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是物质还是能量?

心之所惘ovo


意识是物质还是能量?

首先,你已经肯定了意识是物质或者是能量,二选一。那么,我们再来看,物质是什么?能量又是什么?两者的区别是什么?把这三个问题搞清楚,意识是物质还是能量的问题也就有答案了。

简单的说,我们的大千世界,万物众生,都是由能量构成的。能量永恒,只是在显与隐的形太之间转换。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恩格斯是这样定义物质的,物质是显性的能量。

现在我们来回答意识是物质还是能量的问题。

首先,能量构成一切,自然包括意识。其次,我们能够直接感受到意识吗,比如别人的思想?不能。

因此,意识是能量,但不是物质。


王强的价值经营


本问是重要课题,注意到物理学有一个乱象,即:把能量与物质相提并论或混为一谈。

请注意:能量,与质量、动量、速度、密度、温度一样,都是物质属性的参量。



要想弄清意识,首先要弄清物质;要想弄清能量,首先要弄清物质。弄清物质是关键。

在自然哲学与科学领域,物质是最重要的动力学范畴。那么,什么是物质?什么是非物质?

物质的动力学定义是什么?你若是科学达人,拜托你不要揣着糊涂装明白,不要误人子弟。

物质的动力学原理

必须承认,物质的科学定义,在物理学领域是一大空白,导致在哲学领域也难免过于笼统。

理解物质,必需借助“存在”,作为最基础的范畴,才能简明扼要。其实,

物质≡存在≡客观实在≡有信息≡有意义

非物质≡不存在≡虚无≡无信息≡无意义

存在,比较好理解,因为凡是存在的,总会透露一些可察觉或可测量的物理信息。诸如:

空间(r)、时间(t)、速度(v=r/t)、质量(m)、动量(p=mv)、动能(½mv²)、辐射能(nhc/λ)......

这些信息集中表现为“时·空·质·能”四大特性参数。故我们可以这样定义物质范畴:

物质是兼有时间、空间、质量、能量等基本信息之联锁属性的存在形式。物质·存在·信息之间互为因果。此物质定义有以下几个要点。

1. 信息,是归根结底以电磁波传递的信号。

例1:电话信息是声源震荡动能激发电磁波继而激发听觉神经细胞的应激反应,其动力学信息方程是:Ek=½mv²=(m/m₀)hc/λ...(1)

例2:摩擦力信息是外力激发电子加速运动进而激发原子内空间的场量子效应。其动力学信息方程是:p=μN,p△V≈½m₀v²=hc/λ...(2)

2. 时间,是电磁波反映物质的运动秩序与因果关系的信息指标。

时间信息化方程:t=r/c...(3),时间的存在性,取决于电磁波实际或可能发生的历程。

例3. 地球接收来自太阳动力学效应的时间序列,只能以地球参照系时钟为测量基准,不可以太阳参照系时钟为测量基准。因为地球的接收时刻总是滞后8.3分钟。否则将违背r能量守恒定律。

3. 空间,是电磁波或引力波实际波动历程与范围的信息指标。

空间信息化方程:r=ct...(4),空间的存在性,取决于电磁波实际或可能发生的历程。

例4. 把地球P点处的激光器在t=0.1秒急速旋转2θ弧度,在太阳表面的光斑A急速移动到光斑B,两光斑位移AB=2Rsinθ=3×10⁸sinθ千米,该光斑位移速度:v=AB/t=sinθ30亿千米/秒。这样的超光速不存在。因为光斑位移不是电磁波的实际历程。

4. 质量,是归根结底以电磁波的场量子(或光量子)质量为计量单元的信息指标。

场量子质量≡引力子质量≡光量子质量=m₀,固有势能:E₀=m₀c²=hc/λ₀=0.511MeV...(6)

电子,作为实体最小单元,当以光速参与湮灭反应时,急遽膨胀为最大密度的临界引力子。根据方程(6),临界引力子半径:r₀=0.39pm。

基元质量=电子质量:m₀=9.11×10⁻³¹kg,或写成:m₀=0.511MeV/c²。对应的基元自旋势能:E₀=m₀c²=8.2×10⁻¹⁴J=0.511MeV。

质子质量m*=1836m₀=938MeV/c²...(7),对应的自旋势能:E*=m*c²=938MeV...(8)。


5. 能量,是归根结底以光量子辐射动能为计量单元的信息。

光量子的辐射动能:Ek=hc/λ...(9),由于场量子的固有势能不变,故能量守恒的本质是实体动能与辐射动能之间的守恒。因此,

能量信息化方程:½mv²=(m/m₀)hc/λ...(10),其光子波长信息:λ=2hc/m₀v²=k/v²...(11)。

方程(11)说明,实体以速度v运动激发电磁波的波长或频率,只与速度v有关。例如,以同样速度的子弹与导弹,可激发同样的电磁波。


意识的动力学原理

只有找到意识的发生机制,才可能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进而为人工智能与医疗科学的打下坚实基础。

大家知道,动物的条件反射机制,同样适合人类。电磁波信号对大脑神经细胞有一个应激机制,即:外加电磁波刺激↹脑细胞应激反应。

条件反射是大脑对环境的学习与适应。学习的结果是记忆,有了记忆就有了意识。记忆的东西是信息。意识的活动≡信息的存取。

兰道尔原理:Ek=kBln2...(12),其中,B是信息比特总量,k是玻尔兹曼常数,Ek=½mv²=(m/m₀)hc/λ...(10),其物理意义是:

实体动能转化为电磁波辐射动能,电磁波辐射动能转化为信息存取能。可见:

信息的本质是光量子的辐射动能,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意识是一种动能。

而光量子的基底质量≡电子质量(m₀),光量子的基底势能=电子自旋势能(E₀=m₀c²)。

据说,大脑消耗的能量,大约相当于一个60W的电灯,即每秒耗能60焦耳。

这恐怕有点玄乎。真正用于信息处理的,或许微乎其微,设每秒耗能60纳焦耳。

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兰道尔原理,大致估算大脑每秒处理的信息量。

B=Ek/kln2=60×10⁻⁹÷(1.38×10⁻²³×0.69)=6.3×10¹⁶比特。这些信息的基底质量:m=m₀Ek/E₀...(13),有:m=6.67×10⁻²²kg。



结语

意识是信息的,信息取决于辐射动能,因此,意识的本质是光量子的辐射动能。信息是物质的,意识也是一种物质,意识也是有质量的。

Stop here。物理新视野与您共商物理前沿与中英双语有关的疑难问题。


物理新视野


准确的说,“意识” 非物质,即物质;非能量,即能量;举个例子说明一下,一块方糖它就是物质,可是当我们把方糖吃到嘴里时,它的甜味就直接成了我们的意识;它的能量被人体吸收,方糖就转化成了人体的生命能量,所以物质是意识,也是能量。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陆九渊大师曾说过: “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陆九渊的想思是 : “我”无形无相的真心,就是这个有形有相的宇宙(意识即物质即能量)。这个有形有相的宇宙就是“我”无形无相、无处不遍,无时不在的真心(物质、能量即意识)。

在佛教著名经典《楞严经》卷一,七处征心中,佛陀曾开示阿难,金口玉言讲到,“万法(物质)因心有体”,可见在大慧人的眼中,物质就是有形有相的意识,意识就是无形无相的物质、能量。即心即物,是心是物。


整个宇宙,所有的时间、空间、万法万相,万事万物都在意识之中,都是“心”中之物,皆因心而有体。“心”普而遍之的存在于一切时间、空间、物质、能量之中。全宇宙,当下的一切,就是我们的“真心”的本来面目互为总别,互别互别,所有的一切,当下交融为一体。“心现识变”,非真非妄,即真即妄,知妄即真。

整个宇宙都是运动的,变化的,生灭的,但是无论如何变化,宇宙之性(心)是如如不动的;就像地球上的海洋,无论风平浪静,还是惊涛飓浪,都是“海洋”。动中有不动,不动的当下展现出无量的动相。但是,一切还是那颗心,还是“我”!


今令我见


如果我们问美丽是物质还是能量?一定会贻笑大方的。同理,意识究竟是物质还是能量的问题,也是文不对题的。

首先,物质与能量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都是粒子运动的结果。其区别仅在于粒子的存在形式不同,前者是离散的,后者是封闭的。

所以,无论是美丽还是意识,都不存在是物质还是能量的问题。它们,要么既不属于物质也不是能量,要么则既是物质也是能量。不存在只属于物质或能量的情况,除非意识也可以因存在的方式不同而发生变化。

此外,意识与美丽一样,是不能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确切地说,它们仅只是我们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感觉,而并非人或外部事物。

比如,美丽的本质是对称,是人类对于对称性偏好的一种独特的感受。

所以,意识的本质是生物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能动的反映,是生物进化🧬所产生的属性,而不是生物本身。

众所周知,生物进化的序列大体上是大链的有机分子(dna)、单体细胞、腔肠动物、爬行动物、哺乳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和人类。

随着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反应系统会越来越复杂。

当简单的条件反射转变为复杂的系统应激时,意识便形成了,美丽就是意识的一种。通俗地说,意识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其本质是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

只不过,这种相互作用,在最初仅只是单纯地对外在世界的反映。然而,随着人类产生了抽象思维,借助于构建作为自然界同构系统的逻辑系统来认识现实的世界,使人类的意识系统化,从而使人类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

于是,作为人类意识的系统认识不再是简单地反映现实世界,而是自然界中的新生事物,是人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作用的某一方。

于是,人类的意识发生了异化,表现出其独特的一面。然而,无论意识如何进化,其终究是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离开了人或自然界,意识也就不存在了。

总之,意识是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虽然随着相互作用的深入与发展,使得作为作用结果的意识逐渐地与作用的双方产生了质的变化,但是作用的结果毕竟不是作用的某一方。

所以,意识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其仅只是物质的相互作用,是物质之间的有机联系,是复杂物质所生成的系统属性。


淡漠乾坤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让讲意识是意识,物质是物质。意识不是物质。

但是意识是不是能量,可以说是,能量有正有负,有强有弱,当一个人意识里出现一个动机或是想法,只要去付诸实践,那么就会有现象的改变,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讲,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力。这是唯物论的观点。

然而唯心论认为,一切唯心造,心外无物。尤其佛学讲,一切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注意,这里讲的是心的作用力,不是意识的作用力。佛学讲的识心不歇,成就智慧圆满的心难现。成就一切的是心不是意识。具足一切的包括能量也是心不是意识。

所以在佛教里,意识都是分别心下的妄念,妄心,妄心下的作为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都是不可靠的,只是幻相。非要说是能量,那么也只能说是原理智慧和觉悟的有悖能量。

关于能量一词,本人认为更多的应该体现在正能量上,积极方面。就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光明又温暖。

意识对物质是有反作用力的,积极的意识起积极作用,消极的意识起消极作用。正面意识起正面作用,负面意识起负面作用。然而,只有积极的正面作用才能真正称其为能量。



茶入真知


意识,是一种超物质超能量的灵力,意识可以秒懂整个世界,也可以秒满整个世界,如果用道家说,是念力的修行,用佛家说,是一切法相的初原。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念力,也是感知的触觉,在界界中,不仅仅人类有,生物,值物也有,只有修为深的人可以用意识识别万物种种,意识,包括思念,包括恨与悠,也是唯一可以无限延伸到隔界的永恒。相信这人类的特力,为人类的升级而找的法门。

意识,可以恒大到无穷远,可以几世传音,也是佛,道的开光之法门。愿更多更好的意识灵力优化,为人类简史写上不凡。


尹士心


意识的存在几乎是任何人也无法否认的事实,从逻辑的角度来说,存在是什么?‘’无‘’也是一种存在,‘’真空‘’也是一种存在,但谁都很难想象,它们本身就是一种物质的存在。这种物质的名字就叫做‘’无‘’,叫做‘’真空‘’。它们的状态就是它们在特殊物质环境中的存在形式,这种特殊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物质的存在。但意识的存在更为明确,它的存在表象也更具有实像,具有一定能力的人是可以观察到它的存在形式,也可以感知它的内容,这就是特殊领域里人们常常提起‘’他心通‘’,他心通现实科学这里也有所突破:就是现代的测谎仪,也具有一定‘’他心通‘’的能力。

能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物质是能量的源泉,就像没有无本之木一样,根本就不存在没有物质属性的能量。任何物质都具有实相,只是分子构成的仪器难见、难实证原子、原子核、中子、夸克、中微子、更微观、更更微观粒子构成的物质的实相。意识正好是相当微观的粒子构成的物质。而粒子是有能量的,能被测谎仪捕捉到的,恰恰就是意识这种物质发出的能量。所以结论:意识即是物质,也具有能量。简洁一点:意识就是具有能量的物质。


53393534120


要弄清意识是物质还是能量的话,首先要搞清什么是物质和能量?

我们都以为物质是物质,能量是能量。一个是实物一个是虚量。而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又告诉我们,物质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质量和能量二者在关系式上具有统一的结果。那么意识怎么归类?

然而我们再仔细看看质能方程式,就可以发现二者统一的存在是有条件的。质量与空间有关系,能量与时间有关系。或者说质量和能量的关系,就是空间与时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宇宙的本质就是空间和时间。

对了,宇宙本身就是时间和空间。而方程式其实就是表达了时空关系式。这个世界本质上就没有质量和能量,只是由科学家为了人们便于认知,而把时空量化了。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量化呢?

准确的说,量化就是把不可认知的事物赋予可认知的标准,形成可识别的信息。认知则是意识行为,或者说是意识就是能够识别信息的事物。那么意识到底是什么?

以下只能做简单的推测,复杂的我还总结出逻辑关系。就当我胡说八道吧。

物质与空间有关系,我们所看到的所有物质都是存在于三维空间的。而加上了时间的概念,那么就有了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就有了能量的存在,能量就可以说是第四维的事物。只有能量的变化的特征,或者说事物变化的特征,才能形成信息。也就是说信息是四维基础上的第五维事物。而意识是认知信息的存在,信息的变化必须有可识别的参考系和维度,信息维度的变化也只有五维世界以上的多维度世界才能识别。因此个人认为,意识是六维世界的事物,而且个别大神级别科学家的意识可能是更高维度世界的形态。我们普通人,也只能识别到五维世界的事物,形成自己的意识形态。我们也只能通过学习知识、锻炼大脑才能逐步认知到更高维度的世界。


王晓强30


意识!据现实的存在,却又看不见摸不着,等同与:电波信号,空气之类,不具象,也就是以抽象的形式实际存在。所以!可以确定:意识,是物质存在的相对属性,具有质的存在。

意识是物质的相对属性,与物质相对统一到物质,组成一个物质同时具有物质与意识的两个面,合成整体,就是一切具有意识动物的最根本的构造成因。

物质包括意识!凡具有意识的动物,都是意识与物质的结合体。由此!可证明:具有意识的物质,物与质不可分割,否则!就失去了生命迹象。比如:人类,包括其它动物,一旦失去意识存在,顿时就失去了生命的迹象。

由以上!物质包括意识,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意识只有同物质完整结合,才能体现物质(物质:具有意识的人,一切动物)的生存,可证明:意识是物质,具体是,具有思维的部分,依附具象的实物存。


A小雅29


意识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意识是信息。

大脑中的神经细胞是物质,人吃的食物是物质,食物经过消化分解释放出化学能,提供给神经细胞运作,神经细胞运作产生意识。意识虽然是从大脑中产生的,但它已不是物质和能量,它是信息。它可以储存在大脑中,也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即使不说出来,通过脑电波,它仍然在向外发射。

2019年1月31日和2月12日在《科学》杂志上分别发表了哥伦比亚大学等三个研究团队,用计算机将神经活动记录解码成语音,甚至读出了脑电波中存在的一大串数字。

问题的关键是这些脑电波在人死后它还存在与否?现在科学已经证实,信息守恒。霍金以前认为,信息进入黑洞就会完全消失,但伦纳德.萨斯坎德和诺贝尔科学家特霍夫特认为信息不会消失,打赌的结果是霍金输了。信息在黑洞中也不会消失。

又一个问题是人的意识发射出去会不会聚集在一起,根据量子纠缠原理,出于同一个系统相联系的量子会纠缠,不论相隔多远,它们都会纠缠。当一个人肉体生命结束后,纠缠的量子,也即一个人一生的意识集合,这就一个人最终的灵魂。灵魂虽各有各的不同,但却有基本的分类,高尚的灵魂归到上帝那里,作恶的灵魂就会归向作恶的首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活着的人们啊,珍惜自己有限的生命,为永恒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