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打动你的古诗词,是哪一首?

补天心事


这个问题问的真的很好。唐诗里最喜欢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因为这首诗是我在七、八岁时会背的第一首唐诗,所以记忆最深刻。能打动我的唐诗太多了,李白的《将进酒》也特别喜欢,太有气势了。杜甫的《望岳》和《登高》也很喜欢。宋词最喜欢苏轼的《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满庭芳》《江城子•密州出猎》还有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青玉案•元夕》,还有好多……对了,我最喜欢的是毛主席的诗词,感觉毛主席的诗词最有气势,也最能激励人心,《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水调歌头•游泳》《清平乐•六盘山》《黄鹤楼》《卜算子咏梅•》,主席的诗词气势磅礴,冠绝古今,激人奋进,通俗易懂,每当背诵一首主席的诗词都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苏轼诗中有这样一句经典诗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诗词在给了我们知识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力量,欣赏美好的诗词真的是人生的一种享受。中华文化渊远流长,让我们在诗词的海洋中尽情荡漾吧!谢谢大家!


海峰99


打动我的古诗词有很多,这里选三首。

第一首、晏几道的临江仙。

理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飞”的情景太过美好,引人遐想。

第二首、张先的千秋岁

理由:“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那种淡淡的愁怨与爱恋写的十分贴切,实在令人欲罢不能。

第三首、李白的赠孟浩然

理由:归隐田园的生活一直是心之所向。无奈人活一世,牵挂的东西实在太多。





周读一本书


我最欣赏白居易的《夜雨》

朋友,您可曾经过见过这样的场景:一个男子,书生模样,心神不宁、长吁短叹;坐立不安、出去进来,甚或喃喃自语……,不时向门外张望、向村外路上张望、向某个方向更远处张望……。老妈妈担心儿子,怯怯地不时问上一句:“咋的啦?孩子……你咋的啦?”次数多了,儿子冲口而出:妈呀,我惦念着**(心上人),不知咋样啦?这么远的路,无法去探望,又实在放心不下;老觉得她正向家走来……

熟悉吗?生动吗?是不是特别富有画面感呀?要是我告诉你,这是一个大诗人在他的作品开篇呈现的画面,你是不是特别想一探究竟,急不可耐想读下去呀?请吧: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诗作开门见山的写出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展现在读者面前——

“一个我深深思念的人,隔离在远远的他乡。

牵肠挂肚的桩桩往事,深深地烙刻在心上。

他乡遥远不可及;下眉头、挂心上。无法释怀,不时眺望。

心事重重难化解;不思量,自难忘。心烦意乱,倒海翻江。”

“人”和“事”总是连在一起的。“我”和思念如此深切的人之间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事。桩桩件件记在心里,萦绕于怀、结在深肠。那么,该是些什么样的事呢?情深似海?甜美如蜜?恩重如山?感天动地?无以为报?愧悔无极?都有可能;随你猜想!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情感上层层递进。开门见山,和盘托出;直白近乎口语;没有用典和比喻。

行文至此,全诗的梗概呈现,中心点明。框架结构,搭建完毕;格局已经明晰。绘画作比:白描构图、线条简洁而有力。

真是高手妙笔呀!如此这般:思人想事,交替往复;一唱三叹、九曲回环。用情之深、思念之切;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第三联进一步扩充和延伸:“乡”之遥远,念“人”之切。“乡”、“人”都是客观存在的;为“写实”。二、四联是思虑:牵肠挂肚、肝肠寸断是诗人的主观感觉。为“写虚”。一实,一虚,画面丰满起来。行文至此,白描开始着色,出现了淡淡的阴阳、冷暖色调。

作者付与“人”一个“隔”字,付与“事”个“结”字。“隔”、“结”都是冷冷的字眼,给人一种“火热的恋人被活生生分扯开来”的感觉。“冷热搏结”撞击着读者的心。平白又考究:“瞻望”对应“远乡”;遥不可及仍要“望”,有没有“望眼欲穿”的感觉?觉不觉得:心已回到了那“人”身上?这个“人”,现在大多数学术界学者考证,认为就是白居易的初恋;他很多次在诗作中提到的东邻“婵娟子”,一个叫湘灵的女子。至此处,都是对“一直以来”状态的述说。

从“况此”句始,作者开始了另一个“夜雨”场景的描绘。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我独自睡在空荡的房里,残灯冷烛更增添了绝望。

秋日天光迟迟不见亮,天苍苍雨茫茫、无处话凄凉。”

二十字,简洁描绘了许多意像:“残灯”、“空堂”、“秋天”、“风雨”。一个“况”字作转折,描写累进。情感递增。一个“况”字就替代了千言万语的心理描写,可谓大师之神来之笔。

“残灯”之夜灯残夜深;夜不能寐,久久思念心中之人。这情景怎不伤情呢?无言的寂静,寂静使屋子更显得“空”,因为缺了那个“人”呀!如果有人“共剪西窗烛”,同话五更天,那么,再大的屋子也就不“空”啦!这里,“空堂”写出诗人心中的怅然、寂寥。

“秋雨”给人以身冷心寒之感;“残灯”更无温暖;“未晓”写尽天光和心情暗淡;“苍苍”写风雨更写心境、所感。“秋天”“未晓”“风雨”……寓情于景、不着痕迹,把“思念”“伤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至此,浓墨重彩渲染完毕,一副纤毫毕现的鲜活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

最后一对句,“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画龙点睛、直抒胸意:“未曾学过苦行僧的佛法,如何能忘记曾经的过往?”把全诗推向高潮,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就在这无果的结局中谢幕。

整诗品来:非流行的工整今体诗。共七联七对句。前四句大量重复用字更不合乎诗歌的习惯;意像描写放在了叙事之后。全诗没有比喻、没有用典;亦无大量的兴、比之句;完全突破了格律束缚,用最直白的语言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

整首诗虽是写思念、写爱情,但不像多数爱情诗那样文笔绚丽、辞藻华美;平白不失大气、简约不失细腻。它非刻意、不造作,而是一种情感所至、浑然天成,完美演绎了白居易“大、简、妙”的风格。

重温一遍《夜雨》如下: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竹隐闲士


答:《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龙门遇


“有情人终成眷属”总是美好的、甜蜜的,但是有没有想过有“情人终成眷属”之后天人永隔会是怎样的痛苦!

两个携手半辈子的人,终究有一个先走了,留下另一个人形单影只,在这人间不知还要漂泊多少年。十年后的梦里还能遇到她,又该是怎么样的深情,梦醒后又该是什么样的悲哀!

死别十年,他还可以与她相遇!

19岁的苏东坡与16 岁的王弗成亲了。每当苏轼读书时,王弗总会陪伴在侧,苏轼偶有遗漏之处,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及它书,她也都知道一,真可谓是红袖添香。才子配佳人,俊杰配才女!


幸福的日子总是很快,好像也经不起一点敲打。王弗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亡故,,后来苏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遗风,但也只能寄存感情。

死别十年后,苏轼夜梦亡妻,内心的极度思念,压抑的悲伤感情一下子迸发而出,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悼亡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上篇写实,下篇写梦。

现实中的千里孤坟对着梦里的乡中轩窗。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已是老朽,再见面,她还能认得出来吗?但是还能再相逢吗?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不仅苏轼在思念着王弗,王弗也同样在冰冷的泥土中思念着苏轼。但不管人间或是地府,都是形单影只。

苏轼这“不思量,自难忘。”的思念年年如此,绵绵无绝期,无法再见,无可奈何。

这词人的浪漫、词人的爱情、词人的思念都让我感动!


冬十八日


我最喜欢的是屈原,他的歌如先秦时明月,悠悠传来古代的楚音,尤其是 天问。一口气追究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表现了我们先人的探索和艺术精神。太伟大了!比摩西的对上帝问还早,还有深度!


平桥山人


沁园春

[ 清代 ] 纳兰性德

小叙云: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嶙笛,谱出回肠。


冬天153014677


最打动我的古言文,不知是不是古诗词呢?我记得刚刚上初中的时候学过《木兰诗》一文,原文意思就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温机竹声,文温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意无所思,女意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汉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原为试鞍马,从此替爷征。


JOJO哈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用户8987191819692


玉阶空佇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