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上获得青云计划的文章,评论极少过百,这是否反应了深度文缺少互动?

书从文


并不是。这其中有很多种情况,就拿个人常看的文化和历史类的文章来说吧。

其实,个人觉得,头条应该改一改青云的评选细节。

一是,读者群较少。

文化和历史类的文章,本身的针对阅读人数就少,如果再细分到每篇文章对应的类型,读者群更加的少,阅读人数少是必然的。

这类文章的读者群,并不是每一个读者都是强喜好者,很多读者只是对这类文章感兴趣,或者觉得自己相关知识欠缺,希望弥补一下。这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很多这类的读者其实根本就静不下心读完文章,或者根本就看不懂文章的内容,从而会更少的评论。如果仔细观察,这类文章即便有较高的阅读量,评论数量和阅读量完全不成比例。

二是,这类文章有时候并没意义。

很多青云的文章都像论文一样,论点、论据都详细的要命,甚至从开头直到提出论点都要写上几百个字。

这样其实很讨厌。很多读者看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看那些长篇大论的论据和论证过程,而是看论点,在对论点有疑问的情况下,才会简单看几条论据。很多时候,看完论点、论据发现毫无新意,纯粹就是伪标题党,所以根本不可能评论。

三是,对这类文章的读者来说,文章内容无意义。

很多时候,个人看这类文章,看了标题就知道内容写的什么,大部分都不会点开。即便点开,也是快速浏览一下,看有没有自己所不知道的内容,如果有则细看,如果没有直接就关了。

要知道,历史和文化类的读者,很多都是有一定基础的。而青云类的文章,完全像针对小白一样事无巨细的讲解,实在令人烦。这也就是,大部分的历史事件点评、诗歌点评,我基本不看的原因,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早看过了,再看一遍毫无意义。

个人觉得,不同的文章针对不同的读者,应该有不同的针对性,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全部都像课文、论文。


载取白云秋


现在多数人刷头条只是大概关心一下当时社会发展,当局有什么政策,其他的都被各种娱乐消息,短视频占据了,至于深度文互动,少是必然的。


东城半月


人的认知是,深度好文,并非定要大众接受,过人理念,必须验证,接受并不等于互动,互动需有对等认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