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快樂,一家團聚便是最好的珍惜,2020特殊時期,我們不孤單

今天是“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稱“上元節”,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

元宵節的由來歷史悠久,它始於2000多年前的秦朝。

可喜的是,元宵節在2008年已被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古時正月是農曆的元月,而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故稱為“元宵節”。

而在這一天,“吃元宵”已經成了大家約定俗成的一個習慣,在這一天又逢第一個滿月之日,象徵著“圓滿”之意,人們把這一天當作吉日,故此它代表著“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元宵節快樂,一家團聚便是最好的珍惜,2020特殊時期,我們不孤單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他的文學作品《生查子》裡有句千古絕唱:“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詩的前兩句是:“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描述的是:在元宵節這一天,男女主人公約會的情景。

如此,元宵節這一天在我國古代也是很多未婚男女相識的一個機會。

因為,在傳統的封建社會里,年輕女孩在平日裡是不被允許自由外出的。

但是,在元宵節的這一天未婚男女可以藉著賞燈遊玩的理由,認識異性。

所以,在古時,元宵節又有著“情人節”的浪漫,被未婚男女熱忱追逐。

元宵節快樂,一家團聚便是最好的珍惜,2020特殊時期,我們不孤單

在往年每年的這一天,一到晚上大街上必是人山人海,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看燈會,猜燈謎,玩船,舞獅子……

小朋友們必是人手一個小燈籠,追逐嬉鬧,大人們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看節目,一幅幅好不熱鬧喜慶的場面。

元宵節快樂,一家團聚便是最好的珍惜,2020特殊時期,我們不孤單

在今年,2020庚子鼠年,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大家都不得不在家裡,減少外出,共同抵抗這一場意外給我們的挑戰。

平日繁忙熱鬧的街道在今夜是異於往年的這日,顯得格外的冷清。

往年的這一天,親朋好友三三兩兩的一吆喝,大家響應著聚一起各種活動,在節日的這一天相聚。

在街道上,即使是陌生人也會道一聲:“新年快樂”,“湯圓吃了嗎?”,在這一夜,哪怕你是一個人,也仍不會有孤單的感覺。

元宵節快樂,一家團聚便是最好的珍惜,2020特殊時期,我們不孤單

這個特殊的春節,在抗戰疫情的這些日子裡,我們都不孤單:

從疫情出現以來,那些奮戰在一線上可敬的人,他們捨棄與家人,與親人團聚的時間,不顧自身安危衝在我們的前面,為我們遮風擋雨,為我們守護平安。

我們的鐘南山院士,以84歲高齡的年紀,依然決然的奮戰在災區;

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已經73歲的李蘭娟院士;

為了節省一套防護服,不敢吃喝,穿著成人紙尿褲進入病區的醫護人員;

十天建起一座醫院,創造奇蹟的建築工友們;

疫情期間,堅守職責的警察交警們;

社會愛心人士義務捐獻財力物力的普通人群。

……

元宵節快樂,一家團聚便是最好的珍惜,2020特殊時期,我們不孤單

在特殊時期,各界人士紛紛團結一心共同抵抗災情。

相信,沒有過不去的困難。

在這些特殊的日子裡,我們都不孤單。

春天的腳步已經悄悄地來了,勝利的曙光怎會遠。

元宵節快樂,一家團聚便是最好的珍惜,2020特殊時期,我們不孤單

每一天看到那些奮戰在一線的人,他們的堅韌,他們的奉獻,讓人起敬的時候,他們更是成了我們的英雄。

可是,再厲害,再偉大的英雄也不過是與我們一般,也不過是擁有一具凡人的血肉之軀。

他們不過是在用“趟不過槍林彈雨的”的平凡之身為我們隻身危險之地,只為換更多人的平安。

他們並不是銅牆鐵壁之軀,可他們卻做了我們的超人,只為我們能在以後的每一個團圓佳節之際可以與親人團聚。

在我們這些在家呆了很多天覺得無聊至極的人來說,我們現在厭煩的日子不正是那些在為我們奮戰的逆行者們可望而不可及的日子嗎?

元宵節快樂,一家團聚便是最好的珍惜,2020特殊時期,我們不孤單

在視頻裡看到一個正蹲在馬路上吃泡麵的執勤人員,因為有來往人員,他匆匆放下還未吃完的泡麵,急匆匆的又去工作的情景,頓時淚目。

相信我們在家裡聊無可賴的日子,是如他一般很多在工作崗位上的人,想而不得的。

別再說:“無聊”了,好好在家待著,珍惜和家人相聚的日子。因為,對於以後的日子,每一個今天都會是回不去的“曾經”,每一個今天都是你餘下人生的日子裡最“年輕的你”。

元宵節快樂,一家團聚便是最好的珍惜,2020特殊時期,我們不孤單

俗話說:“家人在哪兒,家就在哪兒。”,在這個舉家團圓的日子裡,吃一碗湯圓,心裡終歸還是甜的。

還有什麼比一家人坐一起吃碗湯圓,嘮嘮家常更美好的事呢?

珍惜每一天,珍惜難得的團聚。

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