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后萧绰和历史上的政治女强人们相比有何自己的独特之处?

历史我也来凑凑


萧太后萧焯,小名燕燕,契丹国舅部人;辽国外戚大臣萧思温第三女,是辽景宗耶律贤皇后,辽圣宗耶律隆绪生母,在她摄政期间,辽国进入了最鼎盛时期,这与萧焯过人的政治才能是分不开的。

自幼聪明过人,身世显赫

萧焯出身在辽国外戚世家,叔公萧敌鲁曾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期的宰相,姑奶奶是大名鼎鼎的辽朝开国皇后速律平。因速律平辅佐阿保机功劳卓著,被速律氏家族阿保机赐姓萧。


萧焯自幼聪明伶俐,十分好学,做事有始有终,非常注重细节,深受父亲萧思温器重,认定她未来必成大器。良好的家庭环境,萧焯耳濡目染,对政治颇为了解。

深受辽景宗宠爱,帝后并称

应历十九年(969年)辽穆宗耶律璟带萧思温等亲信大臣前往黑山打猎,半夜被醉酒侍卫小哥杀害。萧思温严密封锁消息,急传耶律贤赶赴黑山,在南院枢密使高勋、飞龙使女里等协助下共同拥立耶律贤继位。

耶律贤继位后,为感谢萧思温拥立有功,封为北院枢密史,并召萧焯入宫为贵妃,两个月后晋封皇后,同时晋封萧思温为北院宰相。成为辽景宗皇后之后,萧焯表现出了她的政治才能。


辽景宗体弱多病,对于军国大事,常常依赖于萧焯,下旨萧焯自称和“朕”相等于的“予”,并着为定式。此后,萧焯开始独掌朝政,凡遇军国大事,便召集文武大臣综合商议决定后,再报辽景宗颁布施行,而辽景宗并不做过多干预。在萧焯的执政时期,辽国逐渐走向强盛,成为北方强国。

摄政辽圣宗,稳固朝局

辽景宗耶律贤驾崩后,十二岁的儿子耶律隆绪继位,在主少国疑的时局下,萧太后只好遵奉辽景宗遗诏临朝听政,重用辅政大臣耶律斜珍和汉人韩德让共同理政。

成了皇太后的萧焯为了稳固朝局,让耶律斜珍为北院枢密史,严管辽朝拥兵自重的贵族;令韩德让为南院枢密史,夺取宗亲王室的兵权。在两位辅政大臣的努力下,耶律隆绪的皇位日渐稳固。


铁腕手段,数败北宋

  • 歧沟关之战

萧焯因为重用韩德让,二人传出了绯闻,消息很快被北宋岳州刺史贺怀浦、雄州知州贺令图父子二人得知,随即联合文思使薛继昭等人上书宋太宗赵光义,趁辽国主少国疑,萧太后宠幸韩德让导致辽国人极为不满,此时出兵定能获胜,可报当年高梁河一战失败之仇。

赵光义很快同意了他们的建议,兵分三路开始北伐。起初,在潘仁美和杨继业的带领下,宋军连下数城,辽国南京(北京)守将耶律休哥节节败退。眼见战事不利,萧太后亲率辽景宗耶律隆绪和韩德让亲征,并增派耶律斜珍辅助耶律休哥。


萧太后亲征,果然不同凡响,宋军很快败势凸显,歧沟关之战东路军曹彬大败,损失惨重,西路军潘仁美也被耶律斜珍击溃,副将杨继业被俘惨遭杀害。

这一战,北宋可谓是陪了夫人又折兵,赵光义偷鸡不成,只好惨败而归,不仅没有一雪高梁河兵败之耻,反而歧沟关之败又添了一笔更大的耻辱。

这一段在艺术作品《杨家将》里演义的比较多。

  • 澶渊之盟

歧沟关之战大败后,辽宋之间的战事一直持续不断,宋军始终没有占到便宜。景德元年(1004年)宋真宗赵恒继位,同年秋天,萧太后再次亲率辽景宗南下入侵大宋,赵恒在宰相寇准的力谏下率军亲征。

双方在离都城汴京不到三百里的澶州对峙多日,双方互有胜负,此时总体上局势偏向于宋军。而辽国早已暗通宋军内应,不断透露议和倾向。懦弱的赵恒惧怕辽军的声势,不想重蹈父亲宋太宗赵光义的覆辙,不久派使者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


最后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北宋每年朝贡辽国十万两白银,绢20万匹,赵恒与耶律隆绪结为兄弟,尊称萧太后为叔母,双方互通使者,开通边贸。此后,宋辽两国近百年再无大规模战事。

萧焯虽然比不上辽朝开国皇后速律平,但其在位却创造了大辽最鼎盛的时期,尤其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对胡汉两族的和平相处做出了巨大贡献,也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北方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所以现在北方很多地名都是以萧太后命名,可见其对后世的影响力非同一般。


古曲古风


我是点点文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前言

宋太宗赵光义在高粱河之战后,整整纠结了七年。七年后,他等来了一个机会——辽国辽景宗耶律贤病故。辽国继位的是一个12岁的小皇帝,执政的是小皇帝的母后——萧太后。辽国此时是一个母寡子弱的政局。这个政局对于宋太宗来说是一个机遇。故此,宋太宗就抓住这个机遇,想要北伐幽州。

然而,他遇到了一个他最意想不到的对手,一个不简单的女人——萧太后。同历史上其他女强人相比,萧太后有着她的不寻常之处。

耶律贤病故,萧太后萧绰掌握辽国大权

辽乾亨四年九月,35岁的辽景宗耶律贤在外出打猎的时候病死在了行在,他12岁的长子耶律隆绪继位,他的母亲萧绰摄政,此时的萧绰30岁。

一个12岁的小皇帝,加上一个30岁的太后,就是此时辽国的实情。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周世宗去世后的情形,一个20多岁的符太后和一个8岁的柴宗训。

新老皇帝交替的时期往往是政局最微妙的时期。

《契丹国志》:“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握政,盈布朝廷,皇子幼稚,内外震恐。”

然,事实并不是像宋太宗想象的那样,虽然12岁的辽圣宗耶律隆绪不是一个可怕的政治对手,但摄政的萧太后确实一个不简单的人。

萧太后,萧燕燕,一个不寻常的女人

萧太后,萧绰,小名燕燕,萧燕燕。她所出身的家庭是一个政治世家。她的父亲是辽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萧思温在辽国是一个非常有权力的人。正是因为这个背景,萧燕燕才做了辽景宗的皇后。而萧燕燕本身是一个不寻常的女人。

(一)懂政治,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

萧燕燕的从政经验早就娴熟于心了。首先,跟着她的丈夫辽景宗学的。辽景宗继位的时候,政局不稳,她是亲眼看到他的丈夫是怎么样摆平政坛动荡的,辽景宗那一套一套的办法,她都全看会了。其次,亲身实践而来。虽然辽景宗是皇帝,但是他不能主政,因为辽景宗一直有病。《辽史》载:“(辽景宗)幼染伤寒,未能尽愈。”辽景宗从小就落了伤寒这个病,一直没好。而且是病到不能处理朝政,所以萧燕燕嫁给辽景宗以后,就代替他处理国政。

对于政治,萧燕燕不仅是耳闻目睹,而且是亲自操作,亲自“下厨”了。

(二)迅速完成了政权交接

萧燕燕以她老到的政治手段,迅速地完成了政权的交接,而且稳定了辽国的政局。为此,她做了三件事。

1)未雨绸缪,解决继位问题

萧太后和他的宠臣韩德让商量好,趁着辽景宗还有一口气,先下一道圣旨,让所有掌握兵权的诸王待在自己家里,夺了他们的兵权。再者,以皇帝的名义召诸侯王的妻子进宫扣为人质。等到辽景宗一咽气,所有的事情都解决完了。于是萧燕燕便召集所有大臣,颁布先帝遗命,推举梁王耶律隆绪为帝。

从这来看,萧燕燕是非常的英明,未雨绸缪解决了继位的问题,如此也就名正言顺了,便以太后掌国政。

2)千头万绪,抓住了核心问题

在当时那样的一个局面之下,最核心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诸王势力强大,一个是边防问题。诸王的问题,萧燕燕是通过削兵权,扣诸王老婆为人质,很完美地解决了。而边防问题,她同韩德让一起也做了相应的安排。

3)头脑清醒,解决关键问题软硬兼施

强硬的问题就是削弱诸王的兵权,软的措施就是在朝堂之上演了一段小品,公然哭弱。主角是萧燕燕,韩德让和皇室宗亲耶律斜轸是配角。萧燕燕在朝堂之上放声痛哭,说她老公死了,她又年轻不懂事,孩子又小,她没有依靠,不知道怎么办。此举,把诸侯王和众大臣全吓着了,不知道她要玩什么。这个时候,就走出了两个人,要英雄救美。《辽史》:“信任臣等,何虑之有。”您就信任我们两个人,不要有任何顾虑。

韩德让和耶律斜轸两人明确表示效忠萧燕燕,支持新皇上。这让其他的人不敢有想法了,因为这两个人势力太大。

从这三件事情上来看,萧燕燕虽然是个年轻的女人,但她却是一个女政治家,在政治上她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人物。

萧太后的“三驾马车”

在政权交接的关键时刻,萧太后明白此时此刻任何一点失误都将是悲剧性的,类似的教训在历史上比比皆是,为了稳定朝中大局,让12岁的儿子顺利继位,她把宝押在了韩德让和耶律斜轸这两个人身上,同时重用耶律休哥这个有勇有谋的契丹皇族。

韩德让

作为汉人的韩德让为什么那么有势力呢?韩德让的祖父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契丹人抓去了。后来不知怎么地就跟当时皇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皇后)的家族攀上了关系。因此,深得耶律阿保机的信任,于是韩德让的家族便一跃成为了当时辽国最有权势的一个汉族的贵族家庭,一直延续至今。

耶律斜轸

耶律斜轸是皇族成员,他得到了萧太后的父亲萧思温的欣赏,萧思温把他推荐给耶律贤,耶律贤也是信任他,就让耶律斜轸娶了萧太后的亲侄女,等于他是萧太后的侄女婿。在耶律隆绪继位的时候,萧太后让耶律斜轸当着她的面和小皇帝结拜。

耶律休哥

耶律休哥也是出身契丹皇族,他的祖父耶律释鲁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三伯父。耶律休哥对新皇是忠心耿耿。他不仅很有权势而且还是个军事奇才,在高粱河之战中,宋太宗就是拜他所赐,中了两箭。萧太后慧眼识英才,让他负责幽州地区的驻防。

韩德让,耶律斜轸,耶律休哥,这三个人,一个是在辽国最有权势的汉族贵族,另外二个都是辽国的皇族成员,并且都很有权势和能力。

萧太后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牢牢抓住了这三个人,让他们支持她,站在她这一边,以此来震慑群臣,谁要想再动她和小皇帝那没门儿。有了这三个人辅佐她,辽国的政局基本是稳定的,不会因为新朝刚立而使国内动荡。

总结

萧太后出身辽国政治世家,自小就耳闻目睹了辽国的政治。嫁给辽景宗以后,更是代替辽景宗主持朝政,亲自参与决议国家大事。这与历史上其他女强人(如宣太后,窦太后,武则天)相比,她占有独天得厚的优势。

另外,萧太后未雨绸缪,懂得笼络人心,重用耶律斜轸、耶律休哥及韩德让这三个重臣,将辽国大权紧握在自己手里,开始了她长达27年的临朝摄政生涯。

更是在辽国战局不利的情况下,逼迫宋朝签订澶渊之盟,从大宋获得了大量的好处(大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

不得不让人佩服,这一女强人。

我是点点文史,以上均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点评,关注。


点点文史


萧绰,是辽国大臣萧思温的女儿,辽景帝继位后被封为皇后,辽景帝暴病后12岁的辽圣帝继位,为了辅助幼小的皇帝,皇太后临朝听政,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她充分展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

一、控制兵权

将心腹韩德让,耶律斜珍为南,北院枢密使,统率御林军主持朝政。又任命耶律休哥负责边防军事,由于任人得宜,其军事实力也有了相当大的增强,对将士奖罚分明,军心大振。

二、亲自上阵

公元986年6月,萧太后亲自披挂上阵,率军正面与宋军对阵,使得宋军死伤惨重,以至于易州之东的沙河被尸体所堵塞。宋真宗继位后更是对辽俯首称臣,1004年萧太后和辽圣帝亲自出战,深入宋境内地,一直到达澶州,离北宋首都东京只有一河之隔。

三、选拔人才,废除歧视民族政策

大力重用汉人官员,提倡汉化,学习汉族文化,在辽国开科取士,使大量德才兼备的人才得以脱颖而出。还摒弃了辽国世代的狭隘,陈腐的民族偏见,修改了不合理的法律多达10余条,规定凡事辽国子民,无论是契丹还是汉人一律平等,缓和了民族矛盾,最得民心的决定是废除”连做法”,”连坐法”是一条非常残酷的法律,祸及无辜,萧太后立即修改律书。

四、发展经济

奖励开垦荒田,赈济救灾,使辽国的农业和畜牧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据辽史《刑法志》记载,自萧太后变革之后,辽国“国无幸民,纲纪修举,吏多奉职,人重犯法”,辽国出现了一片兴旺的景象。


品读中华史


公元982年(乾亨四年)九月,景宗病逝,他12岁的长子耶律隆绪继承皇位,是为辽圣宗,次年改元统和。圣宗年幼,其母萧绰奉遗诏摄政,号承天皇太后。自969年(保宁元年)至1009年(统和二十七年),萧绰执政达40年之久。

独特之处是:在自己的儿子即位之初,正是母寡子弱,国事动荡之时,一些居心叵测的诸王宗室时刻窥伺皇位,蠢蠢欲动。面对险峻的形势,萧太后只有采取正确果断的措施,才能立稳脚跟,巩固统治地位。

萧绰深知,要想执掌江山,必须亲自控制兵权。她分别任命自己的心腹大臣韩德让(后赐姓名耶律隆运)、耶律斜轸为南、北院枢密使统领御林军并主持朝政,任命耶律休哥为南京留守,负责边防军事;她还想办法隔绝了诸王之间的接触,这样一来,既杜绝了诸王串通谋反的隐患,也稳定了局势。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缜密安排,萧绰逐渐增强了军事实力,巩固了自己的政权。

需要强调的是:萧绰对汉臣韩德让的重用也在她成就霸业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说萧绰从小与韩德让订有婚约,只因皇室向萧家求妇才使得这段姻缘中途离散。也许正是这一段没有结果的缘分才使得他们这一对君臣的关系显得格外的不寻常,而韩德让能够为辽室寡弱的命运和前途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也就毫不为怪了。

萧绰“亲御戎车,指麾三军”,但进攻并不十分顺利。辽军所攻城池多遇宋军顽强抵抗,如攻打瀛州(今河北河间)时,萧绰亲冒矢石,击桴鼓督战,死于城下者凡三万余人,城池仍岿然不动。特别是辽军到达澶州城下不久,统帅萧挞览被宋兵射死于城下,辽军士气大挫,这对萧绰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面对悬军深入、进退两难的局面,萧绰审时度势,认为在宋辽多次战争中,尽管辽胜多负少,但除军事以外,辽各方面都远不如宋,特别是经济落后,这样长久相持下去,对辽未必有利。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萧绰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以大军压境为前提,胁迫惧战的宋真宗不战而降。最后,双方签订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ke006


导语:萧太后名叫萧绰,是辽朝显贵、北府宰相萧思温的女儿。从小萧绰就受父亲的影响比较深,聪明伶俐,处事成熟稳重,深得她父亲的喜爱。后来萧绰嫁给了辽景宗耶律贤,自此开始了她的政治生涯。

萧太后和历史上别的女强人相比,更加的大胆和识大局。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1.萧太后能够认清大局

萧绰原本是跟韩德让是相好。这韩德让打小就跟萧绰是青梅竹马,两家的家长甚至私下里给两人私定了终身。而萧绰和韩德让两人也是十分的愿意。原本都会以为两人能够结成夫妻,白头偕老,但是新皇帝辽景宗耶律贤的上台打破了两个人的宁静。

辽景宗耶律贤上台后听闻萧绰文武双全,并且还是一个美人胚子,于是便下诏让萧绰进宫。一对鸳鸯就这样被打散了。

这种事情放到一般女人身上往往会选择和自己的爱人私奔,但是萧绰终究不是一般人。她分析了局势之后毅然决定去皇宫。

2.萧太后有别样的胆识和谋略

公元1004年,承天太后率领20万大军,亲自登上战车指挥战斗,对宋军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辽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这让当时在位的宋真宗非常头痛。

宋军和辽军在澶城发起了决战。澶城是宋军最重要的防线,丢掉了澶城就等于宋军失败了。宋真宗在大臣的劝说下也亲临战场,这让宋军士兵士气大振。辽军和宋军僵持了几个月,双方势均力敌。辽军久攻不下,并且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萧太后用了一计让宋真宗不战而降。

她一方面派遣降将王继忠为信使和宋军进行沟通,另一方面又派兵猛攻澶城。这也正是这个女人的高明之处,无形中给宋真宗压力,迫使他求和。宋真宗接到承天皇后的来信后便立即表明愿意休战的心意。随后两方又派人去讲和商谈条件,便有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总结:萧太后执政辽国长达40年,在她执政期间辽国的实力达到了巅峰,可以说她为辽国的崛起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小生子讲历史


萧太后的确是我国少数民族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

对她的了解就是听《杨家将》等,知道一点。

既然叫太后,就是儿子年纪小,小孩子当皇帝掌控不了朝廷,怎么办?妈妈临朝称制。

嘿!萧太后干的真好,领导边疆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契丹人,把中原富裕的大宋朝打的服服帖帖,服到什么程度呢?到时候规规矩矩地向大辽送财物。

当时萧太后控制的地面,也就是现在的河北北部、东三省一带,就这么点地方的辽国,硬生生把幅员广阔的大宋,打的焦头烂额。都说贫穷落后挨打,大宋可是有名的富裕朝代,也是被打的稀巴烂。连皇帝都让人家给弄走了,太丢人了!

萧太后的确就是厉害角色。


漫谭文史


萧太后小名萧燕燕,自小就聪明,美丽,她就是评书《杨家将》里面杀伐决断的萧太后的原型。

不过不是评书描写那样不堪,而是一个清正贤良、深明大义,为辽朝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女功臣。

萧太后虚心诚恳,用人不疑,这一直为后世政治家所效法。

她心胸开阔,气魄 宏大, 执法严明,手腕强硬,曾“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大败宋军,”“澶渊之盟”,就是她与宋真宗签订的,宋辽长期和平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

她统治大辽期间,辽国国力达到鼎盛,她是历史上不多见的杰出的女政治家。


知无为而有益


萧太后萧绰,也叫萧燕燕,是辽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后、军事家、政治家。她少时接触国家朝政,青年之时掌控国家军事大权,在她执政期间将辽国带入鼎盛时期。她文能治世,武能安邦,是巾帼不让须眉最好的体现。

公正的来说,萧太后的政治成就和其对辽国的奉献绝对毋庸置疑,这是一位优秀的女政治家,女军事家。是一位英明无比,为自己的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领袖。

  辽景宗登基为帝之时,的确有一番励精图治,带领国家走向富强的志向。但是因为其自身体弱多病的先天劣势,没有太多的精力处置朝政。所以登基之后,国家的军政大事,大多数都要依赖于萧太后的父亲萧思溫。萧思温因此也成为权倾一时的大权臣。

后来萧思温在随辽景宗前往行猎的死后,被人暗杀,年仅十七岁的萧绰开始接触朝政,辅佐自己的丈夫治理国家。十七岁到时候,现在的女孩多数还在读高中,还是一个不通人情世故的孩子。但是在当时,萧绰就已经开始治理一个国家了,说她这个人不厉害,实在说不过去。而且最重要的是,她的治理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乱弄一通,而是很有针对性的施政,将辽国治理的更好。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结果,后来辽景宗基本上就将国家大事都交给萧绰处理了,他只是听听通告,不过加干涉。到了后来甚至还恩泽萧太后,传谕史馆学士——此后凡记录皇后之言,“亦称‘联’曁‘予’”,并“着为定式”,将萧绰的地位提升到与自己等同。也就是说,日后萧绰所言等同于他的权力。

辽景宗病逝之后,皇位由辽圣宗继承。当时的辽圣宗只有十二岁,主少国疑,萧太后迅速拉拢朝臣,巩固自己的势力。为此还与韩德让为夫妻,在韩德让的辅佐下革除辽国弊政,巩固国家统治。

  除了政治手段,萧太后的军事实力也堪称大才。宋太宗因为某些大臣进言:“如今契丹主年幼,国事决于其母。而其母与韩德让不清不楚伤风败俗,定然招来国人痛恨,辽国肯定内乱,上下不齐心,会有谁愿听一个败坏妇德的女人指挥?正是对辽用兵的大好时机。”因此亲率发动对辽战役。

  萧太后面临宋朝的进攻,耶律休哥抵御东路宋军曹彬一路,又以耶律斜轸抵御西路宋军杨业一路,后亲带韩德让和儿子辽圣宗赶到南京,与耶律休哥协同作战。取得了对宋战争的两次胜利,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也让宋朝吃尽了苦头。

  这样一位面对混乱的政治局面,迅速稳定时局,励精图治,带领辽国步入强盛之列的女子,绝对算的上是一位女强人。在如此大的成就下,批判她血腥之语,都可以忽略不计。为什么?因为政治本来就是残忍而血腥的,历史上这类血腥去除政敌的事情不是只有她一个人在做。


历史小白兔


萧绰大辽太后,出身显赫地位高贵才华出众。她心胸宽广、执法严明、辅夫助子、任用良将平定内乱、虚心诚恳、清正贤明、用人不疑、气魄宏大手段强硬,不愧是历史上一位优秀厉害的女政治家、军事家,能称草原无冕之王,辽国一代雄主实至名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