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大佛消失600年后重见天日,66米高大佛为何神秘失踪?

黄权冲


大家只知道四川乐山大佛,却很少有人知道蒙山大佛。

其实蒙山大佛比乐山大佛更为悠久,高度更高,规模更大,至少在唐朝之前,它的名气是盖过乐山大佛的。


可惜的是,这座大佛却从历史上突然消失了。

怎么回事呢?

蒙山大佛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关于它的修建,还有一个传奇故事。

传说,北齐皇帝外出巡游,来到了蒙山这个地方,但见山势连绵起伏,犹如巨龙盘旋一般,这个时候,只见山洼之处,有层层白雾腾空而起,众人齐齐惊呼,此乃祥瑞之兆,此处便是龙脉啊!


北齐皇帝非常高兴,回去之后,便与众位大臣商议如何保住龙脉,后来有人提出在此修建一座大佛,用佛的法力来镇住龙脉,北齐皇帝同意了。

三年之后,一尊大佛就巍然立于蒙山之中了。

隋朝末年,李渊听闻此处乃龙兴之地,于是在此起兵反隋,据说起事当晚,霞光万丈,照彻当空,后来果然成功了。

武则天乃信佛之人,她经常与李治前来此地拜佛,没想到最后成了第一代女皇。


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前来拜佛,还将大佛重新修缮了一番,结果他的儿子当上了皇帝。

蒙山大佛成了皇帝必拜之佛,十分灵验。

然而,到了元朝末年,这尊佛却毁于了战火之中,佛像头部消失,大佛身下的寺庙成为一堆瓦砾。

至于是谁毁坏了大佛?我猜大概是元朝统治者干的,因为这座大佛太过灵验,他们担心再冒出个皇帝来,于是就毁掉了大佛。


至此,这尊大佛在历史上消失了,掩盖在草木之下,无人问津。

直到六百年后的1983年,佛教研究专家王剑霓偶然发现蒙山的附近有许多村子的名字非常奇怪,都带个寺字,老先生猜测这附近一定有古寺遗址。

这一找,还真找到了古寺遗址,后来又发现古寺上方山崖微微凸起,老先生用望眼镜一瞧,才发现这是个大佛的肚子。

这一发现震惊了全国。

后来,太原市政府重新修筑了大佛,将此地打造成了一处景点,现在往来参拜者依然络绎不绝。


一半秋色



答:“蒙山大佛消失600年后重见天日,66米高大佛为何神秘失踪?”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一定要说得么这诡异吗?

一座66米高的大佛凭什么会“神秘失踪”?

这事儿,要说有多简单就要有多简单。

塑造在荒郊野岭里的石佛像,在善男信女眼中是宝,在普通民众眼里,就和普通石头差不多。

石佛像本身又不会跑会飞,怎么会“神秘失踪”?止不过信佛的人不在旁边了,没人打理,没人理会,风侵雨蚀,并兼雷击地震什么的,它自然就倒了,却又无人问津,天长日久,野树疯长,野草丛生,它就支零破碎,变得不成样子了。

事实上,它的遗址一直都在那儿,没有“失踪”。

为什么又“重见天日”了呢?

因为善男信女又回来了,他们按图索骥要找到佛像的遗址并不难。

佛像虽然坍塌破碎,但资金到位,马上可以重建,这不,它又建成了,这就是“重见天日”了。

整件事,一点都不复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个大佛像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后来的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武则天,以及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等等,都是善男信女,都曾来此礼佛,香火极盛。

史书载,曾出现过“一日燃油万盆”的壮观。

我的天哟,那烧的都是民脂民膏呀。

因为改朝换代,那些提炼民脂民膏的统治者连自己的性命都顾不上了,就顾不上这偌大一个佛像了。

日来日去,佛像就荒芜下来了,以至于佛头崩落、佛腹以下掩埋于土石之间,也无人过问。

显赫一时的大佛就此湮没于人世。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原山西佛教会会长王建屏的儿子王剑霓到市政部门工作,此人也是个善男信女,从老人口中听说过蒙山大佛,就由当地村民陪同下参观了遗址,做了些勘测,整理了些数据,比如佛像露出的胸部高度有多少多少米,胸部以下埋在土石之中,土石厚又达多少多少米,佛像背后的山崖顶上的平地又有多少多少古建筑遗迹,等等。发表在1983年12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文末,夹杂了几声感叹。

这几声感叹触发了另一个善男信女的心弦,他,就是山西省公路局退休职工李晋祥。

李晋祥很有一股唐僧取西经的精神,他吭哧吭哧地给中国国家文物局写信,一封没回音就写第二封,第二封没回音就写第三封……

中国国家文物局最后将他的信转至山西省文物部门和太原市市长办公室。

省文物局随即责成市文物局督促当地政府,加大对大佛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于是,蒙山大佛就“重见天日”出来。

“重见天日”的过程中,出现过不怎么好的经过。

2006年9月,新修佛头的工程开工,按照计划,先要在大佛佛头的位置挖一个坑,打上混凝土基础,再在其上新建钢筋混凝土材质的佛头,工程原预计在2007年5月完工。

钢筋混凝土是现代化的东西,用来修复古董,其实不是修复,而是破坏。

所以,在2007年1月,工程快要完工了,政府意识了这点,指称用水泥修复佛像不符合文物保护的原则,紧急叫停了施工。

随后,太原市晋源区政府请来了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家勘测蒙山大佛所在的山体,并重新制订了大佛的保护、重修计划。

但专家也没辙呀,除了用钢筋混凝土,还能咋地?

最后,重新制订的方案就是在佛身上多选几个点,将拧起来的几根钢筋打入,多灌入水泥,再加些石英沙,嗯,就这么着。

2008年10月,一座“不伦不类”的蒙山大佛就“重见天日”喽!

但蒙山大佛一经面世,因为门票费、香火费等,曾引来了一片质疑声。


覃仕勇说史



蒙山大佛又不是人,自己不会跑,不会跳,怎么可能平白无故消失呢?其实,它不是消失了,只是被废弃了,它的腹、手、腿、足、基座、大阁遗基,都被埋藏在大佛胸下山坡泥石里了。实际上,蒙山大佛从来没有消失,只是暂时“隐身”而已,他从台前到了幕后。现在,消失600年的蒙山大佛被修缮了,重现人间。

蒙山大佛消失之谜:


公元844年,唐武宗在灭佛运动中,拆除了开化寺佛阁,它后面的蒙山大佛暴露在风雨中。开化寺后被历代皇帝所参拜,修缮,蒙山大佛才有了保障,没有被风雨所侵蚀。然而,在元朝末年,这个大动乱中,华夏大地上遍地打战,无数纷争,数以万亿的老百姓流离失所。即使是佛教的忠实信徒,他们也没有在在这场大灾难中幸免,被改朝换代的战争弄的流离失所。信徒们心中最敬仰的蒙山大佛也没有给予他们安静祥和的世外桃源。


他们在战火中,连自己都顾不了,“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因此,信徒们慢慢抛弃了心中的信仰,减少了上香磕头的次数,不再打理大佛了。经过了不知道多少年,蒙山大佛被风雨所埋没,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好像消失了一般。

实际上,它一直都在那儿,只是从世人眼中、心中“失踪”而已。

蒙山大佛“重见天日”之探究


虽然在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跟着开化寺一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可是史书上给记录了下来,还有那些善男信女们。古代经历了多次佛教的兴盛期和衰弱期,曾发生了三武一宗灭佛事件,他们大肆拆除佛教寺庙,逼迫僧侣们还俗,进行农业劳动。这四次大的灭佛行动,不只是蒙山大佛遭殃,佛教也差点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现代,没有战乱,人们心中又想起了曾经的信仰,怀念曾经的生活。

因此,这些蒙山大佛的善男信女们,重新寻找心中的寄托,他们按图索骥,寻找数年,终于在山西太原找到了蒙山大佛。1983年,发现的大肚崖其实是蒙山大佛的胸部,胸部以下被埋在土石之中,厚达数十米的大佛头部已经遗失,简直不伦不类。又过了近20年,2001年,蒙山大佛被列入太原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数年的准备工作,2006年开始修佛头,于2008年1月,修缮完毕。


总结:蒙山大佛从建成,经历了数个朝代的兴衰,一直屹立在人间,并没有从世人眼中消失。蒙山大佛只是在战乱中,被善男信女们暂时忘却了而已。当时,华夏大地上纷争不断,大佛也救不了那些忠实信徒,渐渐被遗忘。600年后的现在,人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又把心中的信仰重新拾起来而已。

希望将来,蒙山大佛永远不要再次蒙尘,不要下次再次消失,常常接受善男信女的香火供奉,生活越来越好。


魁哥说历史


蒙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区西南二十多公里的蒙山。论高度,它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蒙山大佛生于北齐551年,有1500年的历史,比四川乐山大佛早162年。它高66米,比已炸毁的西方公认“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高,时间还要久远100多年。这样的一尊大佛却从人们的视野中神秘消失600年。


蒙山大佛为何会神秘“失踪”600年?这600年间,佛像究竟到哪里去了?

(一)消失于战乱中

公元620年,唐高祖李渊曾来此礼佛,并将寺名改回开化寺。另一说李渊礼佛是在称帝之前,礼佛回去后当夜“梦化佛满空,毫光数丈”,登基后李渊将寺名改为开化寺。公元657年唐高宗李治巡幸并州,与皇后武则天同游童子寺、开化寺。武则天还曾专门为大佛制作了硕大的袈裟。足见蒙山大佛在当时的地位。因此蒙山大佛在历史上的影响很大,吸引了很多善男信女。

公元844年,唐武宗灭佛,开化寺佛阁被废毁,蒙山大佛遂暴露在风雨中。后来李克用参拜蒙山大佛后,重建开化寺佛阁。此时的蒙山大佛虽然得到修补,但其实已经受到了第一次创伤。 元朝末年,随着战火的延伸,饱受战火摧毁和自然侵蚀的开化寺毁废,只有僧房舍利塔尚在,蒙山大佛也一齐被毁。佛头崩落,腹部以下掩埋于土石间。显赫了800年的大佛就此湮没。


(二)重见天日

说到蒙山大佛的重新被发现,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王剑霓。 1980年至1983年间,参加地名普查的市政工作人员王剑霓重新发现了蒙山大佛。王剑霓的祖父王建屏是山西佛协会创始人,曾担任山西佛教会会长。王剑霓幼时就曾听祖父讲过太原西山大佛的故事。这也为后来王剑霓发现蒙山大佛埋下了伏笔。 调查地名时,王剑霓发现太原蒙山一带有很多带“寺”字的地名,还有一处地名叫做“大肚崖”,于是怀疑这里是不是曾经存在过寺庙和佛像。


实地调查时,他发现“大肚崖”其实是蒙山大佛的胸部,大佛的头部已经遗失,露出的胸部高度为15.75米,胸部以下埋在土石之中,土石厚达数十米。佛像背后的山崖顶上的平地还有绵延大约五百米的古建筑遗迹。佛像背后的山崖有大片平地,上有寺院遗址,散落有残碎砖瓦,还有刻着“杭州天目山峰彻禅师”的断碣。蒙山大佛为单体佛像,龛内外没有胁侍像的遗迹。 遗憾的是,大佛的头部已经遗失,其他部位也有或大或小的磨损。


如今,大佛头部已经被成功复原,在历史学家、媒体等的帮助下,失落了600年的大佛,又重见天日了。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唯恋无名


1983年,太原市政工作人员王剑霓,在进行地名普查的过程中,发现太原蒙山一带许多地名,都带有“寺”字。这让他隐约觉得这其中必有奥妙。于是他约上在考古单位上班的朋友开始考察当地,在一处叫“大肚崖”的地方,经过实地勘测,他们惊异地发现,所谓“大肚崖”居然是消失数百年的蒙山大佛的胸部。消息传出后,立刻引发了轰动。

(蒙山大佛)

说起来,史书上关于蒙山大佛最早的记录,是在北齐时期。

北齐王朝在历史上的名声很臭,后人称这个王朝为“禽兽王朝”。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呼,是因为北齐王朝不仅是短命王朝,而且历任6位皇帝,都嗜好杀戮,荒淫暴政。因此北齐王朝上至宗室,下至朝野,无不惶恐。尽管如此,北齐朝廷在修建蒙山大佛一事上却极为虔诚。

起初,在东魏权臣高欢专权擅政的16年中,他屡次发动数十万大军,向西魏发动进攻,想要一统天下。

西魏的实力远远弱于东魏,高欢志在必得。没想到西魏军队在宇文泰的指挥下,勇猛无比。高欢损兵折将,损失很大。

特别是最后一役——围攻西魏据守的玉璧小城。高欢使尽各种战术,却迟迟不能破城。以至于围城近二月余,手下士兵阵亡7万余人,依旧不能前进一步。

由于死去的士兵太多,引发了疫情。高欢措手不及,只得挖了巨坑,将7万余人同葬于坑中。

高欢戎马一生,权力和威望都是从马上得来的。他杀敌无数,在朝中又为了权力打压异己,不知陷害了多少忠良,可谓杀戮极重。也许正因如此,高欢极为信奉佛教。

当时,高欢为了左右皇帝,控制东魏朝廷,将大丞相府建立在晋阳。

之所以如此,一是晋阳为军事重镇,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听说晋阳是龙兴之地。

高欢在晋阳的时候,经常梦到有大佛坐在晋阳城外的蒙山,于是他在闲暇之余,经常到蒙山跪拜。

特别在雨雾天气,高欢总是向蒙山的方向虔诚跪拜,连说看到有大佛坐在蒙山之巅。然而其他随从不管怎么看,云雾中的蒙山却并无异相。

每次前往蒙山,远在山脚之下,高欢就下马,一路跪拜而行。并且数次向蒙山许愿,如果能平定天下,他一定要在蒙山修筑大佛。他又对他的子孙们叮嘱,假如能建都立国,佛教应该成为国民信奉的国教。

(壁画上的高欢)

公元547年,把持东魏政权16年的高欢病逝,他的儿子高洋袭承了王爵。

此时,高欢已经为高洋铺好建国称帝的路。高洋亦不客气,他废除了傀儡皇帝静孝帝,建立了北齐王朝。他登基称帝,是为文宣帝。劳苦功高的高欢则被追封为神武皇帝。

高洋起初还能对内励精图治,对外开疆拓土。但是他却极嗜酒。据史书记载,他喝酒昼夜不分,喝醉后便拿杀人当游戏,且手段残暴,毫无人性。比如刀劈,斧砍,焚烧,水煮,总之是不一而足。

除此外,高洋还经常从民间掳掠美女。不仅施行奸淫,还令随从侍卫在他面前对这些女人做些不可描述的事情,以此供他取乐。

最为恐怖的是,高洋这人喜怒无常,杀起人来更是不讲道理。美女也罢,官员也罢,甚至宗室兄弟,他也杀得即兴而残暴,因此人人畏他如鬼。

但奇怪的是,高洋对蒙山也极为崇敬。并且他还遵从高欢的意愿,将佛教设为国教。同时他还广招工匠,在蒙山凿山修建大佛。由于工程巨大,工匠的数量远远不够。于是他为了能得到更多工匠,不断地向周边国家发动进攻,掠夺别国的工匠。

高洋平日疯狂如鬼,但是他到了蒙山,却一改往日习性,变得异常虔诚。

当时,为了能早日修凿成佛,他命令工匠四季不能休,昼夜不能停。《资治通鉴》上曾记载修佛的盛况:“夜似以火照作,寒则以汤为泥。”可以说,当时修蒙山大佛成了国家大事中的重点项目。

高洋历来野蛮无人性,但是他在蒙山看大佛进度的过程时,别说杀人了,就是责骂也没有发生过,且工匠的工钱,他从不拖欠。

除此外,他还经常在蒙山脚下听高僧讲经。

许多僧人听闻后,纷纷前往蒙山。很快蒙山上就建立了不少寺庙,但禅房依然还是很紧张。

(北齐壁画)

在高洋的推广下,许多善男信女都携儿拖女前来求神拜佛,祈求避祸消灾。

就这样,历经几任皇帝,直到北齐最后一位皇帝高纬上位后,才算把蒙山大佛凿修成功。

不过在不久后,宇文邕便推翻了北齐,俘虏了北齐最后一个皇帝高纬,建立北周政权,登基称帝,是为周武帝。

周武帝听术士说,蒙山有天子之气,于是发起灭佛运动。他将蒙山上的寺庙尽数拆尽,同时将僧侣们全部遣散。

然而,术士仍说蒙山有天子之气。于是,周武帝将蒙山一带的百姓全部驱逐,并在山上驻扎军队。

可是,如此操作了一番,术士依然坚持说蒙山有天子之气,周武帝于是将山上佛像尽数毁坏,就连才修凿不久的大佛也惨遭破坏。

据说,周武帝这番操作后,蒙山突然降下暴雨,接连数日,都有闪电像火龙一样在山间穿梭。山上的古树也被劈断无数,最终引发了山洪。待一切平静后,大佛几乎没入荒草烂石之中了。

此后,朝代更迭,但是关于蒙山大佛的传说,却并没有中断过。

起初,是一些上山割柴的樵夫或牧童,说看到蒙山大佛依然盘坐于陡崖之上。还有人说看到蒙山上灵光四现,甚至有人隐约听到颂经的声音。

(李渊画像)

公元617年,李渊在晋阳起兵之前,曾带李世民到蒙山上狩猎。

当时,一只斑驳大虎突然从荒草中窜出,李渊和李世民急忙追赶,结果大虎将他们带至大佛前突然消失了。

李渊认为这是神佛的旨意,于是向大佛跪拜不止,并问询大佛,他能否化家为国?

话音未落,便听到山后雷声滚滚。

李渊吓得面如土色,连连磕头求大佛饶恕。

结果不久后,雷声消失,李渊似乎看到大佛正望他微笑。

于是李渊释然,下山后便召集军队,在晋阳起兵。

唐朝建立后,蒙山大佛得到了修缮。蒙山上又重新建立了开化寺等寺庙佛阁。后来唐高宗李治及皇后武则天也曾来到蒙山礼佛,并施舍了许多珍宝异物。

然而,朝代更迭,到元朝时期,蒙山大佛在战争中再次遭受磨难。蒙山上的寺庙佛阁等也均毁之一炬。

自那以后,蒙山大佛就再也没有留下历史痕迹。

一转眼,600多年过去了,蒙山大佛居然再次得见天日。

只是,此时的蒙山大佛风蚀沙化得极为厉害,佛像的头颅也不知所踪。

在太原市政府的重视下,蒙山大佛得到了较好的修缮,并且还特意参考北齐佛像,用“以旧做旧”的技术,做出了高12米,宽8米,重达140吨的佛像头颅。

随后,市政府经过研究讨论后,蒙山大佛正式向世人开放。而蒙山大佛所在的地方,也被开辟成了旅游区。

(参考史料:《晋阳西山大佛和童子寺大佛的初步考察》)


张生全精彩历史


蒙山大佛位于太原市寺底村附近,是一座依山开凿的摩崖佛像。


据唐书记载蒙山大佛修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等人,都曾拜祭过,所以很出名。

至于说神秘失踪有点太夸张,66米高的大石头,而且依山而建,既不会自己长腿跑了,也没有人能偷走。只是年代久远没人打理,荒废了而已。

其实太原人原本自己也不知道蒙山大佛的存在,后来之所以能重建天日,原因也不复杂,一切都是因为利益。

近代蒙山大佛被人重新提及,过程纯属偶然。1983年,太原一名市政工作人员王剑霓,在调查地名时发现蒙山县有很多带寺的地方。

他就觉得很好奇,蒙山又没有什么很有名的寺庙,怎么会有这么多带寺的地名?

出于好奇心,他查阅了一些资料,才发现寺底村附近历史上不仅有一座古寺,还有一座摩崖大佛,而且在唐代香火还非常鼎盛。


当时的人都比较单纯,没想太多,仅《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后来这事就不了了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想”也得到了解放。寺底村的百姓发现了商机,就准备集资开发蒙山大佛旅游。

但最后他们一讨论,发现开矿比开发旅游更加挣钱,于是就把这笔钱办了一个煤矿厂。

2005年寺底村的村办煤矿被有关部门叫停,这个时候村民们又想起了10年前的那条发财之路,于是又开始集资开发旅游。

2006年9月,修复蒙山大佛的工程开始动工。但在修复佛头时,工程被紧急叫停。原因是水泥修复佛像不符合文物保护的原则。


工程已进行到一半却迫停工,寺底村村民心里很不爽,但没有办法,人家给的理由很充分。

2006年11月,有关部门召开会议确定了蒙山大佛的开发计划,并将相关的修复工作交给了专业的雕塑公司。

但不久村民们发现所谓的先进三维技术,也不过还是钢筋混泥土。然而事已至此也没办法,老话说的好“胳膊拧不过大腿”。

蒙山大佛修复后,又出现了一些新插曲。原来由于多年开采,大佛附近出现了很多采空区。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旅游计划暂时搁浅。

2008年之后,太原市先后申请了不少经费,用于地质治理和旅游开发。

2017年7月,蒙山大佛景区全面完工,山西蒙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也揭牌成立。


随后旅游公司对外公布,从8月1日日开始景区开始收费,门票70元一张。不过试运营期间仅收50元。

消息传开后,太原市民纷纷表示质疑,原来免费现在怎么收费了?有关负责人解释说,现在是4A级景区了,要市场化运营,当然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不过质疑归质疑,并不影响蒙山大佛景区的火爆,试运营仅九天就卖出了一万多张门票。

现在寺底村村民也开心起来了,随着游客的逐渐增多,家家办起了农家乐及其他小生意。

村民收入增加了,旅游管理公司也赚得盆满钵满,蒙山大佛也成了太原市的旅游名片,总之现在各方都皆大欢喜。



花木童说史


蒙山大佛,即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的摩崖大佛,修复好以后高达66米,光后来新造的佛头就11.8米高。

它消失的原因是佛头失踪,佛身也遭到破坏,因此面目全非,人们无法看到其完整形态,再加上山上树木杂草丛生,住在附近的老百姓更加不懂得它是一座古代大佛像了,据说是古代战争的破坏导致的。

蒙山大佛位于古代的山西晋阳,也就是隋朝末年,唐高祖李渊晋阳起兵所在地。传说蒙山大佛修建时,还有一个传奇故事。

有一次,北齐的皇帝文宣帝高洋外出,出了大门以后,走到一个叫白龙洞的地方,碰到一个神仙,这个神仙对高阳说,晋阳这个地方有龙气,晋阳的西山是一条龙脉,如果得到晋阳,就占有了龙脉,就能得到整个天下,传几代为帝王。

为了镇住晋阳这条龙脉,高洋回去以后,跟群臣商量,该怎么办,大家七嘴八舌的开始讨论,有人说,既然是龙脉,那就不能任由别人夺走,有人说,干脆毁了它算了,高洋说,如果毁了,岂不是把我们高家的龙脉斩断了?

最后,高洋决定,请高僧出面,在晋阳西边的西山修建大佛像,以镇住龙脉。后来,这座大佛就被称为西山大佛,现在称为蒙山大佛。

隋朝末年,李渊在这里起兵,最后称帝,唐朝初期,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也曾来敬拜大佛,武则天也当上了皇帝,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也来拜见大佛,还重新修缮了大佛,李克用也做到雄霸一方的晋王,他的儿子李存勖最后称帝,建立后唐。

所以,这座大佛像,一直是古代有野心的人礼拜的地方。

可惜的是,元朝末年明朝初年,这座大佛遭到破坏,头部丢失,大佛身下的开化寺也毁坏了,因此,大佛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只剩下一座面目全非的身躯,经历千百年风吹雨打,被杂草灌木占领。

蒙山大佛遭到破坏,跟明朝和元朝的作战脱不了关系,元末明初,双方多次在西北太原等地交战,估计就是这时候,大佛遭到战争破坏的。明朝开国功臣徐达北征元朝,就曾在太原晋阳驻扎,因为这里有汾河,大军打仗,离不开水源。

蒙山大佛,六百年后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是1983年,有位老先生,叫王剑霓,是佛教历史研究者。

王老先生走南闯北,寻找佛教遗迹,有一次他正在调查太原各地的地名,因为他还是山西洪洞大槐树遗址文化的研究者,研究山西洪洞大槐树的人是怎么迁移到河南山东等全国各地的。

他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蒙山大佛山脚下很多村庄,都带个寺字,比如寺底村,王老先生就猜测,这么多村庄都带寺,肯定都是围绕着一座古寺建立的,他就深入这些村庄去实地考察,接着发现一个叫大肚崖的地方,然后,又发现,大肚崖就是蒙山大佛的胸部,周围的老百姓看这个山崖长得像大肚子,所以取名大肚崖。

就这样,王剑霓老先生成了失踪六百年的蒙山大佛的重新发现者。可惜的是,这座大佛的佛头一直没找到。

后来,寺底村想开发大佛的旅游,集资重新修筑大佛的佛头,然而被上级部门叫停了,因为村里搞的佛头是水泥打造的,不符合文物古迹保护的规范,上级部门找了专业的石雕家,才给大佛重新做了一个佛首,这样,蒙山大佛重新完整地出现了,而且,成了旅游热点。

这座蒙山大佛,有说是弥勒佛的,有说是释迦牟尼佛的,莫衷一是。

蒙山大佛的重新发现者王剑霓老先生已经于2013年5月9日去世,向这位一生致力于文化古迹保护的老先生致敬!


西堤君


众所周知,佛教虽然不是我们中国本土的宗教,但是却能够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尤其是古代,无数人将佛教当成自己的精神寄托,甚至在某些时段佛教的社会地位超过了儒教!为了彰显自己的信仰,很多地方修建了佛教寺庙和佛像,这些宗教文化建筑经受岁月的洗礼,一代代流传至今。

说到佛像,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乐山大佛,它算得上当代宗教性的文化景点的标杆,不过还有一座佛像本身可以和乐山大佛相媲美,只不过它消失了近600年,直到近些年才进入人们的视线,它就是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的西北方向,它是一尊摩崖大佛,这一尊大佛是当今世界所发现的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它始建于公元551年,比赫赫有名的四川乐山大佛还要早上162年。

蒙山大佛高达66米,是在山崖石壁上开凿而成的,它最早是佛教净土宗道场早期的开化寺庙建筑。据史料记载,公元620年唐高祖李渊曾来到此处游玩,见到这样宏伟的建筑一时兴起,便给这里的寺庙赐名开化寺。

而后公元657年之时,李治和武则天也曾到过这个地方,众所周知武则天对于佛教是无比推崇的,所以为了表示自己虔诚的信仰,她还专门下令为这座大佛制作一件独特的巨大袈裟,这般做法引起了无数百姓的关注,很多信仰佛教的人都会前往蒙山大佛处礼拜祈福。

但是到了唐武宗时期,蒙山大佛的命运就开始发生转变。公元844年,唐武宗下令全国实行灭佛政策,随后开化寺被废,蒙山大佛这一庞然大物自然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岁月是一把杀猪刀,无论是谁都逃不开岁月的摧残,蒙山大佛亦是如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山大佛所遭受的自然风化侵蚀越来越严重,再加上历朝历代都会有战争爆发,佛像饱受战火的摧残,连大佛的佛头都崩落了,佛像腹部以下部位也全部深埋在山石之中。就这样,这一座有着800多年辉煌历史的“佛之巨人”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线当中,而这一消失就是近600年之久。

一直到1983年,蒙山大佛才重现人间。当时有一个叫王剑霓的太原人,他在调查地名之时发现这里有很多的地名都与寺庙相关,更让他不解的是这里居然还有一个较大肚崖的地方。

为了解开困惑,他决定进一步调查,最后惊奇地发现原来这个大肚崖就是曾经蒙山大佛的胸部,佛像的头部早已不知去向,露出的高高的胸部,胸部以下的部位全都被埋在土石之中,土石厚度可达数十米,这也难怪这么多年一直没有人发现蒙山大佛在此处。

消失了600年的蒙山大佛再次被人发现,这让调研组十分的激动,尽管成功保留下来的只有佛像的身体,但是再这么说它也是一处难得的宗教文化遗迹,值得我们保护。2007年,太原市政府对现存的蒙山大佛佛身进行了保护开发,他们仿照太原出土的北齐佛头,为其重新修建了一个12米高的佛头。现如今,蒙山大佛已经成为一处著名景点,不但得到了保护,还能让游客领略其浓重的文化内涵,可谓是一举两得。


执笔灬写史


高达66米的蒙山大佛为何会神秘失踪?难道是被愚公移山了吗?答案显然不是!实际的原因很简单:那便是因为蒙山大佛的头颅断裂不见,而身体因风吹日晒淹没在群山岩石之中。不仔细观察根本看不出这是一段被人雕刻修饰过的山体。

蒙山大佛修建于北齐年间。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俗话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蒙山大佛就位于我国的山西省太原市。曾经因为头颅丢失,身体残缺而丧失踪迹,就连当地人也无法准确的指出大佛所在的山体位置。因而被人传闻神秘失踪了600多年。

蒙山大佛的修建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在当时,佛教已经传入中原地区许久,当时的统治者及民间的百姓对于佛教的信仰日渐加深。全国各地纷纷修建寺院、佛塔、大佛石像等等。蒙山大佛就是在北齐皇室文宣帝高洋的批准下进行开凿修建!

后来到了隋唐时期,佛教文化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进一步在中原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唐朝的开国皇帝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都曾亲自来到过蒙山大佛礼佛!自此以后蒙山大佛及所在的开化寺便名声远播。来此礼佛的人络绎不绝。这样的场景一直延续到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时期,由于天下战乱不堪。百姓流离失所,佛教僧侣也无法正常的礼佛念经。开化寺及蒙山大佛便在这一段历史时期遭到破坏。尤其是蒙山大佛头颅下落不明,而佛身由于风吹日晒破烂不堪。当天下再次统一之后,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他的儿子晋王朱棢在开化寺选址修建了法华寺。至于蒙山大佛因为无迹可寻则没有再次修复。

自此以后,蒙山大佛便只停留在文献记载和当地百姓的口口相传之中。没有人真正知道蒙山大佛的具体位置和外貌特征。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开始重视当地的历史文物古迹。并且想要通过开发本地的历史文化遗址来带动经济发展。太原市有关部门也开始着手对蒙山大佛遗址进行考究。

1983年,终于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并结合当地老百姓口中的家传找到了蒙山大佛保留的遗址。但是不仔细看,真的看不出这是一座大佛的佛身坐相。而头颅依然是不见踪迹。

2006年,当地有关部门为了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旅游创收目的。开始着手对蒙山大佛进行修复工作。刚开始设定的方案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修复蒙山大佛的头颅,这样的行为确实不是修复古代文物的正确方法,颇有为了尽快拉动经济收入不惜破坏文物狗尾续貂之嫌。随后不久正在施工的蒙山大佛修复工程被叫停。

后来请了一批文物专家对蒙山大佛修复工程进行重新设计和论证。然而最终在多次比选之后,依然考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对蒙山大佛头颅进行修复。只不过尽量减少对佛身的影响,毕竟佛身才是真正的古文物。

2008年蒙山大佛在经过了两年的修复工作之后终于面向世人露出真容。加固后的蒙山大佛佛像头颅重100多吨,而整个修复工作共灌浆450吨以上。随后不久蒙山大佛开始向社会开放,订的门票价格为90元。后来因为门票太高引发争议而游客锐减后下调至70元。

现在当地政府又打算对蒙山境内的其他8座佛身进行修复。其情况与蒙山大佛基本类似,均是佛像头颅丢失佛身与周边山体混淆在一起。也就是说在周边总共有9座大佛曾经共同存在。目前修复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座而已。不知道久坐大佛同时修复完之后。门票的价格又该怎么定呢?


珞珈山的猫


有一座摩崖大佛,慈眉善目,在群山中见证着日月如梭,星空变幻,本是开化寺后的佛像,名曰蒙山大佛像。可有一天,这尊佛像不见了,难道世上真有西天,佛像跑到那里散心去了?

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唐代记载“高二百尺”,这高度在世界排名第二;如果按照年代来说,这该是我们又该自豪的一件好事,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这么一尊大佛像,比起四川的乐山大佛的名气,就好像差了许多,是远在深山无人识吗?还是这佛像经常玩失踪呢?让人们难以看到真身,所以慢慢遗忘了呢?都有道理,事实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历史的尘埃抹去了这尊佛像的繁华。<strong>

我称之为历朝繁华数度休

一、蒙山大佛的繁华起源。

隋唐时期,隋文帝最为推崇佛教,三次下令在全国修建佛塔安置舍利。

隋文帝杨坚幼时寄养尼姑庵中,后来登基,把佛教定为国教,在全国大兴佛事。

蒙山大佛因此也新建佛阁加以保护,并成为佛教宣扬的神迹之地,并改名为净明寺。

唐高族李渊,礼佛之时曾梦满空神佛梵唱,后来改回开化寺,以示受蒙点化之意。

唐家子弟也将开化寺视为圣地,前来祭拜。

唐高宗李治巡幸并州,带上了皇后武则天,燃香一敬,捐献钱物。

二、唐武宗“会昌法难”,佛像休。

唐朝统治阶级的扶植与支持,造成了佛教的盛行;也由于佛教寺院经济的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崇信道教的唐武宗,深恶佛教,下旨毁佛。

佛教称这次毁佛事件为“会昌法难”,开元寺庙被声名所累,也成唐武宗灭佛的重要之地。

开元寺被毁,蒙山大佛在风雨中静默,泪流满面。

无人看守和维护,蒙山大佛如同开元寺地上的残痕断檐一样,正在被历史所遗忘,只有在漫天的雷火天气中,似乎才能找到曾经的辉煌。

三、后汉高祖刘知远重造大佛,佛像与山林归一。

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参拜蒙山大佛后,命人重建开化寺佛阁。

后汉高祖刘知远到开化寺焚香礼佛后,出资重修佛像和佛阁。

开元寺再次传出念佛声,蒙山大佛重浴在香火之中。

“首尾五年,盖成大阁,兼妆佛像,厥功三十万,使所聚财尽矣。”《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

四、元朝末年,开元寺和大佛均毁于战火,佛像入土休。

元朝,不仅打败了汉人,还把汉人看着是三、四等,并摧毁汉人心中的精神支柱,蒙山大佛像再次被毁。

晋恭王朱棡重建开化寺,更名为法华寺,可惜大佛再没人去理会,风雨飘摇中,被山石杂物掩盖,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也许当时有人还会念叨青山般高大的佛像,给后世的子孙讲讲曾经的故事,但历史最不怕的是就是善忘,所以66米高的大佛在尘埃中走丢了,成为一段让人记不起的历史。

后记

太原人王剑霓,在普查地名时,好奇“大肚崖”此名,好奇前去调查,经过清理发现大肚崖实则是蒙山大佛的胸部,而头部不知去向,胸部以下全埋在泥土之中,历史的潮流将泥沙汇聚了几十米深。

至此蒙山大佛重现世间,经过修理重建,再次矗立在大山之间,看风起云落,人间繁华变迁。

蒙山大佛是世界第二高佛,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距今近1500年的历史,是文化古迹,有“一夜燃油万盆”的盛况,作为文物的价值不言而喻。

就让他矗立在山林,迎着朝霞,送走夕阳吧,因为我们带不走历史,而历史会带走我们,我们曾经的风景将会成为后辈的风景,这才是文物保护的意义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