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戰勝埃博拉,給我們這次疫情帶來什麼啟示?

作者Moonella

上文說到,埃博拉病毒突襲非洲,把三個小國幾內亞,塞拉利昂還有利比里亞折騰到只剩一口氣,然後又直逼尼日利亞千萬人口大城市拉各斯,如果守不住這裡,那麼很可能就會成為瘟疫通往全世界的跳板。


說起這個讓人聞之色變的埃博拉病毒,可能有些同學最初的印象是當年黃秋生拍的三級恐怖片《伊波拉病毒》,用黃秋生自己的電影來做個總結應該是:《的士判官》殺三個,《八仙飯店》殺八個,《伊波拉病毒》全香港都差點被他團滅~~~


人類戰勝埃博拉,給我們這次疫情帶來什麼啟示?

這個片有的片名是《伊波拉之人肉叉燒包》非常的聳人聽聞且噁心,不過實際上埃博拉病毒是不耐高溫的

前面也說過,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人,在潛伏期和恢復期都不會傳染,只有發病的時候有傳染性,而且只能通過血液和體液傳染,但這卻一點也不能動搖它“烈性傳染病之王“的頭銜,傳染性高,稍微一個小小的傷口(哪怕是紙張割出來不出血的那種小傷口),接觸到病人噴出來的一星點兒血液和嘔吐物,都會被感染。健康的成年人會在發病後短短的幾天內全身大出血而死。而且它擁有的55%到90%的超高死亡率,也許只有黑死病鼠疫的95%才能與之比肩。


而且埃博拉病毒從1976年第一次爆發到現在,依然沒有有效的疫苗(2015年加拿大測試了埃博拉的疫苗,並且送到了疫區,但是由於已經處於疫情的結束期,測試目標相對貧乏,所以到現在也沒有確定埃博拉疫苗的有效率到底有多高),沒有治療方式,只能全靠病人自身的免疫力硬抗和藥物緩解痛苦,這些是能夠被抗生素控制的鼠疫所不能比的。


但是如此致命的病毒,也有著所有病毒都有的一個死穴:那就是它必須依靠有一個宿主才能存活,複製。只要做到沒有宿主的存在,埃博拉病毒就無法存活。


這也是為什麼千百年來,不管醫學如何進步,隔離永遠是針對傳染病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這裡多說一句,經常在新聞裡面,看到某人養的小狗,突然一下性情大變,在各方找不出原因以後,主人去醫院檢查,結果卻發現自己患有嚴重疾病,只是症狀輕微,如果不是狗子預警,估計主人等到發病的時候就掛了~~~這樣的故事通常都伴隨著“狗狗忠心護主“的說法來的。


實際上有不少動物學家認為,這個其實是群居動物還沒有完全退化掉的一個生存本能,搞不好狗狗的意思其實是想趕你走,潛臺詞是:我聞到你病了,你搞不好會傳染我們整個一群,所以你趕緊滾!!!


但是作為有感情的人類,我們當然是無法做到把生病的親人趕到荒郊野外自生自滅的,所以當家里人病了,我們第一反應是儘可能的去照顧他,讓他早日康復~~~但是作為烈性傳染病來說,家庭式的護理,很容易就會造成全家感染的悲劇。


於是人類慢慢的就發展出了兩個職業:醫生和護士。


我們讓他們來代替我們照顧病人,而他們也因此承擔了感染疾病的巨大風險。


在人類一次又一次面對瘟疫來襲的時候,是他們用和我們一樣的肉體,來幫我們抵擋了病毒,哪怕是面對死神埃博拉,也是如此:


Sheik Humarr Khan醫生。


人類戰勝埃博拉,給我們這次疫情帶來什麼啟示?


他在世衛專家和無國界醫生受到攻擊已經撤離的情況下,死守診所,堅持為過來的病人提供救治,儘可能地隔離病患。


那時候,他身邊的醫生護士死的死,逃的逃,最後連護士學校還沒有畢業的年輕人都被拉來應急,他對那些年輕的女孩們說:我理解你們,我也怕死,但是我們在這個時候需要的是忍耐和堅毅,我們的退縮,我們的逃離,會讓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家人,最終被埃博拉殺死,我們的勇氣,就是他們的屏障!


在發表完這番講話五天以後,Khan醫生死於埃博拉,年僅39歲。


那些小護士們沒有一個在他死後逃離,而是依然堅守了他的信念,即使哪怕是醫院依然有同事發病去世,還是頑強堅持到了最後救援來的那一天。


人類戰勝埃博拉,給我們這次疫情帶來什麼啟示?

這副照片裡面的護士,正在勸說已經嚴重出血的病人回到房間,以免在走廊感染到更多的人,從照片上可以看到,由於物資的匱乏,她基本上沒有什麼護具,但是即使這樣,她也在竭盡全力地讓傳染源儘可能縮小。


這個不知名的護士,後來同樣死於埃博拉,成為許許多多的無名英雄之一。


人類戰勝埃博拉,給我們這次疫情帶來什麼啟示?

在病毒肆虐的兩年間,留下了許多埃博拉孤兒,這些孩子一樣被外人看作瘟疫的源頭,無人照料丟在一邊等死,這個時候,也只有醫務人員,有抱起他的勇氣。


這樣的人,其實有很多,在埃博拉疫情爆發十個月以後,就有超過兩百名醫生和護士因為感染而死亡,他們都是應該被全人類銘記的英雄,哪怕裡面很多人最後並沒有留下名字。


這裡面還有一個需要提到的人,她叫做Ameyo Stella Adadevoh。她的專業其實甚至都跟傳染病沒什麼關係,她是拉各斯外交醫院的一名內分泌專家。


人類戰勝埃博拉,給我們這次疫情帶來什麼啟示?


還記得那個在尼日利亞發現的埃博拉病人麼?他其實是一個叫做Patick Sawyer的美國人,持外交護照入境,之前一直在為非洲經濟發展組織工作。這人剛剛結束利比里亞的工作準備返回,一落地拉各斯就被發現高燒並且伴隨嘔吐,直接在機場就被拉到了專門為外國人服務的這傢俬人醫院。


由於知道利比里亞已經埃博拉氾濫,所以當值的Ameyo醫生第一時間就通知要抽血進行檢測,在確認感染了以後,馬上安排隔離。


剛剛從疫區出來的病人,當然知道隔離其實就意味著等死,他開始對醫生護士苦苦哀求,希望自己能夠回美國見妻兒一面,這樣的要求當然是被醫生拒絕了,然後他又通過自己的外交關係,讓熟識的尼日利亞官員給醫院施壓,讓醫生放他出院,但還是被鐵面無私的Ameyo醫生給拒絕了,在之後的兩天裡,上頭給的壓力越來越大,但是Ameyo堅決不鬆口,絕對不能讓這個傳染源走出病房。


在軟硬皆施都不奏效的情況下,絕望中的病人居然一把拉出了埋在手臂上的輸液針頭,打翻了護士取樣的血瓶,一副大家要死一起死的樣子。


這樣做死的結果是,不僅他本人沒有逃脫被埃博拉殺死的命運,還造成了在場的醫生護士全部被感染病毒,其中Ameyo醫生在五天以後去世。


也是由於她當時的堅持,這才最終沒有讓埃博拉侵蝕這個非洲第一大城市,保住千萬人性命的同時,也沒有讓埃博拉因此走出非洲。


非常令人唏噓的是,在那次瘟疫中,在尼日利亞死於埃博拉的六個人中,除了那個作死美國人,剩下有四個,都是在他的病房裡負責治療他的醫生和護士。


這種明知自己死定了,卻還要偏偏要拖人一起下水的人,其實並不僅僅只有這一例,在三個爆發國家,都出現過有人在發病以後惡意傳播的案例,但是卻也有人的做法完全相反。


就曾經有一個塞拉利昂的年輕人,發現自己染病以後,決定去六公里外的診所要求隔離,為了避免傳染更多的人,他選擇不坐車,步行也找的都是些人跡罕至的小道,寧願多走一段,也不走大路。


一路上,他手上舉著一個牌子:我感染了埃博拉,你們不要靠近我。


他的衣服上也寫著同樣的幾個大字,怕的就是萬一他在路上堅持不住死了,風把牌子吹走,還是有人會因為過來查看他的屍體而被感染~~~六公里的路,他拖著大出血的身子從日出走到日落,最後抵達的時候,已經是精疲力竭。


也許是他的這個舉動為他贏來了福報,他最終成為了那少數的埃博拉倖存者。


其實很多時候,人們既可以被謠言所左右,也能夠被英雄所感動,常常是有一個謠言開始,便如洪水決堤一般不可收拾,但是也常常是因為某個人的英勇舉動,會讓更多的人起來效仿。(大家真的不要一聽到宣傳英雄的事情馬上就嗤之以鼻,覺得是在維穩洗腦,其實很多時候,就是一個人的舉動被大家熟知,才能在危急關頭力挽狂瀾)


於是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帶上自制的帽子,上面寫著:埃博拉是真的!!


他們用這種方式,向人們宣傳病毒的危害性的同時,也在對抗之前的那些陰謀論謠言。


人類戰勝埃博拉,給我們這次疫情帶來什麼啟示?


逐漸的,人們也開始摒棄之前那種傳統的喪葬儀式,而是通知專業人員來運走屍體,集體銷燬處理。


比起病毒的來勢兇猛,這些舉措所帶來的變化儘管非常緩慢,但最終還是有效的,在疫情爆發九個月以後,第一次在重災區利比里亞首都,出現了新發現病例增長出現延緩的跡象,而也許是在流行的過程中,病毒本身也開始出現了變異,這些新出現的病人中,病情輕微的人所佔比例越來越大,治癒率也比較一開始有了提高,從90%的死亡率,降到70%,最後到了55%。


在民眾終於開始配合的同時,世衛組織也終於把這次埃博拉病毒定義為“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並且把級別調到了最高級。而且在折騰了大半年以後,他們也終於給出了一個有效且靠譜的防治方案,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好吧,這個東風其實說的還是錢!!


因為這個世衛提出來的方案如果真的要實施,不僅需要上千名醫生護士的配合,大量藥品護具,還需要大規模的建設規劃,以及後續防止病毒再度捲土重來的重建和再安置,每一步都是那三個窮國完全無法負擔的,而世衛也好,無國界醫生也好,也根本湊不齊那麼多人,因為醫生護士這樣的專業人士,不同於調兵打仗,不可能一千多人說來就來。


這麼大的一個計劃,甚至連整個非洲都湊不出來,於是他們只能向全世界求助。


2014年八月底,美國CDC(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總負責人專門往利比里亞的疫區走了一趟,剛一進隔離區,他覺得其實還不錯,各處都很安靜,工作人員都在各忙各的,看不出有多混亂,但是等他走近一點一看,才把嚴嚴實實包在防護服後面的他嚇了一跳:原來床上半躺著的那個女人,早就已經死了!!


他趕緊把負責人叫過來,才知道,這在這兒是常事,活著的人時時刻刻都可能死,可能傳染,哪還有功夫去管死人!這些死人就放那兒,等早上送去銷燬屍體的卡車回來了再裝進袋子拉出去~~~


他在隔離區呆了不到半小時,就看見了超過十具屍體,而這些死人前腳剛剛被抬走,馬上就被隔離區外面等入住的人給填上了,相比之下,這些人還是比較幸運的,隔離區外面的患者則完全得不到見醫生的機會。


而裡面的工作人員,對死人這樣的事情已經是司空見慣甚至麻木了,他們甚至都不和收治的人問問叫啥名字,因為裡面很多人在幾天以後可能就沒命了。


看了這樣的場景,CDC老大在回國以後跟當時的奧巴馬提交了一份十多頁的見聞報告,總結出一句話就是:狼真的來了!!那頭根本抵擋不住!咬到咱家是遲早的事兒!!


他還建議奧巴馬把針對埃博拉的援助計劃,納入國防經費~~~


結果奧巴馬一琢磨這事有道理,於是直接就給調了三千軍隊過去維穩……


人類戰勝埃博拉,給我們這次疫情帶來什麼啟示?


調兵這事其實並不像聽起來那麼雷,因為軍人最大的好處就是有高度的服從性,一方面可以協助醫生護士進行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很有效的在短時間把亂糟糟的秩序都梳理出來,一個持續有序的社會環境,總比一個亂糟糟到處人傳人的地方好。


其實根據我查到的資料,中國軍人其實先於美國人兩個月進入疫區,中國派出的主要是工程兵部隊,協助修房子,修隔離區,清潔飲用水,焚燒火化屍體一類的活,沒有美國人去得那麼的高調,但是成效卻非常顯著:


他們利比里亞境內援建了一個標準化的診療中心,有隔離區,就診區,消毒區,焚化區,還有一百多個可以分開和合並的病房,這麼大的醫院,僅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修出來了。


人類戰勝埃博拉,給我們這次疫情帶來什麼啟示?


不僅是醫院,當時塞拉利昂和幾內亞境內大多數隔離點和安置中心,都是中國的工程部隊修的,雖然比不上醫院那個完善,但是也比一開始的小帳篷小窩棚要好很多。


而在世衛向全球發出救援要求以後,中國也是第一批送醫生護士過去的國家,前前後後送了六百多人,其中還有不少是當年小湯山抗擊過非典的功勳人員,此外還有超過五億美元的援助和物資,並且中國當時是唯一一個承諾會持續進行援助直到疫情完全消滅的國家。


好吧,也許又有人看到這兒會開始BlahBlah 什麼寧贈友邦不與家奴等等,我想說的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不全球聯合起來抗擊埃博拉,可能整個人類都會受到威脅,不僅是中國美國,其他很多國家包括英法意大利加拿大,都派了本國流行病領域的頂級專家過去,設立實驗室,研究疫苗,剩下的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打得是一場全世界的保衛戰,難道說真的要火燒家門口了才去抓滅火器麼?


在這次全球共同提供的協助下,世衛組織提出的那個70-70-60的計劃得以實施,這三個數字的意思是,在六十天內,是70%的病人得到隔離和治療,另外70%的死者得到安全處理。


聽起來好像不是很多是不是,一多半而已,但這卻是當年對抗埃博拉事件中,扭轉乾坤的一步,在這個計劃順利完成以後,埃博拉的發病率開始有了斷崖式的下降,從之前的每週兩百多例,一路下滑到了十幾例,然後幾例。


我們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說過,再是牛叉的病毒,也必須需要一個宿主才能夠存活,一旦控制了宿主,就相當於是控制了傳染源,在沒有疫苗和特效藥的情況下,控制好傳染源,是唯一有效的防止擴散方法。


而在安全埋葬率達到了100%之後,人們終於見到了希望的曙光。


在之後的一年裡,其實三個主要疫情國也都出現過反覆,尤其是利比里亞,兩次宣佈疫情結束以後又零星發現過新的確診病例,但是都沒有出現過最初那種完全失控大爆發的情況,各國救援隊在幫助救助病人的同時,也在各處開設課程,提供一些最基本的有關傳染病防治的課程,比如病毒不是詛咒,人生病了不是他的錯,發現有人生病要隔離,要上報,死了人不要自行收殮清洗,而是讓專人來做等等,民智漸漸開化的同時,謠言也開始逐漸退散。


最終,在2015年末,世衛組織宣佈,由於在過去的兩週內,西非三國都沒有報告任何新增病例,所以這場超過2.8萬個確診和疑似病例,最後殺死了一萬一千三百餘人的瘟疫,終於告一段落。


那麼下一步應該就是迎接英雄凱旋,完美大結局了?


估計熟悉我寫文尿性的同學都會感覺到,這事兒可能沒那麼簡單。


因為問題在於,那些戰鬥在埃博拉第一線的醫生和護士們,有沒有可能會在勝利歸來的時候,同時也帶回那個瘟疫魔鬼呢?


這個事情其實在2014年八月,疫情正是兇猛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來過了,當時一個叫做William Pooley的英國護士,在為無國界醫生工作的時候,不幸在塞拉利昂感染了埃博拉,由於當地醫療條件的落後,於是他的家人要求英國政府想辦法把他接回來治病。


對於要不要讓這樣一個人回來,當時還引發了一場大的討論,最後還是決定出於人道考慮還是把他專機送回英國,當時在機場迎接他的,是這麼一個像棺材一樣的裝置:


人類戰勝埃博拉,給我們這次疫情帶來什麼啟示?


而後來對他進行治療的病房,也同樣是裹得密不透風:


人類戰勝埃博拉,給我們這次疫情帶來什麼啟示?


好在這個小夥子後來痊癒了,也沒有感染到負責提供治療和護理的醫生護士,算是捏了一把汗之餘有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人類戰勝埃博拉,給我們這次疫情帶來什麼啟示?


他還因為在非洲抗擊埃博拉的英勇表現,被授予了女王勳章,但是其實我想說的是,當時的一個民調顯示,有70%的英國人都反對接他回來治病,英雄歸英雄,但是把病毒給帶回來也實在是太嚇人了。


不過還是那句老話,一個人幸運不代表個個人都幸運,2014年10月,利比里亞人Thomas Duncan,在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走親戚的時候,出現高熱嘔吐的症狀,由於當時利比里亞已經屬於埃博拉疫區,所以達拉斯醫院當場就決定對他進行隔離,隨後的血檢也證明他的確患有埃博拉。


他在醫院一直堅持了近兩週,最後還是因為大量內出血導致器官衰竭而去世,也成為第一個在美國本土死於埃博拉的人,在對他進行護理其間,有兩名護士也相繼感染了埃博拉病毒,不過好在發現及時並且病情輕微,最終這兩個護士在治療以後痊癒。


而僅僅只過了一個月,紐約又有人又帶回來了一波埃博拉,而這一次,簡直可以用插肩而過來形容:


人類戰勝埃博拉,給我們這次疫情帶來什麼啟示?


Craig Spencer醫生之前一直都在疫區幾內亞,為無國界醫生組織工作,2014年10月底,他回紐約探親,據他說,他在離開幾內亞的時候做過一次埃博拉測試,結果陰性,於是他就放放心心地收拾東西回到了美國,下飛機以後第二天,他隱隱感覺有些疲憊乏力,不過自測體溫正常,所以他覺得自己應該是長途飛機勞頓所致,也沒放在心上。


於是他跑出去買了咖啡報紙,還搭乘了地鐵,公園晨跑鍛鍊了一陣,然後下午回家睡了一覺以後,發現乏力頭暈的症狀加重了許多,體溫也開始升高,心知不妙的他,趕緊去往醫院,並且主動提出了自己剛剛從埃博拉疫區回來,有可能已經感染。


結果一查發現,不僅僅是他的體內埃博拉病毒是陽性反應,而且還已經處於最早期的發病期,也就是說,他在紐約到處跑的時候,就已經是埃博拉的傳染源了!!


在得知這個消息以後,紐約衛生署聯合了警察局,開始一步一步地查這人到底跟誰接觸過,並且開始在電視上滾動播放新聞,把他的大頭像打得跟通緝犯一樣:有看到過,或者接觸過這個人的人,請馬上撥打以下電話尋求幫助,你現在可能已經高度危險!!!


前後有超過百人進行了埃博拉測試,其中也包括了Spencer醫生的女友和家人,不過萬幸的是,這些人的檢測結果全部是陰性,而Spencer醫生也在接受治療19天以後痊癒出院。


人類戰勝埃博拉,給我們這次疫情帶來什麼啟示?


當時他出院的時候,醫院的醫生護士還給他舉辦了一個慶祝痊癒的歡送儀式,不過我倒是覺得這還真沒啥可值得高興的,作為一個醫務工作者,從如此高危險的疫區回來,不僅沒有自我隔離,反而還想當然地到處跑,這還好是沒傳染,不然的話,紐約那樣的大城市被埃博拉攻破~~~只怕是用千古罪人來形容他都不為過。


其實作為派出醫療隊人數最多的中國,能夠平安地度過疫區返回這一關,我覺得很大的原因可能是,中國派出去的醫生護士幾乎全是部隊醫院的編制,他們回國的時候應該會組織集體隔離,不會出現那種單個人員剛一落地就到處溜達的情況。


不僅是疫區出來的人應該自我隔離,其實我們在這場埃博拉爆發事件中,也可以學到其他很多有價值的東西:比如說非洲最大國尼日利亞,之所以能夠逃過一劫,不僅僅是有一個不為強權,英勇把門的女醫生,也是因為他們其實有一套相對完善的應對措施。


七八十年代的埃博拉事件中,尼日利亞也沒有被殃及,但是當時世衛就反覆告誡過他們,作為人口大國,港口城市流動性又大,出現埃博拉病例是遲早的事兒,於是尼日利亞的傳染病醫生都一直做好了準備,模擬了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就等待著那一天的到來。


而當病人真的出現的時候,他們第一時間聯繫到了機場,拿到了同機人員的信息,然後分成小隊,挨個挨個晝夜不停的去找那些人,他們一路上接觸過什麼人,哪怕是隻有一面之緣的酒店門房,都通通帶回去進行檢測。


比起之前塞拉利昂找了兩三個禮拜都找不到那個超級傳染者,尼日利亞方面在發現疑似病人之後不到24小時,就把所有跟他接觸到的人全部都拉到一起開始做測試了,相比之下簡直就是神速,這其實也是拉各斯能夠躲過浩劫的關鍵。


後來這套緊急查詢體制被許多非洲國家學習,世衛也配合對很多國家的醫生護士甚至海關都進行了相關的培訓和演習,而這些國家裡,大多都是從來沒有經歷過埃博拉病毒的戰場新手。


很多非洲國家也因此事件,加大了宣傳力度,摒除食用蝙蝠和靈長類動物的陋習,設立養殖畜牧業,替代幾千年來的狩獵,用家禽豬羊來代替食用野生動物。(多說一句,蝙蝠真的是萬毒之王,不僅能夠傳染埃博拉,後來也證實是當年SARS的原宿主,還能傳播狂犬病,甚至蝙蝠的糞便尿液都含有各種致命病毒,所以真的是要遠遠地躲開,不差那口肉,何必冒著死人的危險去飽口福呢)


埃博拉病毒至今沒有被消滅,它總有一天會捲土重來,遇到狼光喊狼來了是遠遠不夠的,大家需要的是做好防護,擦亮武器,才能在下一次為自己和家人求得生機。


在埃博拉蔓延的那兩年裡,其實人們也算是看盡了世間百態,面對瘟疫,有英勇的醫生護士寧願犧牲自己,守住疫區診所,也有利慾薰心的人乘機哄抬物價(當時有傳言說喝鹽水可以治病,結果疫區的食鹽價格即使翻了幾倍還被一搶而空不說,還有很多人因為過量喝水而造成水中毒,佔用了當時已經非常寶貴的醫療資源),有絕望之下故意傳播病症要跟人一起同歸於盡的,也有為了不傳染別人,寧願自己一個人走路去隔離的,還有製造謠言恐慌,唯恐天下不亂的~~~~等等等等。


人們在面對瘟疫來襲的時候,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表現,這些人可以是抵擋病毒的中流砥柱,也可能是助紂為虐的幫兇,甚至可能是好心辦壞事(比如那些一次又一次幫超級感染者逃脫的村民們)~~~那麼這些人的比例有多大,而普通人面對這一項又一項的選擇,會如何行動呢?


其實在這個問題上,CDC是有答案的,而這個答案的來源可能絕大多數人都想不到:


當年火遍了全球的網遊魔獸世界!!!


這個事情最開始源於遊戲裡面出現的一個BUG,玩家帶的寵物可以無意間把只有副本中才有的一個瘟疫Debuff帶到其他區域,並且感染與他靠近的玩家和NPC,這種遊戲裡的瘟疫一旦感染以後,玩家會按比例掉血,無法解除,直到死亡。


於是開始出現了在遊戲的主城區,大量的玩家被感染事件,和現實中發現瘟疫一樣,其實遊戲玩家發現自己被感染以後,第一反應也是趕緊逃離,於是在法師傳送門的助力下,其他主城也相繼淪陷,當時的混亂甚至造成了服務器的擁堵宕機。


很快,在有人發現了這個BUG以後,故意地跑去副本,專門去把瘟疫給感染出來,為的就是獲得那種“我一個人就可以滅掉你們一片”的快感~~~還有人乘機各處留言,說這是黑客在攻擊服務器,試圖盜號,大家還是早點刪號保平安~~~


但是也有人選擇了幫助其他人,當時有大量玩家在公共頻道喊話,跟其他在外面的通報哪些主城有疫情,大家別回去,還有人開闢了一些非常偏僻的小角落來作為據點,讓那些沒有被感染的人能夠躲藏……


這個BUG其實在發現幾天以後就被遊戲公司發現並且修復了,但是得知了此事的CDC向暴雪獲得了那幾天的遊戲數據並且進行分析,當時也有人認為,CDC通過一款網絡遊戲來研究傳染病,似乎有點兒太過兒戲,畢竟遊戲裡面死了可以讀檔重來,跟現實大不相同。


但是CDC卻認為,不管是在網上或者網下,人類面對突發事件的反應應該都是一樣的,魔獸世界的這起事件,一共引起了十多萬人的參與,是之前相關研究母本的幾千倍,而且由於完全是一個沒有劇本提示的突發情況,所以這樣得來的數據是最真實,也是最符合實際生活中致命病毒爆發的。


後來CDC將這個數據研究用魔獸世界裡面的那個Debuff來命名為《墮落之血事件》,並且對比了之後發生的H1N1,禽流感,找出了裡面的相似性,不僅為控制疫情提供了數據基礎,還給出了一個結論:


在大規模疫情爆發的時候,大城市裡面最容易被感染的地方是入口和出口(城門附近,機場火車站/遊戲裡面的飛行點),而相對安全的,是一些沒有發現有感染者,交通不便利(沒有直接通飛機火車/遊戲裡沒有鳥點和傳送門的地方),但是同時又具備了一定補給能力的小城鎮。


玩個遊戲最後還玩到了給全人類做貢獻的境界~~~這也許也是人類自從研究傳染病以來,最無心插柳的一次。


最後我想說的是,縱觀埃博拉爆發事件,其實一開始裡面的每一個環節,都出現了決策上面的失誤:幾內亞毫無應對經驗,世衛和無國界醫生在出徵之前就扯皮浪費時間,統計病人不把疑似病例算進去,發現有民眾牽頭暴動,不僅沒有想辦法徹查謠言源頭,反而是趕緊逃離疫區,塞拉利昂方面找不到傳染者就想當然的算了,在大城市疫情失控以後,封城舉措太晚太暴力,以至於火上澆油,等等等等簡直數不過來。


但是這一步錯步步錯地走下來,最後卻還是做到了力挽狂瀾,避免了一場席捲全球的大瘟疫,原因其實也只有一個:團結起來,亡羊補牢。


其實在跟病毒戰鬥的時候,我們在明,病毒在暗,當第一個被感染的人出現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暴露在了它的魔爪下,早已沒有了先機,這時候互相指責,推卸責任,不僅於事無補,反而失去一次又一次狙擊病毒的大好時機。


與其說站在那兒討論誰最開始沒關好羊圈,沒數清楚少了幾隻羊,誰放狼進來的,還不如馬上就拿起釘子錘子去補羊圈,亡羊補牢,只要羊圈裡面還剩一隻羊,那麼都不能算是失敗,哪怕是隻剩了一隻羊,也值得去爭取。


只要做了,那麼永遠都不會晚,怕的就是根本就不去做,放任自流。


這也許才是埃博拉血疫教給我們最重要的東西。


本文首發在訂閱號魁北客傳媒(id: ohquebec),文章上半部分無法通過本平臺審核,可到訂閱號“蒙特樓”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