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袁紹在曹操打徐州時候帶兵攻打曹操老營能勝嗎?

千山萬水215610010


曹操東征劉備時,謀士田豐曾勸袁紹偷襲曹操的老巢,但是卻遭到了袁紹的拒絕。理由也很荒唐:袁紹的小兒子生病了,他沒心情偷襲曹操。田豐無奈道: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竟然被袁紹以小兒子生病拒絕了。實在是可惜!

那麼曹操為什麼在官渡前敢東征劉備,而不怕袁紹來襲偷襲?因為他看透了袁紹的性格:做起事來猶豫豫。

曹操決意攻打劉備,是在建安五年的正月。屯兵在小沛的劉備劉備得知曹操來襲望風而逃,而駐紮在下邳的關羽戰敗後投降。曹操大獲全勝,隨後便迅速返回官渡。曹操前後用時不到十幾天就擊敗了劉備。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1)劉備本身就不會用兵;(2)曹操親自率兵,劉備準備不足;(3)劉備剛剛佔領徐州,還沒有積累更多的軍事實力,所以一觸即潰。

我們再來看看袁紹,他的根據地是在河北的鄴城,如果他要偷襲許昌,大軍需要渡過黃河。過河之後,距離許昌還有幾百裡地。

按照古代的行軍速度,沒有個十天半月是不可能走完的。所以,如果要想偷襲曹操的老巢許昌,只能派輕騎兵快速前進,影視劇中所說的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其實就是神話了《三國》。

我們現在是要偷襲曹操的老巢,如果只派少量的輕騎兵根本無濟於事,因為曹操一生用兵都及其看重自己的後方,所以許昌也有大量的兵力駐紮。

官渡之戰曹操確實是以少勝多,但是他是相對袁紹而言。對於征伐劉備,曹操根本不要太多兵力。所以曹操的大本營許昌肯定會有重兵把守。<strong>

曹操之所以親自東征劉備,原因在於他料定這肯定花不了多長時間,而袁紹也同樣明白這一道理,所以他才對田豐的建議置之不理。至於影視劇中所說的,更多地是事後的附會以及成王敗寇後的刻意扭曲罷了。


公元前


袁紹如果在曹操打徐州的時候偷襲曹操兗州大本營是有機會成功的,當時曹操帶著精兵強將主要兵力都來打徐州了。當時曹操是藉著報殺父之仇名義討打徐州陶謙,而且出發前已經派人送書給各路諸侯。明擺著就是說誰要是幫陶謙,就是與我曹操為敵,從表面上來講,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打陶謙也是理所當然。並且陶謙是因為想結交曹操。得知曹操父親路過徐州,派人護送並贈送金銀錢財想巴結曹操卻弄巧成拙,陶謙派出護送曹操父親的手下見財起意殺害了曹操父親。。。所以各諸侯打心裡是看不起陶謙的這種行為,都明知曹操想吞併徐州的野心也不馳援,袁紹的謀士也建議他偷襲兗州,但這樣也意味著袁紹跟曹操撕破臉皮,曹操必然會報復,所以袁紹他心裡也在權衡利弊,可能他覺得為了陶謙不值得去得罪曹操這樣一個強敵。但光從當時的局勢來看,袁紹的實力遠大於曹操,戰爭從來都是弱肉強食,勝者為王。袁紹如果佈置得當肯定可以偷襲成功。但袁紹的性格外寬內忌剛愎自負沒有遠見卓識,缺乏決斷錯失了良機。這種性格也導致了他官渡之戰敗於曹操。


沐風視界


這是事後諸葛亮的觀點。
曹操和袁紹本來是盟友,他們在對付袁術問題上是有共同利益的。

《三國志·袁紹傳》注引獻帝春秋曰:紹恥班在太祖下,怒曰;“曹操當死數矣,我輒救存之,今乃背恩,挾天子以令我乎!”太祖聞,而以大將軍讓於紹。

袁術是在建安四年才敗死的,同年袁紹也才最終解決大敵幽州軍閥公孫瓚。曹操東征劉備是建安五年正月的事,此時一方面雙方還沒有撕破臉,另一方面才剛剛解決心腹之患,需要時間重新調整部署。

另外袁紹反應其實不慢:

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謀洩,皆伏誅。公將自東征備,諸將皆曰:“與公爭天下者,袁紹也。今紹方來而棄之東,紹乘人後,若何?”公曰:“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郭嘉亦勸公,遂東擊備,破之,生禽其將夏侯博。備走奔紹,獲其妻子。備將關羽屯下邳,復進攻之,羽降。昌豨叛為備,又攻破之。公還官渡,紹卒不出。
二月,紹遣郭圖、淳于瓊、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紹引兵至黎陽,將渡河。

《三國志·武帝紀》

發動戰略進攻是需要時間的,曹操正月攻劉備,袁紹軍二月就攻白馬(今河南省滑縣),中間最多一個半月時間,要收到消息,商議決策、調兵行軍,沒法做得更快了。


真正鱷魚不哭


若如此,則孟德危矣!東有玄德抵抗,南有景什虎視、江東伯符狼奔。加之董承內應,其勢難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