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改编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就应该让时间停留在那一刻


小说改编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就应该让时间停留在那一刻


《1980年代的爱情》小说原著作者野夫说:<strong>“我这一代人之所以始终无法超越80年代,也因为那个光辉岁月,给了我们最初的熏陶和打磨。”按照他的话说,一代人的青春,被同一个时代深刻的影响,而这是一个大时代,是一个容易出好故事的大时代。

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以群体性的历史记忆去反思和批判,必然会渗透着某种情感因素,难以客观的去审视那段历史,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尽管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消解了人们对这段历史的记忆,但是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个体,仍然没有忘记那个时代对他们今后人生命运带来的影响。


小说改编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就应该让时间停留在那一刻


作家的记忆就是以文学书写的形式,重新构建历史的现场,这种文学续写模式,主要体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小说创作中,作家会以冷静客观的态度,重新回到历史现场,破除权威意识形态的干扰,以一个个体的形式回到自己的过去,寻找失去的全部。

野夫的小说《1980年代的爱情》是2013年出版,小说的独特意义就在于,他本没有参与到那场运动,但是运动对父辈的影响比他经历过的还要沉重,现实的生活与历史的记忆,在野夫的心中留下印记。


小说改编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就应该让时间停留在那一刻


而电影又是一种时空艺术,时间和空间二者密不可分,电影中的时间,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和剪辑体现出来,而电影中的空间,则是通过摄影机的镜头拍摄,不同的导演对时间和空间的关注点也不一样,霍建起作为“第五代导演”,跟众多第五代导演一样选择的是充满文化感的“乡土寓言”,为了展现历史的情怀和乡土影像,选择的是历史的边缘,塑造的是古老中国的点点滴滴。


小说改编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就应该让时间停留在那一刻


霍建起的《那山那人那狗》、《暖》以及2015年由同名小说改编的《1980年代的爱情》,其影像始终表现出高雅艺术之美与普通生活之真的品质,从电影的画面上就能看出他的风格,而《1980年代的爱情》如名字一样,讲述的就是属于哪个特定年代的绝美爱情故事。

80年代的爱情

如今,一部简单纯粹的文艺爱情片似乎更能引起现代人的注意,大家想看的是那个年代最纯真的爱情故事,80年代是理想的年代,是个纯情的年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间节点,我们之所以要怀念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年代缺失了那个年代的美好。


小说改编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就应该让时间停留在那一刻


80年代的爱情是怎样的?

如《山楂树之恋》那样单纯,或者是像《暖》那样让人追忆,不论是怎么样的爱情,外在形式表达都有那种广为赞颂的、超越肉体的真实情感,我们无法理解在那个年代的爱是隐忍、坚守、奉献和成全的。正如《1980年代的爱情》中序言中写的那样:

<strong>“1980年代的青年如今已到霜鬓中年;1980年代的如今早已成为回忆的对象,它是那个年代过来人记忆深处的隐痛。”


小说改编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就应该让时间停留在那一刻


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1980年代的爱情》都做到了忠于原著,更重要的是,保留了原著的审美理想,故事讲述特殊年代之后第一批考上大学的毕业生关雨波毕业之后被分配到穷乡僻壤,又被派到公母寨锻炼,在一次打酒中无意邂逅自己的暗恋及初恋成丽雯。


小说改编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就应该让时间停留在那一刻


可是最终两人还是错过,等到时间慢慢褪去,再回首只剩下回忆,关雨波发现自己从一开始就在命运的安排下错过,最后他说:“一个人的一生,不能两次错过他的爱情。”

但成丽雯还是再次将他放逐:“我们今生从70年代,早已错过。”


小说改编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就应该让时间停留在那一刻


这是一部关于个人情感的小说,小说以关雨波“我”的名义,讲述了一代人充满创伤记忆的爱情故事,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明了,小说图书的腰封上还写着“野夫半自传体”的宣传,其实读完小说,看完电影,随处可见的是野夫生活中的印记和他的故乡。

半自传体

野夫1962年出生于湖北利川的西流水村,土家族人,利川就是生他养他的故乡,他的家族的辉煌与伤痛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strong>“我”与“丽雯”的1980年代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美丽的利川。


小说改编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就应该让时间停留在那一刻


电影真是的再现了武陵山乡的小镇风采,其清新纯美令人心生羡慕,毕竟在城市呆的久了就会非常的向往自然,电影多次以全景镜头的方式,展现了鄂西的山水,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在观众的面前。土家苗寨的生活,随着影片缓慢的节奏,慢慢走近观众的内心……


小说改编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就应该让时间停留在那一刻


除了家乡,还有个人经历,说起来野夫的经历很特殊,1978年野夫考入湖北民族学院,在校期间组织诗社,发表诗歌,毕业之后进入到利川教育局工作,后来又当了老师。1986年,野夫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作家班,之后还做过警察。1989年入狱,1995年释放,出狱之后的野夫做过小生意,卖卖衣服,印印名片啥的,甚至是卖早点他也尝试过。


小说改编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就应该让时间停留在那一刻


再后来,野夫进入图书出版行业,变成了一位成功的书商,2004年之后,野夫开始提笔写作,多年来他的读者群也在不断的壮大,作品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强。

我们在看小说中关雨波,同样是1978年考入大学,同样是毕业后回到利川,进入体制内工作,之后入狱,经过人生的低谷后,成为京城的成功人士。这一切的人物经历和作者野夫本人的一模一样,所以说《1980年代的爱情》真的就是野夫的半自传体小说。


小说改编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就应该让时间停留在那一刻


<strong>电影最明显的改编就是加入了一个新的面孔——小雅。

在小说中小雅是关雨波大学时期的女朋友,不过并没有正面登场过,而在电影中,女朋友接着出差的机会来到小镇看关雨波,并在小镇留宿了两晚上,也就有了这个人物的出现,电影中小雅也很敏锐的感受到成丽雯对自己感情的威胁,对丽雯产生敌视,电影中加入这个角色,也多了一点戏剧冲突,很有看点。


小说改编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就应该让时间停留在那一刻


小说的结尾丽雯病逝,这是一种象征,它象征着野夫心中的1980年代的那种单纯、唯美、伤感的请,都一去不复返了,<strong>在野夫,其实也在很多人的眼中,“1980年代的爱情”只属于那个时代,是那一代人的记忆和青春,就让它永远留在那个年代吧。

电影的评分虽然很低,但是值得一看,也许你会很喜欢呢。


小说改编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就应该让时间停留在那一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