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知多长时间,是坐等外出打工,还是种地?

竹子花林


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认为,湖北近期恐怕难以到达平台期,武汉态势极为严峻;其他各地第一阶段保卫战初获成果,有出现平台期和拐点的趋势,但节后随着复工和复学可能存在大规模传播的风险。后续的发展方向最好的结局:2~4周内所有病人治疗结束,2~3个月内全国疫情得到控制;最差的结局:控制失败,病毒席卷全球;胶着状态:病例数在可控范围内增长,抗疫过程会十分长,可能长达半年至一年之久。首先无论你是想在家种地务农也好,还是外出打工挣钱也罢,都是出于生计,只要勤劳都该被赞扬。但是勤劳不一定都会获得丰厚的报酬。如今种地的农民越来越穷,物价不断上涨,比如土地租金,种子农药化肥等,即使国家对农村种植有一定政策的扶持,但都是治标不治本。再者,农民种地靠天吃饭,遭遇旱涝灾害,损失惨重,风险无法自己掌控,所以农民纷纷选择外出打工贴补家用。因为外出打工总要比在家种地挣得钱多,而且风险小。

2. 男子外出打工到工地,开车,进厂的话一天少说也在150一350元左右吧,每天除去日常开支,一年也有3一5万元左右的纯收入,女子如果外出打工,可以到酒店,餐厅,家政,工厂等至少一个月工资也在2500一4500元左,一年至少也有2一4万左右的纯收入。

而且在外打工有些单位还会为在职员工购买相关社保,医疗保险等,为员工降低生活压力,减少后顾之忧。遇到天晴下雨在外打工的人,也不再需要操心地里的庄稼是否被水淹,是否颗粒无收。工作累了还可以到公园广场等地去散散步,看看公园里的人下下棋,还可以和广场上的人一起跳跳广场舞,活动活动筋骨,释放一下生活压力。

在外打工比在家种地接触的人要多,而且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可以让自己增加很多见识,当然也会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接交很多有能力的朋友,从而扩大自己的人脉。也为在日后的生活里无形的帮自己增添了一条门路。

3. 所以综上所述我觉得外出打工比在家种地要好的多。如果种地能够养家糊口,发家致富,就不会有民工潮了?!对于大部分农村年轻人,首选外出打工,为什么呢?有利于家庭脱贫致富。这也是最关键因素。结婚生子,子女教育是大事!你让全国各地教育资源平等,你想想肯能吗?作为父母只能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孩子平等的求学机会。

在外打工每月在2000到5000的收入,在外打工比种地收入多,所以南方人打工比北方多,在外打工也是收入主要来源,不管居住地在北方还是在南方,都是为了生活,北方人以种地为主,南方人以打工为主,都是为了增加收入。土地少靠打工,土地多靠种地,都是为了自家人生活的更好,南方人打工为了城市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北方人种地为了中国人有粮食吃,作为中国人都是为了国家建设献出自己的力量。


小张水果


我也是很纠结这个问题,因为后天就要上班了因为疫情还没有过去,不知道是去上班还是在家坐等呢,因为在家不上班,也是不小的花销费用,我还希望你等疫情缓过去这一阵还是出来打工的好,因为在外打工习惯了,种地没有什么经验,还要从零开始的,,,,


张旭视野


如果纯粹是种稻谷,那就没效益,除非能种一百亩以上,现在种水稻不挣钱,除去种子化肥,农业,收割机,和犁地费用,一亩地只能挣五六百,主要我这里田地小,犁地220一亩,很贵,如果想外出,还是等疫情过了再说,别盲目种水稻,我目前有十几亩地种,没一块地种水稻。


萍乡精品火龙果


我的观点是外出打工,可以算一笔账。打工一年赚6-8万,即使推迟两月外出,收入减少也不会太差,赚4万也轻轻松松。

如果在家种地,如果不做农副业。纯种庄稼每亩收入2000元左右(一年两季庄稼),如果想收入4万,就要种二十亩地。在中国一家分二十亩地的很少,如果租地收入就会减少。并且在家种地全家忙,外出打工一人忙。所以打工强


86农民工


如果自己的家境还不富裕,还有许多需要花钱的地方。那么,我还是建议许多农民出门打工的。因为打工才能够增加自己的收入,才能够满足自己的生活开支;如果自己的家境尚可,近期也没有需要花钱的地方。那么,我就建议一些农民朋友在家里种地。因为种地虽然收入不高,但能天天与家人生活在一起,岂不快哉


yh李生


一、出门打工的好处

应该说,这些年农村的经济发展大多得益于农民出门打工!因为打工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存条件。虽然说出门打工很累,漂泊的日子非常不好受,但毕竟可以赚取较多的钞票。俗话说,要想盖高楼,出门把工求。就是这个道理。

二、在家种地的好处

在家种地虽然收入不高,但毕竟吃在家,住在家,自身没有大的生活开支。并且,基本上能够天天与孩子老婆(丈夫)在一起,共享温馨生活。

三、我的建议

如果自己的家境还不富裕,还有许多需要花钱的地方。那么,我还是建议许多农民出门打工的。因为打工才能够增加自己的收入,才能够满足自己的生活开支;如果自己的家境尚可,近期也没有需要花钱的地方。那么,我就建议一些农民朋友在家里种地。因为种地虽然收入不高,但能天天与家人生活在一起,岂不快哉!


漂流的阿冬


疫情不知道多久,种地还是出去打工?

大家好,我是朝夕奔梦,很高兴能够跟大家起一讨论这个话题。我认为这个问题要分多方面讲。

首先城市人,


如果你家在城市里,工作也在城里,而老家又有地的话,我想这是个很矛盾的问题。这应该就看利与弊了,现在冠状病毒疫情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患病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出去工作的话,承担的风险太大了,因为你不是一个人,肯定还有家人。而不出去工作,显然也是不行的,到了时间复工,你不去就有可能面临失业,而生活处处都需要金钱,没有经济来源显然也是不行的!


如果回老家种地的话,首先你要会种地,再就是如果单纯种庄稼的话,那收入就目前来说肯定不如打工,但是应该比出去工作安全些。因为你可以只在村里不用到处跑,接触的人少肯定风险就小。这个我想面临不同的家庭环境做出的决定肯定也是不同的!

其次,说一下农村人,


我家是山东潍坊农村的。我也是一个农民,这边普遍的家庭都是种大棚的,有种蔬菜的,也有种西瓜、甜瓜的,都是经济作物。


这是我们附近一个家庭的主要来源,也有一些农户种庄稼的,但这就不是他们的主收入了,他们基本上家里都有人出去打工。

就目前来说病毒疫情还没过去,我感觉作为农村人还是在家种地的好,种地可以自给自足,可以不用到处乱跑,接触的人少,总感觉安全些。

以上为个人观点,望大家雅正!

最后为武汉祈福:


希望这次冠状病毒疫情快点过去,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朝夕奔梦365


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冠状病毒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各行各业都会逐步复工,恢复到以前的正常工作秩序当中。在这个时候,有些农民工会感到很纠结,不知道是该出门打工还是在家种地。下面,我们就聊一聊这个话题。

一、出门打工的好处

应该说,这些年农村的经济发展大多得益于农民出门打工!因为打工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存条件。虽然说出门打工很累,漂泊的日子非常不好受,但毕竟可以赚取较多的钞票。俗话说,要想盖高楼,出门把工求。就是这个道理。

二、在家种地的好处

在家种地虽然收入不高,但毕竟吃在家,住在家,自身没有大的生活开支。并且,基本上能够天天与孩子老婆(丈夫)在一起,共享温馨生活。

三、我的建议

如果自己的家境还不富裕,还有许多需要花钱的地方。那么,我还是建议许多农民出门打工的。因为打工才能够增加自己的收入,才能够满足自己的生活开支;如果自己的家境尚可,近期也没有需要花钱的地方。那么,我就建议一些农民朋友在家里种地。因为种地虽然收入不高,但能天天与家人生活在一起,岂不快哉!

以上分别介绍的就是出门打工与在家种地的好处以及我的建议。

当然,我明白有些农民朋友为什么会有这种纠结。主要是因为对打工环境的担心,害怕“余毒”的侵袭。其实,只要大家做好防护工作,出门打工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被冠状病毒的“余毒”侵袭呢?

一、戴好口罩

经过这次冠状病毒传播的教训,我们会发现戴口罩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只要戴好口罩,就基本上能够避免被各种病毒侵袭。因此,在出门打工时,一定要戴好口罩。

二、尽量不聚堆工作,不去人口密集的场所

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才容易感染各种病毒。因此,在工作时,能分散作业的,尽量不要“聚堆”工作;如果必须进行“聚堆”工作,尽量不要互相交谈。另外,人口密集的场所尽量不去。

一般情况下,只要自己提高警惕,切实做好自我防护,就能够避免自己被各种病毒侵袭。

好啦!就说这么多吧!总而言之,要不要继续出门打工,你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倘若必须出门打工的话,只要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就行。况且,病毒传播只是暂时的,并不会永远地传播下去。因此,切不可过度担心。


黔多彩彪哥


经过这次疫情之后,相信很多人都体会到粮食的重要性。袁隆平也曾经说过,粮食危机是21世纪最大的危机。虽然疫情对各行各业影响很大,但是不会持续特别的长的时间。如果两三个月都不出门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你当然要权衡一下,你自己进行农业种植和出去打工哪一个更有前途,赚的钱更多。





蜂蜜鲜生


首先能出去挣钱的还是出去挣钱,我家原来也是种田的,给你算一笔账吧。就按四川地区来讲一亩水田的产量来说,水田分大春和小春,大春种水稻,按最多的算1500斤收成,价格1.1元到1.3元,也就是1650~1950元,还有肥料犁田成本按400元算;小春种油菜籽,按最多350斤,价格2.2~2.5元,也就是770到875元,肥料按200元算,总的下来除去成本(人工成本没算)最多能挣1700元,而我们这城里收入低的服务员按2300元工资算,一年存个2万吧,种地和打工的收入差距显而易见。还有种地现在大多都是包给大户才赚钱(几百亩),国家还给补贴,种地还要看年成。还是建议出去挣钱,旱涝保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