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你的“暗示”讓孩子越來越笨,“習慣性愚蠢”,父母要警惕

有這麼一個有趣的實驗,實驗把一群猴子分為了兩組。兩組的猴子各在一個房間裡,每一個房間裡各有一個籠子,籠子裡放著香蕉。一開始兩個房間的猴子都會往籠子裡走,因為裡面有香蕉可以吃。

後來其中一個房間的猴子,只要一拿香蕉,就會遭到實驗人員的懲罰。久而久之這裡的猴子就不再去碰裡面的香蕉,不僅如此,等到了小猴子出生以後,如果小猴子想去籠子拿香蕉吃,就會被大猴子攔住,並且懲罰它,讓它不準再去拿香蕉。

當兩個房間裡的猴子互換房間後,被懲罰過的猴子,雖然換了新環境,可是看到了同樣的籠子後,也不敢進籠子拿香蕉。

實驗深刻的反映出了一個現象就是“習慣性愚蠢”,猴子拿香蕉被打,一次兩次還可以忍住,可長期以往之後,猴子就開始變得膽小懦弱。再後來,就是籠子裡放再多的香蕉,猴子也選擇放棄了,這種放棄就被稱為“習慣性愚蠢”。

別讓你的“暗示”讓孩子越來越笨,“習慣性愚蠢”,父母要警惕

一、父母要警惕孩子“習慣性愚蠢”

當我們看到猴子的這個實驗時,會發現猴子不是一天就變成這樣的,它是在一步一步的環境影響下才變成這樣的。

其實不僅猴子會有這種習得性愚蠢的現象,孩子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孩子由於小時候很多事情都不懂,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一旦外界施加過大的壓力,孩子容易會變得無助,缺乏信心,逐漸變得習慣性愚蠢。

二、父母的哪些行為會導致孩子陷入習慣性愚蠢當中?

1.過於嚴厲

正所謂嚴師出高徒,許多的父親教育孩子,都會特別的嚴格,因為擔心一旦對孩子不夠兇,孩子就會變得很調皮,不聽自己的話。

小張的父親是一名老師,平時在學校教育學生非常的嚴厲。對待自己孩子更是格外的嚴格,一點小差錯都不允許小張犯。因為在他眼裡,小張一定要比所有的學生都要更出色。

由於父親的過於嚴格,小張變得越來越膽小,一點小事,只要父親看見了,就會非常嚴格的批評。以至於小張後來在家基本上什麼都不敢做,就是乖乖的做完作業,就吃飯睡覺。這就是因為害怕犯錯,害怕父親的批評而導致的。

別讓你的“暗示”讓孩子越來越笨,“習慣性愚蠢”,父母要警惕

2.盲目批評

在《不管教的勇氣》一書中,作者就有講到批評孩子不是一個好方法,一來沒有人喜歡批評,二來批評是會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有些孩子做錯事,並非故意,只是家長不願去理解,就先批評起孩子來,不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對於孩子來說,長期以往,他就會形成一個觀念,只要做得不對,那都是自己的錯。孩子總是把錯誤攬在身上,他只會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沒有用的孩子。

3.喜歡打擊孩子

有時候孩子可能會突然有一些奇思妙想,他們就會和父母分享,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允許,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有些父母就非常不喜歡孩子有太多的想法,他們擔心孩子不好好學習。

所以他們總是打擊孩子,說孩子各種的不行,希望孩子可以把心思都放在學習上。還有一些父母會有這樣的想法,就是覺得只有能夠遭受打擊的孩子,才會更加茁壯的成長,他們擔心孩子因為一點讚揚就飄起來,所以平時總愛打擊孩子,哪怕孩子做對了一件事情,也不會隨便稱讚孩子,只會說別驕傲。

遭受打擊過多的孩子,在自信心上會受很大的打擊,久而久之就會變得很“笨”,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如果孩子有這種習慣性愚蠢的話,家長怎麼幫助孩子走出習慣性愚蠢的怪圈呢?這就需要家長逐步去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別讓你的“暗示”讓孩子越來越笨,“習慣性愚蠢”,父母要警惕

三、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1.以身作則,從自身檢查

孩子有習得性愚蠢,作為家長多少有點責任。所以第一件事情,不要急於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是先檢討一下自己,看自己是否哪裡有做得不好,及時找出來並修改。

這裡有一個方法就是,每一次和孩子發生衝突時,都用一個本子記錄下來整件事情的始末。留意一下自己是怎麼和孩子溝通的,有沒有打擊到孩子。

別讓你的“暗示”讓孩子越來越笨,“習慣性愚蠢”,父母要警惕

2.幫助孩子建立階段性任務

有習得性愚蠢的孩子,特別害怕去完成一件事情。對於他們來說,失敗才是正常的。父母一開始可以先給孩子設定一些簡單的任務,比如洗碗,保證碗筷洗乾淨來,如果洗乾淨了可以獲得什麼獎勵等等。

要讓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悅,讓他逐漸敢於去做一些有挑戰的事情。接著可以再幫孩子規劃更難的事情,在《OKR工作法》一書中,就目標的設定,提到過每一次的目標設定只要比上一次難30%左右即可,不要一步登天。

這是很多家長在設定目標的時候容易犯的事情,覺得孩子克服了一些日常的挑戰後,就認為孩子恢復了,就給他佈置一些根本難以完成的任務。要知道,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開始能夠做到非常好,只能是一步一步來,而且最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這個挑戰的過程。它能夠很好地幫助孩子重新建立的自己的信心。

別讓你的“暗示”讓孩子越來越笨,“習慣性愚蠢”,父母要警惕

3.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寵溺孩子要有度,曾經轟動一時的“我爸是李剛”一事,就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過度溺愛,導致孩子無法無天。過度保護孩子,會滋生出各種問題。有的孩子會變得更加的膽小怕事,有的孩子會變得囂張跋扈。

因此,不能過度保護孩子。還要有方法的幫助孩子,找到他的長處。習得性愚蠢的孩子,他們可能沒有辦法察覺出自己的長處是什麼,這樣長期下來會變得終日無所事事,遇到新事物也不敢嘗試。

父母可以時常帶孩子去報一些興趣班,看一下孩子多哪個更加有興趣,可以多花時間單獨培養這個興趣。

遲早有一天,孩子將會長大,他們將要獨自面對這個社會,不想讓孩子早早的就變得懦弱膽小,就要早早的培養起孩子的自信心。

育兒問題貞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

,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