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中国书法最难学、最难写的是草书吗?

书法赏习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临帖是学书法的不二法门。练写字学书法,只要有兴趣,就不觉得辛苦。至于学哪种书体难,实际都不易。各有难处。楷书、隶书需要更多沉稳,严谨和耐心!行书、草书需要灵动和潇洒。当然无论篆书,楷书,隶书,还是行书,草书,都有不同的笔法,字法,章法。而行书、草书,还更加重视墨法的运用。

草书最能表现书法的艺术性。线条的方圆结合,粗细变化,行笔的轻重缓急,抑扬、避让、转承,有太多的讲究、变化及技巧。因此,说草书难度更大,也是不无道理。但是草书,历代也有不少名帖,作为范帖临摹学习。比如《智永草书千字文》及历代名家的“草书千字文”,还有《草诀百韵歌》利于记忆和理解草法,有《章草百韵歌》,有《孙过庭书谱》、《怀素自叙帖》、张旭的《古诗四帖》等等。多看,多读,多记,多练,总能使难变易,但不可急功近利,不大可能速成。

勉为其难作答,希望有益。一起学习交流,希望共同进步。

借机附发本人的几幅习字(有中性笔书写,有毛笔书写),还请方家雅正。


林默之健龙达人


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

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这是《黄诀百韵歌》开篇对草书的概述。草书有三难:辨识难,使转难,创作难。

辨识难:学习草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识草。对没有接触过草书的人来讲,草书等于是从新学习的一种文字,不知道它的结构代用符,可以肯定的说,无法看得懂草书。草字符把多种楷书中的偏旁部首归为一个特定的草字符,大大提高了书写的便捷性。由于它的简化,必须记住草字符代表的偏旁部首写法。

使转难:草书的运笔需要连贯性。笔画间的连接靠熟练的运行完全。所谓使转,使指的是纵横牵掣,转指的是钩盘纡回。没有熟练的运笔技巧,很难把草书的使转交接完成。

创作难:草书的创作不同一楷书。楷书掌握了笔法和结构规则,就可以进行创作。因为它是静态的书体,只要按规则进行书写就可以完成创作。草书是动态的,在创作时需要有全局的构思。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临帖的时候写的很不错。而独立创作时则不是那么回事。原因就是创作构思欠缺。

草书的创作,不仅仅是掌握了笔法和临帖的惟妙惟肖。还要大量的观欣经典作品。并具有豁达开阔的胸襟。若拘泥于形质,则蹇顿凝滞。若狂放不羁,则浮躁虚滑,没有法度。我新出的专栏《规范的草书,从王羲之十七帖开始》,还有《通向草书的秘诀:草诀百韵歌》对草书的学习有详细的讲解。还有孙过庭《书谱》的学习方法。喜欢草书的朋友可以观看,对认识草书会有所裨益。


子衿书法


中国的书法,草书是一个比较容易能够抒情达意的一种表现字体,由于草书具有的自由,在规则中可以挥洒的特点,我们很难将草书当做是一种最难书写的字体,而相反的是三种正体字:篆书,隶书和楷书,它们具备了点画规范和结体严谨,要从正体字的书写来抒发书家的情感,其难度会比草书高上很多,因此真正从书法书写角度来讲,最难写的不是草书,而是这三种正体字。

在历代的书法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行书和草书这两种字体占用了很大的一个比例。以此同时,楷书、隶书和篆书这三种字体的作品就少了很多。

从楷书的角度来讲,迄今为止整个中国的书法史将近4000多年,也只不过出现了四大楷书家。

从初唐的欧阳询到中唐的严真卿,以及晚唐的柳公权和元代的赵孟頫。而其间真正具有影响力的,不过是欧阳询和颜真卿二人而已。

正所谓大道至简,有些看上去越简单的东西,它往往是越复杂的。

正体字的书写要从规范中体现个性,比起草书的书写,来的更为困难。

从字体的演变历史来看,像楷书,它萌芽于汉代末期,流行于魏晋之间,到达隋唐的时候集大成达到巅峰,而从唐代以一直到现在,楷书的字形都未曾改变,能够称上改变二字的唯有习书写风格的不同而已。

因此,

提问者所问的草书是否为书法字体中最难书写的?个人以为应该不是,只要学过草书字体书写的人都能写出他自己个性的草书来。但是,像楷书类的正体字,我们日常都在使用。能够将之写出个性来的却寥寥无几。


书法有云


基本认同,我也觉得在众多的书法艺术表现形式当中,草书应该是最难写的一种书体。\r

我国的书法艺术是关于线条的艺术、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发展、形成了草书,而草书则起到将线条艺术发挥到极致的作用。

草书之所以难写,首先体现在它将各种书体的笔意融会贯通,形成一体,但是又不见端倪。\r

就像刘熙载所说:“草书之笔划、要无一可移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却要无所不悟。”这句话正是对这一难点最准确的阐述。

草书的难点还体现在其多样的变化当中。在草书中,往往存在同一个汉字有不同的变化,或者是同体异字,这种变化看上去好像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法则,但即使是毫厘的变化也能清晰可辨,有着比较严格的变化限度,因此书写是相对较难的。\r

草书难写,表现在笔画书写技巧上面。草书的笔画,字与字以及行与行之间都存在着连绵不断的呼应关系,即使是偶尔存在笔画断连,也要要求笔断意连。\r

草书的难点还在于情感的表达与抒发。书法由各种线条变化组成,并且能够将书法家的素养、人品、阅历以及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内容全部地展现出来,表达的境界越深刻强烈,就说明书法家的艺术境界越高。

草书自身要正其律、要有篆书的骨力,楷书的法度、还要彰显书法家的天赋秉性、思想情感,因此非常难于书写。\r

如果人们要进行书写、就必须要克服种种困难,勇于学习与思考,才能熟练掌握草书的书写技法。




媒体创作资源


可以这么说,书法,本身就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任何一种书体要学好都不容易。学书法,首先从楷书开始,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美学元素。掌握了一定的基础后,再向别的书体,如行楷、行书、草书尝试,发展。

练书法,说草书最难学,显然是外行话,没错,写草书有一定的规律、章法,要懂得草书字符的书写规律与书写方式。同样,其样,其它的书体也不例外。书法,贵在出神,如果只是停留在机械地模仿上,是不会成气候的。硬是要说一种书体最难写的话,那就是楷书。一笔一划,起笔、运锋、都必须相对干净利落,丝毫没有做假蒙混过关的机会。而行书与草书,却可以在书写过程中偷奸耍滑,只要无大碍,一般来说欣赏者是容易忽略与包容,甚至是谅解。

但一个人既要想在一门学问上有所成就,就不要想着偷奸耍滑,任何的功夫不扎的偷奸耍滑都会被行家里手的火眼金睛发现,最终都是欺人自欺,这里说草书相对来说容易蒙混过关,纯粹只是针对狭意的“易”“难”而言。


酏风


最难写的是小楷,最见真功夫。

虽然自己不太会写,但因喜欢也收藏了不少书法家朋友的作品,行书,楷书,草书,隶书,魏碑,现在也有朋友在写篆书,甲骨文。大多学从楷书始,终于行书,草书虽然难写,但行书练到一定基础,可以向草书进阶,练习到位了,也能写的象模象样;但楷书,尤其是小楷则需要对书法的基本功要求相当高,而且要将小楷这种无法变化的字体进行创作,則更难。就像你可以让一个模特作各种动作摆pose,但无法让他长期站的笔直端正。

中国书法最难是小楷。





观湖楼主


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一个书法爱好者,首先是一个中国文化的传承者、继承者、创新者,一个没有深厚的文化功底的人,学好书法艺术则难上加难。

学习书法艺术,有的人提倡首先应该从楷书(篆书或隶书)学起,也有人直接从草书学起。在这个问题上也是存在争论的,但是,就我五十多年的学习书法和书法教学的经验来看,个人观点还是应该先学习楷书而后在学习行书,而后再学习草书,比较合适,因为,毕竟楷书容易学成,尤其是楷书(篆书、隶书)的笔法功夫掌握好后,再涉行书草书,比较容易。反之,一个初学者,开始就学习草书,难度太大,尤其是笔法,根本无法达到,学起来难度系数更加大了,最终,难以达到目的。

书法艺术是有境界的,如果说楷书是书法艺术的起码境界,那么,草书就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所以,学习书法艺术难度最大就是草书,是一位书家苦其一生难以企及的最高目标。



刘坤书法诗词


中国书法论难学程度,篆书难度也很高,特别是大篆,恐怕就是专门做文字研究的专业人员也未必能全部认识;论难写程度,楷书写好也不容易,一笔一画都要交代清楚,心态要戒骄戒躁,还要讲究平正中变化。因此,草书不一定是最难学,最难写的。

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两大类。初学草书,无论章草还是今草,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识草”,草书最初是为了加快书写速度而出现的,由特殊的草书符号组成,“识草”相当于把基本汉字符号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学习。在“识草”的基础上,书写时还应注意笔法、章法、气息等等,通过线条的变化演绎汉字之美。

由此可见,草书虽不算最难学、最难写的,但综合难度较高,一定要具备较深厚的书法理论和功力后才能学好。





龙铭先生


就问.中国书法最难学、最难写的是”草书”吗!我所答的评论就以下几个方面一一

其实很多人有一种简易的说法,有楷书基础,写草书应该不难。结果不是那么回事,草书如果没掌握好仍然写不好。因为在学习草书方法中必须先认识了解,中国书法草书古往今来从发展过程已有几千余年的历史了,草书由来也有历史记载,书法字典有《书法名词解释》理论依据一一

明--董其昌的草书↑

一)草书>为书写方便迅速而产生的一种字体。是草隶、章草、今草、狂草的统称。在我国汉朝初年,通行一种草隶,就是草率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书法,名为章草。到汉朝未期,据传为张芝变章草为今幸,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到唐朝,又产生了狂草,不仅一字一笔而成,甚至字字钩联,更难辨认。

二)章草>早期的草书,是汉隶的草写。是由草隶发展形成侣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书法。因书写便捷,广泛流行于东汉。其笔画仍有隶书波磔(捺笔挑势),每字独立,不连写。因当时章奏用这种字体,故名章草。也有说是由史游的《急就章》而得名的。这是一种误解。还有说是汉章帝爱好章书而得名的。

三)今草>草书的一种。由章草结合新兴的楷书写法发展而形成的草体。六朝时为与章草区别,故名今草。据说为东汉人张芝所创。字体没有章草的波磔(捺笔挑势),上下之间的笔势,往往牵连相通。偏旁栩互假借,辨认较难,故流行不广。

四)狂草>草书中最放纵的一体,相传渊源于东汉张芝,开派于唐朝张旭,得名于怀素。其特点是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为我国书法艺术创造了独特的风格。例如唐朝中叶的书法家怀素的自叙帖,字体就属狂草。怀素融合篆书笔法而有所创新,刚劲有力而又宛转自如;在行款、字型结体上,大、小、斜、正,互有呼应,奔放流畅,一气呵成,有如李白的诗歌,可以说是一种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但狂草不易辨认,流行亦不太广。

上四个名词解释.是学草书必须认识了解通懂草书从一开始到形成的演变过程由来是有历史遗留下来的。而上述四点中提到张芝、张旭、怀素,他们的草书都是什么特点哪?

张芝。字伯英,东汉大书法家,人称之为“草圣”。史记,张怀瓘《书断》云:“张芝尤善章草书,出诸杜度、崔瑷云。龙骧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为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是非”,“其章草《金人铬》,可谓精熟至极;其草书《急就章》,字皆一笔而成,合于自然,可谓变化至极”。张芝的突出成就在于今草,“学崔、杜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惜其迹不存。因王羲之《番书论》云:`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好之绝伦,吾佛及也"。张芝的墨迹见《淳化阁帖》,收有五帖三十八行。其中《八月帖》《冠军帖》享誉最高。

汉 张芝的草书一一

张旭。唐书法家。字伯高。精通楷书,草书最为知名,逸势奇状,连绵回绕,具有新的风格。颜真卿曾向他请教笔法,怀素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草书,而以“狂草”得各,为后世学者所取法。碑刻有《郎宫石记》,草书散见历代集帜中。时以李白歌诗,张旭草书及裴旻舞剑,并称”三绝“。亦能诗。长于七绝,善写景色。

唐 张旭的草书《肚痛帖》一一↑

怀素>唐书法家。字伯高。僧。字藏真,本姓钱,长沙人。初励律法,后精心学书。精研勤学,秃笔成塚,以"狂草"出名。好饮酒,兴到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评者以为其书继承了张旭的笔法而有所发展,谓之“以狂继颠”或“颠张狂素”。存世法书有《自叙》《苦一笋》等帖。

唐僧怀素的草书《食鱼帖》一一↑

以上内容,对草书学者是必学通懂的起码基础知识。不能因为“我只要有楷.行书基础,一定不难”,错误.若不把基础知识学通悟明,那不会有收效的。写好草书功底难度要点不减楷书、行书功夫。

谢谢!!!


高山我行61845


中国书法难学是篆隶楷行草,最难写的书法不一定。学习书法或写书法,不学习书法的法和书法遵循的法则,特别是书法的笔法,不懂其运转规律,那种字体,都不好学,也写不好,就是写三十年五十年一辈子,难于入帖,更难于出帖。从宋代后,有多少书法爱好者,书法喜欢者,大多数都淹没在写书法的历史的长河里。宋代后的书法名家,有几个超越晋、唐、宋的书法大家,不论从笔法上比,还是从汉字结体规律上看,包括字里行间、章法布局等法点法位,书法法度的严谨度,字的美感度,没有超越古人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其差距的根本性原因,在于笔法精准度和笔法的灵变性、多变性上,笔法的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不变的是书法的法和书法遵循的规律,变的是书法的个性的展现。另外,书法上升到书法艺术,不论临写或创作那种字体,都是很难的,这里面充满着偶然现象,草书也是如此。所以说草书书法不一定是最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