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记者对话援鄂医疗队护士孔佩文:希望下次来能看到满树樱花

“我要去湖北支援,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庚子除夕,万家团圆的时刻,首批广东省援助湖北医疗队128名队员,却告别各自家人,踏上一场归期未卜的征程。24岁的广东省人民医院护士、清远职业技术学院2016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孔佩文是其中之一。

南方+记者对话援鄂医疗队护士孔佩文:希望下次来能看到满树樱花

孔佩文所援助的武汉市汉口医院,位于武汉市江岸区,是武汉最早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距离疫情核心区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仅5公里。作为一家二甲综合性医院,汉口医院没有传染病医院的隔离条件,此前一度面临着医疗物资短缺、危重症患者占比高、医护人员严重不足等问题。

南方+记者对话援鄂医疗队护士孔佩文:希望下次来能看到满树樱花

首批广东省援助湖北医疗队接管汉口医院两个病区,全天候开展工作,缓解了该院诊疗压力。“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几乎所有的诊疗工作,都离不开护士参与。采血、输液,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病床前,护理人员为生命站岗。

2月6日晚,南方+记者与孔佩文进行对话,以下内容据其口述整理成文。

出发

先斩后奏赴“疫”线

我一直想去武汉看樱花,但没想到,最后来到这里抗病毒。

1月24日下午,我们接到广东组建医疗队驰援武汉的通知。我没有想太多,甚至也没有和家人商量,就向医院报名了。既然我穿上了白大褂,就应该背负起救死扶伤的责任,所以我选择支援武汉。

接到科室电话的时候,我正在地铁上。听见“请前往武汉支援”这句话,眼泪已经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挂上电话,我告诉自己不怕,会平安回家的。一路上我心绪翻腾,思考用什么方式把这件事告诉家人。最后说出来,是在年夜饭的餐桌上。

“我要去湖北支援,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在短暂的沉默中,我看见家人们眼神中的错愕。我原本以为他们会反对,但他们只是说,去了湖北,注意保暖,注意安全,平平安安回家。

后来接到紧急通知,广东医疗队当晚就飞往武汉。我来不及收拾行李,带了一件弟弟的羽绒服,简单收拾了一套衣服就出发了。

25日凌晨1点半飞机落地,3点多我们才到达休息的地方,还要把携带的防护物资搬进酒店。虽然筋疲力尽,但我知道这场战役才刚刚开始。

上阵

接手高危“战场”、护理十余名病人

我支援的武汉市汉口医院,是武汉最早确定为应对疫情的定点医院之一,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不过5公里。重症病人多、医护人员透支、缺乏隔离防护,这是1月26日我们初上“战场”时面临的情况。

广东医疗队所接管的病区,是由汉口医院原呼吸内科病房临时改建,当时并没有真正的清洁区、缓冲区、半污染区等设置。我们抵达时,病区内除了个别留守的医护外,护工、清洁工等后勤人员已全部离岗。

接管几天内,我们还担负起改造病区设置、清理医疗垃圾等任务。护士每天分6个班次,每班工作4小时。但加上穿戴防护装备和清理消毒,往往需要耗费更多时间。

我所在的病区目前共有80名病人,我负责护理其中10-15人,从30岁到80多岁的都有。我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给轻症病人做治疗,对重症病人做生活护理等。我也和他们聊天,进行心理疏导。他们对我说“谢谢”、“感谢你们医疗队的到来”,这些话让我觉得很暖心,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工作中最开心的事,莫过于看见病人核酸检测阴性出院回家,2月5日下午就有一位病人康复离院。目前我们的防护物资充足,广东医疗队进驻后,病区情况正慢慢好转。

作为一名妇科护士,这并非是我第一次和感染性疾病打交道,以前轮转ICU的时候,我接触过并且护理过一例气性坏疽的病人。在正式上岗之前,我们也接受了相关培训,演练穿脱防护服等相关进入病区的准备工作,有些女性医护人员剪短了头发。

挑战

头被夹得生疼、泡在汗水里工作

防护装备带来的体感不适,是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大挑战。

护目镜是紧贴脸部的,会在脸上留下一道道压痕和伤疤。第一次戴护目镜工作,压到我脑袋痛得发麻。同时,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里层的衣服经常是湿了干、干了又湿,整个人泡在汗水里。为了避免去卫生间,我也尽量减少喝水。不过现在已经适应了这里的工作,戴着四层手套也能“一针见血”。

说不担心被感染,是假的。进入病房前,我们在清洁区穿好防护用品,这个过程差不多要20分钟。最主要的是,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我们每护理完一个病人都会换手套、消毒双手,然后再护理下一个病人,避免交叉感染。

在武汉,我基本过着医院、酒店两点一线的生活。一直想去黄鹤楼看看,但考虑到现在的疫情状况,不敢四处走动。没有工作的时候,我会在酒店天台散步、慢跑,放松心情。这段时间,家人和朋友们的关怀、问候给了我很大鼓舞。

和家乡广东不一样,武汉的冬天阴冷而潮湿。6日凌晨4点,我结束夜班,走在回酒店的路上,地面上满是被雨水淋湿的枯黄梧桐叶,前方路灯灯火氤氲。我希望阳光早日重返这座城市,希望下一次来,能看见满树樱花。

【记者】苏晨

【通讯员】张晓玲

【作者】 苏晨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