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誦篇目正文、譯文和情景默寫之《報任安書》


背誦篇目正文、譯文和情景默寫之《報任安書》

9、報任安書(古者富貴而名摩滅......難為俗人言也) 司馬遷

【原文】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俶儻非常之人稱焉。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戹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氐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及如左丘明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僕竊不遜,近自託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上計軒轅,下至於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適會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僕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僕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情境默寫】

1.太史公寫作《史記》的目的是 “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

2、《報任安書》中司馬遷提出的關於生死價值的句子是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

3.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表述自己慘受宮刑而沒有以死殉節的原因的句子是“所以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也。”

4.《報任安書》中描寫古代“賢聖”歷盡磨難,強志不屈,獻身著述的句子是“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 ;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 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5. 《報任安書》中司馬遷對古代聖賢歷經磨難著述豐富總體評價的句子是“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 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 ) 思垂空文以自見.。”


【譯文】

古時候身雖富貴而名字磨滅不傳的人,多得數不清,只有那些卓異而不平常的人才著稱於世,那就是:西伯姬昌披拘禁而演繹《周易》;孔子受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寫了《離騷》;左丘明失去視力,才有《國語》;孫臏被截去膝蓋骨,《兵法》才撰寫出來;呂不韋被貶謫蜀地,後世才流傳著《呂氏春秋》;韓非被囚禁在秦國,寫出《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都是一些聖賢發憤而寫作的。這些都是人們感情有壓抑鬱結不解之處,不能實現其理想,所以記述過去的事蹟,使將來的人瞭解他的志向。就象左丘明沒有了視力,孫臏斷了雙腳,終於不能被人重用,便退而著書立說來抒發他們的怨憤,想留下沒有實行的文章來表露自己的本心。我私下裡也自不量力,近來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辭,收集天下散失的歷史傳聞,粗略地考訂其事實,綜述其事實的本末,推究其成敗盛衰的道理,上自黃帝,下至於當今,寫成表十篇,本紀十二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與人事之間的關係,貫通古往今來變化的脈絡,成為一家之言。剛開始草創還沒有完畢,恰恰遭遇到這場災禍,我痛惜這部書不能完成,因此便接受了最殘酷的刑罰而不敢有怒色。我現在真正的寫完了這部書,打算把它藏進名山,傳給可傳的人,再讓它流傳進都市之中,那麼,我便抵償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讓我千次萬次地被殺戮,又有什麼後悔的呢!但是,這些只能向有見識的人訴說,卻很難向世俗之人講清楚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