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手机干掉了电脑、干掉了数码相机,那么手机以后还会干掉什么?

80后农村人小丁


干掉一:年三十团圆饭上的热闹劲。

干掉二:老年痴呆,现在的老年人,用发信息代替了以前发呆。

干掉三:便秘。现在的人入厕一点也不寂寞,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把硬便拉出来。

干掉四:日用消费品超市。20年后,一机在手,应有尽有。油盐酱醋,各小区都有自动售货机。手机一照,自动就掉。

干掉五:开🔒业。20年以后,门锁用手机一照就开了,简单方便,老幼皆宜。

干掉六:幼师。以后婴儿玩手机都是胎带的。百天就认识手机,周岁就应用自如。用不着上幼儿园,家长只要下一款软件就行了。

干掉七:棋牌室。用不了几年,朋友圈大家就可以躺在床上打小麻将,输赢微信当场支付。

干掉八:长篇小说作家。30年后,在车船飞机上,如果有人抱着一本很厚的书在读,肯定会被空警盯上,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行李有问题。

干掉九:文具。20年后,将有百分之九十的文具灭绝。

干掉十:亲情。30年后,血仍浓于水,但淡于手机。爹亲娘亲儿女亲,都没有手机亲,没吃没喝没睡,没事,手机没电,不行!


0老三两0


自从有了智能手机,我的电脑就成了摆设!什么手机淘宝,支付宝,微信,手机百度等等等等。自从有了智能手机,我的万元级的音响就成了摆设,用我的百元级耳机就搞定了,而且省电,还不影响邻居。自从有了智能手机,我的智能电视就成了摆设,而且可以随时随地的看看各种新闻和资讯。自从有了智能手机,我的dv,数字像机就成了压箱底的物件了。只要你有自控能力,不迷恋手机,还是好处大于弊端的。


user7973575550249


再过十年,手机真的能干掉电脑,数码相机,现在玩电脑的少了,大都在手机里邀游。


兰竹永青


手机功能不得了

干掉相机和电脑

威胁电视和影院

火山视频看抖音

干掉钱包能支付

商埸乘车只须扫

地摊小贩都扫码

一机在手能抢票

银行业务全承包

朋友圈里发红包

不用计时随便唠

传视频能发图文

头条微搏看新闻

天南海北一家人

交朋结友和相亲

各种功能无限全

相亲网站业务火

不用红娘可找婆

要问手机末来干掉谁?

我最担心我老婆

老婆视手机为伴侣

担心我的位置被排挤!



志在江湖7


手机再发展也是干不掉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的面积和镜头小就限制了手机的照相摄影水平与较好的数码相机技术水平在以后十年内仍然处于劣势,当然对照片摄影质量要求不高另当别论!手机看电视节目等视频对于家中有老人的,比较大屏高清电视机也是很不行的!


老大84833632


智能手机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科技的重大进步,它集通话,娱乐,支付,社交,购物,学习……于一身,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

它除了拥有电脑一部分功能,拥有相机大部分功能外,还可以听歌,看视频,转账,收款,交友,代替遥控器,手电筒,计算器……简直强大到方方面面,最重要的是它经久耐用,使用方便,几乎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至于说它会取代一切也并不现实,因为它体积小,主要讲究方便携带,在功能上与许专业工具还有很大差距,相信不久的将来很多功能还会进一步提升……

愿我们的智能机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全能,越来越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至于会取代什么,希望它能取代一切!做到一机在手,终生无忧!



爱尚电子asdz


一吾我认为什么都不干掉,手机只是个小型玩具而以,只不过问的片面了,手机方便的同时,也在违害着人们健康。



武寒67825669


手机,有一天很有可能干掉研发它的人类……

信不信由你,但世界很奇妙,只是我们现在对宇宙所的发生事物来说还很弱智!


李永生8692114750


现在和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一样,以前躺着抽鸦片,现在躺着玩手机。


天生是王


不想说手机干掉了什么,总结一下,这样大家就能从全面的方向看待手机的发展。

智能手机替换了我们原有的生活方式:

传媒的变化

上世纪80年代是广播的天下。

90年代初是广播和电视、报纸并驾齐驱。上世纪90年代,电视迅速超过广播和报纸,变成一家独大,无论是影响力还是收入都超过了其他传媒业态。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各地方卫视的百花齐放和兴起,电视行业进入鼎盛时期。但后来因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人们对信息的接受方式,移动互联网,例如:智能手机、pad等移动手持终端成为了主流的媒体业态。


购物方式和支付方式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百姓智能凭粮票、油票、肉票、布票等通过供销社才能购买常用生活物资。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国营商店、集体商店逐渐增多。那个年代的商店,营业员在柜台里介绍,顾客站在外面看,货架靠里摆放,顾客对商品的认识完全取决于营业员推荐。

1996年后,超市、便利店、专业店等各种行业态陆续出现。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超市企业的进入,给消费者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体验,货架式的开架零售形式,开始替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柜台式零售。

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越来越多地接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购作为新兴的购物方式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增加和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购物网站向移动平台平移,手机购物逐渐替代了电脑购物。如今,购物场所仍然在不断的刷新,无人值守的新兴业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身边。不用带现金甚至不用带手机,刷脸就能支付,甚至也可以没有店员没有收银员。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消费者和商家真正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

娱乐方式的变化

上世纪70年代末,录音机开始在我国兴起。马路上常见留着长发、穿着喇叭裤、拎着录音机的“新青年”。他们是当时的时尚先锋,也是改革开放以后最早的“追星族”。随着人们对娱乐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光靠收音机难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在1979年的时候,唱片机就进入人们的视野了

进入上世纪80年初,录音机和电视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迅速流行起来。1983年央视首开的春节联欢晚会几乎成为全国上下一顿无比丰盛的美味佳肴。于此同时,录像也开始出现了,当时人们主要是在电影院看录像。

上世界90年代中期,舞厅和录像厅的悄悄兴起,舞厅和录像厅成为了人们集会和娱乐的主要场所。

多层次、多内涵的文化生活已牵动着百姓的心。泡吧、看大片、上网冲浪、去健身房、去休闲会所、听音乐会、到量贩式KTV等等。

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可以在网上学习知识,还可以休闲娱乐。通过互联网,他们大大开阔了眼界,增长了信心和本领。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还没有反应过来,智能手机已经全面普及。智能手机功能十分强大,集文字、画面、音频、视频、通讯等诸多功能于一体。一机在受,既可以阅读电子书、浏览新闻,又可以听音乐、评书、相声、戏曲,还可以看电视、连续剧。而且,无论你是走在路上还是在公园,随时随地都可以拿着手机听和看。微信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人和人之间的交流。

通讯方式的变化

60、70年代人们通讯主要看书信、电报和两条腿。谁家要办个大事儿、喜事儿,都是骑上自行车挨家挨户通知。如果是外地,就得写信或者发电报。

80年代,个人家庭安装固定电话还是新鲜事。因此投币公用电话,磁卡公用电话、IC卡公用电话相继出现,成为了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1981年,国家对普通家庭电话安装实施开放,电话从此进入寻常百姓家。由于安装及通话费用昂贵,只有城市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才可以见到。一般百姓要打电话,还是要到指定的公用电话窗口。

1983年,上海开通中国第一家寻呼台,BB机进入我国。人们开始了即时通讯。

从20世纪90年代的大哥大、BB机、翻盖手机,到后来的小灵通,再到如今的智能手机,仅从手机的变迁,你便可以领略这个飞速发展的年代。

进入21世纪,互联网逐步发展起来,人们通过实现网络通讯成为可能。QQ、微信等也逐步成为了人们互相交流、分享心情的主要平台,让人们实现了随时随地“音画同步”,不仅年轻人,很多老人也都学会了使用微信跟亲朋好友沟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