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濃淡相宜的詩作,全詩共有14個意象,猶如一張美麗的畫卷

嚴羽在《滄浪詩話》裡評價,“太白天仙之詞,長吉鬼仙之詞。”李賀雖然在人世只度過了短短的27個春秋,但是有志不在年高,當年的王勃也是英年早逝,依然千古留名,李賀自然也不例外。這位經常在驢背上苦吟的詩人,即使愁緒滿懷,他的詩文依然能鼓舞很多人在迷途中勇敢前行。

李賀濃淡相宜的詩作,全詩共有14個意象,猶如一張美麗的畫卷

所以,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是李賀的一首濃淡相宜的詩作——《江南弄》。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李賀濃淡相宜的詩作,全詩共有14個意象,猶如一張美麗的畫卷

江南弄

唐代:李賀

江中綠霧起涼波,天上疊巘紅嵯峨。
水風浦雲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
鱸魚千頭酒百斛,酒中倒臥南山綠。
吳歈越吟未終曲,江上團團貼寒玉。

譯文

綠霧從江中清涼的波濤中升起,天上紅霞重疊,像高峻的山峰。

河邊的雲,水面的風,都像從老竹林裡生出,洲渚暮色茫茫,眾多蒲帆連成一片,不甚分明。

鱸魚千頭醇酒百斛盡情享用,酒醉臥地,斜視著南山的綠影。

信口唱支吳歌越曲,還未唱完——江月如圓玉,已在東方冉冉上升。

註釋
江南弄:樂府詩清商曲辭題名。
綠霧:青茫茫的霧氣。
疊巘(yǎn):本指層疊的山巒。嵯峨(cuó é):山峰高峻貌。
“水風”句:言竹木與江水相連,彷彿風和雲都是從竹林中生出來的。


“渚暝”句:寫黃昏時渡口眾多的帆船相連成片,如一幅圖畫。渚:水中的小塊陸地。暝:昏暗。蒲帆:指用蒲草織成的船帆。
鱸(lú)魚:一種味道鮮美的魚。
酒中倒臥:飲酒中間就醉倒了。
吳歈(yú)越吟:指江南地方歌曲。吳歈:即吳歌。越吟:越歌。
貼寒玉:喻初升之月映在江面上。寒玉:比喻清冷雅潔的東西,此喻月。


李賀濃淡相宜的詩作,全詩共有14個意象,猶如一張美麗的畫卷

此詩以夕陽黃昏的江天為觀察點,敏銳地捕捉了大自然晝夜轉換之際奇妙的景觀。從開頭的江中綠霧到結尾的江上寒月,以江水為中心展開了一幅長的畫卷,全詩共有14個意象,濃淡相宜,美的令人心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