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银行不直接提高利率而是选择卖理财产品呢?

用户7036867401305


银行利率和银行选择卖理财产品,这两件事不存在必然的联系。银行利率是受国家管控的,有指导意见不可随意提高。而大部分理财产品银行只是中介的角色,自由度更高。

1.银行存款利率不是想定多少就定多少的。

我国银行受银保监会监管,对于利率的设定目前只实现了半市场化定价。意思是银行可以在监管设定的范围内,自己定利率,超过这个范围则不允许。

2.理财市场银行的角色就是中介。

在银行理财市场,银行对理财产品的定价自由度更高些,并不像银行存款有一个框定的范围,更多的定价来自于供需关系。

在理财市场,银行的角色和房地产市场二手房中介的角色是一样一样的。房产中介左手找房源,右手找客户,收居间费。银行则左手找理财项目,右手找客户,同样收的是居间费。至于为什么理财产品不提高收益率到10%,那是因为理财产品本身风险决定的。

综上所述,银行不直接提高利率是因为受到了监管的管理,且要考虑成本收益。理财产品则自由,灵活的多。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后,资深金融科技人士,用专业的知识、大白话的方式为您科普投资理财,让天下没有难懂的金融!欢迎关注、留言交流。


大南山伯爵


你以为银行不想提高利率?就是限制太多提不了,所以只能绕道选择理财产品。


首先、银行利率不是想提就可以提


最近几年银行的存款竞争也非常激烈,再加上各种理财渠道的分流,银行存款越来越不好吸收,各大银行为了竞争更多的存款,也都是在想方设法把利率提上去,比如目前有很多小银行5年期的存款利率就达到了5%左右,这已经是很高的一个水平了。

但是存款利率不是想提上去就可以提上去。


其中一个原因是银行受到银行业利率工作自律公约的影响,虽然从2015年开始央行就开始逐渐放开存款利率的限制,但是除了央行之外,银行还受到银行业利率工作自律公约的影响,目前很多银行存款利率上浮都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大额存单利率,国有大行、股份行和城商行、农商行的大额存单利率浮动上限由之前的1.4倍、1.42倍、1.45倍分别上调至1.5倍、1.52倍、1.55倍,上升幅度较大,但还是不能上浮太高。


另外一个原因是银行还会受到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影响,目前大部分银行都采用FTP,也就是总行给出一个存款和贷款利率定价,各个支行存款以这个定价标准把存款转移给总行资金管理中心,然后支行通过利差来获得本支行的利润。


比如某行3年期的FTP是4.5%,假如某支行以3.5%的利率吸收客户的存款,那该支行的利润空间就是4.5%-3.5%=1%;假如该支行以5%的利率吸收存款,那该支行的利润空间就是4.5%-5%=-0.5%,也就是该支行支亏本的。


所以各大支行在吸收存款的时候就不敢太任性,随便提高存款的利率,任性就没钱赚了!


其次、卖理财产品可以绕开监管,从而达到扩张的目的


除了上面我们所说的原因,银行对理财产品追捧的重要原因就是规避监管。

银行有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表内业务就是通常的存款、贷款业务,这个表内业务监管非常严格,对资金的流向都是监控的清清楚楚,所以银行不敢违规,只能老老实实的按监管办事情。


但是老老实实的按表内业务来做,那银行就不能迅速扩张,利润就少,因为银行表内业务有各种考核,比如表内监管、流动性风险监管和MPA考核。


其中有一个考核是最让银行头疼的,那就是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是一个银行的资本总额对其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这个是衡量银行抗风险能力的最核心指标,目的是在银行存款人以及其他债权人在遭遇损失之前,银行有足够的资本进行偿还。


而根据《巴塞尔协议III》,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超过8%,这就大大限制了银行的发展,因为因为扩大信贷规模之后,对应的资本必须同时增加,而短期之内银行的资本不可能出现大幅上升,所以很多银行就开始绕道表内监管,转而寻找通道融资,也包括理财。


现在有些理财产品表面是银行在代理某个平台的产品,自己只是收取一定的佣金,其实该项目有可能就是银行变相的信贷项目。


比如银行找到一个信贷项目,但是因为受到资本充足率考核的影响,银行不能以贷款的方式直接放出去,这时候资银行就会找另一个协作银行,由该协作银行出面作为甲方,与信托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签署一份协议,将该信贷项目打包成为信托方案或资管方案;其次,该协作银行将信托资管的受益权转让给那家银行,有时候该类型还会再增加一个远期受益权转让协议加一份免责函作为抽屉协议。这样银行就完成了经过非信贷资金来给信贷项目放贷的目的,从而在不增加资本金的前提下实现扩张的目的。


不过类似这种变相绕过监管的放贷方式也被监管重点盯上,所以现在监管都要求很多银行理财产品回归表内。


贷款教授


评论员门宁:

对于储户来说,买理财产品还是存定期存款区别不大,都是把钱固定在一个地方一段时间,到期后拿回本金和利息,区别只是风险和收益大大不同。

但对于银行来说,理财产品和定期存款差别就大了,用理财产品来融资除了专款专用,还转移了风险。

先说储蓄,当储户把钱存在银行时,属于储户和银行之间的商业关系,钱给了银行,银行在行业规范和法规的约束下可以自由支配这笔钱,到期后由银行还本付息。钱给谁用,不给谁用,由银行来决定,风险也由银行来承担。按照谁承担风险谁获利的原则,银行赚取存贷利差就顺理成章了。

再说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的投向已经提前明确了,风险也就大致可以判断,储户购买理财产品时就决定了承担这个风险,所以用资方违约时储户需要自行承担亏损,因此利息会高一些。银行在其中只是一个中介的作用,赚个中介费而已。

所以是否要提高存款利率和卖不卖理财产品完全是两码事,两者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首席投资官


因为银行提高存款利率后,相当于成本提高了,加大了运营压力。而理财利率升高,虽然成本也提高,但总体来说成本在可控范围内。

一、对客户来说

银行无论提高哪个利率,客户都相当于收益增加了。所以,对客户来说都是好事。

二、对银行来说

提高利率对于银行来说就不同了。

首先,存款利率即使有银行想提高,也不是随便说提高就提高的,会受到很多监管和各方面限制。而且,银行是赚取客户贷款和存款利息差来获利的,提高存款利率后,相当于挤压了自己利润空间。肯定不会轻易提高存款利率的。

第二,理财的利率水平是根据这个理财产品资金投资方向确定的。银行拿到客户的钱之后,就按照理财产品说明书中规定的投资方向进行投资。给客户的利率水平也是根据投资的预期收益来确定的,基本可以保证银行自己不亏。

今后打破刚性兑付,没了保本理财产品,理论上即使理财产品亏了,也是客户损失本金,而银行不会有很大损失。

所以银行提高理财收益率容易,但不会轻易提高存款利率。


树人财经


因为性质不同。

打个比方,有一个炒股很厉害的朋友,向你借钱去炒股,那么关于这笔钱的性质和收益风险,通常有两种处理方式,第一种,算借款,就是不论他挣钱还是亏钱,也不论挣的多少,都需要向你支付每年5%的利息:第二种,算投资或者入股,就是如果挣钱了按照比例分给你利润,如果亏钱了你按比例承担亏损。

你会选哪个?

一种是固定收益,收益较小,风险较小,另一种风险较大,但是收益可能也更大。

而银行存款和银行理财,也是这样的关系,银行存款是一种借贷关系,就是银行向你借钱,到期支付固定利息;而银行理财产品是代客理财,也就是风险由你承担(保本保息的产品除外),银行只是收取管理费和超额利润(实际收益大于预期收益的部分按比例),基金产品也是这样。

所以,一个是借款放贷,一个是代客理财,而这性质不一样,一味的提高存款利率,不赚钱啊。


鑫财经


存款利率是固定的,理财产品是不固定的。


1)利率性质不同

2)用途不同


存款利率标明的是到期利率,而理财产品的利率通常是可动利率或者是预期利率。这是二者之间最本质的差别。也就是说,只要银行没有倒闭,甚至说银行倒闭,那么这些存款的利息都是要支付的,但是对于理财产品则不一样,如果投资收益不佳,那么利率可能会降低,甚至会出现本金亏损。


从用途上来说,银行的存款通常使用用途十分广泛,可以是购买资产,可以房贷,也可以支持中小企业等等,在存款存续期间,这个变化是非常多的。但是对于理财产品来说,一般投资的大体方向是确定的,使用用途是确定的。比方说一个理财产品是用于购买债券的,那么这部分资金就不能够用来进行股权投资和买卖,或者是以房贷的形式进行发放。但是如果是以存款的形式,那么银行的责任就是到期支付利息,至于怎么用,没有严格的规定。


以股易金


因为定期基准利率是由人行(国家)制定的,银行只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些上浮利率,这也避免银行业进行恶意竞争,所以自然利率就不会有多高。

而理财是由银行跟一些机构合作或者由行内专业人士负责打理某个项目所成立的一项产品,自然需要募集资金比较庞大,而理财利率为了吸引这大量资金,就由专业人士评估制定出来的。

理财产品并非都是高风险,也分类,但最主要一点我们都知道,高风险高利率。

之前我也做过这方面的叙述了,有意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共同探讨!


臣前燕


这问题特业余,银行作为一家企业首要任务就是盈利,就是赚取收入,而在银行的所有业务当中,存款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内是计入负债业务的,也就是说,存款不做其他投资的话是没有利润收入的(除了上缴央行的20%的准备金有可怜的利息外),存款产生利润的途径必须是投放出去赚取存贷款的利差收入,或者以同业拆解等其他形式投放出去。

理财产品则不同,理财是银行的表外业务,银行发行理财产品除了是给一些项目募集资金外,对银行来说最主要的作用是赚取中间业务收入,这部分收入是银行除了利差之外最大的收入增长点。因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统计制度》中并没有将理财收入纳入其中,所以很少有银行公布理财的中间业务收入,而根据以前有过的调研报告称,建行在2011年时发行的4000多款理财,中间收入就已经达到了79亿元。而在银行中收中,理财业务的收入占到了13.2%,非常可观。

在银行的理财产品能够创造中收,主要是依靠产品的管理费、销售费和托管费,虽然最近几年受到新规的影响,理财的规模有所下降,但是理财收入仍然是银行非常重视的一块。

根据之前公布的一些信息,举几个例子,还是在2011年某些银行披露的数据来看,招行是股份制银行理财收入最高的银行,当时实现个人理财产品销售20635亿元,受托理财收入14.21亿元;公司理财产品销售8690亿元,实现受托理财收入4.22亿元。再比如光大银行,2011年全年理财产品交易量累计1.11万亿,实现理财中间业务收入10.07亿元。

其他的就不多对比了,虽然从投资者的角度讲,存款和理财好像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产品体系,如果只是为了达到揽储的目的,提高存款利率就可以了,不需要去专门发行高收益的理财,但是银行的目的并不单单为了吸收资产,更多的是为了赚钱,而仅仅的去吸收存款是创造不了收益的,除了维持必要的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收入现在逐渐发展成为银行的主要增长点,而理财作为一项传统业务,是中间业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立而立


理财产品和存款本身就是两个概念的产品。

对于为什么不提高,主要的原因集中在于,

一,作为存款,是银行本身的负债业务,而理财产品本身大多数属于中间业务

二,管理要求不同,存款有准备金要求,有严格的监管要求,理财产品则没有这个要求

直接提升利率去和理财产品比较,对客户看起来好像是一样,但是对于银行则完全不同,存款利率近年来才逐步放开,而以前利率都属于统一管理的要求。

其次,上调利率,直接触及银行本身收入,因为一旦提升,马上会给客户造成羊群效应,原有的存款客户也会挪动,银行就会陷入经营考虑。理财作为中间业务,是在给银行经营管理的空间


离散人员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存款和理财,对用户来说差不多,对银行来说完全是两回事。就像商店里卖烟酒,烟是专卖的,酒可以放开卖,道理好像差不多。

银行存款是银行的专营业务,存款和贷款利率国家都有严格的规定,银行只能在规定范围内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否则就会受到处罚。所以说银行存款好比烟草专卖,价格都是限定的,到哪里都差不多。

虽然现在银行大都实行浮动利率,但是和市场化利率还是有差别的。即便是利率全部市场化之后,存款利率也不是银行自己随便说了算的,仍然需要报备审批,否则存款保险基金不会给你保障。

银行理财则不同,它属于资管类业务,虽然也受监管,但是和银行存款的专营要求完全不一样。除了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公司都可以发行理财产品。所以说理财好比卖酒,所有商店只要有资质都能卖。

理财产品不承诺保本保收益后,银行也在想办法如何吸引投资者,有些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和存款利率都差不多了,还不保本,对投资者吸引力就不大了,所以前一段时间结构性存款比较火。

总之,银行是无法用存款取代理财的,必须双管齐下,但是两者有时候有一定的替代效应,必须做好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