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武漢醫療救助基建施工現場 一面旗,一群人,一場疫情阻擊戰

2020年這個不尋常的春節,新冠狀肺炎疫情牽動著無數人的心絃。在武漢,各項支援醫療救助的施工基建迅速展開。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需要支援、鄂州雷山醫院需要支援......

一條條需求支援的信息敲擊著一冶建安公司人的心,第一時間發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把疫情防控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戰場,築起道道“生命防線”。在這場阻擊戰中,湧現出這樣一群可愛可敬的人們。

直击武汉医疗救助基建施工现场 一面旗,一群人,一场疫情阻击战

隔離區邊的“鐵人”

10天建成鄂州“小湯山”醫院——雷山醫院,這是怎樣的速度要求啊!

在眾多建設者中,有一位離新冠病毒最近的“鐵人”——陳雄,3天僅睡5小時,防疫施工兩手抓,生動詮釋著“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深刻內涵。

2月2日上午,陳雄從鄂州恆大童世界項目部被調配至鄂州雷山醫院現場,負責1區50間集裝箱式板房的結構安裝,4天內要搭建起一棟2層樓隔離病區,可為患者提供98張床位。1區是整個項目施工中最危險的區域,距離原有院區僅15米,鄂州新冠肺炎患者多收治在此。

咫尺之間,陳雄拉起一道生死線,分隔開新冠病毒和建設者們,但稍不留神仍然有被病毒“盯”上的危險。只要他在現場,每隔幾分鐘就會觀察是否有工人偷偷摘下口罩,然後不斷提醒。在他的管轄區內,喝口熱水也成了奢望,為了不頻繁摘下口罩,他和工人們口渴到極點,才會去場地邊猛灌一瓶礦泉水。

施工中也遇到了不小挑戰:4臺吊車佔去了不小空間,不足2000平的場地愈發狹小;工人都是緊急抽調過來的,近八成作業人員屬於跨專業施工,需要他片刻不離地指導。現場物資短缺,陳雄就從原來的項目調運物資,優先保障雷山醫院物資供應。

開工近3天,他僅睡了5個小時。連日晝夜顛倒,他的嗓音變得沙啞,記憶也有些混亂,談到與技術關聯度較低的話題往往要思考個半分鐘,但只要一說起現場佈置,他又打起精神滔滔不絕……

今夜,他還將繼續駐紮現場,這將是他的又一個不眠夜。

直击武汉医疗救助基建施工现场 一面旗,一群人,一场疫情阻击战

再次失約的父親

劉凡,一名青年黨員,建築行業在外施工是常態,已經兩年沒陪家人過春節的他,早早和愛人孩子約好:今年一起過春節。

然而,2月2日,劉凡接到了支援鄂州雷山醫院的緊急通知,在和懷有七月身孕的妻子及孩子簡單道別後,他火速趕往抗疫建設一線,投身到施工生產中。

從宿舍到雷山醫院施工現場有幾十公里路的距離,為保證施工質量,且不耽誤工期,劉凡在現場一待就是10多個小時,耐心細緻地給工人們講解施工要求。“工人輪流作業,每天只能睡7-8個小時,管理人員睡得更少,最多4-5個小時。我給工人的指導越多,他們做得就越快,這樣才能擠出更多的休息時間啊,質量也有了保證!”

在被問及團圓的節日被中斷,家人是否支持、有沒有擔心時,劉凡說:“說不擔心是假的,或許是懷孕的原因,妻子有些焦慮,孩子也不停地問什麼時候能夠回家。我知道,這個春節我又缺席了,我很歉疚;但是,疫情就是命令,在這場戰役中能盡我的一點微薄之力,我很慶幸。等公司交給我的任務完成了,再回去補償妻兒。”

直击武汉医疗救助基建施工现场 一面旗,一群人,一场疫情阻击战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疫情爆發前,王雪鋒正在鄂州老家與妻兒團聚,享受著親情的溫暖。

當中國一冶接到鄂州雷山醫院建設這一緊急任務時,王雪鋒立刻提出了申請:“我和大家一起去。”申請批准後,王雪鋒匆忙收拾行李,與妻子孩子告別,做好了阻擊戰的準備。

2月2日一大早,王雪鋒第一個到達施工現場,這裡的情況遠比他想象的艱難,工作強度大,協調困難、物資短缺。當看到其他同事爭分奪秒搶工期、彼此鼓勵時,他快速調整好心態:“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王雪鋒主要負責一期板房的安裝,板房的材料由3個廠家供應,生產批次、規格都不同,存在誤差,且螺絲開孔也不一樣。“雖說每塊板的誤差很小,但全部組裝起來誤差就大了,有的板子是五孔螺絲,有的卻是四孔,一個一個挑出來組裝太耽誤時間了。”王雪鋒決定在材料上把長度和孔數標註清楚,作業人員在安裝時就一目瞭然。

王雪鋒緊緊攥著對講機,“機械設備24小時不停,我要調度安排每個人的工作。”施工現場是一個平面、大型的場地,站在低處視野不全,王雪鋒把對講機換成了大喇叭,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爬到高處統籌指揮,協調車輛機械作業,這對人的精力和體力是一種極大考驗。採訪中,王雪鋒用嘶啞的嗓音說:“站在高處視角大,協調起來不會漏掉細節。”

以王雪鋒為例,參建者一天要工作20個小時左右,每天休息3個多小時,連吃飯時都在開會協調。“每天晚上,腳都軟了,精神也極度疲憊,但是隻要一冶人齊心協力,沒有什麼是抗過不去的。”

直击武汉医疗救助基建施工现场 一面旗,一群人,一场疫情阻击战

普通黨員的情懷

1月31日,青山攪拌站負責人餘谷生的母親不幸離世。下午正忙著處理後事的餘谷生的電話響起,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擴建臨時隔離檢,請求青山站趕緊生產運輸擴建所需的25方地面硬化混凝土。

餘谷生沒有片刻的猶豫,隻字未提家中發生的事情,第一時間撥通了工程部長的電話,部署剛剛接到的生產任務。青山站到光谷院區,有20多公里,又是特殊時期,需制訂詳細的保供方案,從人員、材料到交通工具,環環緊扣。

2月1日8點,生產經理、工程部長、調度員、操作工、駕駛員20多人組成的應急小分隊(地點)整裝待發。看著眼前從城市各個角落趕來的整齊隊伍,餘谷生感動之餘是心疼,再次確認生產運輸中的各個環節,直到第一車混凝土順利到達現場,他才匆忙回家繼續處理家中事務。平時忙於工作的餘谷生,沒有多餘時間陪父母親,此刻滿是內疚與自責;在疫情面前,他做到了關鍵時候衝上前,充當“主心骨”,體現共產黨員“舍小家為大家”的情懷。

直击武汉医疗救助基建施工现场 一面旗,一群人,一场疫情阻击战

現場唯一的“鏗鏘玫瑰”

朱豔華,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也是鄂州雷山醫院施工現場近3000名人員中唯一一名女性。

2月2日,朱豔華就提出申請,要求到施工一線協助工作。考慮她的家庭情況和身體素質,公司拒絕了。雖然無法到建設一線,但她在後方積極行動,協調參建各處基建人員工作。

2月5日,建安公司全體領導前往鄂州雷山醫院現場進行現場協調,朱豔華再次申請到現場支援。她說:“現場的同事都是24小時輪軸轉,身體都快吃不消了,一個個都沒有怨言。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施工任務我可能幫不上忙,作為女性,後勤服務我有優勢,我希望能為員工的健康出一份力!”

這一次,朱豔華如願以償,她出現在雷山醫院施工現場。到現場後,她立刻投入到協調水電管理人員到位、後勤保障服務工作中,大大緩解了現場後勤保障組的壓力,也成為現場那道忙碌卻最亮麗的風景線。

直击武汉医疗救助基建施工现场 一面旗,一群人,一场疫情阻击战

寶藏”水電施工員的入黨志願

“所有人分三組,病房組儘量保證每個廁所都有一個人,其餘同志一半去給水組,一半去排水組……”蔡美秋的聲音鏗鏘有力,工人們亦高度配合。

1990年出生的蔡美秋,進入中國一冶建安公司剛剛五個年頭,深諳水電安裝施工之道,此次負責雷山醫院每日到場工人的統籌分配工作。

2月4日上午,在老家黃岡浠水的水電施工員蔡美秋接到公司要求增援鄂州的電話,下午便出現在雷山醫院現場。蔡美秋有一個“寶藏水電施工員”的名頭,不僅僅是因為他技術過硬,還因為他從不向組織提要求。建設雷山醫院任務來得緊急,一些圖紙還需蔡美秋靠自身知識儲備把施工細節補充完整,再轉述給作業人員。他只有3天的準備時間,這意味著平均每天只能睡3小時。在此期間,他必須完成52間病房的衛浴及2層樓的給排水系統安裝,目前,他已進入緊張的收尾工作。

幾乎所有人都誇獎蔡美秋是 “天降神兵”,卻鮮有人知道蔡美秋的心願。在2月4日下午,和蔡美秋一起奔赴“戰場”的,還有他早就寫好的一張入黨申請書。

直击武汉医疗救助基建施工现场 一面旗,一群人,一场疫情阻击战

黨員突擊隊的“編外成員”

2月2日,公司發佈消息,號召廣大黨員發揮先鋒帶頭模範作用支援鄂州雷山醫院建設。喻帆,建安公司一名普通的青年員工提出了加入支援隊的申請,他說:“我非常向往能早日加入黨組織,自從2019年5月4日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後,日常工作中就嚴格按照黨員標準來要求自己,前期沒能趕上雷山醫院建設,這次我不想再錯過了。”

其實,喻帆還有個3歲的女兒,腦積水非常嚴重,很需要他的照顧,但他還是在安排好家中事宜之後,毅然決然主動請纓。

2月2日晚7點,喻帆帶領第一批工人來到現場,板房安裝、暖通、排水等工序同步進行,此時的現場有近3000人。他看見好多熟悉的同事,但是沒有時間打招呼,唯有通過眼神互相鼓勁:加油!那樣的環境,那樣的氛圍,有一股力量推著你一刻也不能停歇。

一批又一批工人交替著換班,而喻帆一直在現場忙碌,協調處理隨時會出現的突發狀況,直到3日早8點,他才回到住所。6個小時後,他又將重返現場。這樣的他,只是中國一冶建安公司的普通一員,是現場3000名工人中的平凡一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