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摹鍾繇《宣示表》兩個月接下來還要這麼學

我從你的最後一行落款看,筆法大體與正文臨摹差不多,這說明你學習書法也不是從零基礎開始的了。

臨摹鍾繇《宣示表》兩個月接下來還要這麼學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學習書法的青少年和老年人,他們臨摹的還真不錯,但是,一看落款的字,與正文差距較大,這就說明書法基礎不是太好。

《宣示表》是書法史上第一個成熟的楷書,也被稱為楷書“鼻祖”,是王羲之像我們今天學習《蘭亭序》一樣崇拜的一個書法經典,至今也是小楷書法的經典範本。

臨摹鍾繇《宣示表》兩個月接下來還要這麼學


既然我們有一定的書法基礎了,就要百尺竿頭更上一層,在書法的技法上有更高的追求,才能把書法學得更好。

儘管你的臨摹很不錯了,這是我們按照“寫字”的標準來衡量的。寫字的要求不是很高也不是很低,能夠把寫的端端正正,漂漂亮亮,乾乾淨淨就是好字了,這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但是,如果我們停留在表面的端端正正漂漂亮亮,那就不會有書法的藝術性可言了。

臨摹鍾繇《宣示表》兩個月接下來還要這麼學


書法的藝術性在哪呢?就在精彩的筆法起筆、行筆、收筆之中和結體的避讓穿插的曼妙變化之中。

歷史上的館閣體書法,之所以不是書法藝術,不是因為這些書法不具備筆法結構,而是筆法結構過於統一單調,所以,表面看起來當然就只有端端正正漂漂亮亮的樣子了。

書法藝術就不是這樣了,它的學法也不是僅僅為了端端正正漂漂亮亮,而是點畫之間深藏藝術之情懷,結構之中蘊含無數情懷,所以,才有書法藝術可言。

《宣示表》歷來被認為是小楷中的皇冠,臨摹這個字帖本身,就是學習書法藝術的精華,所以必須學好它。

臨摹鍾繇《宣示表》兩個月接下來還要這麼學


我看了你是臨摹,感覺你的書法學習套路,還不屬於對筆法有嚴密推敲的那種學法。所以,很多筆法基本上停留在表面,沒有對筆法有深入的理解。

不管筆畫是一個點還是一個橫。筆法的結構都是由起筆、行筆、收筆組成的,這是一個鐵律。因為,無論楷書、行書、草書還是篆書、隸書,所有書法的筆法必須有明確的筆法結構即起筆、行筆、收筆。這是書法基礎的基礎。書法的第一課就是學好這個基礎。

由於你的字太小,我們無法作圖對比原帖,但是,我看了你的用筆,問題是筆法不夠“圓渾”,所謂的“圓渾”就是要把“起筆、行筆、收筆”天衣無縫地表現出來,而你的很多筆畫,感覺有起筆、行筆、收筆互相脫節的情況。

臨摹鍾繇《宣示表》兩個月接下來還要這麼學


這就需要我們臨帖的時候,把字帖上的筆法要看清楚。

首先起筆要看清楚起筆的空間位置,行筆要看清楚行筆的角度方向,收筆要看清楚的藏鋒還是露鋒。

如果長期這樣訓練自己的眼睛,我們對任何筆法都會一目瞭然的。只是,我們發現,很多人都書法學習,並不是這樣分析筆畫的。

只有把筆畫分析準確了,才會把筆法學到手,也才會有精彩的書法基礎。

臨摹鍾繇《宣示表》兩個月接下來還要這麼學


按照筆法結構分析,也叫筆法、筆意和筆勢分析法。只有筆法、筆意和筆勢正確,筆法才會精彩,這是無數書法實踐證明了的。

很多學習書法的朋友,他們學習書法的筆法,第一個筆畫的動作,起筆就沒有看清楚,這就會影響我們把這個字寫好,也影響我們對字帖的閱讀理解。

怎麼辦?最好下筆之前首先比劃比劃,起筆是怎麼起筆的,行筆有沒有提按,收筆是藏鋒還是露鋒?

所有的筆畫都是這個套路的分析,習慣了非常簡單方便還容易發現問題。所以,我們要學會訓練自己的這個觀察能力。

臨摹鍾繇《宣示表》兩個月接下來還要這麼學


如果長期對如何起筆如何行筆如何收筆似是而非,那麼我們學習書法的能力,欣賞書法的能力都會受到影響的,要提高書法學習能力,那就是一句空話了。

所以,我的建議是,你現在可以重新按照分析筆法的方法來學習書法。

不妨你自己考考你,你到底真的發現自己臨摹的書法的每一個筆畫我真的看懂了,看準確了嗎?

學習書法也沒有什麼難的,它就是一個方法問題。

下次你臨摹《宣示表》就按照從筆法的起筆、行筆、收筆來分析,一定會有新的收穫的。

同時也注意“接筆”問題,這樣書法的結構問題也會更精確。例如“退思”這個地方“思”字下面“心”字左一點的位置,字帖在什麼位置上?你寫的在什麼位置?對比一下,就會找到問題,這就是“接筆”。所以,每一次筆畫的起筆,都要看準確它的關係是什麼,這也是一種臨摹字帖的功夫。

因為我們寫字的順序是從筆畫開始,筆畫又是從起筆開始,每一次起筆都是結構的所在,如果“接筆”有失誤,就會影響結構的疏密穿插。所以,“接筆”也是要注意的。但願你有一個新的開始,也有一個完美的“收筆”。祝你新年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