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為危重患者:最大規模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研究今天發表



18%為危重患者:最大規模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研究今天發表


今天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例分析。


第一篇分析,來自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監護室(ICU)主任彭志勇的團隊,他們對收治的138例患者情況進行了詳盡分析,其中包括了40例疑似醫護人員院內感染的病例。這是本次疫情以來,病例數字最大的分析[1]。


18%為危重患者:最大規模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研究今天發表


而另外一篇分析,則由清華大學附屬長庚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和解放軍總醫院等機構共同完成,分析了北京收治的13例新冠肺炎患者,這也是疫情爆發以來,首個對國內湖北省之外患者的分析


這兩份詳盡的報告,對於分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致病過程和臨床特點,從而針對性制定診療策略,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首先看來自武漢前線的報告,這次對138名患者的分析,有57例屬於疑似院內感染,其中17人是住院患者,而40名是醫護人員,這也是首次把醫護人員感染病例包括在內的病例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在之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彭志勇主任提到,中南醫院由於較早意識到問題,醫護感染情況其實在武漢還屬於比較輕的。奇點糕也希望這些一線抗疫的戰士們,能夠儘快康復。

18%為危重患者:最大規模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研究今天發表


在整體特徵上,這138名患者中位年齡達到56歲,中老年人偏多。有64名患者存在其他的基礎疾病,最常見的是高血壓(43名),此外還有糖尿病(14名)、心血管疾病(20名)和癌症(10名)。


截至目前,這138名患者已經有47人出院,85人仍在住院,還有6人不幸去世,病死率達到了4.3%。治療過程中,總共有36名患者曾轉入ICU,佔到整體比例的26.1%,其中9人出院,10人轉回了普通病房,11人仍在ICU治療。


18%為危重患者:最大規模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研究今天發表

從上面這張圖就能看出,轉入ICU的患者平均年齡更大,合併基礎疾病的比例也更高

說完患者特徵,再來看看臨床症狀。138名患者確診時幾乎全部有發熱,此外比較常見的症狀還有乏力、乾咳、肌痛和呼吸困難。收入ICU的患者,報告呼吸困難、咽痛、厭食、腹痛、頭暈症狀的比例則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發熱不一定是患者就診時報告最早出現的症狀。有14名患者是先出現了腹瀉、噁心症狀1-2天后,才報告發熱和呼吸困難,這可能是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攻擊消化道所致。


研究團隊認為,結合本次研究的整體數據,這種非典型的症狀,可能是疫情早期就發生迅速人傳人的原因之一,不過想要篩查這類患者,目前還比較困難。


從這些肺炎相關的症狀最早出現,到患者出現呼吸困難、住院和發生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的中位時間,分別是5天、7天和8天,轉入ICU的患者,從入院到進入ICU的中位時間則是10天。


在實驗室檢查方面,138名患者整體存在淋巴細胞計數偏低、凝血酶原時間延長、乳酸脫氫酶明顯升高等異常。而轉入ICU的患者,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明顯上升,此外D-二聚體、肌酐和肌酸激酶的結果也偏高。


18%為危重患者:最大規模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研究今天發表

文字裡只是提了一部分,還是圖片更完整


研究團隊還專門追蹤了33名患者的6項實驗室檢查結果,每隔兩天進行一次分析,其中5名去世的患者,去世前中性粒細胞計數、D-二聚體、血尿素和肌酐水平不斷攀升,淋巴細胞計數則是不斷下降


對此研究團隊認為,這可能反映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致死的三大主要機制:中性粒細胞增多,與細胞因子風暴有關;D-二聚體升高反映凝血激活,提示持續的炎症反應;血尿素升高提示急性腎損傷,這是感染、休克和缺氧的綜合結果


而在影像學檢查方面,全部138名患者的CT檢查,都顯示雙肺感染性病變,表現為斑片狀陰影或者毛玻璃狀陰影


18%為危重患者:最大規模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研究今天發表

上面是發病5天后的雙肺CT,下面是治療至發病19天后的狀態


在患者的用藥方面,接近九成的患者接受了奧司他韋抗病毒治療,莫西沙星、頭孢曲松和阿奇黴素等抗生素治療的比例也較高,45%的患者接受了糖皮質激素治療,但論文中也承認,這些經驗性治療都未收到成效


此外在對患者的呼吸支持上,轉入ICU的患者中有4名接受了高濃度吸氧,15名接受過無創機械通氣,17名接受過有創機械通氣,目前仍住在ICU的患者中,就有5名仍在無創通氣,6名仍在有創通氣,還有4名患者上了人工肺ECMO治療。


最後是本次研究報告的57例疑似院內新冠肺炎傳染。17例患者包括了內科、外科和腫瘤科的患者,40名醫護人員則大多在住院部普通病區工作,只有7名在急診科、2名在ICU被感染。


本次研究中報告了一例疑似“超級感染者”,這名患者因為腹部症狀收入外科病區,隨後傳染了至少10名醫護人員;此外還有一例患者與患者之間的人傳人感染,同一病房的4名住院患者相繼出現發熱和消化道症狀,並逐一被確診

18%為危重患者:最大規模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研究今天發表


整體來看,中南醫院這篇目前規模最大的患者分析,把新冠肺炎的許多特徵更加清晰地擺了出來,非常有助於我們瞭解和認識這次疫情。要說有什麼遺憾,大概就是沒能提供患者病毒載量(Viral load)與預後關聯的數據了。


另外一篇北京多家醫院的報告,則主要聚焦了疫情中心之外的患者特徵,分析的13例患者有12例曾有武漢接觸史(去過武漢或家人去過武漢),平均年齡只有34歲,其中還有兩名兒童患者。


18%為危重患者:最大規模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研究今天發表


13名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上呼吸道充血、肌痛和頭痛等,CT檢查則有6名患者的右肺或雙肺,存在與武漢患者類似的毛玻璃樣陰影,1名患者存在左肺斑片影。截至目前這些患者都已治癒,但仍有12人留院隔離。


這也和今天早些時候,世衛組織流行病學專家披露的“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前1.9萬例患者中,82%為輕症,15%為重症,3%為危重症”的數據吻合[3]。


最後再次向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們致敬,也請保護好自己,才能戰勝敵人!


1.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61044

2.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61043

3. https://twitter.com/HelenBranswell/status/12258028564788224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