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資本家剝削是有功的,為什麼?

手機用戶6236330251


"剝削有功"源於劉少奇一段話,後文化大革命遭受批判,併成了劉少奇"一大罪狀。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他是依據資本家獲取合法利潤即剩餘價值,他的說法沒有錯,因為這不是剝削。如果非要說這是剝削的話,那麼這種"剝削"是有功的。當然,那種使用童工,不顧工人的生命安全,超過八小時工作不付加班工資等違反勞動法規的行為不包括在內。

馬克思把資本家獲取剩餘價值說成是剝削的說法不能成立,因為資本家獲取的剩餘價值絕大多數還是會作為擴大再生產資金回報給社會的。

什麼是剩餘價值呢?打個比如說吧,除去原材料等成本價值外,一個工人一天創造十元錢的財富,資本家只給五元錢工人作為工資,剩下的五元自己拿去了,被資本家拿去的五元就是剩餘價值。

然而,剩餘價值並不像馬克思認為的那樣,是剝削的產物和勞動者貧困的根源。相反,它起到了提高包括工人階段在內所有社會成員生活水平的作用,起到擴大再生產的積累資金作用

,是人類社會走向物質文明的必須。

今天的工人無須強壯的體力和長時間的勞動,一天可以輕而易舉創造100元的財富並且能拿到50元的工資,那麼請問:過去一個工人憑強壯的體力和長時間的勞動一天只能拿到五元錢的工資,今天一個工人無須強壯的體力和長時間的勞動一天就能拿到五十元的工資,這多出來的45元是怎麼來的?難道不是剝削剩餘價值的功勞嗎?這不就是證明剝削有功嗎?

綜上所述,我們要與時俱進,馬克思有一些觀點已被推翻了,但這不影響馬克思的偉大形像,另他有一些話至今還是"金科玉律"和"金石良言"。如他說:"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結晶"。我們要遵循馬克思主義,為力建一個美好的社會而努力奮鬥!


張文禪


無論怎麼去裝飾,百姓心裡有桿秤。如今的老闆,企業家,過去叫資本家。其實性質都是一樣,僅僅改換了名詞罷了。企業家,老闆也好,資本家也罷,都以利潤獲取最大化來支撐自己的企業發展,這是正常的,無可厚非。不論何人辦廠開公司,都是如此。不能虧本運營。但是,如今的老闆,所謂的企業家,心眼和骨子裡全被“錢”迷住了,國家明文規定員工8小時工作日,可他們規定10小時有的甚至12小時,員工工資少的可憐,員工該享受的福利沒有。苦不能言,理無處訴。要不,滾蛋走人!這就是當今所謂的老闆,企業家“胸懷”,其心之黑,剝削員工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印證了“蚊子腹中刮油”,“鷺鷥腿上劈肉”。不僅如此,更沒有人性情懷。細想起來“為富不仁”也不足為怪了。這就是宿命,這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特有現象吧!


青蓮


這個話題好複雜,看上去與“社會主義”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對待這樣一個問題,也許本著客觀、實事求是的方法才能解釋清楚,儘管大家在心理上不一定能接受。

我們先說背景:1949年,中國解放初期,北京(當時的北平)、天津、上海這些老的工業基地破爛不堪。剛剛解放,存活下來的民族資本工業企業開工率非常地(30%左右),而國營企業還未完全建立,也沒有實力為整個社會提供足夠的物資。經濟陷入危機之中。民族資本企業開工率低,是因為當時的民族資本家“擔心被革掉命”,不敢開工,有些甚至跑到香港去了。民生問題、整體經濟(吃穿用、社會建設等基本問題)成了大問題。而且當時幾十萬的工人失業,由此失去了收入的來源,生活窘迫。為了穩定民族資本家的情緒,解開他們心中的疙瘩,讓他們放心開工,進而解決工人失業的問題,劉少奇受中央的指派去天津調查和解決開工問題。劉少奇當時對民族資本家的講話內容是:剝削不剝削,不是由你們決定,也不由工人決定。“剝削是社會制度決定的。”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你不剝削別人,別人就得剝削你,你不剝削也不行,你不被別人剝削也不行,這不是由人的意識決定,而是由社會的經濟發展條件決定的。剝削有功,要歡迎剝削,工人要求資本家剝削,不剝削就不能生活。其實當時的本意是:你們復工有功,歡迎你們復工、工人要求你們復工,你們不復工工人就不能生活。

當時這樣的話其實就是為了“先有剝削,再逐步消滅剝削”或者“現在的剝削是為了以後消滅剝削”。

“剝削有功”的話就是這樣來的。

而事實上呢?有社會就要有企業,有企業就要有工人。企業都是圖利的,所以有企業就會存在“剝削”,工人為了生存,就要去企業“被剝削”。只不過,現在的企業有國企、有民企、有外企,有些人願意讓外企和國企“剝削”,有些人沒有機會去外企和國企受“剝削”,只能去民企受“剝削”。

“剝削”的“功勞”在於:為大眾提供的了就業機會,為社會創造了價值。如果現在停掉“剝削”,也就停掉了企業,沒有了企業,就沒有了就業,也就沒有了生活資料的產生。現在還沒有人能解決這個問題。想想看:這個世界是不可能“人人都是企業主”的。我們不是為“剝削”請功,而是不得不承認現實啊。

至於大家對“剝削”二字深惡痛絕,可以理解。我也痛恨“剝削”,但誰來給咱消滅“剝削”?反正我沒這個本事。


耕然夫


中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資本家,中國的一切生產資料國有,國家是最大的資本家。所以中國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私有企業,頂多也就是利用(購買)國有資源開展經營活動而已,所以叫民營企業。談到剝削,國家是最大的剝削者,企業是代表國家開展剝削活動。企業要向國家交納稅、費,還要支付工人工資,買五險一金,還有看不見的費用。沒有企業就沒有就業,無產階級更加困難。企業就像國家養的雞,天天給她下蛋,她只需維護好養雞場的秩序,就可以收穫雞蛋,再利用雞蛋來維持社會運轉,保障民生和公共安全,讓全體社會成員在一個安定有秩序的環境裡生產和生活,良性循環。不能亂,秩序一亂,循環一斷,大家都完蛋。有一點必須說明:生產資料國有,全體國民人人有份,國家必須保障全體國民的基本生活條件,富人要有社會責任感,窮人要努力,國家以稅收和反壟斷法等槓桿加以平衡,消取蛀蟲,淨化環境,推行法制,維持一個最基本的平衡,縮小貧富差距,就很少有人感到受到剝削了,民營企業就可放心經營了。


文學者277


資本家的作用在創造剩餘價值的過程是必不可少的,這涉及到生產要素理論,

生產要素是生產經營過程所必須的各種資源,包括勞動,土地,資本,企業家才能,其中資本和企業家才能都涉及到資本家,

資本家提供資金,組織生產過程,開發新產品,尋找市場,承擔投資風險,在創造剩餘價值的過程中發揮著重大作用,理應獲得相應的報酬,就是企業利潤,

工人在生產經營過程付出勞動,也是創造剩餘價值過程中的必要條件,工人獲得的報酬是工資,

從資本家和工人在生產經營過程的作用可以看出,資本家和工人是合作關係,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事實也證明如此,人類社會不斷進步,財富不斷增長,正是合作的結果,

把工人和資本家是對立起來是錯誤的,人類社會已經實踐過,事實證明行不通,因為沒有企業家才能就沒有創新,沒有市場,也沒有競爭和激勵,缺少必要的生產要素自然無法創造剩餘價值和財富,

工人和資本家和諧共贏豈不更好?共同創造剩餘價值和財富,獲得工資和利潤,滿足自身需求,並且提供稅收,地租,利息,為全社會做貢獻,實現更大的價值,


萬事皆空70


從國際歌說起。

人記得國際歌開頭嗎?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 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滿腔熱血已經沸騰 要為正義而鬥爭……

那是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後 響徹雲霄的戰歌。被全世界無產階級所傳唱 哪裡唱起國際歌 同志戰友都會聚起來為真理而戰 那時工人階級反對資本家鬥爭風起雲湧。為什麼呢?

資本積累初期 曾在出現血腥鎮壓 繼而為加快財富增長 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正如歌中所唱的。人們也到飢寒交迫了 那麼唯一出路就是全世界受歡迎苦的人起來鬥爭。為生存 為正義事業而鬥爭

資本家和代表他們利益的政府 意識到這點。再加上財富已有相當積累 為緩和矛盾 採取幾樣措施。從政府增加社會福利。如失業金和養老金髮放等。資本家也從利潤中拿出一部分提高工人工資和福利 後來又同意成立工會 等等

這一切 不是資本主義國家當權者和資本家突然發了善心。是工人階級和勞動大眾 鬥爭的結果。資本家剝好本性永遠不會改變。


雄哥14505


如何看待新舊社會的資本家,對於我們怎樣認識“剝削有功”有很大幫助。

一,舊社會的資本家各種形式繁多,但主要分為両大類,一類是官僚買辦資本家,拿著國家的的錢賺個人好處。我們曾經說“四大家族”就是這樣,他們也投資辦企業,但所賺的錢揣個人腰包,為達到此目的他們加大按資分配(馬克思所說的剩餘價值主要存在於按資分配之中),縮小按勞分配,其剝削手段格外兇狠。一類是民族資產階級(民族資本家),他們是個人組織資金投資辦企業,賺的錢除了還貸(欠)款外,還用於企業發展。其中有許多人抱著“實業就國“理念而當了資本家。從企業發展角度他們也實行兩種分配形式,既按資分配和按勞分配,但適量擴大按勞分配,剝削程度相對輕,有的對社會變化還做貢獻。因此在解放初期有”紅色資本家”一說,比如榮毅仁王光英等。後來許多民族資本家通過公私合營等走上了全民所有或集體所有的路上。

二,民營經濟是改革開放出現的新經濟成份,具有私企性質。該企業也實行按資分配和按勞分配。這一點新舊社會資本家是一樣的。我們之所以說存在剝削現象就是存在按資分配這一塊。然而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裡,這個過程不可逾越。允許民營經濟投資就允許人家回收投資並贏利。其實國家在投資項目時也需要回收的。

三,如何認識新舊社會資本家剝削問題,我認為有以下不同。

1,舊社會的剝削是沒有底限的,在官僚資本家企業打工連生存都難保。若在民族資本家企業打工時若能掙點錢需要看與資本家的關糸,看本人的手藝。而改革後出現的民營經濟受國家鼓勵和法律保障和規範限制。首先根據國家《勞動法》簽訂勞動合同,並規定交納各種保險金,而且囯家及各地區都有最低工資限制,勞動者個人工資若低於最低工資屬於違法。

2,目前我囯存在多種制度企業,其中包括國有企業,股份制企業,民營企業等。各種企業在按勞分配上是透明並可比較,無論哪種企業給員工工資過低其人員都會流走的。因此,在按勞分配方面全社大致不差上下。如果說員工存在富裕程度不同還要看其勞動表現及社會二次職業或投資等。

3,要正確認識民營經濟中的“按資分配”現象。首先要正確認識民營經濟的投資是對國家與社會發展的重大貢獻,是對國民經濟重要補充。有了這些投資就會加速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其次要正確認識民營經濟的“按資分配”,這是對民營經濟發展的鼓勵,國家法律及政策是允許並予以保障。這裡並不存在剝削有功的問題,只要它們依法經營照章納稅,它們所作是合理的,應給予大力支持。據有關部門統計公佈,我國民營企業上邀稅款佔全國總稅收的60%以上,可見其貢獻之大。同時作為一個員工究竟選擇民營企業還是其他什麼制度的企業就業?一要看是否適合發揮自已才能,二是看其收益比較。因此作為員工不要計較投資者與自己的收益差距,整天為差距過大而喋喋不休亂髮脾氣,要看自已收入程度,探索自己如何過上富裕生活。



遼海醉仙


資本家剝削有功,這句話要看是誰說的,還要看這個誰是站在誰的立場上說話。如果政治背景下站在無產階級(工人階級)立場上,這句話就是謊繆的屁話。如果剝離政治在經濟背景下,從資本與勞動力互相依存的關係立場上來說,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把今天佔了製造業半壁江山的民營企業老闆視為資本家的話,他們的利潤抵扣了資本投入成本之外,就是勞動剩餘價值,佔有這個剩餘價值用馬克思的說法叫做剝削。如果沒有這個剝削存在,資本就不願意投入生產,工人就找不到工作崗位謀生。這個就是不可迴避的資本家與工人的相互依存關係。如果資本家獲得了利潤用於自己的極其奢侈的花天酒地消費,這個剝削就是不道德的剝削。如果資本家把利潤作為資本再投入,滾動發展生產,為工人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商品供應而豐富市場,從而使工人的勞動能換取更多更好的生活必需品乃至消費品,這樣一種資本的良性循環一定程度上使得資本不再為私人所有而事實上的社會所有,這樣的資本剝削是有功與社會。西方的早期資本主義經過最近一百年的發展,已經走上了改惡從善的道路,雖然這個改惡從善離開善還有距離,但是這個改惡從善已經形成了資本良性循環的機制,這就是第一國際和共產國際暴力打碎資產階級的號召在發達國家越來越響應者寥寥的原因,這也是人類社會和平發展的一個大趨勢。


菩提新客1


社會主義誕生是有其背景的,這也是工業化的產物。在剩餘價值理論中,常常把資本家對於剩餘價值的獲取叫做剝削,工人階級應該爭取自己的權利,所以,不管是巴黎公社還是俄國的革命,都是以工人階級為主。


馬克思和恩格斯調研的基礎正是工業革命早期的工廠,當時歐洲工人所面臨的待遇比現在的黑心工廠還要糟糕,童工,工作超過16小時,比比皆是。可是工業革命帶來的問題是社會分工的深化使得工人的個體獨立生存能力變弱,一個工人如果不在工廠工作已經不能生存,他已經喪失了其他工作的能力,所以工人是處在弱勢的,資本家盡力的剝削工人,這是存在的,(如果一個資本家不壓榨,那麼就無法與另外的資本家進行競爭),與此同時,由於勞動力本身是充裕的,資本家在面對工人的時候是佔據優勢的。因此,工人需要團結起來,來保障自己的生存權,社會主義順應了這種需求。


這背後反映的正是無政府主義或者是市場絕對自由化的惡果,因為資本家的目標是利益最大化,造成了個體與資本家的相對弱勢造成了資本家有壓榨工人的傾向。所以,這個階段的確存在著剝削的現象。


但是,資本家在市場競爭和工業化的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的確是非常突出的,這一點是不容忽略的。而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創造剩餘價值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來看,剝削是有功的。


馬克思有一定的侷限性,但是這並不影響其偉大,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我所用即可,旗幟鮮明的反對本本主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