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父母就是父母,子女就是子女,這才是所謂的父慈子孝

南懷瑾:父母就是父母,子女就是子女,這才是所謂的父慈子孝

做父親的是一個父親,如果父親作得不合一個父親的標準,但是卻要兒女孝順,盡兒女的本分,怎麼可能呢?所以父母是父母,子女就是子女,這才是所謂的父慈子孝。

——南懷瑾南老《論語別裁·相對的人為政治》

人們常說"父母德高,子女良教",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一生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甚至對孩子的一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在南懷瑾南老看來,對子女的教育,父母要先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才能到達更好的效果,在一個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耳濡目染,並會極力仿效。

所以要求孩子做到,自己必須首先做到,父母教育孩子,對於孩子來說,重要的不是聽父母講了多少道理,而是要看父母怎樣做,如果父母自身的所作所為都不符合一個合格的父母,那麼要求孩子能夠成為孝子也勉為其難。

南懷瑾:父母就是父母,子女就是子女,這才是所謂的父慈子孝

要想讓孩子孝順,光教給他孝順的道理是沒用的,前面說過孝是愛的回報,父母必須給與孩子足夠的愛,才能贏得他的尊重和信賴,然而現在的許多父母都常常因為忙工作而忽視了孩子,是的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並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這樣與父母缺乏情感交流的孩子,很難預料他長大會不會孝順父母,即便是孝順,可能也會像父母對他那樣,只提供物質而不顧及父母的情感需求。

可見,想讓孩子孝順,父母就要從自身出發,關心愛護孩子,做他們最好的榜樣。

南懷瑾:父母就是父母,子女就是子女,這才是所謂的父慈子孝

竇燕山教子

《三字經》說:"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竇燕山原名竇禹鈞,五代後晉人,是薊州漁陽有名的富戶。竇燕山因為自己有錢,經常以勢壓榨貧苦人民。

年景不好的時候,有貧苦人家從他那裡借糧食,他用小鬥借出,人家還的時候卻用大斗去量,瞞混騙詐,做事總是昧著良心。

由於他常做缺德之事,所以到了30歲,還沒有一兒半女。有一次,他死去的父母託夢給他說:"你心術不好,心德不端,惡名彰著天曹,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僅一輩子沒有兒子,也會短命。你要趕快改過從善,大積陰德,只有這樣,才能挽回天意,改過呈祥。"

竇燕山從此痛改前非,再也不做缺德之事了,還經常救濟窮人。竇燕山發現很多窮人家沒有錢送孩子去讀書便在家裡辦起了私塾,請了很多有名的老師教課,並且不收任何學費。

南懷瑾:父母就是父母,子女就是子女,這才是所謂的父慈子孝

也許是他的所作所為感動了上天,後來他的妻子為他連續生下了五個兒子。有了兒子後,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養和教育兒子身上,不僅時刻注意他們的身體,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更注重他們的教育和品德修養。自己也極力做一個好父親的榜樣,在他的培養教育和言傳身教下,五個兒子不僅謙恭有禮、遵從孝道,並且都成為了有用之才,先後登科及第。

當時有一位叫馮道的侍郎為其曾賦詩說:"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竇燕山教子的故事就流傳了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