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成熟時,才會加速數字化進程

【百道編按】此次的疫情,是對出版社線上渠道佈局與數字出版能力的一次檢視。百道網採訪了北京大學出版社社長王明舟和清華大學出版社社長宗俊峰,他們從此次疫情中看到電子書會迎來一個發展期,但都認為,電子書若要與紙質書“一較高下”,“各種結論都為時尚早”。

商业模式成熟时,才会加速数字化进程

圖片來源:“新時代杯”2019時代出版·中國書店年度致敬活動(清華大學鄴架軒閱讀體驗書店)

疫情形勢嚴峻,為減少師生感染風險,各地學校均推遲了開學時間。為配合教學進度,學校也開展了應急舉措——網絡授課。北京大學出版社緊急製作數字教材,以便儘可能滿足各高校網上教學的需求。除此之外,北京大學出版社的博雅講壇APP也提供了很多項免費服務,如免費的數字教材等,供公眾使用。

在數字教學方面,清華大學出版社一直進行著持續的投入。尤其是技術方面的圖書,需要很多軟件、案例輔助,與圖書配套。宗俊峰說,清華大學出版社產品比較全面,可以利用豐富的資源製作電子教材,給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電子書需求增加,但傳統紙質書仍是主流

無論是數字內容產業,還是傳統出版行業,內容才是提升價值的根本關鍵。不可否認,手機閱讀正在逐步佔據人們的注意,不少人提倡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減少紙質書的閱讀量。但是王明舟認為,一部分讀者更習慣紙質閱讀的方式,電子書若要與紙質書“一較高下”,“各種結論都為時尚早”。

當我們將視野轉向全球,會看到即便在很多電子書發展較好的國家,也只是佔據部分市場。比方很多西方國家,電子書銷售量比國內高,但是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人在看紙質書。因此,宗俊峰對紙質書的發展前景十分樂觀。

目前電子書較多的是STM(科學、技術、醫學)圖書,因為其針對性較強,做科研的或是在某一領域的人,需要閱讀大量專業的知識,查詢數據庫和閱讀電子書更加方便、及時。但是其他的大眾圖書,大家更習慣看紙質書,特別在少兒圖書方面,每年紙質圖書的銷售額都在增長。一部分原因在於,家長擔心小孩看多電子書會影響視力。

長久形成的閱讀習慣,讓紙質書適合系統地學習,可以反覆看,閱讀體驗更佳。電子書、數據庫和各種音頻視頻,網絡抓取知識會越來越方便,但是由於數量龐雜,無法保證其正確率。總體而言,紙質書由專家撰寫;其次經過編輯的三審三校,反覆核對,差錯率被嚴格控制。不過宗俊峰也認為,電子書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可能到了人工智能發展的高水平時期,真正的大數據時代,人們能夠從網絡上準確便捷地搜尋知識,那時電子書的發展一定會超過紙質書了。

商業模式成熟時,才會加速數字化進程

近兩年,電子書和數字出版以及音頻與知識服務產品的發展相對比較緩慢。今年春節,網上授課、電子教材需求量陡增,有人覺得,或許疫情會加速圖書的數字化進程。

王明舟表示,出版社目前提供電子書免費服務是應對疫情的舉措,而不是長期的服務模式。特殊時期,疫情為出版社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方向,出版社也會考慮在業務模式、渠道模式和發展戰略進行轉型,加快圖書數字化進程,但是並不能一蹴而就。這場轉型,正在緩慢進行。

當讀者需求增加時,出版社會將一部分資源傾向電子書,正如清華大學出版社長期對電子書進行投入。但宗俊峰認為,這並不表示疫情能改變現有的圖書市場。“整體的市場和各種外部條件都沒有變化,也不會因為疫情改變。”疫情對全國的巨大影響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對於出版業而言,疫情只是短暫的,可能最多影響三四個月,而固定的好書及圖書的市場是一直存在的,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學生需要讀書,技術人員也需要讀書,還有很多其他人都對圖書有需求。

相對於疫情的“短暫”刺激,電商對出版業的衝擊才是持久的。現在人們越來越習慣在電商購買圖書,去實體書店的人更少了。

疫情影響的不是某個行業,而是社會的業態鏈

疫情期間,從社會到個人,都在思考自己的責任。當面對全國性的災難時,任何影響都不會是單一的,而是整個業態鏈條發生變化。

從出版業來看,疫情期間書店禁止營業,對圖書市場造成影響。而餐飲業、旅遊業等行業面臨更大沖擊,造成很大經濟損失。這影響的並非某個企業或是某個行業,而是社會上每一個人。

王明舟認為,短期內出版業受到疫情的衝擊影響可以自行解決,但是時間再延長,可能就會有問題。這個問題是全局性,並非某一個行業可以改變。當然,疫情時期的非常態應急模式,不會成為長久的模式,但是也給予出版業很多啟發,比如電子書的需求等,或者將來會成為一個觸發事件,推動出版社的轉型。

宗俊峰也認為疫情雖然產生了一定影響,但是這種影響是短期的。但讀書不是短期的行為,而是像吃飯穿衣一樣的長期需求。這幾個月受到客觀條件的抑制,後期會逐漸恢復。

加強出版市場管理,多元化發展電商平臺

在疫情的刺激下,傳統出版業做出了積極的應對舉措。但是從可持續發展角度,考慮出版業的發展前景,才是出版業轉型的目的。

宗俊峰認為,首先要加強打擊盜版的力度。國家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有利於出版業的發展。盜版現象對出版業的損傷巨大,但以前對盜版的打擊大多數時週期性、短期的,無法從根源上避免。

其次是加強電商的運營。線上運營是總體的發展趨勢,很多實體店在建網絡書城,清華大學出版社也有網上旗艦店。傳統出版業加入到電商之中,有了更多的話語權,有利於避免惡性競爭的“價格戰”。

面對電商、電子書的衝擊,擁有豐富內容資源的出版社,將應對變化的市場,進行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是整個行業的重要命題。但是歸根結底,不論是電子書還是紙質書,出版滿足讀者需求的精品圖書,才會長久地擁有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