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武汉举起镜头


「我」在武汉举起镜头

作者/卢枫


武汉,一个在肺炎阴霾中努力呼吸的城市。

我们虽不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将会肆虐到何时,我们却已知道某些与肺炎疫情相关的信息传播正在伤害这座横渡万里长江的白云黄鹤之乡。

当武汉封城消息一出,数以万计以「武汉」为病毒核心词汇的文章被反复传播,看似冷静却同样无措的武汉在不确定的舆论面前选择坚强。武汉做出封城决定的无奈,值得被每一个努力抗疫的人民所共情。「不论最终视完胜还是惨败,我们要为这个城市立一座纪念碑,伫立在武汉的两江交汇之处的南岸嘴,因为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都是值得几年的,都是为保护这座城市而奋战到最后一分一秒的英雄」,湖北文联主席刘醒龙如是说。

扪心自问,每天不间断接受滚动新闻的我们,真得了解武汉吗?现在的武汉人民在怎样生活?那些瞒着家人奔赴武汉的支援人士又在如何工作?这座城市又有怎样不足为外人所记录的苦涩与希望?

「我」在武汉举起镜头

当这一系列或关切或担忧被反复发问时,有这样一批身处武汉的普通人,举起了镜头,对抗猜疑,传递真实。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中央电视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纪录频道从2月3日起开始剪辑播出的融媒体系列短视频《武汉:我的战「疫」日记》。每集5分钟的 Vlog(视频日记),借助这些疫情亲历者的情感流露,构建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武汉时刻」。

武汉「普通」人的第一视角

武汉前线,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依旧在形形色色地生活和工作着。

武汉市肺科医院的护士胡雪珺,作为《武汉:我的战「疫」日记》的开篇,讲述了一个本地医护科室在新年元旦过后临危受命又马不停蹄投入到抗疫工作中的工作常态。

「我」在武汉举起镜头

她的镜头下,有我们已熟知的医护人员无法按时吃饭的辛劳,厚重的防护服之下爱美的脸庞和我们并不熟知的医护人员家人的担心,隔离病房的输液流程,以及来自正在接受隔离治疗的新冠肺炎病人对武汉和未来最真挚的希望。

和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一样,武汉本地市民曾宇辰一家,因疫情防控而居家隔离,过了一个虽稍显简单却同样仪式感十足的春节。母亲写春联,父亲跑厨房,体现着普通武汉人希望传递给全社会的积极信号。

「我」在武汉举起镜头

有人暂停脚步,也有人坚守岗位。在昨晚播出的节目中,湖北本地楚天音乐广播的主持人李小雷讲述了他除夕当天轮值的经历。貌似轻松的语气播报着并不轻松的内容,留守岗位的李小雷代表了千万本地媒体人和职业人士的坚韧和担当。「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在这个时候听到我们播发的最新的疫情消息」,李小雷说,「但是哪怕只有一个人听到,我们的工作和坚守都是有意义的。」

「我」在武汉举起镜头

还有人,在紧张抗疫中,甚至来不及有机会发声。但他们,却有了一个极为响亮的名字,叫「中国速度」。10天10夜,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两座医院的建设工期举国关注。透过AI语音合成的第一视角讲述,我们看到了24小时不间断直播下挑灯夜战的工人群体,以及国字号媒体层面所传递出来的坚定信心。

「我」在武汉举起镜头

从一线医护人员,到二线各尽其职的人们,再到居家抗疫的市民,Vlog的形式让这些以第一视角讲述的人们化身为不同群体的代表和缩影。在他们的镜头下,有自己希望记录和传递的信息与故事,也带我们认识这个特殊时刻、这个聚焦目光的城市里,

更多不为大众媒体所覆盖、却同样值得被认识的人们。

真实的力量VS.过度反应的同理心

这场未知让「同理心」成为被反复提及的热词。

当武汉确诊病例数字不断上涨,多少人对着手机屏幕捂住了疯狂加速跳动的心脏。我们有着天生换位思考的共情能力,透过疫情报道建立与武汉人民的情感互动,但同时这份同理心也包裹着与疫情的恐惧和不安,从而让很多人产生了同理心过载之后的心理保护机制,甚至开始对很多相关内容出现本能的反抗。

这给了纪录片在同理心之下传递更多真实内容的必要。有人评论,同理心是纪录片的第一推动力。对于主动参与到《武汉:我的战「疫」日记》中的这些生活或工作在武汉的人们来说,他们在表达自己与寄予希望的同时,更希望传递这座城市的真实模样。

在很多人眼里,暂时关闭了大门的武汉,透露着几分冰冷。但在90后海军医疗队队员李晨的眼里,在此时瞒着家人驰援武汉,是她为医者、为青年不可推卸的责任。封面上的医护人员,隐藏在防护服后面,写满加油打气话语的背影,总是带去信心和勇气。

「我」在武汉举起镜头

而谈及父母,活泼如李晨,也期盼自己能战胜「万一」,平安回家。透过口罩下那双情难自抑的眼睛,我们明白,医护人员的心理防线也在紧绷如线,他们的真实值得我们用冷静的同理心共同陪伴。

「我」在武汉举起镜头

同理心的摇摆,也源自真假难辨的传言。短短5分钟的Vlog,也在不经意间的表达之间,为真实正名。当两只猫咪在曾宇辰的家里自由摆动尾巴,我们再次明确宅在家中的猫咪不会成为新冠病毒传播的中间宿主,所谓「杀猫灭狗」的言论实为耸人听闻。当李小雷得知只有收到禁行短信的车主才不能出行时,我们知道武汉并非所有武汉机动车都不让上路。

「我」在武汉举起镜头

拍摄视频的人们不可避免地谈到或展现武汉的困难,却也不约而同地落点与对未来的指向。除夕夜里,曾宇辰眼含热泪许下新年心愿:「在春暖花开、灾情消弭之后,出门去,见到我的亲人朋友,我们会给彼此一个大大的拥抱,迎接武汉崭新的春天。新年快乐!」

「我」在武汉举起镜头

没有人比身处武汉的他们更期盼疫情结束的那天。化解舆论戾气,传达真实感受,是这一系列作品更大的传播担当。

非常时刻的融媒反应力

非常时刻,媒体的反应力绝不输给一线救援人员。毫不夸张地说,不论是主题内容还是上线速度,《武汉:我的战「疫」日记》都算得上是与抗疫同步并进。

这些来自武汉现场的Vlog能够在第一时间以艺术方式进行呈现,离不开央视纪录频道在台网融合领域的深耕。不同于以往,《武汉:我的战「疫」日记》与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新闻中心、湖北广播电视台,以及快手、VUE等短视频平台展开了深度合作:共同征选作品,并向有潜力的视频作者定向邀约、专门定制。

「我」在武汉举起镜头

创作层面之外,作品还在传播层面实行大小屏联动,电视端利用新推出的微9时段进行滚动播出,网络端充分运用融媒体平台传播,最终实现全网互动、全媒调度、全网传输、全域覆盖的融媒体传播效果,让这些来自武汉一线的真实讲述,以各种形式传递到需要被激励的每一个人心中。

这是他们的武汉,更是中国的武汉。目之所及,皆是武汉城抗击疫情的勇敢模样。致敬举起镜头的武汉人,和他们镜头背后每一个直面这场意外的中国人。「这是我的家,我们守护她,故乡的土,亲吻过脚丫;如果有一天,她也需要我,搭把手,就过了。」《武汉:我的战「疫」日记》设置在片尾的公益歌曲《武汉伢》,这样充满希望地唱道。


「我」在武汉举起镜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