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演义小说的描述来看,拖刀计、回马枪、杀手锏哪一个更厉害?

骑蜗牛走高速


三国演义中,拖刀计是关羽的绝招,隋唐演义中,回马枪是罗成的绝招,杀手锏是秦琼的绝招,如果把关羽的绝招-拖刀计,罗成的绝招-回马枪,秦琼的绝招-杀手锏放在一起比较,谁更厉害呢?

一个一个来看,这三大绝招有啥特别之处?

什么是拖刀计?所谓的拖刀计其实是一个计谋+一个动作,计谋就是佯装败退,就是两将单挑时关羽假装战败了,然后骑着马拖着刀逃走,一般情况下,战败逃走,对战的一方肯定会追,关羽在逃跑的过程中是一边骑马,一边用右手拖着刀,在逃的过程中,等到对方放松警惕时,关羽突然调转马头过来,将82斤重的青龙偃月刀横砍过来。

注意这个连贯动作,右手执刀在地上拖着,左手握着缰绳调转马头,趁对方不备,一把大刀横砍过来,几乎没有办法破解这个绝招,因为追赶的人是骑着马向前冲去的,关羽这么突然一下,不被吓着也被砍死了。

当然有经验的将领,也还是有防备的,唯一的防守就是用兵器挡住挥过来的大刀,但这个时候骑马有一个重心向前移动的过程,就算人反应过来了,马也反应不过来,所以大概率的情况就是马还是在向前冲,而人因为想要挡住关羽的大刀,却因为重心前移掉到马下,这样的情况不是受伤,就是被关羽俘虏了。

关羽用这招屡试不爽,先是斩了蔡阳,后来又击败了黄忠,不过话又说回来,拖刀计严格说起来是用计谋配合偷袭取胜,有点胜之不武的意思。

什么是回马枪?所谓的回马枪算是枪法中的一招,主要运用于马上搏击,两将骑马对战,当一将在另一将身后时,就可以用回马枪这招了,回马枪的动作与拖刀计有些类似,不一样的是回马枪调转马头后是刺过来的,不像关羽那样是用刀横砍过来,关羽那招横砍过来杀伤很大,杀伤面积也很大,但回马枪由于是刺过来的,一般是用于兵器是枪的时候。

枪刺过来的时候是把所有力量集中在枪心上,刺向对方,力量很大,再加上惯性的作用,这一枪可有百斤之力,但缺点也很明显,刺的动作是有目的性的,集中于一个点,对方如果识破了,就很容易躲开。

但是,由于对方在高速奔跑中,速度很快,一般也不容易识破,再加上回马枪一般比较突然,所以也很难躲过去,别的不说,如果突然使用回马枪,对方撞到枪口上都有可能。

回马枪是隋唐演义中罗成的成名绝招,罗成的兵器是五钩神飞亮银枪,所以就能使用回马枪,罗成使用回马枪绝招刺死了靠山王杨林,罗成对杨林原本是难以取胜,于是便使用回马枪的绝技对付杨林,杨林没有识破,一招就被罗成刺杀。

什么是杀手锏?杀手锏其实是秦家锏法中最厉害的一招,是武功中的一招绝招,相传秦琼小时候父亲被人害死,给他留下了一把金紫锏和一本56招式的秦家锏法,秦琼长大后的兵器就是金紫锏,并且熟练学习了56路的秦家锏法,而杀手锏就是56路秦家锏法中最厉害的一招,桂皮轻易使用,直到危急时刻才会使用,而且每次使用都是一招杀敌,从未失手。

杀手锏具体的招式是如何发挥的,已经无从记载,所以显得更加神秘,因为见过杀手锏的人都已经死掉了,秦琼曾经与瓦岗山的华公义对战,就连程咬金这样的猛将都不是华公义的对手,秦琼上来后,与华公义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最后只有使用杀手锏的绝招才杀死了华公义,据说把华公义的头都打粉碎了。

秦琼曾经与罗成比武,两人各自藏了自己的绝招,到最后的时候,罗成使用回马枪逼近秦琼脸面只有半尺,罗成都以为自己赢定了,结果秦琼来个杀手锏,瞬间扭转了战局,秦琼的锏就伸到了罗成的咽喉处,所以回马枪与杀手锏相比的话,还是杀手锏厉害。

那么拖刀计与杀手锏相比,谁厉害呢?

当然是杀手锏了,因为拖刀计是要靠施展诈败的计谋才能使用,而且算是偷袭,但是杀手锏却是面对面以速度及不可思议的神秘招式击败对手,在你还没有看清杀手锏的招式时,秦琼的锏已经贯穿了你的咽喉,所以杀手锏比拖刀计厉害。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当年父亲送我去师傅那儿学拳,送到之后稍稍停留了一会儿。听到师傅跟我们说了一句话,差点儿就不让我继续学了。

当时师傅对我们说:“打不过就跑……”。父亲没听到后面的话,听到这前半句越琢磨越不是味儿。“打不过就跑”,那还学拳干什么,直接练长跑得了。

其实那天师傅在教我们“败中取胜”的几种用法。在碰到比我们强很多的对手时,或者是有很多人的时候,几乎是毫无取胜的机会。

这时候就要撒丫子就跑,只要他们在后面追,就有取胜的可能。在他们追上的时候突然挺住,回身照着膝盖或者裆部一脚,立马结束战斗。

回马枪、拖刀计就属于这一类的招法。不管是回马枪还是拖刀计,都是在无法取胜的时候,采取诈败的方式引诱对手来追。在对手刚刚追上的时候,突然回身给对方致命一击。

回马枪和拖刀计采取的策略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枪和刀的不同特点,它们在具体的细节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使用回马枪的技术核心,是把握好距离和出枪的命中。

枪主要的使用方法是刺,所以在使回马枪的时候,不需要太大的动作幅度。只需稍稍拧下身,就能把枪向后刺出。这就能保证回马枪更加出其不意。

刀主要的使用方法是劈,幅度较小的动作还有削。这就不太可能使出拧身刺出的招法。所以拖刀计的使用方法,就与回马枪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使用拖刀计诈败的时候,刀头几乎是拖到了地上。在对方追上来的时候,突然反手把刀从下往上撩。

由于刀是从下往上突然撩起,往往也会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在那匹往前冲击的时候,更是特别容易伤及马匹。缺点是反手撩刀的难度有点大。

回马枪相对拖刀计难度要小,所以很多用枪的名将回马枪都特别纯熟。拖刀计虽然难度较大,但是只要技术纯熟却更容易得手。

破回马枪和拖刀计不难,只要不去追赶他们,这两种技法就没有用了。摘弓搭箭,给他来个应声落马。

锏和鞭有点差不多,对于穿戴厚重盔甲格外有效。只要挨上鞭锏,无不落马。侥幸没有落马的武将,也得吐血落荒而逃。

杀手锏有两种。一种是枪里加锏。一种是撒手锏。都不属于败中取胜的招法,大多都是在面对面的时候突然用出的。

一般很少有单独使锏的武将,大多都是使用枪或槊,锏只是身上的另一套装备。在用枪或槊与对方搏斗时,突然抽出鞭锏打招向对方。只要打中对手,就能立刻重创对手,尤其是盔甲厚重的对手。

撒手锏则是在打斗过程中,突然撒手将锏掷向对方。鞭锏是属于重量型的武器,突然间掷出对方很难能挡住。

不管是枪里加锏还是撒手锏,在评书演义里得手率特别高。

回马枪和拖刀计,只是一对一杀个把武将;而有鞭锏的武将只要一出马,对方的武将只有纷纷落马。

还是杀手锏更厉害一些。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寄暇学宫


从实战来看,我认为更历害的是罗成的回马枪。

先看拖刀计,这是关公贯用的计策,用法是拖刀诈败拨马便走,诱惑对手追赶到一定距离猛然用刀拍向对方头部,对手促不及防就被打落马下,好回手一刀结果其性命。这种战法缺点是一旦被对方识破不予追赶,就不能用了,

再看回马枪,使用的代表人物是罗成,类是于拖刀计。不同的是在对方追赶的过程中,突然回过马来直奔对方一枪刺去,使对方在惊愕中不及躲闪而毙命。

最后看撒手锏,是秦琼使用金装双锏的绝活。在实战可不必详败,在对打中突然把一支锏撇向对方击伤对手。最大的缺点是必保万无一失,如果两把锏都不能击中对手,自己就惨了。

所以回马枪在实战中比较拖刀计,撒手锏略有优势,相对更利害。


用户李森


这三种招式都是败中求胜的路数,考验的是使用者的心理战术是否成功,还有就是能否抓住对方疏忽防御时的间隙,一击成功。



拖刀计

使用此招数时,需佯装拖刀败走,引敌将来追,等到敌将追到身后,趁敌人得意洋洋、疏忽防御之际忽然回身,以自身为轴,挥舞大刀做360度圆周运动的横劈。因为武将都是骑在马上,根本无法闪躲,唯一的方法就是用手中的兵器格挡,但是结果只有两种,一是武器被砍成两端,身体就不用说了;二是武器成功格挡,但是身体会从马上摔下来。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绝技,曾凭借此招斩蔡阳、战黄忠。

关羽斩蔡阳的时候是卖了个破绽,拍马撤走,这时蔡阳求胜心切,紧追其后。关羽等蔡阳战马近前时,抡起大刀一个360回旋,直接将蔡阳斩于马下。

但在关羽战黄忠的时候出了一个意外。关羽使用拖刀计引黄忠追赶,正要抡圆了斩黄忠的时候,忽然黄忠马失前蹄摔了下来,于是关羽的大刀抡空了,黄忠这才捡回一条命。



回马枪

使用此招数时,需要诈败引诱敌将来追,待敌将用兵器朝我方后背刺来,便乘机拨转马头,使两马成L型,才进行攻击,这时敌将招式用老,兵器也没时间拉回来抵挡,促不及防,就被刺杀于马上。

《隋唐演义》中罗成的绝技。曾用此招枪挑了靠山王杨林。

罗成和杨林只打了三个回合,罗成拍马就走,杨林以为罗成不敢恋战,于是打马便追,忽然罗成回身举枪便刺,杨林用囚龙棒一压,罗成没等招式用老,顺着囚龙棒往上一举,直刺上去,正中杨林咽喉。



杀手锏

是指武将对战时,在相持不下或被敌将追杀面临险境时,一方抽出锏来,突然回身给敌将以致命一击,出其不意地用锏投杀敌人的绝招。

《隋唐演义》中秦琼的绝招。曾用此招式锏打华公义。

秦琼出马,与华公义战在一处。不过数合秦琼忽然假装败走,二人“马头相撞马尾,华公义举戟望叔宝后心便刺,叔宝右手把枪在后背上一架,扭回身一锏打去,华公义挡无可挡,被一锏打中头部,身子跌落马下。

综上所述,以此三种招数的威力来看,当属回马枪为第一,拖刀计次之,杀手锏排名最后。

就此问题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感谢您顺手关注点赞。


李易阳风水命理


历史上回马枪,拖刀计,杀手锏,而我认为这三个均属于计谋类的技能,在历史上均可随着兵团战争出现而常见

01| 回马枪,拖刀计,杀手锏

回马枪和拖刀计基本操作方法大抵相近,不同的是,回马枪在甩开敌人之后,在奔杀而回

而拖刀计,讲究一个拖字,是将敌人拖在身后,在寻找时机,向身后的敌人发起攻击,那怎么才能将敌人拖在身后,就靠诈,诈败,让敌人感觉要胜利了,才会紧跟而来

杀手锏,顾名思义,就是绝招,就是底牌,这个战术应用于使用的时机,要么一开始,直接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杀敌人,要么在捶死挣扎之时,去博一个生的希望

02| 在战争中的实际应用

太平天国在十四年波澜壮阔的征战生涯中,据佚名《虏在目中》记载,太平军与清军交战时,“约十余回合之后,故退二三十步,复一拥而进,谓之‘回马枪’”而英王陈玉成最终成为了太平天国后期的擎天悍柱,支撑着反清大业的存亡,最终也成就了传奇的一生。

杀手锏并非指的是一种战术,每个人压箱底的决招都不尽相同,如三国火烧赤壁,就可以称得上是杀手锏,一招烽火联营直接烧出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后世对于这一场战役也是赞叹不绝,

综上所述,我认为杀手锏更为厉害一些,杀手锏变化无穷,神鬼莫测,不拘泥于形式,可先发制人,也可后发保命


老醉聊故事


自问自答,自得其乐。本人又来自答一下吧!

从演义小说的描述来看,笔者个人观点认为:回马枪>杀手锏>拖刀计。然后请大家一起来看看笔者下列的相关分析:

一,拖刀计。

关于“拖刀计”绝招的描述,主要是见于《三国演义》小说当中了。按原作小说的描述,通常使用长柄大砍刀来做兵器的将领,如关羽、黄忠、庞德以及魏延等人,都擅长“拖刀计”的。比如说在关羽战长沙的时候,关羽和黄忠交战战不下黄忠的时候,关羽就想用拖刀计来赢老将黄忠了。而老将黄忠似乎是识破了关羽的伎俩,于是黄忠故意马失前蹄避过了关羽的拖刀计……

此处小结:把拖刀计排在回马枪、杀手锏之后,主要是因为拖刀计没有实战胜敌或者杀敌的实例表现!

二,回马枪和杀手锏。

(1)《说唐》小说当中的“冷面寒枪”俏罗成,就是“回马枪”绝招的形象代言人了。在《说唐》小说当中,某一次罗成参加武科场比武罗成夺得了武状元之后,罗成遭遇靠山王杨林了。结果,罗成依靠家传的回马枪绝技绝杀了靠山王杨林:“……罗成回马一枪刺去……杨林赶紧用虬龙棒来招架……不料枪不及架……咽喉上正着……”

(2)《说唐》小说当中的“赛孟尝”秦叔宝就是“杀手锏”绝招的形象代言人了。在《说唐》小说当中,某一次在罗成用回马枪绝杀靠山王杨林之后,杨林的副将殷岳大怒来战秦叔宝。结果秦叔宝与殷岳战不数回,秦叔宝拨马就走殷岳在后紧追不舍……秦叔宝回手一铜锏把殷岳打下马去……另外,在《岳飞传》小说当中,据说岳飞也是依靠“杀手锏”绝招才收服了猛将杨再兴的。

此处小结:在这里笔者之所以认为回马枪比杀手锏更厉害,主要是因为在《说唐》小说当中,精通回马枪的罗成排名天下第七条好汉;而精通杀手锏的秦叔宝则排名天下第十六条好汉。另外,秦叔宝只能够打平排名天下第十七名的尉迟恭,而罗成却可以轻松地战胜尉迟恭……


骑蜗牛走高速


从小说演义中来看,杀手锏是即将失败时最后绝招,三个中最厉害排第一。回马枪失败逃走或诈败逃走敌人追赶,趁敌不备出手一击反败为胜居第二。拖刀计屈居最后。


小龙女5505


拖刀计是阴谋,回马枪是战术,杀手锏你玩了。个人认识。


方寸间3310712


三个都厉害。都是经过长期苦练和总结,经过实战检验得来的。


We7667深山居士


感觉是回马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