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吃酒席,如果混進去吃喝,會被發現嗎?

精準三農


農村吃酒席如果混進去蹭吃蹭喝一般情況下是發現不了的,比如像我們那裡,農村紅白喜事一般人都比較多,鄰居啊,親戚啊,還有同姓同宗的人。

鄰居來人一般主家都會認識,除非有的十年八年不在家住,突然回來的,這種情況比較少見。有酒席的時候需要幫忙鄰居不用叫就會提前過來幫忙。

親戚就不一定全認識了,有的選房親戚不認識很正常,有的親戚上一代人認識,平時來往少等到下一代基本不認識了,不過家裡有事他們聽說也會過來隨禮!


同姓同宗的人如果住的比較近大部分都會認識,如果住的地方比較遠,大家平時沒什麼來往,再加上平時大家都在外打工或者上班,不認識太正常了。


所以農村吃酒席時候不認識的人很多,主家有時候事情多忙起來也不會去問清楚都是誰誰誰,都會看禮單看誰誰誰來隨禮了,所以有人混吃混喝也會認不出來,就是認出來也沒事,誰會在自己家喜事的時候給來人不自在。但是來參加酒宴的人都認為是賀喜的人不就行了,誰家還會在乎那點吃喝呢!

不要說是混吃混喝的認出來沒問題,隨便吃喝,就是乞丐過來了,也會酒肉管飽。我們那邊十里八鄉都認識一個姓王的乞丐,聽說早年是個火車司機,很有學問,最後大腦收到刺激神經了就淪為乞丐,他的挑著的行李裡據說都是書籍呢!他每次去誰家都是隻要吃的,不要錢。每次誰家有喜事他都知道,吃飯的時候就過去了,主家都會盛上一大碗好吃的,半瓶子白酒,還有一盒煙。農村酒席都不是一頓完事,有的要吃幾天,那乞丐也會呆上幾天,人家吃飽了會找地方睡一覺,等下一頓再過來!



所以農村酒席混吃混喝的人比較少,如果真是混吃混喝的發現了也沒事情,主家誰也不會為難來人,相反還會好吃好喝的伺候!


元和落日


這樣的事情以前真有發生,但現在,我覺得基本上不可能再混進去白吃白喝了,農村辦酒席現在也注意細節了。


我姨嫁在鄰村,姨家裡有三個孩子,倆閨女十幾歲時,姨搶生了三胎,憑罰錢也生了個兒子,大概十年前,姨幾年時間嫁了倆閨女,那時候我們去喝喜酒,每次都會看到有一個打扮有點與眾不同的女人,聽姨本家人說那女人就是他們村誰家有事,她都會混進去吃酒席的一個精神稍微差點的村民。

那時候去吃酒席,每桌八個人,除了主要客人有人安排座位,其餘的人都自己坐,坐滿一桌再去另一桌,說實話,多個人少個人都沒人關心,所以姨村裡那個女人,會誰家有事辦酒席只管進去落座就好,辦酒席的事主忙碌的顧不得,而別人不好意思攆,所以也就吃著了。

但去年姨的兒子結婚,我們再次去他們村參加喜宴,發現那女人只在外面轉悠,竟然不進來吃飯了,出於好奇,問同桌的陪客,現在每桌都有一個主陪,主陪用手指了指桌子上的一張紅紙名單:客人的座位提前安排好了,事主安排每桌都有一個陪客人,陪客人負責根據名單安排客人入座,她現在來吃飯,哪一桌都不敢要她,怕客人沒地方坐啊。


於是那女人只能徘徊在酒席外面,但最後吃完飯,事主會給她一些剩菜剩飯,她一樣是樂呵呵的拎著回家吃去了。

農村現在辦酒席,事主會把所有親戚朋友的名字整理出來,然後給他們安排座位,每桌還會安排一個認識這些人的陪客負責人,所以桌子是固定的,客人是固定的,雖然有可能客人有事不到場,但誰都不敢保證人家來還是不來,除非事主知道客人不來了,不過這時候會稍微有調動客人,比如這個桌有倆人沒來,而另外一個桌客人齊了,但客人帶小孩的有好幾個,於是就會把帶小孩的客人調過去一個,讓孩子也佔一個位置。

所以,現在想趁機去農村辦酒席混吃混喝的好事根本行不通了,最起碼一上席,人家陪客的會問你名字,總不能照著桌上的名字說出來一個吧?萬一說出來的名字一會過來了,那得多尷尬啊。


悠然見東山


前年收麥子的時候,鄰居胡二嫂去喝喜酒,主家是胡二嫂孩子姑姑家的大哥娶兒媳婦,孩子姑姑囑咐她,大哥家住在她家前排,她在門前等她。胡二哥未在家,家裡又忙著收麥,胡二嫂心急火了地趕到後,沒見著孩子姑姑,剛好,她一到,那邊就喊坐席,她就順勢坐了,吃完飯,她到禮櫃桌上完禮,仍不見小孩姑姑來,因惦記家裡麥子,就慌慌張張回來了。她到家沒有多會,孩子姑姑打電話來:二嫂,你怎麼還不來,人家的席快開完了。胡二嫂說:我去過了,沒有看見你,家裡等收麥,我吃過飯就回來了。孩子姑姑說:我怎麼沒看見你?胡二嫂說:我到那就坐席了,人多,你可能沒注意。

不一會兒,孩子姑姑又來電話:二嫂,你上禮了沒有?胡二嫂說:看你說的,我還能去白混吃嗎?

孩子姑姑說:遭了,你找錯門了!

原來,他那莊上有兩家辦喜事,一個前排,一個後排,都在孩子姑姑前邊。

事已致此,胡二嫂只好讓孩子姑姑幫著把禮上了。

事後,這家人聽說這件事,把禮金交給胡二嫂孩子姑,孩子姑不收,笑著說:你們兩家有緣分,就當個親戚走吧。

今年春天,胡二嫂閨女結婚,那家人不但來了禮金,還給買了禮品,兩家真的成了親戚。

農村喜喪事人很多,一般情況下,都交給大支問事,不認識的人很多,有時發生擠席,更難分辨誰是什麼親戚,別說白混吃喝的人,現在人忙,上完禮就走,或者代禮的人多的是。


遙山清風明月


有個多年前離職的同事結婚,請我跟另一個同事去參加婚禮。

去了酒店,找到隨禮接待處,我們倆人剛放下紅包,就聽見外面鞭炮響了,於是趕緊出去看新娘,結果一看是另一家的先來了(酒店當天有三家結婚喜宴),同事的婚車還沒來,抽了幾根菸也沒等到,我們倆人就回酒店找到宴會廳,問司儀我們的位置,司儀得知我們是新郎同事,告訴我們隨便坐吧。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跟桌上的其他人自我介紹,推杯換盞,正熱鬧呢,新郎新娘開始挨個桌敬酒了,我跟同事突然傻眼了:這個新郎不認識!

壞了,一定坐錯地方了,我們倆第一感覺就是趕緊跑,可是來不及了。因為攝影師,新郎新娘伴郎團已經把我們這桌圍起來了。

沒辦法,很尷尬的說明了情況,我們拿出四百塊錢,硬塞進新郎口袋裡,硬著頭皮跟新郎喝了三個酒,才灰溜溜的撤退。

其實,人家並沒有責怪我們,而且很熱情的讓我倆多喝幾杯。


我心渡


農村裡吃酒席,什麼情況都會遇到,至於混進去吃喝的,那肯定是有的,有的會被及時發現,有的會在敬酒的時候發現,而有的吃喝走了也不會有人發現,主要就看實際情況了。


前幾年,記得有一次我們村王叔家兒子娶媳婦,親戚朋友請了上百桌。因為王叔常年在外跑生意,朋友弟兄交往的人比較廣泛,加上自家的親戚,只王叔夫妻兩個請的客人大概有80多桌,兒子和兒媳婦的朋友也就20桌左右。

按照我們當地的風俗,誰請誰收紅包,也就是收“份子錢”,吃飯呢不分,凡是來人皆為客,安排客人就席的也是自家的親戚朋友。


因為邀請的客人多,除了親戚和少部分朋友之外,父輩的朋友和兒子兒媳的朋友圈都是陌生人,安排入席的人不一定全部認識,所以就經常會發現有部認識的人前來酒席上蹭吃蹭喝。

再說,我們當地農村人都是自辦酒席,地點有的在村子的公房裡,有的就在村子的曬穀場或者空曠地帶,沒有門,很隨意。


開飯的時候,只要約夠8個人一桌就上菜吃飯。我記得當天,就有七八個十六七歲的孩子,不知道怎麼就來到酒席上,幾個人圍坐在一張桌子上,上菜後自己倒酒、倒飲料喝,添飯、夾菜,和其他客人並沒有兩樣。

如果他們當天不貪杯,吃飽喝足走人也沒人發現,後來,王叔夫妻倆帶著一對新人一桌一桌敬酒,敬到他們那一桌才發現,來吃喝的滿滿一桌人一個也不認識,問他們從哪兒來,他們才支支吾吾地說,是外地來打工的,見請的客人多,想的不會發現,來順便蹭點吃的就走,沒想到喝多了就忘記自己不是來做客的。


王叔一家當時也沒說什麼,還很客氣地敬了他們一杯酒,叫他們吃飽了走人,不要鬧事。後來,那幾個年輕人在眾人的眼光中灰溜溜地跑了。 每次說起這件事情,總會有人議論說,其實,每個村子辦酒席都會遇到來混吃喝的人,聰明的人還會熱情地和其他人打招呼,然後趕緊吃喝,立馬走人,這種還真不容易發現。


當然,請的客人少的,或者一桌一桌敬酒的,始終是要被發現的。混吃喝最多的就是辦喪事的酒席,因為主人家一般都是在家裡守靈、忙碌,而吃飯的地方則在公房裡,這樣情況下,安心來混吃喝的是不會被發現的。

你們村裡遇到過這種情況嗎?


花腰妹


我四十多歲時,夫妻二人去參加同事兒子婚禮。一進飯店就被人請進包間,大廳擺了三十來桌。我坐下一看一個也不認識,他(她)們熱情地上茶,上糖。我喝幾口茶才想起忘隨禮,去一看新郎新娘照片不對。趕快打電話才知飯店一字之差,又趕去另一家飯店。接親車隊已到。


李287275412李澤祥


主人家辦事喜事圖的就是樂呵,即使發現了也不會說什麼,下面說下我的親身經歷。

小時候特別調皮,記得有一年暑假,到隔壁村子去玩,正好趕上一戶人家兒子娶媳婦。

本來開始是看熱鬧的,後來開始擺酒席的時候(我們那裡農村酒席都是擺在街上),我看到桌上的好菜就挪不動腿了,當時也不知怎麼想的,就坐在那裡開始吃了。

後來新郎的父親挨桌敬酒,當他看到我時愣了一下,但沒說什麼,因為我們兩個村相隔也就二三里地,大家多少都有點印象。

晚上回家,我把白天的事告訴了父親,差點被父親打了一頓,幸好被母親攔下了,父親沒說什麼,就騎著自行車出去了,一直到很晚才一個人醉醺醺的回來。

後來有次我聽母親說,父親和那人本來關係不錯,後來因為一些事情鬧得不太愉快。

那天晚上父親去了那人家裡送了20塊錢(那時候的禮金是10塊錢的),解釋說白天有事讓我去,結果我忘記把禮隨了。

那人硬留下父親喝酒,兩人冰釋前嫌,又和好如初了。

真沒想到小時候的一次貪嘴竟然成就了一段友誼。


隔壁老王的幽默


多雙筷子而已,熱鬧的,在我們東北不會介意的,還管好呢!我表弟結婚,在遼寧朝陽黑牛鄉荒地村,一進門,看到僱的大師傅團隊,在院的角落,支上大鍋,煎炒烹炸,熱氣騰騰,矮牆哚上有個半大的紙殼箱,裝著半箱子拆開的香菸,我一看是“黃金葉”,10元一包,隨便抽,門房旁邊碼著幾十箱580毫升的“奪命11度”黑松啤酒,院子裡人來人往,川流不息,老人互相寒暄問候,打扮入時的俊男靚女打打鬧鬧,一派和諧景象。

一會開席啦!由於我們是遠地來的,多年沒回老家,安排到屋裡,一碼是不鏽鋼的鐵碗,當時是初六,天氣未暖炸寒,啤酒🍺倒出了,半液體狀,小時的朋友不停來敬酒,一口一碗,牙都快冰炸了,渾身發冷,一會酒勁上來了,臉又通紅,好喜歡這種感覺啊!太爽啦!這種喝酒的感覺,比平時去大飯店喝酒感覺根本不一樣。

東北人喝酒,別說認不認識,只要喝上,就都認識了,而且一次就熟了,下次在飯店遇到,都主動打招呼,來,到我這桌整點,誰還在乎你多喝那點酒?


青島來一箱


感謝大家。

現在大家一般有什麼大喜事了,都會辦個酒席,邀請親朋好友過來聚一聚。

在農村的話,大多數都是請人來做的流水席。因為自己辦比去酒店辦要划算,有些地方交通也不方便,人多還要租車,辦個酒席就是圖個喜慶嘛,所以自己辦也熱鬧。

但是自己辦的話,難免會有人來蹭吃蹭喝。雖說之前隨份子時也有登記,但也很難察覺出來,有些人在外地安家、工作。幾年都難得見一次,能認識幾個就不錯了,更不用說那些遠房親戚之類的,恐怕都沒見過。

其實就算被主家認出來了,一般當時也不會說什麼的,因為辦完酒席基本上都會剩下許多菜,除了親戚各自帶一點之外,其餘的只能自己留著慢慢吃,實在不行要麼餵豬或餵魚。

但是那些混吃混喝的心裡面不羞愧嗎?如果是生活困難倒是情有可原,如果僅僅只是為了一頓飯,我覺得就沒有那個必要了。。





小胖影記


農村吃酒席,如果混進去吃喝,會被發現嗎?現在農民辦宴席,根本就沒有混進去吃喝的人。

對於這個情況,我是比較瞭解的,因為村屯的大事小情,紅白事寫人情帳,基本都是我的專利,因為我的字寫的還可以。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看的:

現在農民生活都過好了,一般家庭如結婚,升學、過生日、買樓等等都會舉辦宴席,招待親屬近鄰及四面八方的朋友客人,少則10了桌,多點100桌左右。

個別家庭場面是非常大的,我參加一個朋友的宴席,擺了300多張桌子,場面相當驚人。那麼,現在有沒有人趁人多,混個飯吃呢?可以肯定的說,正常人跟本沒有去混飯吃,因為叫人家發現了,這人丟不起。

但另有例外,我們村有個智商較比正常人低的人,30多歲,獨身。毎當村裡誰家有紅白事,他保證一大早第一個就去了,幫東家幹這幹那,一忙就是一天,而且從不隨份子,紅白事不完他是不會走的,他的目地就是湊熱鬧,圖個吃喝,他不管到誰家,東家都挺高興的,因為舉辦宴席,也不差他一個人。

現出,農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都有較高的素質和覺悟。混飯吃過去有,現在根本就沒有,因為混吃喝不僅丟人,丟面子,而且還突破了道德底線和做人的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