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这群逆行者!记西安市胸科医院首批进入应急楼疫区的医护团队

致敬这群逆行者!记西安市胸科医院首批进入应急楼疫区的医护团队

1月29日,西安市胸科医院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预案》要求清空了本院应急楼,当晚,首批医疗组入驻应急病区开始收治患者。

第一批进入应急楼的医疗组成员由全院各科室的业务骨干40人组成,组长由医院结核病合并症科毛晓辉主任担任。据毛晓辉主任描述,1月21日,接到医院命令担任应急病区主任。因为有2003年非典救治的经验,所以对于此次任命没有太多恐惧。“能让我带队,说明领导信任。此次疫情传染力度大,我深切地知道自己肩上责任重大,不但要坚决完成任务,还要保护好我们的医务人员零感染。”

一个临时组建的团队能够良性运转,取决于领队所指的方向。因此作为领头羊的毛晓辉主任,面临着太多的问题:应急楼的环境不熟悉、各成员之间的不了解都是些小问题,科室需要立即运转成了头等大事。毛主任和大家一起制订了工作流程、排班计划、感控措施及物资合理使用等一系列流程措施,要求全组成员不断学习最新版的指南,时刻保持与外界联系、沟通,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并且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完善各种适应我院情况的各类措施,为医院后续各科室的接诊提供宝贵的经验,少走弯路。

致敬这群逆行者!记西安市胸科医院首批进入应急楼疫区的医护团队

致敬这群逆行者!记西安市胸科医院首批进入应急楼疫区的医护团队

致敬这群逆行者!记西安市胸科医院首批进入应急楼疫区的医护团队

此次疫情来势凶猛,传染快,其控制手段和治疗方法又都在摸索阶段,一切的未知会让人产生恐惧,医护人员也不例外。为稳定军心,鼓舞士气,保证团队的战斗力,团队的心理建设问题也是毛主任和护士长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由于成员之间彼此不太熟悉,少有空隙,主任、护士长都会和大家聊家常了解情况。

在一次科室会议上,毛晓辉主任向大家讲述了2003年非典时期自己作为第一批队员进入疫区参与救援的经历,并耐心地给大家分析了当前的疫情状况以及新冠病毒的特点。“相较17年前简陋的防护设施和今天是不能比的,有恐惧心理是正常的心理反应,谁不怕是假,但如果了解了病毒的生物学特点以及它的传播途径,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并有效做好防护,医护人员一定能做到零感染。我们一定要相信党中央,相信自己的能力,阴霾一定会过去,疫情很快会得到控制!”

通过这次会议,大家消除了紧张心理,重新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大家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打赢这场抗击疫情阻击战!

进入应急楼当晚,医疗组便立即接收了4名患者,后续三天每天又有十几名患者大批量进入,医疗队全体成员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挑战,尤其是有些患者情绪不稳定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一名6岁的小患者被单独隔离,哭闹不止,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护理人员24小时守候在床前呵护、陪伴。成年患者在长期的隔离后,也相继出现焦虑、暴躁等情绪。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医护人员积极想办法,用自带的士气和温柔的语言来化解患者内心的忧虑,最终使整个病区的氛围处于一种安静和缓的状态,医疗工作有序展开……

致敬这群逆行者!记西安市胸科医院首批进入应急楼疫区的医护团队

致敬这群逆行者!记西安市胸科医院首批进入应急楼疫区的医护团队

致敬这群逆行者!记西安市胸科医院首批进入应急楼疫区的医护团队

至今,应急楼中的医疗组已经隔离9天了,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经历着大考,特别是护理团队,她们大多数都很年轻,有的还没成家,有的孩子还很小。每天穿着厚重的隔离衣防护服,戴着密不透气的口罩面屏,普通人如此穿戴一会儿就会感到憋闷和浑身的不自在,而她们却要完成大量的护理工作,以及患者的吃喝和生活起居。特殊时期,病区没有保洁人员,护士们每天还要兼顾打扫病区卫生以及进行污染区的消毒………

致敬这群逆行者!记西安市胸科医院首批进入应急楼疫区的医护团队

致敬这群逆行者!记西安市胸科医院首批进入应急楼疫区的医护团队

致敬这群逆行者!记西安市胸科医院首批进入应急楼疫区的医护团队

随着首批医疗组入驻应急病区收治患者的序幕拉开,西安市胸科医院现在已经是西安市抗击新冠疫情的主战场,全院上下一盘棋,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完全相信,大家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致敬这群逆行者,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致敬这群逆行者!记西安市胸科医院首批进入应急楼疫区的医护团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