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哪些国宝级科学家?

郑瑞文2015


中国国宝级的科学家有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他们临危受命,带领着医护人员,奔赴武汉,抵抗疫病,为祖国,为人民再立新功。




水金304


中国的顶级科学家,真心来说,确实不多。这个顶级科学家的“顶级”,必须是拿到国际学术界比较也得有一席之地的人物。如果认为“中国的”科学家,指的是加入中国国籍的话,那实在是凤毛麟角。我记得一位科研工作者曾经和我聊过,他说,中国目前在世的顶级科学家,所有领域加起来,大概不超过400个人。也就是说,这400个人算是中国科学界的领头人物,头面人物。

如果是诺贝尔奖得主的话,目前仅为两个人够资格。一个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创始人杨振宁教授,一位是李远哲。关于李远哲,可以自行搜索他的事迹。

此外,比较知名的科学家,有施一公、饶毅、颜宁。颜宁虽然远赴他乡,去了普林斯顿,但是她依然是中国籍。所以,颜宁也是中国科学家。她的学术水平,普遍都认为达到了诺贝尔奖级别,所以她也是顶级科学家。



还有,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张海霞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专家赵南元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刘奕群副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王小云教授,翁征宇教授,崔荟教授,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姚期智教授,中国食品毒理学学科开创者陈君石教授,遗传育种学家张启发教授,这些都算是中国的顶级科学家。


怀疑探索者


从网上最近的评选结果来看,前20名依次是:钱学森(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工程控制论创始人”);邓稼先(著名核物理学家);华罗庚(著名数学家,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等学科的创始人);李四光(著名地质学家、地质力学奠基人)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茅以升(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于敏(核物理学家);王淦昌(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钱伟长(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奠基人之一);苏步青(杰出数学家、是中国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的王者);李政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竺可桢(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童第周(著名胚胎学家,卓越生物学家);赵九章(著名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陈景润(著名数学家,“陈氏定理”创始人);周培源(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侯德榜(杰出化学家,“候氏制碱法”创始人”);张文裕(中国宇宙线研究和高能实验物理创始人之一,核科学、奇特原子物理专家)


来取笑


来自官方的第三次邀请,怎么感觉悟空在往别的领域带偏我呢哈哈

咳咳,说正事说正事,严肃点。

既然问题问道“国宝级”这三个字,肯定是对我们国家有过特殊贡献的人,下面就来盘点下都有哪些吊炸天的人。排名不分先后。

1.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  

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人,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学位,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2.邓稼先(1924-1986)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3.袁隆平(1930.09-)

江西九江德安县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1981年6月6日,袁隆平获第一个特等发明奖。1987年11月3日,联合国向袁隆平颁发科学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4.屠呦呦(1930.12.30-)

生于浙江宁波,女,药学家,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2017年1月9日,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5.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欢迎补充......

码了一个多小时的字,看完点个赞再走啊哈哈^_^


娱乐报童


只说新中国成立后著名的中国科学家,不计加入外籍的。

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核物理学家),赵九章(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郭永怀(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流体动力学家、导弹之父),钱三强(核物理学家),王大珩(光学专家),彭桓武(理论物理学家),任新民(火箭发动机专家),陈芳允(电磁学家),黄纬禄(自动控制和导弹专家),屠守锷(火箭技术与结构强度专家),吴自良(材料学家),钱骥(气象学家、航天专家),程开甲(核爆专家),杨嘉墀(自动控制专家),王希季(卫星专家),姚桐斌(导弹与航天材料专家),陈能宽(材料与工程专家),邓稼先(核物理学家、两弹之父),朱光亚(核物理学家),于敏(核物理学家、氢弹专家),孙家栋(卫星专家),周光召(粒子物理学家)。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陈景润,吴文俊。

地质学家:李四光。

材料与结构力学家:钱伟长。

核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已返回中国籍)。

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已返回中国台湾籍)。

医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

王小漠(空警2000雷达设计师),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潘建伟(量子通信专家),马伟明(电力、电磁专家),杨伟(歼20总设计师),戚发轫(长征火箭总设计师),侯静(光电与网络专家)。


中华保护全球


看到上面的回答,我觉得说的都挺好,但是大家却忽略了一位地质学家,他去世不久,他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2009年放弃海外高薪,在硕果累累的时候回到了祖国,他说要把毕生所学全部奉献给祖国,他的回国,“让美航母舰队后退100海里”,什么意思呢?就是他的技术(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能探测出美国航母舰队的位置,美国舰队不得不后退100海里。

他就是黄大年,为什么说他是国宝级科学家,第一,他掌握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第二,他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国人去学习!

为了纪念他,我们的祖国特地拍了一部电视剧,叫《黄大年》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被感动,他当之无愧的被称为国宝级科学家。他的回国,完全是那颗赤子爱国之心

他从英国回国,7年间,他没日没夜的工作,就连自己女儿的婚礼都没来得及参加!他在生病期间,忍着疼痛去工作,多次昏倒在办公室!他在这期间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他这么拼命的工作,就是不想让中国和发达国家相差太多,并且励志要弯道超车,超过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就在国外严格禁运和技术封锁的情况下,短期内获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航空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项目上,他和团队用5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走过的路程。在尖端装备重力梯度仪的研制上,就数据获取的能力和精度,我国与国际的研发速度相比至少缩短了10年,而在算法上,则达到了与国际持平的水平。


锦绣科学


我认为中国可以算得上国宝的科学家有:杨振宁和李振道、赵忠贤、潘建伟等。

杨振宁和李振道因为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获得了诺奖,他们当之无愧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科学家。很多人会说,杨振宁是美国国籍,他是前两年才换回的中国国籍。但实际上杨在获得诺奖的时候还是中国国籍。


赵忠贤院士也是国宝级了科学家了,他带领的团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现了高温超导体,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获得诺奖。但他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给国家带了的贡献也是很大的。当时他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了人民日报上,轰动了全国。

潘建伟相对于前面介绍的前辈年龄要稍微小一些,比如杨振宁先生是1922年出生的,李政道是1926年,赵忠贤院士是1941年,而潘建伟老师是1970年。他在量子通信领域的成果使得我国在这个领域处于了世界领先地位,这为我国未来的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意见,大家可能还有一些其它人选,可以在评论区交流一下。


量子驿站


1、钱学森,2、邓家先3、李四光,、4、华罗庚,5、周光召,6、钱伟长,7、钱三强,8、茅以升,9、朱光亚,10、袁隆平。


奇妙65628115


提起林俊德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

林俊德工作照

没错,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第一位就是他。林俊德——一位将军、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俊德:感动中国评语

从1964年我国的首颗原子弹成功引爆到1996年我国进行的最后一次核试验,这之间我国共进行了45次核试验,而科学家林俊德竟全部都参与其中,就连其妻子黄建琴也参与了其中9次!

林俊德与同事们的合影

罗布泊核试验的工作性质与工作条件,自是不必多提。由于长年累月的劳疾与恶劣的环境因素,2012年5月4日科学家林俊德被查出罹患胆管癌晚期而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但为了不影响原本的科研进程,他拒绝了手术治疗,选择在病房里继续工作。

林俊德在病房中依然坚持工作

5月26日,林俊德的病情突然恶化,陷入深度昏迷,被转进了重症监护室。抢救转醒后的林俊德在得知自己仅有一个月左右的生命后,坚持把自己从重症监护室移回普通病房,继续办公。病危的林俊德戴着氧气面罩,全身插满了二十多根管子,却依然艰难地在电脑前敲下一段又一段文字。是啊,多年以来他将重担全部扛在了自己身上,虽然生命将要走向终点,但只有他自己明白电脑里还有几万个文件等着他整理、几十个学生的毕业论文还等着他校检。

林俊德在病房中依然坚持工作

在最后的十几天,科学家林俊德的家人每天都在劝解老人,让他安心休息。逝世前一天,林俊德先后十几次拒绝家人的建议,“不要强迫我。我的时间非常有限了,你们不要打扰我,让我专心工作”林俊德如是说。

林俊德患病前的会议照

罗布泊52年的坚守、科研生涯75年的奉献。林俊德、黄建琴夫妻二人隐姓埋名,深藏荒漠半个世纪,绝密的工作内容与封闭的实验环境,使夫妻二人早就明白他们不属于彼此、不属于家庭,他们只属于国家和民族。

林俊德妻子黄建琴代替丈夫领奖

2012年5月31日20时15分,林俊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妻子黄建琴握着故去爱人尚有余温的双手,黯然说道:老林,你终于属于我了......

林俊德,我心中百分之百的国宝级科学家!


魔金石科技


人类能发展到如今这个在地球上无所不能的地步,完完全全是科学家的功劳,如果没有科学家,人类虽然也能统治地球,但是再面临重大的自然灾害时,人类将没有自保之力,但是如今的人类不仅能在重大的自然灾害面前自保,人类甚至能飞上月球!如今全世界一共有4000多名的顶级科学家。不久前,一个外国组织对4000名世界知名科学家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中我们得知,美国科学家的数量最多,达到了全球科学家总数的一半还多,有2639人,这已经相当于总人口的65%了。中国排第二,有482人。

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核物理学家),赵九章(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郭永怀(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流体动力学家、导弹之父),钱三强(核物理学家),王大珩(光学专家),彭桓武(理论物理学家),任新民(火箭发动机专家),陈芳允(电磁学家),黄纬禄(自动控制和导弹专家),屠守锷(火箭技术与结构强度专家),吴自良(材料学家),钱骥(气象学家、航天专家),程开甲(核爆专家),杨嘉墀(自动控制专家),王希季(卫星专家),姚桐斌(导弹与航天材料专家),陈能宽(材料与工程专家),邓稼先(核物理学家、两弹之父),朱光亚(核物理学家),于敏(核物理学家、氢弹专家),孙家栋(卫星专家),周光召(粒子物理学家)。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陈景润,吴文俊。

地质学家:李四光。

地质学家:李四光。

材料与结构力学家:钱伟长。

核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已返回中国籍)。

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已返回中国台湾籍)。

医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

王小漠(空警2000雷达设计师),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潘建伟(量子通信专家),马明伟(电力、电磁专家),杨伟(歼20总设计师),戚发轫(长征火箭总设计师),侯静(光电与网络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