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史上最著名龐氏騙局策劃者麥道夫請求出獄:我已時日不多

美國史上最著名的龐氏騙局策劃者伯納德·麥道夫近日發聲稱,自己因身患絕症已時日無多,希望法官允許自己獲釋出獄,在家度過最後的日子。

綜合CNN、紐約每日新聞網等媒體5日報道,被稱為“金融巨騙”的麥道夫操作的龐氏騙局詐騙金額超過650億美元,導致數以千計的投資者耗盡退休金,生活變得一團糟。他在2009年對涉及洗錢、偽造財務文件等在內的11起罪行認罪,被判處150年監禁。

麥道夫日前接受《華盛頓郵報》的電話採訪時稱自己已身患絕症。“我的疾病無法治癒。我坐牢已有11年,坦率地說,我經受到了折磨。”麥道夫的律師5日在向曼哈頓聯邦法院提交的一份長達27頁的動議中指出,“麥道夫對自己罪行的嚴重性沒有異議,也沒有打算低估受害者們遭受的折磨。他對自己的罪行表示悔恨。現在,在被監禁了10年以上,而且生命僅剩不到18個月的時候,麥道夫謙卑地向法院請求得到一點同情。”

美媒指出,在2019年9月,麥道夫曾向聯邦監獄局提出獲釋請求,並稱自己被診斷出患有五期腎臟疾病,正住在一處監獄的臨終關懷設施中。不過,監獄局在考慮了他的罪行性質和情況後,在12月份拒絕了麥道夫的請求。

據悉,麥道夫的兒子馬克·麥道夫於2010年自殺。他的另一個兒子安德魯·麥道夫於2014年死於癌症。安德魯和馬克都沒有因自己父親的罪行受到指控。(海外網張霓)

麥道夫:從聲名卓著到臭名昭著

原文刊發於2008年

麥道夫(資料照片)

曾經有人開玩笑地說,如果以投資工具來比喻納斯達克前主席麥道夫,他被視為是最安全的美國國庫券。如今,這個號稱“最安全”的人開了全世界一個最大的玩笑,他涉嫌詐騙500億美元的國際大案給了全世界投資者一個最不安的冬天。

從聲名卓著到臭名昭著,麥道夫的人生極具戲劇性。

48年前,他幾乎是白手起家,創辦了後來在華爾街響噹噹的投資證券公司。20多年前,他積極推動場外電子交易,將股票交易從電話轉移到在電腦上進行。到20世紀80年代早期,麥道夫的公司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可獨立從事證券交易的交易商之一。他還擔任過納斯達克董事會主席,在其開拓進取精神的指引下,納斯達克成為足以和紐交所分庭抗禮的證券交易所,為蘋果、思科、谷歌等公司日後到納斯達克上市做出了巨大貢獻。可以說,麥道夫的前半生是一部喜劇。

然而,之後的麥道夫發生了很大轉變。或許是他太過於留戀自己在華爾街的風光歲月,他精心設下了一個巨大的“龐氏騙局”(用高額回報引誘投資者,同時用後來投資者者資金償付前期投資者),以超乎尋常的高投資回報率再次贏得了世人(尤其是上流社會)的普遍尊崇。如若不是這場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機,麥道夫還將繼續在鮮花和掌聲中生活下去。

然而,在金融危機不斷加深的過程中,歐洲的銀行家要求贖回高達70億美元的資金,麥道夫發現,在資產泡沫破裂的大環境下,自己已無法通過“拆東牆、補西牆”的手段籌集資金,於是他在12月10日向自己的兒子坦白了一切……終於,一幕悲劇上演了,同為公司高管的兩個兒子選擇了在當晚告發自己的父親。

而這一切都是麥道夫一手導演的。

把錢投給麥道夫曾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或許正是昔日股票交易方面的巨大成功為他贏得了理財權威的神秘光環,使他能靈活自如地設下“龐氏騙局”。據介紹,很會捉摸投資者心理的麥道夫刻意營造出一種排外氣氛,制定了一份頂級投資者名單,作為他最有力的宣傳工具。也就是說,成為麥道夫的客戶有點類似於加入一個門檻很高的俱樂部,光有錢沒有人介紹是不能進的。麥道夫通過僱用非正式的代理人、打入精英雲集的鄉村俱樂部,實行“非請勿進”的客戶政策,贏得了穩定的高端投資者客源。在很多人看來,把錢投給麥道夫已經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就算加入後也沒有人知道他的投資策略到底是什麼,麥道夫從不解釋,而且如果你問得太多,他會把你踢出局。

在高爾夫球場和雞尾酒會上的閒談中間,麥道夫的名字不時被提起,人們傳說這位基金經理人能持續帶來高回報。科羅拉多州一家投資公司負責人菲利普說,一些猶太老人稱麥道夫是“猶太債券”,他能給出8%至12%的投資回報,每年如此,不管年景好壞。有美國媒體透露,麥道夫現在的主要客戶群體,就是椰林海灘鄉村私人俱樂部中的300多位猶太人會員。也許來自富有猶太人的投資,就是麥道夫迅速起家的原因。

另一個讓人對麥道夫深信不疑的理由是他的行為舉止都很正派。以華爾街的標準來說,他並不是個亂花錢的人,而且他也以樂善好施著稱,常捐錢給猶太人的慈善機構。《紐約時報》引述一名對沖基金執行人員的話說:“他被視為大慈善家、社會的支柱、納斯達克的主席。”這名執行人員還開玩笑地說,如果以投資工具來比喻麥道夫,他被視為是最安全的美國國庫券。他說:“麥道夫是猶太版的國庫券。他是那麼的安全。”

受害者遍及幾大洲

從已被披露的信息來看,在這場損失總額高達數百億美元的騙局中,受害者不僅有跨國銀行、對沖基金等機構,還有不少富有的個人投資者,其中不乏大導演斯皮爾伯格這樣的國際知名人士。受害者所在的國家包括美國、歐洲、日韓等等,可謂是一樁不折不扣的國際大案。

麥道夫有很多資產來自於大型銀行和投資顧問行,他們將客戶資金介紹到麥道夫管理的投資賬戶上面。這些銀行和投行目前面臨著金錢損失和客戶的聲討,等待他們的可能還有針對他們是否充分審查了麥道夫的投資業務的訴訟。

據美國媒體報道,麥道夫的客戶中還有很多是他的多年好友,或者朋友的朋友,這些人的損失從4萬美元到100萬美元不等,但對有些人來說,那是他們的棺材本。

95歲高齡的服裝企業家和投資者卡爾·夏皮羅可能是損失最大的個人投資者。其家族發言人證實,夏皮羅旗下的公益基金向麥道夫的基金投資了1.45億美元。而且,除了公益基金的投資外,夏皮羅及其家人還將另外4億美元交由麥道夫管理。據悉,夏皮羅是一位受到廣泛尊重的慈善家,也是麥道夫最早和最大的投資者之一。據麥道夫的其他幾位投資者稱,他們投資麥道夫公司一定程度上是通過夏皮羅從中搭橋。

罪魁禍首麥道夫的下場又如何呢?有媒體透露,如果證券欺詐罪名成立,麥道夫將被罰款500萬美元,併入獄二十年。而麥道夫現年已經70歲了。

經營方式警報頻頻

儘管我們必須承認麥道夫的騙術十分高明,但是對於這個可能長達20年、高達500億美元的投資騙局,難道當真沒有監管人員或投資銀行發現其中的漏洞和馬腳嗎?麥道夫有瞞天過海之術嗎?

路透社的文章稱,多年來麥道夫的投資業務經營方式已傳出不少警報,其中《巴倫週刊》就在2001年質疑麥道夫年復一年的創造兩位數回報率的神話。在麥道夫東窗事發後,華爾街的交易員開始根據客戶的報告來解剖麥道夫的投資策略。他們說,其中發出的危險信號對推銷麥道夫基金的銀行和投行來說應當是顯而易見的。幾位交易員總結說,雖然麥道夫所稱的交易策略是有效的,但在他所管理的資金規模下根本不可能實現。

麥道夫對客戶稱,他採用十分普通的期權交易策略,二十多年來獲得了小幅但穩定的收益。他的策略是買進股票同時進行期權交易,以限制股票價值的潛在損失。期權給予投資者在將來以預定的價格購進或者售出股票的權利,但無須承擔必須這樣做的義務。有人在分析過客戶報告內容後表示,麥道夫的公司不可能買進或賣出了他所說的期權,因為那些期權的總量已經超出了當時市場的整體交易量。

路透社稱,麥道夫事件已引發了市場和議會對美國證交會(SEC)監管能力的質疑。由於美國政府考慮對金融服務業監管進行大改,證交會作為獨立監管機構的地位已岌岌可危。

本文源自海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