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中間宿主”身份曝光,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研發曙光乍現

2月7日上午,來自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教授沈永義、肖立華等科研人員宣佈,已在新型冠狀肺炎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溯源上取得重大突破——研究顯示,穿山甲即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一隻絕望的穿山甲被貪婪的人殺生,臨死前打了個噴嚏,就讓大武漢得了肺炎,就讓全國人民帶上了口罩,蝴蝶效應所引起的颶風裹挾著病毒,讓無數人感受到威脅。”2月7日,中潤醫藥(集團)有限公司MAH總監、醫藥研發及併購專家張超在對新冠病毒中間宿主的最新發現,這樣回覆時代財經。

衛生經濟和政策專家、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創始人及執行理事長蔡江南同日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如果中間宿主能夠明確,“那就意味著我們找到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源。而傳染源控制,是對遏制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

穿山甲“中間宿主”身份曝光

在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針對新興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研究攻關情況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華南農業大學的相關研究團隊宣佈,“通過分析1000多分宏基因組樣品,鎖定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繼而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揭示穿山甲中β冠狀病毒的陽性為70%,進一步對病毒進行分離鑑定,電鏡下觀察到典型的冠狀病毒顆粒結構,最後通過對病毒的基因組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和目前感染人的病毒株蓄力相似度高達99%!”

穿山甲“中间宿主”身份曝光,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研发曙光乍现

從穿山甲分離的新型冠狀病毒電鏡照片

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圍繞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問題也展開了多項研究,但結論始終指向蝙蝠。

根據中國工科院院士李蘭娟院士及其團隊通過溯源華南海鮮市場,發現的中華菊面蝠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直接來源。

2月3日,《Nature》雜誌發佈了兩項中國科學家帶來的研究報告,一項來自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一項來自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張永振團隊。這兩項研究報告也提到,新型冠狀病毒與蝙蝠體內發現的SARS樣冠狀病毒SL-CoVZC45有89.1%的核苷酸相似性,與蝙蝠冠狀病毒的同源性為96%,這一結論表明蝙蝠可能是該病毒的自然宿主。

對與蝙蝠為自然宿主的這一說法,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肖立華教授在發佈會上表示,“一般認為蝙蝠是冠狀病毒的源頭,但如何傳染到人,需要一箇中間宿主。比如SARS的中間宿主是果子狸,MERS的中間宿主是駱駝。”

據肖立華團隊分析,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在冬季,而蝙蝠在冬季處於冬眠狀態,集中在山洞裡面,直接感染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中間宿主可能是病毒的傳染源。”

針對上述研究中使用的穿山甲樣本情況以及後續研究安排等問題,時代財經2月7日致電了華南農業大學,該校黨委宣傳部陳芃辰表示,“專家會對此次實驗結論做進一步研究,有新的情況會通過相關平臺進行發佈。”

新藥研發的曙光

事實上,由於新冠病毒傳染源尚未最終確定,導致研究人員在病毒的預防以及對相關藥物、疫苗的研製等問題上仍處於被動。

對於科學家來說,中間宿主攜帶病毒為什麼不發病,且發病有什麼症狀?新冠病毒的基因在傳播過程有哪些突變?在穿山甲體內是否產生了抗體?其免疫機制是如何發揮作用的?這些問題仍沒有答案。

如今,穿山甲被研究證明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這對研發抑制新冠病毒的藥物以及疫苗帶來了一絲曙光。

在張超看來,通過對病毒中間宿主的深入研究,有助於發現更多地抗病毒藥物的新受體和作用靶點,繼而研發出能夠預防和治療病毒感染的化合物、疫苗或抗體。

他認為,通過專業的藥學研究、藥理學研究與臨床試驗,研發出安全高效的藥品,為人類最終阻斷病毒傳播、戰勝疫情、控制傳染病、拯救更多患者的生命,有著重大意義。

除此以外,穿山甲“中間宿主”身份的曝光,也再次證明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源頭是由野生動物引起的,其傳播的路徑與野生動物交易活動密切相關。

長期以來,受傳統習俗影響,穿山甲這類物種的甲殼被很多地區的人誤認為可以治病的“良藥”,並因此導致非法的穿山甲交易層出不窮,難以禁絕。

在蔡江南看來,找到病毒的中間宿主後,就要嚴格隔離人和中間宿主之間的接觸,通過切斷源頭從根本上遏制病毒的傳播和蔓延。他認為,必須要嚴格管控穿山甲等野生動物的販賣和食用。

張超也表示,“包括非法捕獵者、飼養者、運輸者、交易人員、餐館廚師、服務員、食用者等,凡是與攜帶病毒動物有接觸史的人群,都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感染者通過社會經濟活動繼續傳播,進而引發大規模傳染病,因此疫情防控必須從源頭抓起,徹底阻斷病毒傳染源、阻斷中間宿主的傳播路徑,才有可能最終戰勝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