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不當人類的盤中餐,仍可以是人們的搖錢樹


野生動物:不當人類的盤中餐,仍可以是人們的搖錢樹

最近人們都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濫捕濫殺濫吃野生動物,可能會導致人類自己的災難。

人類和野生動物相處的方式,遠非盤中餐這樣簡單粗暴,其實野生動物資源是一棵搖錢樹,只要加以規範合法的商業開發,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遠遠超過愚蠢的食用和偷獵。而正確、可持續的商業開發,既能達到保護生態的作用,也能為人類創造經濟價值。


1.搖錢樹之根:野生動物保護

保護野生動物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世紀,但直到20世紀才真正為人們所重視。

以北美為例,這裡的自然保護經歷了這樣一個誕生過程:1849年之前,野生動物非常豐富,五十億隻旅鴿飛翔在空中,美洲野牛成群在平原上游蕩。然而,僅僅五十年時間,如此龐大種群的旅鴿竟然滅絕了!

五十億隻的種群數量是多麼龐大的數量?十億隻的旅鴿群就有五百公里長,飛起來遮天蔽日。

原本它們是這片土地上最常見的鳥兒,然而還是逃不過人類的毒手,拔地而起的城市吞噬了荒原,吞噬了橡樹林,旅鴿失去了棲息地,鐵路和電報的普及衍生出了一個繁榮的旅鴿貿易行業。

野生動物:不當人類的盤中餐,仍可以是人們的搖錢樹

▲已經滅絕的旅鴿

據威斯康辛州媒體1871年報道,當時幾乎每一趟火車都載著獵人和旅鴿販子;旅館爆滿,箍桶匠忙著制桶,不論男女老幼都積極地裝滿一桶又一桶的旅鴿;除了專業的獵槍,人們還用網捕捉,用燃燒的硫磺燻,甚至用泡了威士忌的穀物來毒死旅鴿。在這樣一場全民狂歡中,旅鴿永遠消失了。

旅鴿的悲劇是這片土地所有野生動物命運的縮影,它們失去了棲息地,被大量捕殺,除了旅鴿,大型食肉動物也幾乎沒了蹤跡。

野生動物:不當人類的盤中餐,仍可以是人們的搖錢樹

▲1875年的畫作描繪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獵人獵殺旅鴿的情形

1901年,西奧多·羅斯福成為美國總統。這位總統先生本身是個打獵愛好者,不過他卻積極推動野生動物保護事業。而且,他決定把打獵作為保護野生動物的手段。

是不是有點魔幻和矛盾?然而西奧多卻做到了。在他的推動下,商業貿易目的的打獵被定為非法,也就是說,把打來的獵物當肉食去販賣是違法的;然而,個人愛好者可以使用槍支、弓箭等有限的工具去打獵,不過獵殺的動物屍體必須嚴格管理。

與之前的任意捕殺不同,愛好者打獵需要給槍支、彈藥、弓箭繳稅。為了能夠有地方打獵,獵人們自覺地保護動物的棲息地,而他們每年數億美元的稅款用於保護野生動物的項目,這筆錢挽救了很多一度瀕危的物種,其他很多物種也從中受益。

野生動物:不當人類的盤中餐,仍可以是人們的搖錢樹

▲自1916年美國開始建立國家公園,截至目前已經有58個國家公園,這是美國西部部分國家公園

如今,人類定居的每一片大陸都有野生動物保護區,例如中國有熊貓保護區和亞洲象保護區,南非有海豹保護區,肯尼亞有疣猴保護區,羅馬尼亞有棕熊保護區,南美洲有美洲豹保護區,絕大多數國家都能認識到,野生動物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值得好好保護起來。

野生動物:不當人類的盤中餐,仍可以是人們的搖錢樹

有了基礎,對這筆財富的商業開發又是如何成形的呢?


2.搖錢樹之幹:野生動物旅遊

野生動物商業開發最主要的形式——旅遊業,同樣起源於19世紀,英國上流社會有許多冒險家熱衷於去非洲探險和考察。

例如戴維·利文斯敦,橫越非洲第一人,世界三大瀑布之一的維多利亞瀑布就是他發現的。探險家們填補了非洲地圖的許多空白,大量歐洲人接踵而至,但不是人人都像他們一樣有專業的探險技能和地理知識,於是很多人就當起了旅遊者,在安全的範圍內探索異域風情。

野生動物:不當人類的盤中餐,仍可以是人們的搖錢樹

這些人通常是上層階級,出遠門打個獵,裝備一定要齊全,大到帳篷護具,小到罐頭水壺,統統都要最好、最時髦的,這就帶來了商機。

去非洲打獵成了有錢人間流行的遊戲。1909年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就是前面提到那個靠捕獵稅來保護野生動物的總統)去東非打獵,還把這次經歷寫成了暢銷書,有總統做代言,這一活動的熱度只增不減。

野生動物:不當人類的盤中餐,仍可以是人們的搖錢樹

▲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在非洲狩獵時的照片

到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突飛猛進的航空業發展讓跨國旅遊變得平民化,不再只是有錢人的專屬。人們也開始有了環境保護的意識,開始思考如何負責任、可持續地旅遊,把對野生動物和生態系統的傷害降到最低。

於是人們放棄了獵槍,改用眼睛和相機捕捉野生動物的美,推行規章制度來管理這一行業,就有了如今在自由放養保護區內的觀賞性旅遊。

野生動物:不當人類的盤中餐,仍可以是人們的搖錢樹

野生動物:不當人類的盤中餐,仍可以是人們的搖錢樹

▲能拍攝出高質量的野生動物照片,是拍攝者有錢又有閒的表現。因此野生動物拍攝也是逼格爆棚的一項土豪活動


3.搖錢樹之葉:減少貧困,提供就業

目前來看,野生動物旅遊業應該是收益高,傷害小,人和動物雙贏的產業。

而且範圍廣,即使是普通到常常被忽視的動物,也能獲益其中。

比如最近的網紅野生動物——蝙蝠。錯的是蝙蝠嗎?錯的是那些把它們吃下肚的人。事實上,蝙蝠對生態系統是有益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種,它為熱帶森林傳播種子,吃掉大量的害蟲。

但在全球範圍內,蝙蝠的數量都在減少,迷信和恐懼讓大多數人對蝙蝠抱有敵意,幸運的是,仍然有許多人,致力於蝙蝠的保護。

最成功的蝙蝠保護地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的國會路大橋,1980年這座橋改建時,蝙蝠們不請自來住進了橋墩的縫隙裡,有市民擔心它們會造成危險,想要趕走蝙蝠,是一些動物保護志願者通過媒體發起了一場運動,最終和市民達成共識。

野生動物:不當人類的盤中餐,仍可以是人們的搖錢樹

▲奧斯汀的國會路大橋傍晚蝙蝠出動的景象

如今這座橋是150萬隻墨西哥遊離尾蝠的家,每年有14萬遊客來看它們,創收數百萬美元。政府劃出了專門的草坪觀景區、設置了宣傳蝙蝠知識的小亭子、河船運營商提供水上游覽項目,甚至還衍生出蝙蝠節。

野生動物:不當人類的盤中餐,仍可以是人們的搖錢樹

▲奧斯汀街頭的蝙蝠雕像。很多人說美國曆史太短因而沒有文化底蘊,但奧斯汀市開發的獨特蝙蝠文化,吸引了不少遊客

蝙蝠保護體現出野生動物旅遊最直接的好處:創收。2015年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調查發現,80%的非洲之旅都是為了看動物,光是野生動物保護區的門票就能產生1.42億美元的收入,野生動物旅遊業可以說是不少非洲國家的經濟命脈。

2019年世界旅遊理事會的報告顯示,野生動物旅遊業為全球GDP貢獻了1201億美元,是非法貿易(230億美元)的五倍。

目前全球7%的旅遊與野生動植物旅遊相關,並以每年3%的速度增長,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由此體現出野生動物旅遊的間接好處:帶來就業機會

尤其對一些發展中國家來說,採礦、石油開採等消耗性產業只能讓金字塔頂端的少數人更加富裕,野生動物和自然環境旅遊才是能給大多數人帶來長期利益的產業。

它為國家注入外匯、提供工作崗位,遊客購買手工藝品等紀念品幫助了當地土著及其文化生存下去,這一行業成了解決貧困和失業問題的主要手段之一。

野生動物:不當人類的盤中餐,仍可以是人們的搖錢樹

比如在肯尼亞居民心中,是犀牛和大象讓他們獲得了安全、醫療保障和教育,誰都不能傷害這些動物。於是,他們與當地護林員合作,成了野生動物的最佳保護者。

結果,這一地區的大象偷獵減少50%,4年未發生一起犀牛偷獵事件。野生動物得到了良好的保護,旅遊收入相應地不斷增長,形成良性循環,由此可見,對野生動物的商業開發來說,旅遊業是一項健康,可持續的選擇。

野生動物:不當人類的盤中餐,仍可以是人們的搖錢樹

▲肯尼亞的野生大象


4.搖錢樹之果:教育作用

野生動物如此寶貴,但很不幸,它們越來越稀少。21世紀,有很多野生物種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如白鰭豚、北白犀等等。保護瀕危物種,不能僅靠某一個國家,某一個組織的力量,而要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這又要靠旅遊業來發揮作用了。

野生動物:不當人類的盤中餐,仍可以是人們的搖錢樹

▲蘇丹北白犀

野生動物:不當人類的盤中餐,仍可以是人們的搖錢樹

20世紀初,斯堪的納維亞的北極狐因為珍貴的皮毛遭到捕殺,數量大幅下降。瑞典於1928年,挪威於1930年分別立法保護北極狐,但它的數量始終沒能恢復,即使少了大面積捕殺,還有很多因素威脅著北極狐。

比如競爭者赤狐的繁衍擴張,影響了北極狐的棲息地;由於氣候變化造成環境改變,田鼠等小型齧齒動物減少,北極狐面臨著食物短缺。人們為北極狐提供額外的食物補給、幫它們驅趕赤狐,經過15年的努力,北極狐數量才有所回升。

野生動物:不當人類的盤中餐,仍可以是人們的搖錢樹

▲世界自然基金會為瑞典北極狐保護做的平面公益廣告

截止目前,最大的北極狐群體生活在瑞典的赫拉格斯山區,區域內還有很多北極狐巢穴和幼崽。無論冬夏,這裡都是戶外休閒的好地方,瑞典旅遊協會在徒步和滑雪的路線上修了許多營地,每年能接待約六萬遊客,這些營地通過各種方式宣傳關於北極狐的知識,標誌牌,小冊子甚至還有兒童電影。

在夏天,營地會組織參觀北極狐巢穴的旅行,其收入捐贈給北極狐保護項目,用於給它們買食物。單這項活動收入就能夠支付60%-70%的食物支出。

野生動物:不當人類的盤中餐,仍可以是人們的搖錢樹

▲赫拉格斯山區

據觀察,這種人類參觀只對北極狐每日的活動規律有一定影響,並未影響群體的繁殖成功率和存活率,北極狐也沒有捨棄那些巢穴。

另一個好處是,人類活動間接影響了北極狐的捕食者和競爭者。北極狐比較大膽,而競爭者赤狐則更容易被人類驚擾,大型的肉食動物金雕、白尾海雕和狼獾習慣避開有人類活動的區域。這樣一來,人類活動相當於為北極狐開闢出一片避難所,更有利於它們生存。

關於這類活動,法律有很多嚴格規定:比如北極狐在巢穴的時候禁止打擾,每次旅遊都必須獲得當地行政機關的許可,一週只能進行兩次、每次最多八人,離巢穴至少三百米的距離等。

另一方面,參加者會得到專業的指導,指導遊客在遇到一隻北極狐或者其巢穴時應該怎麼做。這一趟旅行下來,既增加了關於北極狐的知識,也讓保護動物的意識深入人心。

這就是野生動物旅遊的另一好處:教育作用。當人們有了保護動物的意識,在面對動物和自然環境時才會有更加負責任的表現,減少這一行業的負面影響。

同時,個人還可能通過朋友圈,將這樣的意識傳播給親朋好友,從而讓越來越廣泛的民眾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從根本上緩解瀕危物種,乃至所有野生動物的生存壓力。

野生動物:不當人類的盤中餐,仍可以是人們的搖錢樹

▲中非的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

對野生動物的商業開發來說,合理的旅遊業探索可以說是最優解,但隨著城市化、甚至智慧城市的推進,新時代的年輕人熟悉的更多是遊樂場以及電子設備,對國家公園、野生動物、甚至大自然的興趣正在逐漸減少。我們只有引導和鼓勵更多的人走進國家公園、愛護野生動物、親近大自然,才能讓這一人和動物雙贏的產業可持續發展。

野生動物:不當人類的盤中餐,仍可以是人們的搖錢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