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青春书写责任和担当——记者走近志愿者,了解他们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故事


他们用青春书写责任和担当——记者走近志愿者,了解他们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故事

志愿者张博文(右)和同事一起送餐。(图由受访者提供)

新疆网讯(记者陈彦仿)“我们平凡,匆匆来,匆匆去,从没想过去当什么英雄,但偶尔也会发出英雄一样的光芒。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是努力发光的个体,哪怕我们只曾在黑暗中供出过最微弱的热。”2月5日,结束一天工作之后,赵朝印,这个21岁的志愿者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每天用日记记录当天心境,从1月29日开始工作至今,就没有间断过。

“孩子,好好干,妈妈等你回家”

1月28日,高新区(新市区)团委向全市人民发出邀请函,招募志愿者,共同抗击疫情。在目前700余名报名的志愿者中,共有73名20岁以内的志愿者,他们中年龄最小的18岁。

昨日,记者走近这些志愿者,在疫情面前,却能担负起责任的青年。赵朝印,就是其中之一。

5日21时10分,赵朝印结束了一整天工作,洗完手换好衣服后,打开了和妈妈的微信视频。“妈,我来啦!”

赵朝印是伊犁师范学院新闻系的一名大二学生,1月9日放寒假回到乌鲁木齐,疫情发生后,应征作为志愿者。

“快喝点水,看到你好,妈就踏实了。”这一通视频,只持续了三分钟,妈妈往往等这视频,要等一天。

“看到招募志愿者,我没多想,我是年轻人,体力好,抵抗力好,是该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时候了,我就来了。”赵朝印说,志愿者准备出发了,她才告诉妈妈。妈妈没多说什么,给了她一个温暖的拥抱“:去吧,孩子,好好干,妈妈等你回家。”

赵朝印每天的任务是给医务人员配备物资:“他们要为留观人员测体温,帮他们穿防护服,登记体温,还要做每天的工作总结。”

每当将医务人员送到电梯口时,他们的背影就总会让这个年轻姑娘热泪盈眶“:我穿过那防护服,10分钟汗水就能浸透身体,口罩、护目镜戴上后,很快就会因为缺氧而感到头晕、呼吸不畅,可他们从不喊苦、喊累,这就是担当和责任。”

几天的志愿者工作已然使她成长。在她的个人公众号中写道:时刻准备着出发。

19岁的志愿者张博文是新疆财经大学财政学专业大一学生,1月30日报名,31日开始志愿者服务。

张博文每天要为留观群众送餐,进行楼道消毒,还会给他们做心理疏导。几天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后,让这名“00”后更强烈地感受到了周围每个青年志愿者的担当。

等疫情结束后,张博文和所有的志愿者都会有14天的观察期,开学了或许暂时不能回到课堂。张博文说,报名的时候就已经想好,疫情不去,我们不退。国家培养我们长大,现在是我们回馈祖国的时候了。

“父子齐上阵,两人的心近了”

志愿者中,阿迪力江·阿力木江是年纪最小的,今年18岁。他也是看到招募信息后,最早报名的志愿者。

“1月23日,我爸爸参与了疫情防控工作,我是两天后才知道。那时,我对他充满了崇拜,我也想像他一样!”阿迪力江·阿力木江说。

29日早晨,阿迪力江·阿力木江和第一批志愿者来到乌拉泊收费站,为进城车辆中的每个人测体温。连续工作22小时,工作量之大是他没想到的。

“凌晨4点以后乌鲁木齐特别冷,但我感觉到浑身都是劲儿,我们的成长不应该只是年龄,还有经历的成长。”阿迪力江·阿力木江说。

“现在,我和爸爸经常视频,在视频中,爸爸让我保护好自己。”阿迪力江·阿力木江说,平日里他的叛逆导致和爸爸产生了代沟“,通过这一次父子齐上阵,两人的心近了。”

20岁的马欢每天要做的是为留观群众测体温。她在石河子大学学习护理专业,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1月22日,才结束了在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实习期。

“我妈妈非常支持我做志愿者工作。”马欢说,国家培养了她,该报效国家的时候就不能退缩,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不论年龄大小,迎难而上。

离开家的那一天,妈妈和爸爸紧紧地抱住我,让我注意安全,等待我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