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恭早年戰功赫赫,玄武門之變立下首功,晚年為何十幾年不出門?

自然捲小美


唐武德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門內發動軍事政變,誅殺了一母同胞的哥哥隱太子李建成和弟弟巢剌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尉遲敬德不僅全稱參與了“玄武門之變”,在李元吉險些危及李世民性命之時,是尉遲敬德果斷出手救了李世民一命並一箭射死了李元吉。在處置完李建成、李元吉之後,又是尉遲敬德帶著武器前去唐高祖李淵住處“護駕”,名曰“護駕”,實際上就是以武力脅迫李淵接受既成事實!最終,面對尉遲敬德隨時可以殺了自己的窘境,李淵不得不認可了李世民的這場政變,承認了既成事實。不久之後,李淵立李世民為皇太子,繼而正式“禪位”,當起了太上皇。自此,貞觀之治的大幕正式拉開。



換言之,在“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敬德不僅功勳卓著,而且還救了李世民一命。否則,恐怕中國的歷史都要改寫了……事畢,李世民論功行賞,尉遲敬德因功受封吳國公、升任右武侯大將軍。但是,也正是因為這點兒“老本”,貞觀初年尉遲敬德開始有些飄飄然、倚老賣老了!與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關係鬧得很僵,將相不和。不得已,李世民於貞觀三年將尉遲敬德在放襄州都督,把他支離了朝堂。但是,尉遲敬德並沒有就此收斂。貞觀六年,尉遲敬德回京赴宴,見有人座次在他前面,便當場發飆:“你們什麼功勞?配坐在我老尉遲上座?!”就在這個時候,同為唐王朝開國元勳的宗室任城王李道宗上前說和、向他解釋其中原委。誰知尉遲敬德二話不說,衝著李道宗的眼睛就是一拳,尉遲敬德可是“天生神力”,這一拳差點把李道宗給打瞎了……



李道宗不僅是唐王朝的開國元勳,而且還是李世民的堂弟、宗室郡王!正所謂不看僧面看佛面、打狗還要看主人呢!尉遲敬德此舉讓李世民非常不悅,隨即停止了宴會,並語帶雙關地對尉遲敬德說:“老尉遲啊,你老闆我以前讀《漢書》,發現漢高祖的功臣能夠善終的很少,心裡常常責怪漢高祖翻臉無情。因此,我當了皇帝之後一直在盡力保全功臣,希望他們能夠富貴萬代。但是,你貞觀元年之後不斷觸犯國法,我這才明白為什麼韓信、彭越這些人會不得善終了,這似乎不完全漢高祖的過失……”李世民這話已經說得非常明確了,就差捅破那層窗戶紙了。尉遲敬德雖然是一介武夫、卻不是愚鈍之人,李世民的話他大概其也聽明白了,瞬時驚出了一身冷汗。



之後,尉遲敬德變得老實了許多,也不敢再倚老賣老了。貞觀十一年,尉遲敬德改封鄂國公。貞觀十三年,李世民又一次試探尉遲敬德,對他說:“老尉遲啊,有人舉報你謀反,咋回事啊?”尉遲敬德聽了心中一咯噔:“咋回事?老闆這是要收拾我嗎?”於是,豁出去了:“對!我就是謀反了。我跟著老闆你出生入死,這一身傷疤就是當初留下的!那會兒我手握重兵時不謀反,現在天下太平了,我謀什麼反?您當初用我時咋不懷疑我謀反?現在我沒啥用了,懷疑我謀反?!”說著說著,尉遲敬德扒開了衣服,露出了一身傷疤!李世民這才自己打起了圓場:“看你說的,我哪能懷疑你啊,這不是相信你才跟你說的嘛! 你別發火啊。”



事後,尉遲敬德大概其也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四年之後,尉遲敬德正式上書要求“退休”。李世民看尉遲敬德如此懂事,非常高興,於是晉封尉遲敬德開府儀同三司虛銜,讓他回家養老。此後,尉遲敬德不問政事,在家煉丹為樂。並且,關門謝客,不與外人來往,自娛自樂,最終讓李世民徹底放下了戒心,得以善終。顯慶三年,尉遲敬德壽終正寢,享年七十四歲。在其去世之後,唐高宗李治追贈其為司徒、幷州大都督,並給予了武臣的最高諡號“忠武”!同時,李治還給予了尉遲敬德陪葬李世民昭陵的待遇,可謂享盡死後哀榮!而這一切都是尉遲敬德以十幾年閉門謝客、不問政事換來的!試想,如果尉遲敬德不激流勇退、繼續恃功而驕,李世民和李治還能不能容得下他,恐怕真的很難說!長孫無忌、侯君集同樣是唐王朝的開國元勳,而且長孫無忌還是李治的親孃舅,可結局又如何呢?


農民工歪說歷史


李世民可以成功的發動玄武門之變,離不開一個人的幫助,他就是尉遲恭。尉遲恭武功高強,皮膚黝黑,長相彪悍,性格直率魯莽,對李世民忠心不二,深得李世民喜歡。在李世民在打江山時,尉遲恭就一直跟隨李世民,對他忠心耿耿,尉遲恭也立下了很多汗馬功勞,同時,更是在李建成暗殺李世民之際,拍馬趕到,救下李世民一命,故此李世民更加信任尉遲恭,後來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時,尉遲恭也全力支持。

在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恭率領將士將李建成和李元吉團團圍住,同時將他們二人殺死,就這樣為李世民解決了心腹大患。隨後尉遲恭又帶領著將士去見李淵,雖然尉遲恭不能對李淵怎麼樣,但是以當時的形勢來看,明顯是要逼李淵退位。

李淵之所以退位,一是李世民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大唐的半壁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二是太子李建成和三子李元吉已死,李世民順理成章的成為太子的不二人選。三是李世民手下猛將如雲,李淵年事已高,無法與李世民抗衡。

據野史記載,李世民登基後,經常夜不能眠,可能是因為在玄武門之變中兄弟死在自己手上讓他心虛,所以李世民很擔心一到晚上睡覺會有鬼纏身。後來這個問題還是尉遲恭給他解決的,尉遲恭當時率領眾人守衛在李世民的寢宮外面,讓李世民可以安心睡覺,而李世民因為有尉遲恭把守,也能安下心來。這件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所以在春節的貼對聯時,很多人都在大門上貼尉遲恭的門神畫像。

所以李世民和尉遲恭之間的君臣關係是非常親厚的,當李世民坐穩皇位之後,他的精力只要集中在坐江山上,手下武將難有用武之地,君臣關係隨著時間的推移大不如前。有一次,李世民在宮中舉辦宴會,尉遲恭自然也在場,尉遲恭很喜歡喝酒,沒想到喝了一些酒之後他的性情就變得十分暴躁,居然還將李世民的堂弟給揍了。

尉遲恭惹了這麼大的一件麻煩事,李世民沒有理由放任他不管,所以李世民馬上就將尉遲恭叫到跟前,對尉遲恭嚴加訓誡,大意是李世民終於理解為什麼過去很多開國皇帝都會殺功臣,不是因為真的想要讓他們死,而是功臣自己在作死。

事後尉遲恭反省了自己的言行,也明白李世民那番話的用意,提出告老還鄉。尉遲恭回鄉後深入簡出,基本上不出門,因為擔心由於自己的張揚可能招來橫禍,倒不如在田園間安度晚年,調整心態以後,尉遲恭活到在七十四歲時才離世,李世民得知尉遲恭過世的消息時十分難過,不僅加以追封,悲痛過度至三日沒上早朝,可見尉遲恭在李世民心目中是有著一席之地的。


歷史課課代表


尉遲恭(585~658),字敬德,唐朝開國元勳,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相傳尉遲恭本是山西朔州一打鐵漢子,力大無比,後因戰亂無生意可做,於是為自己鍛造了一對鑌鐵“乾坤鞭”。

他把“坤”鞭留給了妻兒,以便日後相認,自己拿著“乾”鞭投了義軍劉武周。

尉遲恭跟隨劉武周反隋,當時秦王李世民也跟隨父親李淵反隋。李家父子要“滅隋興唐”,其他義軍各懷目的,李家父子勢必和義軍發生了利益衝突。

在平滅劉武周的戰鬥中,尉遲恭被秦瓊“三鞭換兩鐧”收降。

(三鞭換兩鐧)

尉遲恭歸降李世民後屢立奇功,比如在御花園勇救李世民。

當時李世民被單雄信步步緊逼,要看就要結果李世民的性命,尉遲恭在遠處看到這一幕,飛身上前,一鞭把單雄信打下馬,李世民轉危為安。

再如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時,尉遲恭一馬當先,他關閉城門,把太子的援軍關在了城外,這就為李世民幹掉太子和李元吉爭取了時間。

尉遲恭隨後親手勒死了李元吉,在最後時刻,逼迫唐高祖李淵退位,政變成功後,李世民登基即位。

講真尉遲恭有“從龍之功”,加上後來東擊突厥、徵高句麗立下了蓋世奇功,被太宗賜吳國公爵位,領右武侯大將軍頭銜,一時風光無兩,此時他的地位和成就甩秦瓊十八條街。

(秦瓊和尉遲恭)

然而,就在尉遲恭功成名就後,到了晚年竟然有十幾年不敢出頭露面,一直躲在家中夾著尾巴做人,這不符合尉遲恭的性格。

原來尉遲恭在50歲時闖了大禍,被太宗李世民一頓好尅,差一點腦袋搬家,可把尉遲恭嚇尿了。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在宮中設宴,座上客都是一些開國元勳和皇親國戚,當然尉遲恭也在邀請之列。

也許宮中內務部的官員一時疏忽,把尉遲恭的座位安排在了第二排,之前尉遲恭的座位一般都設在第一排。

宮中宴席的座位都是按照功勞大小排列,其實這就是面子問題,無論是在第1排和第2排,不都一樣吃飯喝酒嗎?

(尉遲恭)

但此時尉遲恭虛榮心膨脹,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侮辱,不由火冒三丈,指著坐在他上席的那個人破口大罵:“你是什麼東西,有什麼功勞,竟然坐在我的上席?”

這時坐在他下位的任道王李道宗過來勸架,並給他解釋,尉遲恭把火氣撒在了他身上:“誰的褲襠破了把你丫漏了出來,屎殼郎鑽到煤堆裡,不動顯不著你!”

尉遲恭壓不住火氣,揮拳打在了李道宗的臉上。

尉遲恭就忘了自己是打鐵出身,他覺得沒用多大力氣,可李道宗受不了了,這一拳差點把李道宗的眼珠子打飛。

“差點兒成了獨眼龍”,這下子李道宗不幹了,馬上找到李世民哭訴,李世民和李道宗是同族兄弟。

換言之李道宗是皇親國戚。

(李世民)

李世民一聽事情經過,李道宗是勸架的,卻被尉遲恭胖揍了一頓,這還了得,尉遲恭太無法無天了!

“來人,把尉遲恭給我帶上來”。李世明怒道。

尉遲恭方知闖了禍,自己一時火起,沒考慮後果,現在說啥也晚了,皇上是殺是剮隨便吧。

李世民看到尉遲恭,嘆了一聲氣說:“我原本認為漢高祖殺韓信和彭越等功臣是冷酷無情,到現在才明白是逼不得已,這些功臣居功自傲目無法紀,不能怪高祖。”

幾句話嚇壞了尉遲恭,他撲通一聲跪在地上,一個勁得說自己錯了,以後再也不敢了。

李世民看他誠心認錯,於是揮揮手放他走了。

(尉遲恭)

從此以後,尉遲恭生怕再犯錯誤,乾脆閉門謝客,待在家裡開始研究長生不老術,每天煉丹嗑藥忙得不亦樂乎,不知不覺十幾年過去了。


秉燭讀春秋


尉遲恭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最大助力,在新舊《唐書》都記載了,當李世民在射殺李建成後,被李元吉追的跌落馬下,眼看就在被射殺時,尉遲恭出手保住了李世民,並弄死了李元吉。而東宮副護軍薛萬徹發現已經來不及後,竟然轉移目標,帶著東宮和齊王府的兩千多人去攻擊力量薄弱的秦王府,尉遲恭又在這緊急關頭提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來瓦解了東宮的鬥志,解了秦王府之圍。

雖然弄死了兩兄弟,但李世民還不能放鬆,因為在宮中還有一個老爹李淵。他又不方便帶著兵去把李淵解決掉,所以派尉遲恭“侍衛高祖”。於是尉遲恭穿上一身亮麗的鎧甲,手持長槊,一步步地踏到李淵的小船上,並且成功的讓李淵說出那句:“善!此吾之夙心也”。於是李世民再假惺惺跑來吸著老爹的乳頭痛哭不已,好像他是最受委屈的那位。

於是,在論功行賞時,李世民認為:“敬德(尉遲恭字)與長孫無忌為第一,各賜絹萬匹,齊王府財幣器物,封其全邸,盡賜敬德。”顯然李世民認為尉遲恭的功勞更高長孫無忌,官拜他為太子左衛率,並將齊王府的東西都賞給了他。

武德九年八月,李淵自稱太上皇,李世民登基稱帝,尉遲恭被任命為右武侯大將軍,賜爵位吳國公,食邑1300戶。正好當時突厥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趁著新皇登基,準備幹唐朝一票。於是尉遲恭被任命為涇州道行軍總管,率軍與突厥交戰,並斬首一千,大獲全勝。

這時候的尉遲恭真是風光無限,他救過李世民的命,救過秦王府上下,還帶兵幹翻過唐朝大敵突厥。這時候的尉遲恭真是居功自傲,他在朝堂上挑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一干大臣的毛病,他喋喋不休的將曾經的功勞掛在嘴邊,他……

殊不知李世民已經從馬上打天下轉變成馬下治天下了,他說過:“朕雖以武功定天下,終當以文德綏海內,文武之道,各隨其時。”簡單說雖然自己是武功定天下的,但終究要文德治天下,武將在太平盛世已經沒用了。

可惜尉遲恭腦子還沒轉過來,他在一次宴會上又惹禍了。那是貞觀六年,因為當時李世民治理的國家一片興盛,所以在慶善宮大擺宴席,文武大臣都到了,尉遲恭也在其中。尉遲恭這時候腦子又不清醒了,他看那些座位排在他上面的那些文官,心裡就窩火啊,仗著酒勁罵道:“汝何功,坐我上?”此時坐在他下首的是任城王李道宗,他和尉遲恭交情不錯,怕他鬧事就忙拉著他勸說。

誰知尉遲恭此時情緒已經失控,他一拳頭就錘在了李道宗的臉上,差點把他一隻眼給廢了。此時這麼一鬧,宴會也開不下去了,李世民拂袖而去。等到尉遲恭酒醒之後才知道自己闖禍了,於是趕緊找李世民請罪。

李世民便跟尉遲恭說,我閱讀史書時,便覺得劉邦手下的功臣保住性命的不多,也感覺太殘酷了,所以我當了皇帝后,便決心要摒棄劉邦的這些做法,甘願和你們共享富貴,讓你們子孫後代繼承爵位生活無憂,可是看你今天這般胡來,才隱約明白韓信為什麼會身死族滅。功是功,過是過,決不能因為有功就無法無天。你自己應該反省檢點,別到時候後悔!

李世民這一番語重心長又嚴厲警告的話,徹底讓尉遲恭清醒了,他再牛也不敢頂撞李世民啊,於是從此之後夾著尾巴做人,再也不敢吆五喝六。此時他才發現,他的老戰友們可就聰明太多了,李靖上朝都老老實實的,之後更是被誣告一次後閉門不出,秦瓊也是用疾病纏身來不問政事,再一看自己之前乾的那些事,忽然被自己蠢哭了。

據《資治通鑑》記載,

“敬德晚年閒居,修飭池臺,奏清商樂以自奉養,不交通賓客,凡十六年,年七十四,以病終,朝廷恩禮甚厚。”

可以說尉遲恭雖然開竅的晚,但總歸開竅了,最終得以病終。其實這也是李世民,看在當年一起造反的情面上提點了尉遲恭,雖然還用要把公主嫁給尉遲恭的把戲試探他,但畢竟是給了他機會。


邯鄲醉


尉遲恭其實是個非常精明的政治家,只是被演義和電視劇給玩壞了。



尉遲恭從單雄信手裡救過李世民的命,在玄武門之變中立了第一功,因此比較驕狂,看誰都不順眼,還把李道宗的一隻眼差點打瞎。李世民於是警告他說,我的恩賜是有定量的,不會無限給予。我經常讀史書,總覺得漢高祖殺死那麼多開國功臣太不地道了。但是從你的身上我知道劉邦做的很有道理。我希望你好自為之。



尉遲恭於是夾緊了尾巴,躲在家裡煉丹熬藥,十九年不與外界交接,一口氣活到李治繼位。

李世民晚年猜忌刻深,李靖和李積都被敲打過,候君集被滅了滿門,魏徵被掘了墳墓,李君羨無非叫了個紅娘子的小名,就被李世民幹掉了。



如果尉遲恭不是十九年閉門不出,估計他的下場不會比候君集更好。


唐風宋月


作為建立李世民帝國的功臣,或者說歷朝歷代的功臣,其實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功成身退,明哲保身,要不然難以善終,尉遲恭晚年十幾年不出門也是為了自保,要不然他也不會得以善終。

為什麼這麼說呢?就讓我為你仔細分析一下吧。


一、尉遲恭的功績

關於尉遲恭的功績,其餘都不用說,單說一個玄武門之變足矣。在玄武門之變中,可以說尉遲恭是李世民的救命恩人,當時形勢危急,李世民落馬被李元吉試圖勒死,要不是尉遲恭及時趕到,估計李世民已經一命嗚呼,後來的皇帝就成了李元吉。

正是尉遲恭的及時,才讓李世民活下來,並且隨後尉遲恭提著李元吉與李建成的人頭衝上城樓,給李建成人馬薛萬徹、馮立等看清楚自己老大已經死了,該幹嘛幹嘛去。


這是其二,其三就是尉遲恭還帶著兵器與人馬去控制住李淵,並且逼迫李淵交出兵權,這也是相當重要的一步,要是沒有李淵交出的兵權,玄武門之變就會徹底成為一次造反,結果可想而知。

僅僅玄武門之變,尉遲恭就立下這麼多的大功,在李世民登基成為皇帝后,也沒有虧待尉遲恭,他因功受封吳國公、升任右武侯大將軍,已經相當不錯了。

後來李世民經常睡不著覺,尉遲恭還和秦叔寶去專門站在門外守護李世民,從而還成了我們如今過年的門神,也算是得到相應的收穫吧。

尉遲恭是一個武將,論謀略不如房玄齡、杜如晦,可是他在李世民時期的地位,相當不一般,這就導致有時候尉遲恭也會功高自傲,倚老賣老。



二、惹怒李世民

尉遲恭最開始是在貞觀三年犯毛病,他仗著自己救過李世民,不把任何人放眼裡,就連長孫無忌這個李世民的大舅子,他也得罪,兩個人鬧得不可開交,李世民左右為難,沒辦法只有把尉遲恭調離朝堂,去到襄州當了都督。

尉遲恭並沒有收斂,而是變本加厲,在貞觀六年他從襄州趕去長安參加的一場宴會上,徹底激怒李世民。當時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尉遲恭去到宴會因為自己坐席位置滯後了一點,他就覺得是看不起自己,從而大吵大鬧,李道宗上前勸說他幾句,尉遲恭直接一拳打到李道宗眼睛上,差點把眼睛打瞎。


這樣明擺著就是不給李世民面子,李世民十分生氣將宴會取消,並且拉著尉遲恭開始講了一番語重心長的話:“我以前一直覺得劉邦殺死功臣韓信的行為不好,可是現在通過你們這些功臣的言行舉止,讓我覺得其實劉邦殺死韓信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尉遲恭再笨,這麼明顯的話還是能聽懂,他嚇出一身冷汗,最後離開長安回到襄州,尉遲恭開始反省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而李世民也在糾結這個尉遲恭到底該不該殺,最後決定對尉遲恭來一個試探。

這天,李世民把尉遲恭叫到身邊,跟尉遲恭說自己有一個小女兒,想要許配給尉遲恭。尉遲恭當時已經55歲,李世民41歲,李世民女兒基本就可以叫尉遲恭爺爺了,尉遲恭心裡明白李世民的意思,畢竟回家反思幾天也想通了。

尉遲恭馬上表示配不上公主,而且自己家中還有糟糠之妻,怎能拋棄呢?說完,尉遲恭繼續向李世民提出申請回家養老的請求。李世民覺得尉遲恭應該是想通了,就放過他一馬,同時答應他的要求,讓他回家養老。

從此以後,尉遲恭醉心與煉丹玩耍,再不過問朝中之事,最終得以善終,顯慶三年,尉遲恭壽終正寢,享年七十四歲。


在他去世之後,唐高宗李治追贈其為司徒、幷州大都督,並給予了武臣的最高諡號“忠武”,同時,李治還給予了尉遲恭陪葬李世民昭陵的待遇,也算對得起尉遲恭的一生。


結語

尉遲恭晚年十幾年不出門,無疑就是對自己進行明哲保身的方式而已,這個做法很理智,也很值得學習,一個人只有正確認識自己與環境之間的矛盾,才能夠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



嗔痴歷史觀


尉遲恭。是李世民手下最能打的戰將之一。虎背熊腰,武藝高強,曾隨李世民東征西討,浴血拚殺。為唐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玄武門事變中,忠於李世民,率兵斬殺李建成兩兄弟,並帶著武器去威脅唐高祖李淵,嚇得李淵後來不得不讓位給李世民,是唐太宗的心腹愛將。

後來李世民夜裡怕鬼,他又與秦瓊去守門,結果又混了個千古流傳的門神。據說鐵匠也把他奉為保護神。


有一次,李世民心情不錯,就在宮中舉行個宴會,讓王公大臣們歡聚一堂,樂呵樂呵。可是尉遲恭喝多了鬧事,失手把李世民的堂弟李道宗給打了個烏眼青,結果好好的宴會,給弄得不歡而散。

過後,李世民找他談話。對尉遲恭說,你知道漢高祖劉邦在建國後,為什麼對手下功臣是砍的砍,殺的殺嗎?看到你現在這個樣子,我終於明白了,也不都是劉邦的錯。希望你能好自為之,要不悔之晚矣!

尉遲恭魯莽忠厚,但是並不傻,馬上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



後來,打仗的事都基本上讓李靖、徐世勣給承包了,很少用到尉遲恭了,所以上表李世民,提前退休了。

回到家以後,尉遲恭銘記著李世民的忠告。在家煉丹築亭,自娛自樂,很少與外人接觸,再也沒有惹是生非。安安穩穩的過著晚年。七十四歲善終。唐高宗為此停朝三天,並令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員,全部前去弔唁。給了他極高的榮譽。


歷史微點


這要從一件小事說起。

第一件事情發生在貞觀六年,李世民在皇宮裡擺酒宴宴請大臣,當時的尉遲敬德恰好也再,但他看到有人座次排在他的前邊,尉遲敬德十分不開心,他跑過去問坐在他前面的人,說:“你有什麼功勞,座次能夠派在我的前面。”眼看一場爭鬥就要發生,當時在場的唐朝宗親任城王李道宗在,於是跑上上去勸說尉遲敬德,這一勸使得尉遲敬德更加起火,他一拳打在李道宗的眼睛上,差點把李道宗的眼睛打瞎,這件事讓當時還在宴會上的唐太宗李世民十分的不開心,他停止了宴會。他對尉遲敬德說了一番話,話是這麼說的:我以前讀《漢書》的時候,(《漢書》就是班固寫的史書),總是覺得漢高祖大肆屠殺功臣的行為很不對,所以我登基以來一直想讓你們這些功臣能夠富貴終生,但是你居功自傲,不斷觸犯國法。我現在才知道韓信和彭越為什麼被漢高祖殺害了。治理國家最重要的事情,只有獎賞與處罰。分外的恩惠,不能給得太多,要嚴格要求自己,別做後悔不及的事。尉遲敬德聽完李世民的話以後沒有說話,但是心裡卻感到害怕。

尉遲敬德此人原來只是一個降將,但是投降李世民以後跟隨李世民東征西戰,一直對於李世民忠心耿耿,可以說是李世民的一把尖刀。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一開始顯得有些優柔寡斷,是尉遲敬德堅定了他的信心,也是他在玄武門門前殺死齊王李元吉,又是他衝入宮中,威脅到李淵。可以說玄武門之變的第一工程就是尉遲敬德,但是尉遲敬德這個有點居功自傲的苗頭,在我前面說的貞觀六年的宴會里被李世民敲打之後,他就有點害怕,在政治上從此出現的很少,晚年則是直接篤信仙方,經常修煉道家,吃仙丹。


人者仁義也


尉遲恭這個人不知道大家對他了解的有多少呢?那麼由我帶領大家瞭解下這位在唐朝時期有名的將軍,尉遲恭是朔州善陽人,年少時以打鐵為業,但是在隋煬帝末年的時候因為楊廣的昏庸,導致社會各地紛紛起義,尉遲恭也參加到了其中,在最初的時候反王劉五週知道尉遲恭這個人作戰英勇,就把他收入麾下。

李淵建唐

太原起兵的唐國公李淵建唐後,在初期社會是比較混亂的,因為各地的反王都沒有被平息,這個時候李淵派出他的兒子李世民,去平息當時的這些各路反王,但是李世民打到劉五週的時候,因為尉遲恭的英勇作戰,很久都不能攻下尉遲恭堅守的城池,但是如果李世民想要把尉遲恭守著的這座城困死的話完全是可以的。

忠心無二

但是李世民卻沒有這樣做,因為李世民是一位民主,特別的愛惜人才,他不想就這樣無辜的讓一位如此英勇的將領折於此次,最後李世民採用計策,對尉遲恭幾擒幾縱,終於使得尉遲恭徹底的臣服於李世民的手下,從此之後隨著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無數的汗馬功勞。

自負其功

在李世民登上皇位以後,封其為鄂國公,首先在一個國家當中肯定會有形形色色的人物,由於尉遲恭性情憨直,居功自傲,見到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常常當面譏諷他們,議論其長短,有時甚至在宮廷之上厲言爭辯,於是和這些人的關係逐漸惡化,自那以後尉遲恭就很少出現在朝堂上,而且也很少出門了,大家對此怎麼看呢?歡迎評論留言。


瀟瀟談歷史


尉遲善終,說到底就是沒有野心,讓皇帝老兒煩的是他不時違法逾規,不過這對皇帝都不是要除之而後快的大事。試想,老尉遲若果有野心,肯定是拉攏同僚,禮謙下士,收買人心,哪會為了吃飯排位大動干戈,還敢倚老賣老動手打皇室成員,一看就是一介莽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