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非常时期,带你走进岐山县医院急诊科

疫情非常时期,带你走进岐山县医院急诊科

疫情非常时期,带你走进岐山县医院急诊科

最近一段时间,岐山县医院急诊科主任张鸿彦心里一直沉甸甸的,像压了一块石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严峻,防控工作千头万绪,人员不足,防护物资紧缺亟待解决。更让他揪心的是,他的两员得力干将医生梁志岐和护士朱海娟在居家隔离,有没有感染还是未知,这让他难过和愧疚,如果他们有任何不好,他都无法面对他们。疫情凶猛,防控责任重大,张鸿彦又着急又担心,吃不下睡不好,血压都升高了。

疫情非常时期,带你走进岐山县医院急诊科

急诊科在每个医院都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就像防洪堤坝的坚石,每一次潮涌最先冲击到的都是它。

1月22日本来是个平常的日子,新年将近,看急诊的人有所增加。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刚刚说起,医院做了安排,科室组织了学习培训。值班的梁志岐和朱海静都多带了层口罩,增加了洗手消毒的次数。下午五点,走进来一位发热患者,梁志岐和朱海静按照要求给患者带上医用口罩,开始登记患者资料,询问患者病前行动轨迹。知道患者是从武汉回来岐山的,他们立刻警觉起来。朱海静又戴了一层口罩,给患者测量生命体征,梁志奇医生取了咽拭子,开好检查单,朱海静陪患者去做检查。

疫情非常时期,带你走进岐山县医院急诊科

朱海静从2011年10月份就在急诊科上班,虽然很年轻,却是一位头脑清楚、有经验的急诊护士。她知道武汉新冠肺炎是飞沫传播,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离病人远一点、戴上口罩也可以减少感染机会。她带病人去做检查,走在病人前面,到地方先让病人站在没人的地方等着,她拿着患者身份证和检查单给相关科室人员说清楚是从武汉回来的,让他们也把口罩都带好,然后很快做完检查。CT结果出来情况很不乐观。朱海娟就让患者在一楼大厅没人的地方等着,自己回科室给梁志岐看检查结果,梁志岐通知了发热门诊,朱海静便把患者送过去。

疫情非常时期,带你走进岐山县医院急诊科

得知医院收治一位武汉回岐的疑似患者,并连夜设立了隔离病房,加强了发热门诊,完善预检分诊,医院气氛陡然紧张。县医院防控物资储备不足,要优先保障隔离病房和发热门诊等。疫情初起,除了了解旅居史,许多就诊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接触过感染者,来急诊的患者就有潜在传染风险。而梁志岐和朱海静又接诊第一例疑似患者,张鸿彦和护士长冯乖娟非常担心,叮嘱两位同志单独居住,尽量不和家人接触,每天注意查体温,按时休息,增加营养。

疫情非常时期,带你走进岐山县医院急诊科

科室按规定喷洒消毒,开窗通风,所有人员全部注意勤洗手,勤消毒,没有N95口罩,就多戴几个外科医用口罩,戴上手套,没有护目镜,护士韩亚娣用旧CT片子自制了防护镜。120防疫救护车配置了全院仅有的2套防化服出诊,穿着这样的装备,动辄就是一身汗湿,还得反复消毒使用。张鸿彦对大家说:“现在医院防护物资紧缺,即使这样也不能放松自我防护。就现有的条件,咱们每个人都要尽力做好防护,决不能让自己被感染,连自己都防护不好,又怎么去防护和救治别人,医务人员感染,意味着防疫失败。同时咱们还要做好急诊工作,哪怕再难再累,也要把工作做好。”

疫情非常时期,带你走进岐山县医院急诊科

随着疫情发展,每一位就诊的急诊病人,都有可能是隐蔽的传染源。急诊科虽然没在风暴中心,却一直在风暴前沿。因为其工作性质太特殊,留不住医生,人员一直不足。但面对疫情,全科医生护士和120司机,无一人畏惧退缩,全部坚守在岗位上。

疫情非常时期,带你走进岐山县医院急诊科

护士长冯乖娟,丈夫是医院医务科副主任王晓琪,疫情以来,两个人都像上紧的发条,忙得没有说话的时间。两个孩子有公公婆婆照顾,王晓琪在医院也有忙不完的事总是很晚回家,冯乖娟每天处理科室护理工作、医护疫情防控、检查科室和救护车清洁消毒,协调120接送发热病人,为了家人安全,也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她也自行隔离,每天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医院。

最让护士长冯乖娟操心的,是护士任晓妮和王伟丽,她俩一个怀孕8月,一个5个月,每天坚持正常上班,治疗护理、消毒防控,不落人下。王伟丽、苏江波、郑世兴的家都在蔡家坡,岐蔡公交停运后,三人一直挤在护士休息室,每天吃着方便面和零食,已经坚持了一周多,三人没有休息一天,没有耽误一次工作。还有120医生和司机,每次出诊穿厚重的防化服,一层层要穿半个小时,出一次车全身衣服都湿透了,出诊回来要和护士一起彻底消杀救护车内外,紫外线消毒半小时,每天出车五六次,穿脱防护服和消杀救护车五六次。因为频繁接送发热患者,司机自行单独住宿舍十多天,整个春节,待在医院里。

疫情非常时期,带你走进岐山县医院急诊科

大年三十,万家团聚。急诊科里灯火通明,值班医生和护士严阵以待,不时还有急诊患者就诊,这个疫情笼罩的除夕夜特别凝重。电话铃响,120防疫救护车全副武装出诊接来一家三口发热患者。

疫情在发展,发热病人增多,人们谈武汉色变,就有人不去发热门诊就诊,隐瞒旅居史。急诊科压力更大,所有急诊都要追问旅居史,接触史,还要有技巧、察言观色、追根究底,不能漏掉重要线索,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增加很多,精神心理压力更大。张鸿彦和护士长冯乖娟就经常提醒大家注意防护,一有时间就休息。特别是坚持上班的梁志岐和朱海静。

疫情非常时期,带你走进岐山县医院急诊科

1月29日,县医院第一例疑似病例确诊,梁志岐和朱海静被通知居家隔离,大家心情瞬间沉重,难过极了。朱海静孩子还小需要公公婆婆照看,只好自己回老家房子隔离,他爱人不放心,一起陪着,大过年一家人分隔两处,农村的房子很冷。梁志岐居家隔离了,张鸿彦主任顶替他的班,既要管理科室日常工作,还要随时处理疫情防控问题,还大夜班、小夜班、120一套、二套轮值,一天十几个小时待在科室,尽心竭力,任劳任怨,56岁的他,一直有高血压。他说:“在防治疫情的关键时刻,大家身体和心理都已经超负荷,只有坚持再坚持,靠的就是坚定的信心,我是主任,没有权利倒下。”看到张鸿彦那么拼命,科里的医生护士们心里都酸酸的。他那么忙,每天还询问他们生活上有啥困难,每天都盯着他们做好防护,那么温和的人,看到谁疏忽了洗手,也会变了脸色。还每天要电话询问梁志岐和朱海静,关心他们,纾解他们的焦虑情绪,谁都知道他自己才是心理压力最大的那个人。

疫情非常时期,带你走进岐山县医院急诊科

就这样十几天时间,急诊科接诊发热病人52人,救护车接回有武汉居住史或接触史28人。科室医护人员和救护车司机因为直接或间接接触过疑似新冠病人,他们不敢回家,不敢接触他们的孩子,都独自居住在老家或者宿舍,忍受着孤独、压力和寒冷。他们说,这些他们都不怕,只要疫情早早控制住,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2月5日,急诊科医生梁志岐和护士朱海静,居家隔离满7天,来医院检查身体一切正常。压在张鸿彦和急诊科同事们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问起朱海静有没有害怕,她说:“开始也很担心,后来回忆自己的操作,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毕竟我们是医护人员,救治患者是我们的职责,我觉得心态放好,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难倒我们。再观察两天,我就回来上班。”这就是抗压力和能力超强的急诊科人。

疫情非常时期,带你走进岐山县医院急诊科

张鸿彦说:“我当急诊科主任5年了,突发、紧急、高危,这些一般人看起来比较揪心的字眼,却是急诊科的工作常态,长期高压状态的工作,让急诊科人都有了忍者神龟的功夫,耐得住高强度高压力。这次的新冠疫情,不管多困难,急诊科人同样能扛住,我们肯定能战胜疫情,因为我们都喜欢轻松愉快的生活和工作。”

虽千万人吾往矣!壮哉,急诊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