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相传李世民原名叫大野世民,杨坚原名叫普六茹坚?

丽莎1号


你好,这是一段被尘封已久的历史,杨坚和李世民家族他们都算是北方六镇里的汉族士族,大野世民和普六茹坚是他们鲜卑姓氏。鲜卑姓是家族在北朝当官时被赐皇帝的姓,并不是本姓。

当时的北魏统一了北方,吸收了大量汉族士族和百姓充当官员和士兵,而镇守边境的六镇士卒里有相当一部分是汉兵。等到北魏分裂,杨家和李家的先辈就跟着相对比较亲近汉族的宇文泰一起成为了西魏将领中的一员,而且还是六柱国之一。为了褒奖他们对国家的贡献,特别赐给他们鲜卑姓氏,表明他们和鲜卑贵族是同等地位。

宇文泰在赐汉人鲜卑姓时,往往伴随着官职升迁,而且大部分情况下与爵位和食邑的增封同时进行。官位的升迁是光宗耀祖的表现,这减轻了汉人心中不敬祖,不孝的心理压力,经济上的实惠也使他们得到了可观的好处,加强了家族的经济实力。

杨坚建立隋朝,结束了两晋南北朝以来三百年的分裂局面。他称帝后改姓氏为“杨”,才有了杨坚这个名字。

因为杨家与李家都与鲜卑贵族通婚,所以血统上并不算纯粹的汉族。只不过因为我们习惯按照父系血缘来区分族别,所以他们算是汉族。

李氏因功赐姓大野也是光宗耀祖的大事。自西魏帝王赐姓后,陇西李氏的李虎就正式改为“大野虎”。北周时期,李渊官方名字就是大野渊。李世民家族虽然曾被赐姓大野氏,但是李家一直以陇西李氏为荣的,靠的也是陇西李氏家族的庞大的宗族势力。


吾爱分享资源


这里涉及到隋唐皇族的少数民族血统和姓氏问题。

杨坚叫过普六茹坚是无疑的,但是李世民出生时李家已经恢复李姓,没有叫过大野世民。

一、李氏与大野氏

关于唐代皇族李氏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我们只看与大野氏有关的说法。

《古今姓氏书辩证》说道:

“李氏唐朝之氏族,其先本为赵郡李氏,因佐周室,伐魏有功,赐姓大野氏,至隋文帝时才复本姓。”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是南北朝时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因追随宇文泰平定叛乱,抵抗东魏,被赐姓大野氏。

《旧唐书》记载:“皇祖讳虎,后魏左仆射,封陇西郡公,与周文帝及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以功参佐命,当时称为"八柱国家",仍赐姓大野氏。”

大野氏是鲜卑族姓氏,到了杨坚掌握北周的大权时,李渊家族才改回李姓。

“至隋文帝作相,还复本姓。”

如此一来李渊是叫过大野渊的,但李世民出生时已经是隋朝,李家已经恢复李姓,是不可能叫叫大野世民的。

唐朝建立后,追封的先祖是西凉开国国君李暠,李暠家族世代都是豪门大族,这里并不能不排除乱认先祖的嫌疑。

二、杨氏与普六茹氏

杨坚姓普六茹想原因和李渊家族是一样的。

《隋书》记载:“皇考从周太祖起义关西,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隋国公。”

杨坚的父亲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杨忠跟随北周文帝宇文泰起义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氏。杨坚也就叫普六茹坚。

史书上是明确用过“普六茹坚”这个名字。

《隋书·帝纪一·高祖上》记载道:

齐王宪言于帝曰:“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内史王轨骤言于帝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帝不悦。

直到杨坚权势越发巩固之后,才恢复杨姓。

“大定元年(581)春二月壬子,令曰:‘已前赐姓,皆复其旧。’”

这时候的杨坚已经由隋国公升级为隋王了。李渊一家也是在这个时候恢复李姓。

从这个时间节点上看,杨坚之子杨广也曾叫过普六茹广的。

综上所述,杨坚父亲和李渊祖父因功被赐予鲜卑族姓氏普六茹和大野氏,这两人都是用过这个鲜卑族姓氏的,但后来杨坚在北周掌握实权,以前的赐姓都恢复了原来的姓氏,等李世民出生时李家已经恢复李姓了,所以李世民没有叫过大野世民。


微史春秋


杨坚真的就叫普六茹坚,或者你可以叫他普六茹•那罗延,他儿子杨广,你也可以叫他普六茹•阿摩。他另一个儿子杨勇,也可以叫做普六茹•晛地伐。不开玩笑,在公元581年以前,他们一家就是这样姓名。看起来一点也不像中国人对吧。至于李世民,李世民从四岁起名开始,他活着的时候一直姓名就是李世民,不曾姓大野。但是他父亲李渊,在十五岁以前的姓名应该是大野渊没错。大野渊父亲大野昞,祖父大野虎,都姓大野。


芋头170900173


人说隋唐都有胡人血统,可天知道他们到底是不是汉人,李唐认自己是陇西李氏,可人家说查不到,又给自己找个祖宗叫李耳,也就是老子。隋也一样,天知道他们从哪里出来的



丽莎1号


隋唐时期很多顶级人物都是鲜卑族人又或者和鲜卑族有关系 其中李世民明确为大野氏其祖上为 西凉开国皇帝李浩之后 祖父李虎被封八柱国之一 被西魏赐姓大野 但是他们确实有鲜卑血统但是不能算作纯正鲜卑人 后期由于氏族力量原因 李渊归附于陇西氏族李氏 成为陇西李的一支


东北胖兔子


答:李氏唐朝之氏族,其先本为赵郡李氏,因佐周室,伐魏有功,赐姓大野氏,至隋文帝时才复本姓。

这段记载表明了一个历史事实。从北魏时代开始,鲜卑族将汉族姓氏改成鲜卑族姓。这就是历史进程中的一种鲜卑化的短暂逆流。毕竟汉文明太强悍了,这些文明落后的民族是无法实现逆袭的所以很快就结束了这段故事。

《魏书官氏志》。“自古天子立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则以家与谥,官有世功,则有宦族,邑亦如之。姓则表其所由生,氏则记族所出,其大略然也。至于或自所居,或以国号, 或用官爵,或用事物,虽缘时不同,俱其义矣。魏氏本居朔壤,地远俗殊,赐姓命氏,其事不一,亦如长勺、尾氏、终葵之属也。初,安帝统国,诸部有九十九姓。至献帝时,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摄领之,乃分其氏。自后兼并他国,各有本部,部中别族,为内姓焉。年世稍久,互以改易,兴衰存灭,间有之矣,今举其可知者。

有些人想说李世民是大野世民这种荒谬的称谓是不存在的。起码不会出现在李世民的身上。理由很简单。在隋文帝时代就已经恢复本姓,那就不会有大野世民这样的称呼,再说了。对于他本人来说也是拒绝这种在前朝是光荣在本朝是耻辱的称谓法。

杨坚在执掌北周政权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汉姓,李虎的儿子李昞和孙子李渊,早在那时就已经恢复汉姓了,李世民出生于公元599年,离李家恢复汉姓已经有不少年份了,所以李世民是不可能曾经叫过大野世民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很多人还要纠结这个问题呢?这里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就是很多人想证明李世民非汉人的身份。这个不需要证明,他本身就拥有鲜卑族的血统。父亲是时任隋朝官员的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这一点就是事实。不需要用改名字的进行洗,李世民作为千古明君之一并不需要对于自己的血统进行辩解,只是有些人一定要困在汉本位的非逻辑自洽中出不来而已。

第二、开放的大唐和他具有的多民族融合的基因有关。唐朝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社会,他们愿意接纳各地的人才交流交往,并且各族人民都能一起分享盛世的好处,这难道不好吗?李唐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将文明传播到更多更远的地方的开始,是中国崛起的标志。不需要去怀疑。而所谓的大野世民的称呼只是用来诋毁李世民的一些小借口或者是野史中的桥段而已。

最后我要说一下。历史归历史,不要用历史做别有用心的动作这才是做人的标准。


南阁水哥


实际上秦,鲜卑,隋,唐,元,清都是容入中原的少数民族,

只有汉,宋,明是中原的汉民族,而宋是一个小国免强算为一朝,

秦始皇是开国之君,汉,隋,唐,元,清才能真正的代表中国强盛的朝代,


一个倍加努力的人


那你为什么在村里叫翠花,城里叫苏菲,你是老外吗?起个洋名字而已,当时的潮流。


惰性元素2019


南北朝时,北朝有汉人鲜卑化的现象。杨坚和李世民都出自关陇贵族,祖上因在北周朝征伐有功,分别被赐鲜卑姓普六茹氏和大野氏。后来位高权重或得国后,又恢复本姓。


黑衣不器


魏氏之初,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后多绝灭。至是,以诸将功高者为三十六国后,次功者为九十九姓后,所统军人,亦改从其姓。——《周书.帝纪》

这魏氏说的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鲜卑朝(386年——534年),我们都很清楚一个典故叫做“北魏孝文帝改革”。这孝文帝就是北魏第七位皇帝拓拔宏,也是公认的北魏最有作为的皇帝,他的改革说来简单:就是全数汉化,以统治汉族土地。

同时拓拔宏本人也是一个狂热的汉学者,在他亲政之后就开始着手汉化北魏的步伐,包括:迁都中原古都洛阳、变革胡服、改变胡姓等。鲜卑部落原有三十六大部和九十九氏族,也就是中原的大姓和小姓的关系。



孝文帝下令,将鲜卑族人全部改姓为汉姓,自己以身作则,最先改名为“元”姓,故北魏一朝自孝文帝之后都以“元”姓冠名。其余的:拔拔氏改为长孙氏、达奚氏改为奚氏、步六孤氏改为陆氏、独孤氏改为刘氏、尉迟氏改为尉氏、贺赖氏改为贺氏等。

之后到了北魏分裂成东西二魏,由权臣高欢和宇文泰分别掌管对立,当时的西魏在南北朝三国中实力最弱,随时都有被东魏吞并的可能,为了增强军队的战力,西魏权臣宇文泰对军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西魏府兵制。

宇文泰将全军分为六军,设立六大柱国大将军,以下各管二大将军,大将军各管辖二开府将军,故西魏一朝的军事主要由六柱国大将军、十二大将军和二十四开府将军掌管,其中宇文泰因为有都督中外诸军事,地位又是在其他柱国大将军之上。而为了便于管理,宇文泰又恢复了原来的鲜卑姓氏。

除了被孝文帝改姓的大部和氏族之外,将所有有功的汉人也编入了鲜卑族谱中,其中功劳大的改为三十六大部的姓氏,次一点的改为九十九氏族姓氏,像杨忠改姓为普六茹、柱国大将军李虎就改名为大野虎,这两位分别就是隋唐开国君主杨坚和李渊的父亲。所以杨家和李家的鲜卑姓就是普六茹氏和大野氏,但并不是说他们就是鲜卑人,而是被强制改姓鲜卑姓的汉人大臣。


之后到了杨坚做了隋王,掌握北周大权之后(宇文泰最后从元家西魏手里接过政权,改国名“周”,史称“北周),为了拉拢被压抑太久的汉人阶层,故将原先被强制改姓鲜卑姓氏的汉人全部改为原姓,极大地满足了汉人“认祖归宗”的愿望,得到了当时国内汉人的大力支持。

大定元年春二月壬子,令曰:“已前赐姓,皆复其旧”。

所以杨坚并不是原名为普六茹坚,这只是他的鲜卑姓氏,是家族为了进入政权机关而被迫更改,以此来迎合统治者的:“皇考从周太祖起义关西,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隋国公”。

至于李世民就不可能叫大野世民了,因为杨坚恢复汉姓是在北周静帝大定元年二月(581年),而李世民出生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两者相差十七年,此时的李家早已恢复汉姓,不可能再以大野为姓了,说李世民原叫大野世民者,多是出于调侃或者是为了验证其混血身世而已。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