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密植種植新技術,比傳統種植增產百分之15,簡單實用

淺談大豆密植技術

大豆作為油料作物,在我國農作物中佔據重要地位,傳統的種植技術使農民效益和收入普遍低下,大豆的生產水平也不高。而大豆密植栽培技術操作簡單方便,還能達到優質大豆種植的水平與質量標準,進而提高大豆的實際產量,解決中國人民的基本糧食需求,因此,大豆密植栽培技術成為了我國大力推廣的種植手段之一。

具體如下:

大豆密植種植新技術,比傳統種植增產百分之15,簡單實用

1、大豆密植技術的基本概況

1.1 大豆密植技術的產生背景與概念

大豆的種植面積在我國愈加減少,雖然我國出臺多種補貼政策和條例以期提高大豆的產量,但是效果甚微,仍然無法阻擋其產量縮減的現狀,而依靠美國等其他西方發達國家進口大豆會使我國的大豆產業更加岌岌可危。造成這種局面的重大原因則是我國大豆種植技術比較落後,使得我國大豆的產量大大降低,遠不及那些發達國家。而大豆密植技術在此時應運而生,它提髙了大豆單產量,使中國在種植面積日漸縮小的情況下仍能維持大豆的正常產量,對大豆的需求不必過分依賴於他國的供給,從而進一步保證了我國的糧食安全。

大豆密植種植新技術,比傳統種植增產百分之15,簡單實用

大豆密植種植技術結合了三壟栽培技術的優點,通過適當減小種植的行距、擴大種植的株距、增加種植密度,從而有效提升了大豆的種植面積。該方法極好地利用現代化的種植空間,並使種植群體的佈局更加合理。大豆密植技術主要通過減少植株行距、擴大株距的密植手段,使得大豆植株能夠最大限度地接受陽光,使大豆種植積累的光合產物大量增多,同時為種植者節省了部分的人力與物力,提高了我國大豆密植的規模化種植,並提高產量與利用效率,有效縮短了種植的時間。

大豆密植種植新技術,比傳統種植增產百分之15,簡單實用

1.2 大豆密植技術的優勢

密植技術的優勢基於深松、深翻,可顯著提高大豆種群的生長優勢、葉面積生長指數及對太陽能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土壤有機質的積累,在加強土壤抗旱防澇、增加群體大豆種植數量、減少田間土壤漏光損失、增加土壤光能綜合利用率和提高密植大豆栽培田間土壤鬱蔽性能等方面都具有顯著的優勢,可以有效減少土壤草荒。這種技術採用不同的行距方式進行種植,即第1 行大豆採用40 cm 作為固定的行距,第2 行則大豆採用30 cm,以此類推進行,能夠有效增加種植單位大豆的栽培數量。在種植面積上採用新型密植栽培技術比傳統密植栽培的方式能多種植0.4 萬株的大豆其每年平均產量也比常規栽培模式種植的大豆增加12%~15%。

大豆密植種植新技術,比傳統種植增產百分之15,簡單實用

2、大豆密植技術的種植流程與注意事項

2.1 大豆種植前期工作與播種收割

良好的品種是大豆密植高產的重要基礎。在播種前需要選擇節間比較短、株型比較收斂的半矮稈大豆品種,該品種符合播種所在地區的土壤耕作環境與氣候特徵,質量達到了國家規定大豆良種的標準,這樣的品種抗倒伏、耐重茬的能力更強。然後利用大豆選種機對種子進行機械精選,並定期檢驗品種的種子純度淨度以及種子發芽率。大豆密植要求大豆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為中等肥力以上,因此大豆播種不宜於選擇低窪、易受旱澇和土壤貧瘠的地塊。在進行深松整地播種作業時,可以選擇採取淺翻深松整地的方式。大豆的種植壟體要飽滿、中間隆起、土壤細碎,可有效保證深松整地播種的質量。在施肥前需檢驗土壤中的元素含量,補充氮、磷、鉀化肥,以增加大豆產量。

大豆密植種植新技術,比傳統種植增產百分之15,簡單實用

在採用大豆密植種播技術中,要特別注意如何選擇基層土壤溫度穩定的適宜播種期,一般認為在土壤上層10 cm 基層土壤溫度平均穩定在10 ℃後,即可開始進行種子播種,需要提前計算出大豆種子的正常種植生長週期和種子密度,去除破瓣、病害色斑粒、蟲食粒、有青秕粒等不良病壞種子。播種時,種子大小應均勻一致、覆土嚴密;播種後,應該適時鎮壓。在大豆的收穫期,若是人工收割,需滿足大豆的落葉清潔率至90%以上的要求即可;若收穫大豆採用收割機進行收穫,需在大豆葉片全部落淨、豆粒全部歸圓時才能進行,要求大豆的收割茬低不留莢,綜合收割損失率≤2%,清潔率>95%。

大豆密植種植新技術,比傳統種植增產百分之15,簡單實用

2.2 大豆密植技術的注意事項

在田間採用大豆密植技術的時候,要在播種之前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以防止播種的種子被害蟲侵害。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大豆種子不能隨意摻水、肥料以及其他雜物,最後進行晾曬處理再裝袋。常見的大豆蟲害有大豆蚜蟲、玉米螟、食心蟲、豆莢螟等;大豆的病害主要有大豆霜黴病、鏽病、灰斑病,一旦發生要及時防治。在施肥的過程中,要提前監測當地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與土壤酸鹼度情況,並提前計算出需施用的化肥含量配比,儘量研製出一種既能夠預防病蟲害,還能及時補充大豆生長繁殖所需要的營養物質的綜合藥劑。在播種前必須嚴格把關優質大豆種子,並在播種後也要定期觀察和記錄大豆的生產繁殖和營養髮育狀況,也要及時清理大豆周圍的雜草,噴灑各種預防大豆病蟲害的噴霧,減少大豆病蟲害的傳播和產生,同時避免大豆營養因雜草競爭而短缺的隱患。如要保證所需氧氣的供應,可以考慮在大豆植株出苗和分枝的時期進行大豆翻土氧氣管理。

大豆密植種植新技術,比傳統種植增產百分之15,簡單實用

3、小結

總之,密植栽培技術已經逐漸取代傳統的大豆種植技術,它使豆苗吸收了充足的養分,增加了陽光利用率和光合作用,使大豆種植間距較小,大豆種植數量顯著提高,有效增加了大豆產量與生產效率。但在實際研究應用這種技術時,應充分結合我國大豆相關產品生產行業和地區的具體發展現狀,合理控制栽培環節,配套實施相應的技術,才能真正達到增產的效果,提升我國大豆種植的質量技術水平,促進大豆相關產品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大豆密植種植新技術,比傳統種植增產百分之15,簡單實用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大家都能夠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種植方式,如果對你有用的話,記得給筆者點贊轉發評論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