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早疫病打什么药?

绿色蔬菜363


西红柿早疫病可危害植株各部位,以叶部受害最重。虽在生长期各阶段都可发生,但多在生长的中后期,植株中下部的枝、叶受害最重。染病叶片初出现黑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有轮纹状的黑褐病斑。

多个病斑相连时可使叶片早枯。茎部染病多在分杈处产生深黑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亦长出黑褐色霉层,病斑若绕茎一周,可使其上部枯死。果实染病出现近圆形或不定形的黑色斑点,病斑上亦长出黑色霉层,后期病部可开裂。

西红柿早疫发病条件

田间潮湿、结露是早疫病发生重要条件。温度在20~24℃对发病较有利。凡管理粗放,生长中后期肥料供应不足,引起植株各器官早衰,抗病力降低,病害程度会加重。

防治措施

1,生态防治生态防治的重点是降低番茄种植期棚内的湿度,越冬番茄在定值以后,一定要防止出现高温、高湿的小气候环境。保护栽培中,注意浇水后的放风,尽量避免结露现象的发生。

2,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可用以下农药进行防治。15%霜脲氰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3水乳剂1000倍液。用药间隔期5~7天,用药次数2~3次。

3、选择百菌清、代森锰锌、铜制剂等传统多位点杀菌剂,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药剂即可,如果有早疫病发生需要先清除发病组织,然后选用传统多位点杀菌剂+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进行防治(也可选用复配制剂如苯甲·嘧菌酯、戊唑·肟菌酯、氟菌·肟菌酯等),间隔4天左右连续使用2次以上,当病害控制住后转为正常管理,用药时候要保证喷雾均匀周到。

以上就是介绍西红柿早疫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希望总结的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种植番茄。


末农


题主好,我是老岳。西红柿早疫病的防治除打药外,还要选用抗病品种,实行种子消毒等管理措施。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农业防治

1、实行轮作。可与非茄科植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种植。

2、加强栽培管理。要进行种子消毒,定植无病壮苗;控制种植密度,同时注意适当整枝、疏叶,以利通风透光;及时摘除底叶、病叶、病果,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二、生态防治。

拉秧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保护地要进行棚室消毒,可选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米2250克进行熏蒸消毒;早春定植时昼夜温差大,利于此病的发生和蔓延,应重点调整好棚内温、湿度,尤其是定植初期,闷棚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温度白天应控制在20~25℃、夜间12~1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有条件的可采用滴灌或膜下暗灌的形式灌溉。


三、药物防治。

喷药时期非常重要,一般田间初现病株应立即喷药甚至发病前就开始用药预防。可选农药有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福·异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此外,也可采用粉尘法防治,于发病初期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米2每次1千克,隔9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总结,通常情况下早疫病的防治,在发病后用药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因此,早发现早防治,避免造成经济损失。这些介绍希望能帮助到菜农朋友们,欢迎大家留言,分享您的经验和意见。
农夫老岳:2020.02.07.


农夫老岳


西红柿早疫病和晚疫病都属气传真菌性病害,侵染菌属和症状有所不同,西红柿“早疫病”为半知菌茄链格孢菌侵染引起,主要症状病斑为明显的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部表面有“黑霉”产生。而“晚疫病”由鞭毛菌亚门疫霉菌侵染引起,不规则病斑湿度大时表面会生“白霉”。

“早疫病”和“晚疫病”侵染危害西红柿的时间和部位基本相同,在西红柿整个生育期均可侵害茎、叶、花瓣及青果,在西红柿苗期染病容易造成幼苗猝倒,在成株期染病,常引起西红柿植株落叶、断枝和落果,严重影响植株健康生长、正常发育,产量和品质下降。

所以在西红柿栽培生产当中,为了更有针对性的预防和防治,先了解下西红柿“晚疫病”的侵染菌属及主要症状表现,对精准分析和防治“早疫病”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一,西红柿早疫病病菌及发病规律:

西红柿早疫病,是一种气传真菌性病害,这种菌属半知菌茄链格孢真菌,它会随种子或病残组织在土壤或地面病残组织上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借气流、灌溉水及农事生产传播,从植株伤口、衰老裂口组织、死亡组织入侵,为害植株茎、叶、枝及青果蒂部,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致使产量降低、品质变差,一般高温高湿、多阴雨天气发病严重。

二,西红柿早疫病发病症状:

西红柿早疫病,也叫轮纹病,因其危害病斑形状多呈轮纹形而得名,侵染植株部位涉及叶、茎及果实,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苗期染病:幼茎病部凹陷、折茎,造成幼苗猝倒。

叶片染病:叶片染病,病斑退绿呈暗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后成圆形或近圆形,稍有凹陷,上面生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周围有黄色的晕圈。

茎、枝染病:茎、枝侵染后,病斑呈褐色的椭圆形,有些病斑凹陷,有些病斑未凹。

果实染病:果实染病多在果蒂部,病斑为褐色圆形,逐渐凹陷,也呈同心轮纹状,叶、茎、枝、果蒂病斑,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黑霉,高湿时,叶背病部和健康部交界处长黑霉,致使植株引起落叶、断枝和落果。

三,西红柿早疫病的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

选用抗病品种,是最直接、最简单也是最经济的预防早疫病的防治方法,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可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降低病菌侵染几率,减少病害。

同时忌与茄科作物连作,最好和禾本科作物轮作,降低因连作土壤或病残体病菌积累数量,减少早疫病发生,和因连作养分失衡植株生长不良,长势弱抗病性低,带来病菌容易侵染而引起发生早疫病,轮作种植不但可降低减少病虫害,还可使西红柿容易获得丰产。

②,高垄栽培、合理密植:

采用高垄栽培,可避免因浇水而造成积水,使田内土壤湿度或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增高,同时注意控制浇水量和浇水次数,都可防止土壤湿度上升,降低早疫病发生。

在种植栽培时,应注意合理密度,不宜过密,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散湿程度,降低田间湿度,可防止早疫病发生。

③,加强田间管理:

种植时施足腐熟底肥,化肥施用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补充中微钙肥,促进植株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在高温条件下,严禁浇大水或大水漫灌,以防高温高湿引发早疫病发生。

及时整枝、摘心、摘除植株下部老叶、病叶,以利于通风透光散湿,减少早疫病害侵染。



【化学防治】

①,种子处理:

西红柿育苗时,先用50~55℃温汤浸种杀毒,再用10%福尔马林浸种30分钟药液消毒,然后捞出、漂洗,再催芽、播种。移栽时最好对根系用50%多菌灵800倍液蘸根杀菌,对大田也要进行土壤杀菌、杀虫、除草处理,降低病虫害。

育苗播种时,对土壤进行消毒,每平方米可用50%多菌灵8克拌毒土,均匀撒施于育苗床面上,或每平方状用50%福尔马林25毫升加水1~2千克喷洒床土后,再进行播种。

②,药剂喷治:

苗期用药预防,重在早、防,苗期用1份硫酸铜和1份生石灰分别放在100份水中,滤除余渣,配成1:1:200的波尔多液预防西红柿早疫病,效果很好。成株发病初,可用80%代森锰锌8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1000倍液,或瑞毒锰锌、杀毒矾、扑海因600~700倍液喷雾防治。

棚内可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50克,用暗火点燃,闭棚熏蒸,1周1次,连熏2~3次,也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每次1千克,10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3次。对病叶及时摘除,病株及时拔除,远离深埋,以防扩散侵染健康植株。

以上为西红柿早疫病的防治办法,供参考!(注:图片来源网络)


基层农人


西红柿早疫病,是危害西红柿的重要病害之一。它主要危害西红柿的叶片,也可危害西红柿的茎杆和果实。

西红柿早疫病的发病原因:

一、病菌可在土壤和种子上越冬。

二、温度偏高和湿度较大时易发病。

三、多雨多雾季节,病菌的分生孢子发展较快,易发病。

四、土壤肥力较差,管理粗放的地块易发病。

五、重茬地,通风不良的地块易发病。

西红柿早疫病的防治方法:

一、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

二、西红柿可与非茄科作物实行轮作。

三、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加强通风透光管理。

四、发现病株及时处理。

五、药物治疗:可用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十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喷施。


寒吐


番茄西红柿圣女果早疫病防治用药效果

番茄疫病有早疫病跟晚疫病,两种病害都会威胁番茄的叶,茎,果实。早疫病危害叶、茎、花、果实。叶片染病,初为针尖大小的黑点,后发展成轮纹状褐斑;晚疫病主要危害叶片跟果实,亦可为害茎跟叶柄。危害叶片,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出现不规则暗绿色水泽状斑。

潮湿时,病斑产生稀疏白色霉状物,果实硬实,不软腐番茄西红柿圣女果早疫病危害症状主要侵染番茄幼苗和成株的叶、茎、花、果。此病大多在结果初期开始发生,结果盛期发病较重。老叶- -般先发病。苗期染病茎部变黑褐色。成株叶片染病,发病初呈针尖大小的黑点,后发展为不断扩展的黑褐色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出现同心轮纹,且轮纹表面生毛刺状物,潮湿条件下,病部长出黑色霉物,有的品种病斑周围现黄绿色晕圈,多个病斑融合造成叶片变黄干枯。茎和叶柄受害,茎部多发生在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病斑,稍凹陷,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青果染病,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形或不定形褐色或黑色斑,凹陷,有同心轮纹,后期病部表面密生黑色霉层,即茄链格孢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番茄西红柿早疫病发病规律

发生与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叶片生理年龄及品种耐病性有直接关系。一、品种因素。抗病性有相当差异。二、气候因素。湿度是病害发生与流行的主导因素。湿度80%以上,温度20 ~ 25°C最易发病。田间发病前5天均温为21°C,相对湿度大于70%的时间超过2天,早疫病即可发生。阴雨天气造成环境高湿易发病。三、栽培因素。连作,栽种密度过大,基肥不足,灌水多或低洼积水,结果过多,植株生长衰弱等,都有利于该病暴发流行。春季保护地栽培,番茄定植后,昼夜温差大,叶面有水膜,利于病害发生。四、越冬与初侵染源。病原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表面越冬,附着在种子.上的病原可存活2年。五、传播特点。播种带菌种子,种子萌发时即可发病。在大棚内,病原主要是种子携带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土壤中带有分生孢子,或者从通风口处,风携带分生孢子进入大棚,完成初侵染,潜育期2~ 3天后出现病斑。病原通过气流、雨水、昆虫和农事操作进行多次侵染。病原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

番茄疫病田间管理

1、滴灌浇水。西红柿田,每行设一滴灌管,每株茎基部设一猫眼。在田间施足碳素有机肥跟生物菌。叶面喷洒植物诱导剂,植株抗旱、抗冻、抗热,在结果期,通过灌管浇水一次施入微生物菌剂2千克。有利于扎深根,授粉坐果跟过是膨大,着色一致。

2、温度管理。白天温度控制在20-32摄氏度,20摄氏度以下不通风;前半夜17--18摄氏度,覆盖草苫后20分钟测试温度,低于此温度早放草苫,高于此温度早放草苫;后半夜9-11摄氏度,过高通风降温,高低保护温度;昼夜温差18--20摄氏度,利于积累营养,产量高,果实丰满。

3、追肥管理。每亩冲施生物有机钾肥25千克,微生物菌剂2千克。

4、保果防裂。高温期(高于35摄氏度),或低温期(低于15摄氏度)钙素移动性很差,易出现大脐果.花果期可使用叶青150-300倍+叶满600倍喷雾2-6次,也可同时灌根;病害高发期同时复配大蒜精油1500倍或其它化学药。

5、控制方案:

发现病情后,用叶青90-150倍+大蒜精油1000-1500倍进行喷雾+灌根,连用2-3次,间隔2-3天;病情严重的可复配其它化学药。


果冻生活在乡村


番茄早疫病。主要侵染番茄幼苗和成株的叶、茎、花、果。此病大多在结果初期开始发生,结果盛期发病较重。老叶一般先发病。苗期染病茎部变黑褐色。成株叶片染病,发病初呈针尖大小的黑点,后发展为不断扩展的黑褐色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出现同心轮纹,且轮纹表面生毛刺状物,潮湿条件下,病部长出黑色霉物,有的品种病斑周围现黄绿色晕圈,多个病斑融合造成叶片变黄干枯。茎和叶柄受害,茎部多发生在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病斑,稍凹陷,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用溴菌清或者苯咪甲环唑或者苯甲醚菌酯或者氟硅唑或者咪鲜胺等药防治


爆笑的小丸子


番茄早疫病。主要侵染番茄幼苗和成株的叶、茎、花、果。此病大多在结果初期开始发生,结果盛期发病较重。老叶一般先发病。苗期染病茎部变黑褐色。成株叶片染病,发病初呈针尖大小的黑点,后发展为不断扩展的黑褐色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出现同心轮纹,且轮纹表面生毛刺状物,潮湿条件下,病部长出黑色霉物,有的品种病斑周围现黄绿色晕圈,多个病斑融合造成叶片变黄干枯。茎和叶柄受害,茎部多发生在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病斑,稍凹陷,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用溴菌清或者苯咪甲环唑或者苯甲醚菌酯或者氟硅唑或者咪鲜胺等药防治



桃乡东超子


番茄早疫病。主要侵染番茄幼苗和成株的叶、茎、花、果。此病大多在结果初期开始发生,结果盛期发病较重。老叶一般先发病。苗期染病茎部变黑褐色。成株叶片染病,发病初呈针尖大小的黑点,后发展为不断扩展的黑褐色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出现同心轮纹,且轮纹表面生毛刺状物,潮湿条件下,病部长出黑色霉物,有的品种病斑周围现黄绿色晕圈,多个病斑融合造成叶片变黄干枯。茎和叶柄受害,茎部多发生在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病斑,稍凹陷,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用溴菌清或者苯咪甲环唑或者苯甲醚菌酯或者氟硅唑或者咪鲜胺等药防治


烟熏火燎7239


番茄早疫病。主要侵染番茄幼苗和成株的叶、茎、花、果。此病大多在结果初期开始发生,结果盛期发病较重。老叶一般先发病。苗期染病茎部变黑褐色。成株叶片染病,发病初呈针尖大小的黑点,后发展为不断扩展的黑褐色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出现同心轮纹,且轮纹表面生毛刺状物,潮湿条件下,病部长出黑色霉物,有的品种病斑周围现黄绿色晕圈,多个病斑融合造成叶片变黄干枯。茎和叶柄受害,茎部多发生在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病斑,稍凹陷,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用溴菌清或者苯咪甲环唑或者苯甲醚菌酯或者氟硅唑或者咪鲜胺等药防治


河南美妞在东莞


番茄早疫病。主要侵染番茄幼苗和成株的叶、茎、花、果。此病大多在结果初期开始发生,结果盛期发病较重。老叶一般先发病。苗期染病茎部变黑褐色。成株叶片染病,发病初呈针尖大小的黑点,后发展为不断扩展的黑褐色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出现同心轮纹,且轮纹表面生毛刺状物,潮湿条件下,病部长出黑色霉物,有的品种病斑周围现黄绿色晕圈,多个病斑融合造成叶片变黄干枯。茎和叶柄受害,茎部多发生在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病斑,稍凹陷,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用溴菌清或者苯咪甲环唑或者苯甲醚菌酯或者氟硅唑或者咪鲜胺等药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