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战场受伤,忍着剧痛装死,敌人以为真死,踢一脚就走了

人一生中最快活的事儿是什么?有人会说洞房花烛夜,有人会说小登科完大登科,而

陈赓大将最快活的事儿,莫过于1922年中秋节那个花好月圆的晚上。

陈赓战场受伤,忍着剧痛装死,敌人以为真死,踢一脚就走了

那年中秋明月夜,时年29岁的伟人带着时年19岁的陈赓大将坐船在湘江赏月。皓月当空,微风吹拂江面,波光粼粼,毛主席、陈赓、何叔衡、郭亮等20多人,分坐两艘船在湘江中流,畅谈人生理想,好不惬意。

忽然,坐在船头的伟人大喊:到中流击水!话音刚落,伟人率先跳入水中,江面上的圆月被冲散,江水潺潺,波光更加耀眼,陈赓随即也跟着跳入江水,紧紧跟在伟人身后,畅游湘江。

3年后,伟人南下讲习,途径故地,写了著名的《沁园春•长沙》,其中“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展现出伟人对当年湘江赏月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中国前途命运的忧虑。

陈赓战场受伤,忍着剧痛装死,敌人以为真死,踢一脚就走了

资料图:陈赓(中)

而此时的陈赓,已经在黄埔军校读书快一年多,他也时常想念恩师。说起来,陈赓大将与毛主席颇有渊源,毛主席与陈赓的父亲很是熟络,称陈父为“绍纯先生”,陈赓曾在毛主席倡导开办的自修大学读书,多次聆听毛主席演说的陈赓,正是那时候下定了跟随他参加革命的决心,所以,他一直视毛主席为自己革命的领路人和恩师。

曾经在湘军当过5年兵的陈赓考入黄埔军校,他兴奋地说:“放下军阀军队的枪杆子,就是为了拿起革命军队的枪杆子。”毛主席对陈赓的这一认识十分赞赏,鼓励他刻苦训练、勤奋学习,练就到“中流击水”的本领。陈赓谨记教诲,很快在黄埔数百名学员中脱颖而出,成为“黄埔三杰”之一。其实这个称呼是黄埔一期的同学们推举出来的,大家编了一个顺口溜: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

真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南昌起义之后,陈赓在贺龙元帅率领的第23军第3师第6团第1营担任营长。

1927年8月24日,撤往广州的南昌起义部队在会昌与钱大钧、黄绍竑等部展开激战,陈赓带领1营正面攻击,一口气拿下三个高地,但是原计划在两翼发动攻击的部队没有按时赶到,陈赓率领的1营成为深入的孤军。此时,敌人4个团前来围堵陈赓部,双方激战至中午,起义军后续部队还未赶到,被迫无奈,陈赓率部后撤。

陈赓战场受伤,忍着剧痛装死,敌人以为真死,踢一脚就走了

后撤时,陈赓在最后面掩护部队,不幸左腿两处被敌击中,不能行动。此时,敌人的追击部队已经近在咫尺,陈赓立马脱掉身上的制服,翻身顺着山坡滚到一条野草丛生的沟里。追击的敌人很快来到陈赓所在的沟边,

陈赓咬着牙忍着剧痛屏住呼吸装死,敌人以为他真死了,在他身上踢了一脚就走了。

大约下午4点多,叶挺带领部队打退敌人,听见马嘶的陈赓以为是敌人溃退下来,躺在那里依旧不敢动弹。起义部队过来搜索,看见只穿了背心和短裤的陈赓,以为是敌人,又结结实实给了他一枪托,陈赓忍着疼痛悄悄睁开眼睛,看见打他的士兵脖子上系着红带子,心里高兴极了。他立马坐起来表明身份,后被部队带进会昌城,见到了周恩来等人。

陈赓战场受伤,忍着剧痛装死,敌人以为真死,踢一脚就走了

会昌战斗结束后,陈赓在福音医院治疗保住了腿,后来由于形势所迫,陈赓随部队继续行动,遗憾的是起义军在汕头时遭到黄绍竑、钱大钧等部堵截。直至10月13日,付出惨重代价后突围。

刚开始,起义军占领汕头时,陈赓和一些伤员住进日本人开的医院,医院里的人知道陈赓是起义军军官,对他的态度极为不好。尤其是起义军撤离汕头后,日本人直接把陈赓等一些伤员赶出了医院。好在有一个姓李的护士把陈赓藏了起来,助他再次逃过一劫。后来广东解放,陈赓曾多次寻访这位护士,始终没有消息。

陈赓战场受伤,忍着剧痛装死,敌人以为真死,踢一脚就走了

陈赓辗转来到港岛,在这里,旅馆老板以陈赓是“汕头跑出来的红军”为由,拒绝为他提供住宿,医院的医生发现他是打仗受的伤,又拒绝为他医治。陈赓只好拖着伤腿,让与他同行的卢冬生,背他到马路中间的厕所休息。在厕所里坐了半个多小时,陈赓觉得肚子饿,就跟卢冬生开玩笑说,西餐才好吃。卢冬生真跑去西餐馆点了一份西餐,西餐馆的人跟着卢冬生走到厕所跟前,很是生气,不仅没有给他们吃饭,还臭骂了他们一顿。

陈赓那时候,身上只剩下20块钱,他想离开这里到上海去。到上海要先坐汽艇,然后转坐轮船。坐汽艇时,汽艇老板发现陈赓是打仗时受的伤,还敲了他5元竹杠。终于赶上了轮船,人家又以陈赓有病为由,不卖给他船票。幸好有一好心工人帮忙,才买到了船票,又帮他找来一张行军床,把他们安置在轮船的货舱里。

真是吉人天相,命大福大!只是盛名之下,敌人好像对陈赓的腿十分感兴趣,1932年9月5日,在新集西北的胡山寨战斗中,陈赓的右腿膝盖又负了重伤。同年11月,在组织的安排下,陈赓再次来到上海疗伤。

在疗伤期间,陈赓和鲁迅见面,留下一段佳话。

陈赓战场受伤,忍着剧痛装死,敌人以为真死,踢一脚就走了

来到上海,陈赓一边治疗腿伤,一边想着如何为革命做些工作。他与上海的同志讲红四方面军艰苦战斗的情形,大家都觉得比苏联的《铁流》所写的还要艰苦,如果找一个作家把红四方面军的战斗故事写成作品,肯定能够激励士气,产生巨大的、积极的影响,于是大家想到了在上海居住的鲁迅先生。

经过初步接触,鲁迅先生表示要和陈赓当面谈谈。那是一个下午,鲁迅先生在北四川路底的家里准备了许多菜,招待陈赓。他们谈了整整一个下午,到了晚上陈赓才离开。后来鲁迅先生说,写是可以写的,写一个中篇,有战争气氛,人物的面目只好模糊一些了。遗憾的是,鲁迅先生直至离世都没有写出来。

陪陈赓会见鲁迅先生的冯雪峰说,鲁迅先生之所以没有动笔,是因为他没有亲历过红军的战斗,也没有与红军战士近距离接触的体验,故而缺乏创作的真实感,所以先生迟迟没有动笔,这也说明了先生创作的严肃性。

陈赓战场受伤,忍着剧痛装死,敌人以为真死,踢一脚就走了

据许广平先生回忆,鲁迅先生一直保存着当年由宣传部同志送来的有关红军战斗故事的油印材料。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鲁迅先生都始终把这些材料当作至宝,藏来藏去。陈赓回忆,在当时那样残酷的环境里,鲁迅先生不顾危险,一定要邀请我这样一个被到处追捕的人去他家,证明了先生对红军的关心。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