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甚至不識字的人,雖然說不上原因但也能說出哪副國畫或者書法的好?

厚德書畫藝術


沒有什麼文化的人(指識字不多,認知不大多),並不是沒有智商的人。

一般雖算半文盲,但也具有一定的辮別能力及欣賞能力。

因此,一些美術家的畫作和書法家的字跡還是可以被大多數人賞識。

其中會欣賞這些作品的人,就包含著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但他們也有一般的鑑賞水平)。

總之,在欣賞作品方面,文化程度的高低並不直接影響欣賞能力。


尚巾善珠


說的就是我,初中沒有畢業外出打工,在一家古舊書店工作也就是打雜包裝,,學會了裝裱欣賞鑑定三十年,靠寫字畫畫可以養活自己,這是後天努力結果,當時不好好幹就會失業沒有飯吃,怕丟掉飯碗比人家都要多幹很多,冬天手腳凍的裂的口子買不起厚的好的棉衣,現在好了,衣食無憂,感謝當年自己吃的苦,


長安美髯公


可能有這種情況,至於“很多”我表示不信。

汪曾祺短篇小說《鑑賞家》講了一個類似知音美好的故事,說不識字的水果小販葉三能看得懂大畫家季匋民的畫,這個故事是有人物原型的,情節並不虛構。其中,季匋民即民國名畫家王陶民,我有幸收藏他一件蕙蘭圖,一直視為心愛之物。

正因為這種情況太個別、太難得了,汪曾祺才寫成小說,並且讓讀者產生感動。

現實情況是,沒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審美能力,很難做出合理的鑑賞,很難看出所謂好壞。

欣賞和鑑賞是兩個概念。欣賞是主觀的、任性的,俗話說喜歡就好,各有所愛,無論對錯;鑑賞則是系統的、客觀的,甚至存在廣泛傳承的通行標準,公認的專業語言。

所以,題主說的情況,不識字卻欣賞字畫的好壞,當然可以,這是主觀立場,每個人都有欣賞與否的權利。

但是,沒有幾個人真的能做到生而知之,欲專業,必學習。

比如,下圖作品,出自齊白石之手,齊白石自題“真有天然之趣”,你怎麼看?


向金港的象


不請自答,但不好意思,我覺得題主這個問題是個偽命題,這種情況不存在的。

首先書法繪畫,什麼是較高水品,是筆墨功夫還是表達的意境,文化水平高低,是讀書多少,學歷高低,還是閱歷見識多寡,這裡面有很複雜的因素。

逢年過節,婚喪嫁娶,或者新房上樑時,寫個門對,畫個吉祥,討個彩頭,是這樣的書畫嗎。寫得好不好鄉親們都會有評判,但你要拿個舊碑古帖的寫法試試。畫畫也一樣,畫個時鮮蔬果,山水蟲魚,不識字的觀眾也能看懂甚至評說一二,一就是像不像,二就是很像或者很不像,假如你是在描寫心中悲涼,或者眼內欣喜,這像與不像重要嗎,題目中的評判人身份如何有加權倚重的因果嗎。

傳說,王羲之要給賣扇老婦扇面題字,告訴她扇子會更好買,老婦疑惑之。齊白石有次逢冬天大雪,拿一幅剛畫好的白菜和門口賣菜的大哥商量實物交換,結果被唾一臉,黯然自覺斯文掃地。不是說,賣扇老婦和買菜大哥欣賞水平低,或者不懂文化藝術的價值,這實際上是嚴重的信息不對等,也僅此而已。

所以,假如有不識字的老鄉說你的字好,或畫好,因此滿足,也不是不可以,皆大歡喜,也挺好的。


一個老豆


藝術欣賞和藝術創作一樣,是要靠天分的。

同時,藝術的表達也是首先訴諸感官而不是首先訴諸理性和知識的。

就像一個人的美醜,其評判無須知識文化。

從理論上說,藝術欣賞,是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審美再創造活動,欣賞的本身便是一種審美再創造,接受美學首先確立了欣賞者的中心地位。

美的創造、美和美的欣賞理論的建立,是以人類的情感和直覺為基礎的。

被外國詩歌權威、意象派詩歌領軍人物埃茲拉.龐德先生認定為“真正意義上的詩歌”的我國《詩經》,尤其是《詩經》裡的《風》,大多數作者是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的。

說到底,天分、直覺對於藝術創作和欣賞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蘇東坡說過,“天真爛漫是吾師”。



大悔憶智冰


有知識不一定有水平,相反無知識並不代表無水準,許多申遺項目傳承人就足以說明,他們文化程度不高但都在某些領域卻是巨匠!另外改革開放後書畫對大眾普及,以及我們傳統的春節都有書寫春聯、貼年畫和古代寺宇名剎都可接觸到書畫精品,只要出去走過一些地方的人均可對書畫能說上一二就不足為奇。



8914291520356山虎


讀書只是起點,建立基礎。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而知識是積累。活到老學到老,

師傅將你領進門,

不是說讀完書,修行就結束了。

因為就算讓你把全天下的書都讀完,

並不代表你就能明白全天下的事。

為什麼你能明白某一件事,

是因為有人經歷過,你看到了,

你聽到了,或者自己經歷過

或者流傳下來了。等等

或者有公式,創造出來了,等等。

你能明白多少,跟悟性有關係。

悟性就是,舉一反三,活學活用。

列如,乘法口訣,

我們學的是,個位數的乘法。

我們能算十位數以上的乘法。

學的是例題,套的是規律。

這就是舉一反三,

知識道理也一樣,

沒有人能明白,懂,所有的道理,所有的事。

而所有明白的事,都是有人探索過。經歷過。

經驗積累出公式,

就像科學們正在研究的量子學,

我們現在不懂,一百年後一千年後呢

因為他們探索出來了,並流傳出來了,

而我們,看到了,或者聽到了

所以到時候我們自然就懂了

就像古人,你跟他說手機,飛機,無線網。

他會明白麼。

因為他,沒見過,沒聽過。沒有經驗積累。

就像未來一千年以後的事,

我們會明白麼,

課本上不會有,現在整個世界都找不出。

未知的事,是一步一步積累經驗創造出來的。

而且課本上,又能記載多少,你能看到多少,

而且就算用一輩子時間去看書,

也不可能把全天下的書看完。

就算看完了,也不可能明白所有的事,

所以我們不懂的,多的去了,

更別提能明白,能懂,所有的事。

你不懂的他懂,他不懂的你懂

很正常,跟文化程度關係不大,

所以文化程度高,並不代表你比他懂的多,

你只是在學校課本上學的比他好。

還有很多課本上沒有的,

他學到了,你沒學到。

活到老學到老,是因為永遠學不完。

知識就是認知,

你能看到多少,你能聽到多少,你能想到多少。

加起來的總和,就是你學到的知識。

看聽是吸收,想是創造。

看過去,看古今,積累經驗,然後得到公式,

借鑑公式去探索未知,然後實踐運用,創造出結果。

而且只有得到了結果,

才能認識到結果。並掌握積累經驗。


一副O


因為書畫美的核心是“力量美”。不好的作品五花八門,好的作品大道相通——書畫更是如此,無不直觀彰顯出力量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宏觀而言,無論三歲小兒,還是七老八十,人們對漢字書法力量美,都有某種直覺和感應,這也是好作品對受眾所具有的真善美本心的接引力!



郭鎮之


對你所提問的問題我也一直困惑著!


雖然說藝術源於生活,又有著雅俗共賞一說,但是對藝術的欣賞水準還是有著高低、真偽之分的!

藝術上的成就,是天賦加悟性加努力加修養的結合,這樣才能有著超脫的藝術品味和藝術成果;如果一個沒有多大文化甚至不識字的人,能達到對書畫藝術的點評,這種眼界雖說出自天分,但也和他豐富的閱歷是分不開的。

一個人沒有文化,並不代表他沒有豐富的閱歷,社會本身即是一個染缸,也是一所大學,它不但教會你怎樣做人,也能教會你怎樣分辨事物的善惡美醜,同時也讓你嚐盡人生的酸甜苦辣。只要你用心於你的所愛,努力的付出就會有收穫。如字畫裝裱,也不需要多大文化。這就說明那些沒有文化,而又能斷書畫優劣的人,他們絕對不會閉目塞聽。他們要麼有這方面的愛好,要麼有這方面的接觸。只有長時間觀摩和學習的人,才能達到如此的境界和水準。一個不接觸不學習這方面知識的人,就是再有天分,再有悟性也是閉門造車,難以服眾。雖說藝術源於生活,但它也有著藝術形式上的超越性。對藝術即不能武斷的評判,又不能一概而論。要想顯示你的評論水準,就得必須具備這方面的知識基礎和知識積累,這樣才有說服力。



就像許多民間藝術一樣如:剪紙、繡花、板畫等等,雖然他們文化不高,也不一定知道某些圖案的出處與考據,但他們精美絕倫的作品,真的可稱得上大師級的。這樣的成果是和他們的天賦、悟性、才氣、技巧和知識積累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這些能對書畫優劣斷言的人,還是有著這方面知識積累的,而且很豐富!


容百川700


買油的穿錢孔,射箭的百步穿楊,

憑熟而已,並不須多高文化,深

鑽高深流體空氣動力之學問。如

過去打章丘之鐵鍋者,文盲居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