個性和雍正多疑的性格,日後的日子也並不會太平,死是早晚的,可能還會牽連更多的人。


風雲一點通


雍正還會殺了年羹堯。

年羹堯被貶為杭州將軍,這只是雍正殺年羹堯整個計劃的一個環節。

年羹堯早年不但是雍正在淺邸的奴才,而且使雍正的大舅子(其妹是雍正的妃子),年羹堯文武雙全,是個難得的人才,因此雍正繼位後,重用年羹堯,讓他擔任撫遠大將軍,年羹堯也不負眾望,平定叛亂,立下大功。



立下大功的年羹堯,被雍正視為“恩人”,此時雍正和年羹堯的關係非常的好,歷史上記載“朕實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顏對天地神明也”,此時無論年羹堯的河中請求,雍正都一一滿足,年羹堯平定叛亂第一次歸來,雍正為其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文武百官都到郊外迎接,王公以下官員一律跪接,可以說此時年羹堯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易經》中“亢龍有悔”,隨著巔峰的結束,迎接年羹堯是地獄。

在雍正二年,年羹堯第二次來京後,雍正對年羹堯的態度發生180度大轉彎,一方面王公大臣說了年羹堯的壞話,另一方面是雍正懷疑年羹堯有不臣之心,此時的雍正家下決心要殺了年羹堯,年羹堯的罪狀是,貪汙受賄,結黨營私,不受臣道等等。



從以上敘述,我們可以看出雍正和年羹堯的關係由“恩人”,急劇下落到“仇人”,雍正貶年羹堯為杭州將軍,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它是一連串事件的一個組成部分,雍正已經下決心殺年羹堯,所以即使年羹堯有所收斂,也不會放過他。

從雍正的性格分析,雍正也不會放過年羹堯。

雍正的性格是喜怒不定,好走極端,殘忍刻薄,疑心重,自尊心極強。

雍正喜怒不定的評價是康熙評價的,評價的極為中肯,康熙要雍正戒急用忍,雍正喜的時候說“恩人”,怒的時候罵大臣是“豬狗不如”,在處置年羹堯的時間中,就充分反應雍正喜怒不定,好走極端的性格,從這一點上說,即使年羹堯有所收斂,雍正依然不會放過他。



雍正殘忍刻薄,康熙仁慈。雍正對待自己的兄弟,不止囚禁自己的兄弟,而且罵他們“阿其那,塞思黑”,直到乾隆時期才恢復他們的宗籍,從雍正對待兄弟的殘忍刻薄,所以即使年羹堯有所收斂,也不會放過他。

雍正性格疑心重。雍正利用密摺制度,監視群臣。在處置年羹堯時期,社會上有“帝出三江口,嘉湖變戰場”的民謠,雍正在給年羹堯的奏摺中寫到“想你若自稱帝號,乃天定數也,朕亦難挽”,雍正皇帝懷疑年羹堯造反。自古皇帝的疑心都重,漢武帝聽信讒言,導致太子死亡,就是一個例子。所以即使年羹堯有所收斂,也不會放過他。

雍正性格自尊心極強,自尊心心本身是個好事,但是雍正自尊心極強,雍正給大臣的奏摺的硃批中“參劾你的人甚多,朕力排眾議,任用於你,你可不能讓朕丟顏面”,可以看出雍正自尊心強,好面子。年羹堯是跟隨雍正多年的奴才,兩人一度關係很好,當年羹堯的不法之事越來越多,參奏年羹堯的大臣越來越多,實際上雍正皇帝的面子也掛不住,所以即使年羹堯有所收斂,也不會放過他。



從雍正喜怒不定,好走極端,殘忍刻薄,疑心重,自尊心極強的性格分析,即使年羹堯有所收斂,雍正也不會放過他。

所以說,雍正處置年羹堯的整個事件中,貶為杭州將軍只是計劃的一部分,從雍正性格分析來看即使年羹堯有所收斂,雍正也不會放過他。


我是一個小書蟲


年羹堯是清朝名將,起初深得雍正帝寵愛,他曾經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還率軍平定了羅卜藏丹津的叛亂。立下了赫赫戰功。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加封太保、一等公,作為一個漢人能得到雍正帝如此重用實屬不易。然而年羹堯跟歷史上許多功高震主的武將一樣不懂收斂,持寵而嬌,囂揚跋扈,很快引起雍正的不滿。在年羹堯平定青海羅卜藏丹津叛亂回京後不久,雍正就把年羹堯貶為杭州大將軍,並準備殺了這個為大清立下大功的人。那如果年羹堯在被貶為杭州大將軍後懂得收斂認錯了,雍正帝還會殺他嗎?

答案是肯定要殺。雍正帝在把年羹堯貶職之時就下定決心要殺他,所謂的貶職只是殺年羹堯之前的一個緩衝階段罷了,畢竟殺這麼一個大將需要時間收集證據羅列罪狀。那雍正帝為什麼一定要殺他呢?年羹堯年紀輕輕就坐上了川陝總督的位置,在九子奪嫡中又堅決站在四爺一邊,明明已經贏得了雍正的信任和重用,可為何還是被殺了?

年羹堯要是一直對雍正忠心耿耿,小心謹慎行事也就罷了,可他如果有點別的心思雍正帝怎麼可能放過他。畢竟年羹堯知道雍正帝太多事情,作為幫助雍正登基的大將,肯定知道外人不知道的東西,也許雍正帝的一些秘密也被他所知。這樣的人如果心生二心,那對雍正是個很大的威脅。而且在雍正帝登基後年羹堯還經常出入廉親王(就是八爺)的府邸,這更加引起了雍正的懷疑。

在年羹堯得到盛寵後入朝覲見時,直隸總督、各地巡撫居然都爭相跪地迎送,這可是皇帝才能享受的待遇,年羹堯這是僭越了,在古代等級制度和禮儀制度如此森嚴的情況下,僭越實屬大逆不道。年羹堯不僅不知收斂,還越發囂張,似乎連雍正都不放在眼裡。也因此得罪了不少的達官貴人,就算雍正帝不殺他,在年羹堯失寵後想殺他的人也有的是。

最終,雍正三年十二月年羹堯被削官奪爵,羅列了年羹堯九十二條大罪,其中就有五條是大逆不道的罪狀。雍正四年年羹堯被賜自盡,家人也都被流放,雍正帝終於把這根眼中釘肉中刺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